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韧性治理

2019-01-28 11:21治丹丹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评议韧性科技期刊

■治丹丹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北省张家口市经开区钻石南路11号 075000

学术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学术成果的交流与传播,因此,科技期刊出版成为学术成果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阵地和平台。科技期刊出版物映射出不同科研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创新发展,科技期刊出版水平甚至可以为整个国家软实力“代言”,但是在网络时代,科技期刊出版业已进入全风险、全过程、全主体的危机时代,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俨然成为现代“风险社会”中的一种必然,而科学应对危机、与危机共舞更成为人们的一种新常态。随着科技期刊出版领域信息化的全面铺开,也催生并加剧了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网络强国的同时,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1]。随着韧性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韧性治理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区块链理念蔓延至中国出版界,仅涉及学术出版版权维护、信任建设、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等。刘一鸣等[2]以利润屏障所包含的版权屏障为视角分析当前学术出版的版权困境,并提出解决策略。孙婧[3]认为区块链在科技期刊数字版权保护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许洁等[4]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学术出版信任的策略。王晓枫[5]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框架。陈晓峰等[6]展望了区块链技术在学术成果版权保护与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可行性。从整体来看,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角度和方法单一,引进和介绍性内容居多。韧性研究引入中国后,主要应用在城市规划建设[7]、应急防灾[8]、社区管理[9]、区域经济[10]、制度建设[11]和国际关系[12]等领域,用于解决不确定性高、随机性强和破坏性大的各种危机。国内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集中于技术本身及其应用领域[13]。当前鲜有学者用韧性治理方法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本研究引入国外全新的韧性治理理念,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高度透明和高效协作等特征,对症下药,从出版前、出版中、出版后3个阶段依次化解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使得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得到循序渐进、覆盖全程的科学应对与创新治理,并深入剖析区块链技术对科技期刊网络出版不同阶段的韧性治理策略,以期为应对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1.1 对韧性治理方法的认识

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应对风险和危机的理念已历经巨变:从事后响应(Post-Event Response),转向风险预防和缓解(Risk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最终走向与风险共存(Living with Risk)[14]。与风险共存即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韧性治理。韧性作为政策制定与治理方面的核心概念和指导原则,成为“降低风险、防止冲突,以及社会、经济、制度发展的核心”[15]。韧性治理的关键是“要改变应对变化环境的调适弹性,而非依循旧例”[16]。韧性治理是一种以调适过程为导向、立足于关系、扎根于现实世界、视危机为机会的创新治理过程。

1.2 韧性治理方法的适用性

“韧性正成为全球治理中广泛使用的习惯表达”[17],韧性研究极为多样,涵盖了众多主题和学科的研究范式。正由于韧性研究涉及到不同学科、涵盖众多主题,韧性的概念与要义也是各有所解、变化不拘。而韧性研究的繁荣则体现在政策制定和治理研究领域。当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难于应对、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现状亟需治理时,韧性治理循序渐进、覆盖全程的治理思维与区块链技术手段可以一一对应耦合,稳步而全面地解决学术成果重复发表危机、同行评议信任危机、评价指标不当危机,这不仅有利于重塑科研成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而且有利于科技期刊网络出版活动全程的有序与和谐,从而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也将国家倡导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同步推进理念落到实处。

1.3 韧性治理方法的步骤

“区块链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应用,属于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创新应用模式”[18]。“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公开透明的、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它就像在已有互联网多个基础协议上运行一个全新的应用层,使任何数字化或者物理资产都能通过区块链系统进行价值交换”[6]。深入分析当前科技期刊网络出版三大危机后,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的韧性治理可分三步走。(1)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特征,研究成果可实现价值传递,且可存储研究痕迹,有效遏制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前重复撰稿等学术不端行为。(2)基于区块链高度透明的特征,数据可靠且来源可追溯,使得评审专家身份认证更具公信力,可有效解决科技期刊网络出版中同行评议认可度较低的问题。目前,Ledger是最早基于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同行评议学术期刊,用于奖励评议员并提高同行评审质量和响应能力的期刊币(Journalcoin)概念已出现[6]。(3)基于区块链高效协作的特征,构建新型高效的多边协作机制成为可能。收回让渡权力,推进期刊统计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公正客观,可逐步扭转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后对期刊的片面评价问题。

2 危机和问题

2.1 网络出版前:学术成果重复危机

网络的普及,导致抄袭、剽窃、过度引用等原本已经存在的学术成果重复危机愈加严重,学术成果被滥用、科研资源被窃取的情况越发常见。这些“重复”通常发生在网络出版前,包括无意和有意(甚至恶意)两种情况。(1)无意“重复”。一些作者写论文前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草草搜罗已有文献,对前人研究成果没有科学消化整合,写作研究综述时把他人成果的文字表述直接复制为自己所用,造成无意中的重复。(2)有意甚至恶意“重复”。个别作者在写作前对于已有网络文献的搜索、阅读、下载等行为仅个人可见,认为从网络文献中复制粘贴来的内容经过文字表述改动,改头换面即成为一篇自己的“原创”,特别是一些实验研究数据被缺乏学术操守的作者稍微改动几个数字就可能组成一篇新的论文。2018年《中国青年报》报道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青年长江学者梁莹发表的论文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另外,还有数十篇其他作者的论文与梁莹的论文内容十分接近,但发表时间要晚于梁莹[19]。这些作者认为自己在网络上撰稿,并没有留下抄袭的痕迹,因此不承认重复与抄袭,但实质上都是掩耳盗铃。信息与网络的发达,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迅速获取丰富的学术研究资料,但同时也导致学术成果重复危机愈演愈烈,科研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受损,社会影响恶劣。

2.2 网络出版中:同行评议信任危机

同行评议是近年来非常受瞩目的论文评审形式,得到科技期刊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与认可。同行评议是指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被作者投稿到科技期刊,在网络公开发表前,由本领域专家学者对学术论文的水平、质量等进行科学评价。当今,通过网络进行同行评议已经较为普遍,这种形式便捷且可选择专家的地域跨度更广。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重要环节,而网络采编系统是实现这一流程的基础”[20],玛格泰克、勤云、知网腾云和三才采编系统等是国内主要的网络同行评议平台。但目前国内的网络同行评议多为封闭式盲审评议,对此,业界争议较多:(1)对评议过程的透明公开性的质疑。专家资历和身份信息等由其自行填写、保密上传至编辑部,且评议结果只有评审专家、编辑、主编可见,对作者和读者都是封闭的,易滋生歧视、偏见、利益冲突和人情稿件。Smith认为网络投稿犹如进入“黑盒子”,Toni认为这有可能滋生同行评议平台内的“隐私条款”[21]。(2)同行评议的公平匹配度被质疑。网络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一般是编辑凭借自身经验判断,是一种单向选择,专家无权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匹配的稿件,稿件与专家的耦合度根本无从保障。(3)评审专家积极性低。在当前网络同行评议平台封闭式的盲审评议模式中,评审专家的智力贡献不为人知,无法为自己赢得学术声誉和尊重,且激励措施较少。此外,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介入网络同行评议平台的封闭式同行评审过程,同行评议也有可能沦为“同行相轻”或“互捧”的功利性工具。

2.3 网络出版后:评价指标不当危机

“学术评价必须始终秉持对于真理的追求。”[22]当前,中国的学术评价体系通常立足于科技期刊评价,盛行的科技期刊评价一般是基于科技期刊网络出版数据或其种类繁多的文献计量指标,将各级各类指数自由组合、相互杂糅,对科技期刊作出评价,各科技期刊评价机构出于竞争或利益原因,其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受到人为因素干涉的可能性很大。评价机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各异,评价过程的参与主体不明确,只在网上公布最终评价结果,容易导致科技期刊间的恶性竞争,个别科技期刊可能为追求刊物网络出版指标和数据上的评价优势而绞尽脑汁、削足适履,从而加剧学术评价公信力的下降。这种期刊评价体系是评价机构主导的结果,多数专家、作者、读者和公众根本无法在开放、平等、动态、交互的网络环境下参与到对网络出版的科技期刊评价中。

3 策略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科技期刊网络出版韧性治理,应该分为事前(网络出版前)、事中(网络出版中)、事后(网络出版后)3个阶段(图1)。(1)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特征,网络出版前治理的立足点为预防。以韧性治理为导向,从研究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等方面进行区块链存储记录,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构建起最为有效的网络出版前学术重复危机预防措施。(2)基于区块链高度透明特征,网络出版中治理的立足点为应对和转化。以区块链对身份信息的存储技术为基础,应对和化解评审专家面临的信任危机,既可以使评审专家的身份得到学术界充分认可,又可以将其审稿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呈现,据此给予奖励,以显示对其劳动的尊重并激励其积极性。(3)基于区块链高效协作特征,网络出版后治理的立足点为融合与自适应。将韧性治理的抗冲击能力、吸收能力和恢复能力发挥到极致,利用区块链的高效协作优势,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多边协作机制。科技期刊出版与评价不需要向第三方让渡权力,科技期刊、作者、读者、科研团体等以对等的方式参与科技期刊统计评价,达成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协作的科技期刊评价态势。

3.1 网络出版前:存储研究痕迹,遏制重复撰稿

在作者撰写学术论文阶段,可登录由区块链技术支撑的开放数据共享平台,在此平台上,作者可以非常便捷地查找已有研究成果,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与自身所从事研究领域相关度较高的前人研究记录,这种前人研究记录脉络分明且具体真实,一般可以涵盖研究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等。一方面,作者可便捷地获取、梳理相关文献,在论文撰写中对相关参考文献可以信手拈来,知己知彼,对前人研究状况和自身研究状况成竹在胸,可以鞭辟入里地解析文献信息;另一方面,作者对前人文献的搜索、阅读、下载、引用等行为也会雁过留痕,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建设的开放数据共享平台自动转化为记录,这些记录都会完整地载入区块链中,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作者下载、引用的前人文献皆会留有真实可信的记录。显然,这可以从技术层面防止学术成果重复危机的泛滥。

对于所撰写学术论文涉及实验数据的作者而言,撰写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实验数据被存放在区块链中,作者无法随意更改亦或撤回,这就使得作者对待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的态度更为审慎,其论文中出现的研究数据也会更加真实、准确、可信。且作者学术论文中涉及的详细实验步骤,全被记录于区块链中,除作者外,他人也可便捷地获取。实验数据、实验步骤由此逐步走上公开化之路,使得学术诚信的“复证”程序高度简明,这也在技术层面上建立了科技期刊、审稿者、读者对作者学术诚信的基本信任。人人都能够阅读、评论区块链记录的所有学者的学术研究信息,阅读者和评论者留下的阅读、评论痕迹都被保留在区块链中,假如有作者要做学术研究和撰写论文,在写作开始前的资料搜集阶段,就可以悉心搜集、比对前人论文留在区块链中的数据信息、实验过程、评论信息、阅读情况,这将有利于抓住要害信息、集思广益、为我所用,而且此类区块链信息显然比网络搜索引擎中搜集来的信息更为专业、可靠、实用。

3.2 网络出版中:升级同行评议,认证审稿资质

在稿件的同行评议过程中,评审专家的资质低、研究领域与稿件不匹配、态度消极等问题多受诟病,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同行评议可以有效地保存专家的身份信息,进而很好地化解同行评议危机。2015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身份认证应用已经由ShoCard公司率先研发问世。在该身份认证应用中,用户扫描身份信息并签字后,系统随即自动生成私钥/公钥封存这些信息,且每一个节点都存储有用户身份信息,银行卡、信用卡识别程序得到大幅度的简化和升级。科技期刊出版领域也可以效仿此法,一旦获得专家、学者授权,其身份信息、论文发表信息便自动地被系统记录和追踪,而且这些信息会被系统自动生成的私钥/公钥严密封存,存储在某一个节点。当一篇学术论文需要启动同行评议环节时,系统便可自动为该论文搜寻和匹配审稿专家,并可以保证审稿专家的资质、研究领域与稿件的匹配。当前,许多科技期刊采用的此类身份认证是ORCID、OSID等,评议专家的信息被记录和储存于区块链中,是无法随意更改、撤销的,因此,科技期刊编辑部、期刊社对于评议专家前期信息的验证要更为重视,以保证评审专家的资质,并将公平公开的评审机制落到实处。同时,学术论文的同行评议最终结果也将被区块链加密保存,但只对一定用户(如科技期刊编辑部、期刊社内部)公开,以提高专家评议时对于自身所作判断的专业性、公正性、严谨性的重视。且因为评审专家的所有审稿行为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中,其审稿质量、数量都不再是秘密,成为专家个人最鲜明的学术“标签”。因此,一方面,评审专家的审稿人身份透明度增强,其通过审稿所作出的学术贡献能够得到认可;另一方面,可根据区块链记录的评审专家付出的劳务给予他们更合理的物质回报,使专家创造的社会价值得以切实体现,使其乐于承担更多审稿任务。

3.3 网络出版后:多元主体评价,避免主观掣肘

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人都是网络的主人,人人都是构成网络的节点,因此在学术评价方面,评价主体也应变得越来越广泛和多元,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被个别评价机构把控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譬如人们进行音乐创作时,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音乐创作过程,音乐家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区块链技术及时地记录和存储自己的灵感,不必借助第三方就可以在网络上向音乐爱好者们销售其音乐作品,听众不仅可以欣赏美妙的音乐,而且可以针对音乐作品的音节、曲调、风格、感受等做出各自独到的评论,消费者的下载、购买、评价信息等数据都会被即时留存于区块链中,一部音乐作品或者一个音乐人的受欢迎程度及其传播效果便可被鲜明地呈现出来。同理,网络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刊载的学术论文亦然,科技期刊相当于音乐人,而其刊载的学术论文相当于音乐作品。学术论文相关信息被记录于区块链中,所有的读者(消费者)皆可针对某篇学术论文或整本科技期刊进行浏览、下载、阅读、引用、评价,这些数据信息被自动、及时地存储在区块链中。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读者不仅可以便捷地获取和使用科技期刊内容,而且可以直接对科技期刊进行评价,不必再经由第三方操纵,第三方平台因此丧失了对科技期刊评价数据的控制力与干涉力,科技期刊上刊载的学术论文的浏览、阅读、下载、引用数量等相关评价指标高度透明与公开,学术评价主体多元且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客观。

4 结语

在当今的风险社会中,应该注重培育人们的危机意识以及化解危机的能力。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时刻存在,不应回避。科技期刊出版的信息化和安全化必须齐头并进。基于区块链技术,用韧性治理方法循序渐进地解决科技期刊在网络出版的出版前、出版中、出版后面临的三大危机,为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的化解初步探索了一种新思路。但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研究并不多见,可参照的前人成果较少,韧性治理视角的引入也只是一种初步探索,不够全面深入,未来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更加复杂多变,有待进一步研究。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的韧性治理是网络空间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多主体参与治理的科技期刊网络出版迎来开放科学时代,由区块链技术支持的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的韧性治理研究与应用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评议韧性科技期刊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