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甫,朱培武,姚 帅,陈嘉敏,邵智伟
(中国计量大学,杭州 310018)
在“一带一路”政策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双重刺激下,市场对于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由于该行业的专业人才数量和组织规模无法满足当前市场需要,大量专业资质不足的组织或个人趁势涌入市场,导致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组织结构不清,服务操作不规范,极大影响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整治行业乱象、规范行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满足我国创新创业主体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进而加快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及“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实施[1]。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产业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投身于知识产权服务事业中。2008 年6 月,国务院出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是我国运用知识产权推进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构建国家基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等目标[2]。2012 年11 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开创了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局面。截至2017 年底,我国主营业务为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已经超过26000 家,年均增长30%[3]。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和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杭州市知识产权创造和服务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效显著。2009 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考核评选,杭州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试点示范城市之一[2]。
(1)知识产权创造数量。杭州市2017 年全年发明专利申请25578 件、发明专利授权9872 件,与2016 年相比分别增长2.5%、14.2%。发明专利授权量中组织专利占比达47.4%。截至2017 年年底,杭州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7.7 件、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564 件。
(2)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杭州市建立了知识产权研究服务中心,该中心开发建立了多个专利信息检索平台,涵盖了数字电视、医药产业和能源产业等多个行业,并以国家级纺织服装专利数据库和“七国两组织”(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瑞士,欧洲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数据库为基础,完善多个行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知识产权研究服务中心属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服务项目包含对社会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专利支持和知识信息数据分析,为组织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为高新技术专利的保护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等。
(3)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层面。2017 年杭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达到了18.63 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实现全市覆盖,开辟了崭新局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通过将知识资本变现进行担保抵押贷款,缓解了杭州市中小型科技创新组织的融资压力。
近年来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业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较好的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服务层次较低,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较少,从业人员存在专业素养偏低和知识结构不完善等方面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知识产权服务起步较晚,其标准化工作也开展较晚。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方针的出台,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工作平稳起步并且发展势态迅猛。国务院办公厅2014 年发布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国办发〔2014〕64 号)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扩大服务规模、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标准规范,加强对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2014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委印发《关于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知发规字〔2014〕74 号)提出五个重点任务,“组建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技术组织;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研究;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标准的宣传贯彻”。2015 年2 月13 日,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成立,职责主要是对内负责制定和修订知识产权、传统知识、组织知识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对外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创新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 279)的对口工作。国家相继发布或在研多项针对知识产权服务的相关标准,如GB/T 34833—2017《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规范》、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0—2016《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20173974-T-463《创新过程知识产权管理》。
统计发现,知识产权服务标准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其通过制定实施地方标准来规范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服务。地方标准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服务的专利、商标、版权、信息服务上,如DB11/T 1182—2015《专利代理机构等级评定规范》、DB22/T 2504—2016《专利信息检索服务规范》、SZDB/Z 103—2014《专利交易价值评估指南》等。但地方标准对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培训服务和知识产权第三方代理机构的标准规范仍存在空白。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市目前没有制定出针对知识产权服务的标准,与其他发展较快的地区差距较明显。
(1)科学合理,全面成套
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要求,依据GB/T 2442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指南》和G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相关标准的规定,保证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组织标准体系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中所包含的各项标准都应有其内在的联系,涵盖内容全面,整个体系中各个子体系之间、子体系中各项标准之间都应联系紧密,标准的配套性强。每个子体系下的各项相关标准都按照规定整理制成标准明细表。
(2)层次清晰,划分清楚
按照知识产权服务的过程、环节和要素,可将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分为:知识产权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业务支撑标准体系和知识产权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根据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对三个模块再进行细分,得出子体系的分支。通过具有逻辑性的层级划分,能清晰地体现出体系内各项标准的逻辑关系,有效减少体系内标准冗杂、交叉重复、查找和使用困难等问题。
(3)便于推广,注重效益
构建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和实施标准以规范知识产权服务组织的服务行为,提高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质量,促进行业竞争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在构建知识产权服务组织标准体系的初期应该更加关注体系内部项标准之间的协作和配套关系[4],充分精简体系结构,进行体系内部结构优化,降低标准体系的复杂程度。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应具有规范、引领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特征。标准体系中应对服务提供、机构管理、服务评价和改进等方面做重点优化[1],为知识产权服务的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
3.2.1 通用基础标准体系
知识产权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是知识产权业务支撑标准体系、知识产权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基础。按照GB/T 24421.2《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 部分:标准体系》的要求将通用基础标准体系划分成标准化导则、术语与缩略语标准两个部分。基础标准多采用和转化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标准化导则是指导服务组织开展标准化活动的规范性文件,该构架主要依据GB/T 24421.2 展开;术语与缩略语标准应针对涉及到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或组织内经常使用而在行业或组织外又易造成混淆和难理解的名词、词汇的解释或定义的标准,服务提供商可参照GB/T 10112《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来制定。[4]
3.2.2 业务支撑标准体系
业务支撑标准体系是知识产权服务组织为支撑服务有效提供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保障[4]。知识产权业务支撑标准体系按照GB/T 2442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要求,主要包括以下8 个方面:
(1)环境标准。重点关注并规范知识产权业务可能涉及到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室内空气质量、环境管理要求及使用指南、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等标准。
(2)安全与应急标准。针对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服务组织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生产经营领域中的知识产权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比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信息技术服务安全规范等。
(3)信息标准。重点针对知识产权服务过程中各类信息开展标准化,对信息分类和编码方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信息平台建设与维护等做出规定。
(4)合同管理标准。既包括知识产权转让、同意使用等环节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以保护组织的利益,还包括组织员工合同管理、归档、管理制度等。
(5)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主要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标准。
(6)财务管理标准。主要用于组织财务流通的合法合理管理,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资金审批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等标准。
(7)设施设备及用品标准。主要用于指导组织内部员工规范使用办公设备和办公用品,包含办公用品使用规范、办公设备基本安全要求等标准。
(8)人力资源标准。为了保障知识产权相关管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化调配,弥补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培训方面标准的空白,应制定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培训进修等标准。
3.2.3 服务提供标准体系
知识产权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是整个服务标准体系的核心,对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规范知识产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服务规范。主要针对专利、商标代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关键服务行为加以规范,包括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规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服务规范、专利信息检索服务规范、商标代理服务规范、知识产权援助服务规范等标准[2]。
(2)服务提供规范。既涉及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商标这四部分使用、转让、授权等提供服务的规范,也包括涉及专利的标准、服务模块与流程、专利分析和利用规范、专利数据库建设规范等方面的相关标准。
(3)服务质量控制规范。建议制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规范、专利代理机构等级评定规范等标准,以建立知识产权分析制度,有效约束行业行为,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行业标杆。
(4)运行管理规范。针对在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品牌建设管理,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创新过程知识产权管理、专利代理机构品牌创建指引等相关标准与规范。
(5)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制定产权交易服务评价、标准实施检查要求等标准,并根据标准实施情况、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方在服务过程中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及建议,及时对标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持续进行跟踪与改进。
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从政策角度推进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和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支持建立知识产权服务组织相关的标准化技术组织,由其牵头制定、管理与知识产权服务相关的标准。同时,政府可从研究经费、国际交流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等方式加强知识产权服务相关标准和标准体系的宣传贯彻。
在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应重视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单一标准的内容通常难以涵盖知识产权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种详细要素,也难以全面概括服务保障和服务提供、评价的内容。标准体系通过对多个相关标准的收集、整理,并按逻辑结构划分层级,能更好地概括知识产权服务的全过程和知识产权服务组织管理的多个方面,有利于实现系统效应。同时,标准体系建设的焦点要着眼于运用。通过整合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手段,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的全面发展和实施,协调服务体系中各行为主体间的互动与合作。
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工作正处在准备和起步阶段。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工作已取得较好进展,制定了针对具体知识产权服务内容、服务过程或服务组织的专门标准。如江苏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服务规范》,针对知识产权服务中的质押贷款服务项目,在服务流程、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抵押物认定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解决了知识产权服务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标准实施效果明显。杭州市在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工作推进过程中,可以与其他省市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借鉴相关标准化工作的经验成果,以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完成知识产权服务标准的制定、实施和改进。
人才是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工作顺利进行的核心力量,因此,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服务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和服务标准化的交叉学科建设。同时,要认真借鉴国外经验,积极鼓励留学人员加入到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中来,积极推动国外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进入本地区知识产权服务中介市场,积极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入到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需求[5],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实现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的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