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区阅读环境构建模式与启示*

2019-01-28 10:30樊燚琴
中国出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书店读书图书馆

□文│樊燚琴

社区阅读环境是由社区内公共的阅读场所、设施、读物、服务、活动等构成的整体环境。它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阅读空间、活动场地,补充家庭、学校藏书,提供阅读服务与指导,营造社区阅读氛围。日本作为阅读大国,有着良好的社区阅读环境。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图书馆方面,对其他构成主体以及整体构建的分析还较少。本文在对日本多个社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全民阅读推广与社区阅读环境构建的关系入手,以埼玉市南区为例概括日本社区阅读环境构建模式与表现特征,进而针对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一、日本全民阅读推广与社区阅读环境构建

笔者发现学术界对于日本社区阅读环境的研究,散见于对其全民阅读推广、社区图书馆、新闻出版业、实体书店转型、零售业一站式服务等研究成果中。通过文献梳理,结合笔者调查分析,梳理日本全民阅读推广与社区阅读环境建设的关系如下。

1.以儿童为重点的推广策略凸显了社区阅读环境需求

日本全民阅读推广以儿童为重点,相继出台了《有关儿童读书年的决议》(1999年)、《儿童读书活动推进法》(2001年)、《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基本计划》(2002年、2008年、2013年)等法律政策。儿童阅读活动集中在家庭、学校与社区进行,社区阅读环境是儿童阅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儿童阅读会带动亲子阅读、家庭成员阅读,形成对社区阅读环境的更多需求。这批儿童也会形成对社区阅读环境的惯性需求并影响下一代人。阅读需求是促进社区阅读环境建设的根本动力。

2.以图书馆建设为重点的推广策略普及了社区图书馆

日本全民阅读推广非常重视图书馆的作用,其《国立国会图书馆法》(1948年)、《文字活字文化振兴法》(2005年)、《读书五年计划》(2002年)、《国民读书年行动计划》(2008年)等法律政策的实施,为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发展规划与资金支持。经过多年积累,总分馆制已经较为完备,普及到各村、町,也带动了盈利性图书馆的发展。以日本埼玉市为例,目前有大小图书馆24个,平均约9平方公里、约5.2万人就拥有1个图书馆且步行距离不超过15分钟。

3.对社会力量参与推广的重视丰富了社区阅读环境资源

日本全民阅读推广还重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政官民”推广体制。[1]“民”即社会力量,以社会团体为主。肇兴自1946年的“读书推进运动协议会”是社会团体的典型代表,由出版、书店、图书馆界等7个行业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为日本的全民阅读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新闻出版业及相关零售业的高质量发展与积极参与阅读推广的态度,为全民阅读带来丰富的阅读资源,充实了社区图书馆,也推动了社区内实体书店、便利店等场所的阅读活动。

此外,国民阅读的整体提升也有助于优化社区阅读环境。在持续推进的全民阅读推广中,日本逐渐生成了独特的社区阅读环境构建模式;而社区阅读环境的构建反过来也推动了日本全民阅读推广事业,推动新闻出版业、书店等零售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日本社区阅读环境构建模式与特征——以埼玉市南区为例

在对东京、京都、名古屋等地社区阅读环境的调查基础上,下文尝试分析其构建模式与表现特征。因埼玉市南区的整体结构较为清晰,故以其为例进行阐述。

1.日本埼玉市南区阅读环境概述

埼玉市是埼玉县行政中心所在,属于东京大都市圈范围,其南区有人口17万,是一个较大的社区。在社区电车站5分钟步行圈内,分别有:武藏浦和图书馆(埼玉市图书馆分馆之一),须原屋书店,车站书店(BOOK EXPRESS),罗森、全家、旅客铁道便利店(NEW DAYS)等连锁便利店的书刊售卖区,世贸中心(MORE)等大型商场中的休闲区,多家连锁咖啡馆与散步道的座椅区(经常可见居民阅读),为居民提供阅读空间、设施与服务。此外,埼玉市实现了全域无线网络覆盖,公共场所都可以免费上网,数字阅读得到了支持。阅读活动方面,图书馆会独立或联合社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社会团体举办讲座、好书推荐、读书日、培训、展览等读书活动,实体书店内有新书推荐等活动。其他社区的情况大致相仿,只是进驻的企业与数量不尽相同。

2.日本社区阅读环境构建模式

根据日本社区阅读环境的表现,本文尝试将其构建模式概括为:以社区图书馆为中心、以实体书店与数字阅读空间为两翼、以一站式商业休闲空间为补充、以阅读服务与读书活动为纽带的多元复合模式。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阅读环境的主体与中心。社区图书馆一般由政府主办,免费向公众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读物借阅、参考咨询、预约借调、文献复印、网络阅读、语音朗读、读书活动等服务,同时配备自行车停驻场、汽车停车场、轮椅等基础设施。图书馆内藏书类型丰富、数量相对较多,还可通过馆际借调得到进一步扩充,读者证在邻近各市的图书馆内也可以通用。社区图书馆内经常性举办儿童读书日、图书展览、读书讲座等活动,成为社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社会组织读书活动的发布、实施场所。[2]社区图书馆是社区中空间规模最大、设施功能最完善、藏书量与藏书形态最多、服务管理最到位、读书活动最丰富的阅读场所,成为社区阅读环境的主体。

实体书店与数字阅读空间是社区阅读环境的两翼。实体书店是日本书刊出版业的末梢神经之一,在其辉煌时代一度达到22500家(1992年),[3]之后受数字阅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逐年递减,但仍维持着一定规模。为了吸引读者,实体书店积极转型,“+阅读服务”就是其发展模式之一,典型的如茑屋书店、森冈书店,读者可以在优美的环境内免费(或一定消费)阅读。社区内实体书店也呈现此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数字出版的政策,促进了电子图书的生产与流通,社区阅读环境也发生了相应改变,表现在:图书馆增设电子图书、配备电子设备、提供数字阅读;实体书店也提供电子图书的订购、试读;通过实现社区无线网络覆盖,社区阅读环境泛在化趋势明显,数字阅读者也逐渐增多。

一站式商业休闲空间是社区阅读环境的补充。除各类书店外,为读者阅读提供服务的零售业还有百货店、综合超市、便利店等类型,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报刊销售与休闲阅读设施,因为其种类齐全、方便快捷受到读者青睐。在社区内随处可见的便利店就提供停车、回收垃圾、洗手间、打印复印、快递收发、预购票卡、24小时营业等服务,产品种类更是齐全,其书刊区往往在入口、靠窗或收银台附近,吸引读者购买阅读。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从“购物场所”向“体验场所”的定位转变,[4]促进其阅读环境的发展;除报刊销售区外,还有儿童游乐、餐饮休闲等设施,家长在日常购物的同时可以进行亲子阅读、休闲阅读。

阅读服务与读书活动是促进读者阅读的纽带。社区图书馆、实体书店、网络阅读空间、相关零售商以及相关社会团体、社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甚至个人都是社区阅读服务与读书活动的推进主体,他们共同维护良好的社区阅读氛围。各阅读环境构成主体的表现前文已经提到,不再赘述。社会团体、学校、个人参与阅读服务有两项重要内容:自助化服务、志愿者体验。社区图书馆、实体书店等阅读场所为了降低服务成本,图书检索借还、设备使用、行为管理等都通过导示系统、相关设备来实现读者自助服务。社区图书馆与中、小学生合作举办“一日图书馆员”等体验活动,学习图书馆日常服务管理,培养志愿者队伍。也有相应针对社区团体、居民等的志愿者培训活动,通过开办讲座、交流、合作等提高其服务能力。[5]

3.日本社区阅读环境构建特征

综观日本社区阅读环境,其构建模式具有主体多元、定位清晰、空间集聚、设计优良等特征。

多元化主体的协同发展。在推进社区阅读环境建设中,政府主导下以实体书店为代表的企业、社会团体、学校等都积极参与进来。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为社区阅读环境建设提供规划、资金与法律保障,通过建设社区图书馆、实现无线网络覆盖、配备社区公园绿地阅读设施等切实优化社区阅读环境。实体书店、大型百货商场、便利店、咖啡馆等企业则在共赢模式下向阅读服务转型。社区内社会团体、各级各类学校及个人也积极参与阅读服务与读书活动。多种主体错位发展、互相支持、适时合作,构建良好的社区阅读环境。

综合型服务的清晰定位。社区阅读环境区别于校园等其他阅读环境的基本特征,在于读者群的综合性、复杂性。武藏浦和图书馆将读者细分为儿童(乳儿、幼儿、小学、中学)、成人(家庭主妇、学习者、研究者)、老人、残障人(盲人、不良于行者等)、外国人、纸质阅读者、电子阅读者以及特殊人群等类型,据此进行空间分区、馆藏分类、活动分层、设施健全,其无障碍设施,儿童厕所,中、英、韩多语导示系统,“移动图书馆”等特殊服务尤为典型。其他阅读场所分流了报刊阅读、休闲阅读、亲子阅读等部分读者。整个社区阅读环境层次清晰、服务全面、秩序井然。

以车站为中心的空间集聚。武藏浦和图书馆、须原屋等书店、罗森等便利店、综合超市、散步道都在武藏浦和电车站附近,彼此间步行距离在5分钟内,与公交车站、医院、行政中心、美食街等步行距离也是如此,图书馆甚至就在行政中心楼内。读者在完成交通出行、行政事务处理、医疗教育、餐饮购物、健身休闲等活动的同时,就可以置身于各种形态、各种功能的阅读环境,这也促进了空间之间的交互影响,“实体书店+阅读”“商场+阅读”模式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现代化设计带来优美环境。以武藏浦和图书馆为例,该馆占据了南区行政中心的二三层,面积并不大,但是通过自由平面与自由立面分隔出多个功能区,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与现代化设施使整个空间明朗开阔。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阅读行为与审美需求,社会人席以直线为构形元素,风格简约、秩序井然;家庭技能区与儿童区以圆形为构形元素,色调明快、风格活泼,还有大量装饰图案。简约明快的现代化设计有助于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变阅读为“悦”读,实现环境美育功能。

三、日本社区阅读环境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新农村改革的推进,我国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全民阅读逐渐深入社区的背景下,社区阅读环境得到了关注。2013年我国文化部发布了《社区图书馆服务规范》(意见征求稿),2016年正式出台该行业标准。2016年12月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让广大基层群众享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质量显著提升。社区阅读环境建设成为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及其社区分馆、农家书屋、社区阅览室、私立图书馆、自助图书馆等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2017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已增加到3162家(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农家书屋总量截至2017年10月末已达到58.7万家;[6]社区阅览室、社区绘本馆等数量也在快速增加,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得到了推广。但是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社区阅读环境仍存在组织管理不完善、人均供给不足、地区分布不均、利用率较低等问题。针对此现状,日本的社区阅读环境构建经验可提供如下几点启示。

1.政府主导下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积极完善协同发展机制

在全民阅读工程全面持续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的背景下,依托相关法规政策,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社区图书馆建设、社区文化馆等机构转型、公共文化设施阅读化、社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等为建设重点,完善规划、加大投入、给与保障;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实现学校图书馆资源社区共享、服务共助、活动共办;进一步引导新闻出版销售终端与阅读空间的耦合发展,促进实体书店深化转型;积极畅通旅游业[7]、房地产业[8]、文化创意产业、社会培训等产业的阅读化转型或完善社区阅读渠道、特色与管理机制;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阅读服务、丰富读书活动,培养社区阅读氛围。

2.在精准定位基础上实现功能提升,促进社区阅读环境结构优化

在我国,社区一般是指城市的街道或居委会、农村的乡镇或自然村等组织单位。[9]我国社区存在城乡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城市社区、乡镇社区、农村社区都有不同的居民特征与阅读需求。精准定位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合适的阅读资源、阅读服务并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在社区图书馆等主体建设、运行过程中应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根据读者特征配备馆藏文献,进行功能设计、空间安排与设施配套,走“小而精”“少而全”的发展路线。同时为其配备强大的周边支持,实现与图书馆总馆、周围县市图书馆等主体的互借共用机制,特别是数字图书馆资源的跨地域共享,积极推进数字阅读环境建设。

3.周期性开展社区阅读环境使用培训,探索社区阅读互助服务模式

重视社区阅读环境的使用培训,包括文献分类、查找检索、图书借还、设施使用、读者公约、活动参与等内容,也可以普及一些电脑使用、数字图书馆浏览等技巧,做好空间、设施导示系统。使用培训主要以社区内儿童、老人为主,带动其家庭成员参与进来,可以通过与社区各级各类学校、老年协会等合作的方式推广。社区阅读环境的使用培训同时也为社区阅读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了基础,进一步通过儿童图书馆员职业体验等形式让家庭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通过培训、讲座、交流等形式提升能力,实现互帮互助。

4.探索社区阅读环境独特的设计理念,促进其环境美化、特色化

环境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因此在选址、建筑、室内、装饰等设计时应该注重环境的美化。自古以来,我国学者文人建造了大量书院、藏书楼、书房等阅读环境,形成了很多经典景观,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明代学人张岱的梅花书屋、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等,形成了丰富的设计理念。应该结合现代建筑、现代阅读行为进行创新性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社区阅读环境设计理念应用于建设实践当中。既美化空间、提升阅读体验,又可以通过环境美育实现特色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书店读书图书馆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图书馆
最美书店
我们一起读书吧
在书店
读书为了什么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