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开放获取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对英国的学术传播考察

2019-01-28 06:29:37刘忠博
中国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出版商学术论文

□文│刘忠博

据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的统计,西方学术期刊的价格自1980 年代中期以来涨幅就不断攀升,其会员花费在期刊的费用(包含纸本和电子期刊),从1986 年至2010 年,已上涨379%,约为同一时期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3 倍以上,而这个涨幅也高居所有开支类别之冠。[1]昂贵的期刊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的诞生与发展。2002 年2 月,由学术社群所组织的开放社会研究院(Open Society Institute),明言学术知识乃公共财产,它不应建立在付费的基础上,尔后拟定 “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协议”(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宣称学术知识应该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分享时不应存在任何限制,获得多名学者署名响应。[2]剑桥大学教授蒂莫西·高尔斯(Timothy Gowers)为了抵制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2012 年甚至发起集体行动,要求学者不在该公司出版的期刊担任评审或撰稿人,至今(2019 年3 月)已有17459 人连署支持。[3]然而,OA 模式是否只是局限于学界的一种象牙塔中的理想?或者能否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方案?目前相关文献多将焦点摆在OA 论文对于学界的影响,对于学界以外的受众而言,是否也能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探讨付之阙如。例如有研究发现发表在OA 期刊上的被引用率比非OA 期刊还高;[4]也有研究认为学术传播能否转型为OA模式,取决于发表OA 论文的学者能否得到同侪认证与获得奖励诱因。[5]除此之外,为数不少的研究集中探讨OA 模式如何营运、影响因子之计算、学人对该模式之认知以及西方发展趋势之介绍。这些研究虽然探讨OA 论文对于学界带来的各种影响,却没有涉及OA 论文能替非学界的社群带来何种益处,而此议题正是召唤世人重视OA 模式,并证明其价值的关键所在。有鉴于此,本文以英国的学术传播转型的过程为例,说明英国政府如何看到OA模式对于学界以外的部门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中国目前正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这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固然是重要的方向,但是知识的适度开放,亦可享受创新带来的社会益处。检视英国政府如何思考这类问题能给我们些许启发。

一、英国学术出版的3 种模式及其转型

2011 年时,英国的科学暨大学署大臣(简称科学署)大卫·威立兹(Willetts D.)表示,英国的学术传播政策,将朝向OA 的目标迈进,也就是今后受公共经费补助的研究,都要在互联网上面向所有人免费开放。英国政府的政策是将该国的学术出版,从原本的知识订阅转型为OA 模式,这表示相较于贩售知识而言,英国政府认为知识的开放更有助于该国的社会发展。

英国的学术期刊文章主要通过3 种模式进行传播:订阅模式、典藏模式及开放获取期刊模式(简称OA 期刊模式)。订阅模式行之有年,即各大学图书馆向出版商付费订阅期刊。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兴起之后,典藏模式与OA 期刊模式也相继崛起:前者是指作者将其手稿或出刊前的文章版本,放置在公共数据库中,读者可免费取阅;后者是指读者可以免费阅读期刊文章,但作者可能要支付一笔出版费。然而,由于这类期刊论文的版权多属开放使用,因此读者不仅可以免费阅读论文,还可以将论文之中的内文、数据再次利用。典藏模式与OA 期刊模式都属OA 模式。

2004 年,英国国会的科学暨技术委员会曾做调查显示,英国的出版产业已超过8000 家公司,雇用16400 人,总营业额达184 亿英镑,为全欧洲排名第二的出版大国。[6]英国出版的科学、技术与医学期刊(简称STM 期刊),其海外销售的盈余可达7.5 亿英镑;近年来学术期刊对于英国的出口销售贡献更超过10 亿英镑,[7]而这套订阅模式也替英国创造了巨大的“知识经济”。2011 年,大臣威立兹表示,英国的学术传播政策将朝向OA 的目标迈进,也就是规定所有受公共经费补助的研究,世人都可以免费取阅。这表示出版商如果想要替受补助的研究出版论文,就必须将订阅模式转为OA 模式,如此势必造成莫大冲击,然而英国政府何以甘冒出版商的大不讳,制定开放获取政策?又为何情愿将原本畅销海外的STM 期刊,转型为免费的OA 期刊?

英国学术出版的转型与社会上对于学术知识的需求有关,首先是该国政府注意到病患对于医学知识的需求。英国科学暨技术委员会在2004 年所作的报告中,便提及学术期刊之于其他社群的重要性。特别是该报告中的第39 点论及公众有权取阅科学期刊,而病患需要医疗资讯时尤为如此。与此类似的是,该报告第46 点提到的跨国计划“公卫网络获取研究倡议”,英国政府发现发展中国家也迫切需要医学知识,于是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免费或低价的生物医学期刊。

其次,英国知识导向型产业规模扩大,产业链上的企业或工厂对于知识的需求也跟着攀升。根据 布 林 克 利 等 人(Brinkley,Fauth,Mahdon & Theodoropoulou)估计,英国的知识导向型产业,自1970 年代至2005 年,35 年之间的成长已超过45%。[8]如此的产业成长,也带动知识工作者的数量提升。英国商业部于2009 年的调查也显示,在商业部门之中,专业或知识工作者的数量已逾180 万人。这些人使用知识的目的,虽不像学术社群是为知识而知识,但他们对于获取知识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却真实存在。

英国的中小企业之于该国经济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也敦促英国政府关注企业的发展问题。据商业部的统计显示,2007 年年初,英国有470 万间企业,而中小型企业就占了九成以上。这些中小型企业对于产品创新和新技术的开发,有着与日俱增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年来大型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时,凭借的不是提高内部研究与试验发展(R & D)的投资成本,而是转与中小企业合作,由此更突显中小型企业在创新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9]然而,德索尔斯(De Saulles)却指出,英国的中小企业以网际网络作为研究工具,已产生无效率的使用,此点尤以找不到相关的资讯最为严重。[10]此问题的产生,期刊价格仍是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资讯网络(RIN)等机构所委托的报告,调查了2645 名来自各机构的人士(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医学院、产业等),发现不管来自哪种部门的知识工作者,订阅费仍是他们使用期刊文章的主要障碍。并且,当他们阅读期刊文章遇到订费的障碍时,多半选择放弃文献。[11]总结来说,英国政府转向OA 模式,目的除了满足社会各界对于知识阅读的需求,也为降低中小企业获取知识的成本进而寻求创新。在2014 年商业部的调查报告中,便清楚展示这项目的:“政府有责确保受公共经费补助并发表的研究,应该采以开放获取的政策而被公开且免费的使用。如此将会鼓励(社会上的)合作,以及让中小企业得以取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12]

二、OA 出版的创新使用与效益

OA 出版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OA 的论文能够产生更多的引用次数,其具有引用优势。例如,史旺(Swan)发现,OA论文在生物学研究中提升了36% 的引用率,[13]瓦格纳(Wagner)也指出,在农业学中OA 论文的引用率更提升了600%。[14]然而,对于一国整体的研究产出而言,开放获取也证明能够提升该国整体的引用率。英国自实行开放获取政策之后,该国的研究占全球下载量的9.9%,引用次数占10.7%,并且在全球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之中占15.2%。若以 “领域权重引用影响系数” (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FWCI) 来看,[15]2014 年时 英 国 的 影响系数为1.57,在八大工业国家之中(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及日本)排名第一。[16]

其次,OA 论文得以促进医学与国民健康的效益。根据坦南特等人(Tennant et al.)的研究,英国1970 年~2009 年花费在癌症研究的总支出为150 亿英镑( 约1320 元人民币),而这些受到公共经费补助并开放获取的研究成果,其所提供的疾病防范措施与治疗方案,影响了医师的诊断与政府对于国民健康政策的制定。[17]据格洛弗等人(Glover et al.)估计,这些研究让四种类型的癌症发病率大幅下降,分别是肺癌、胃癌、膀胱癌与宫颈癌,而英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寿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也因此大幅提升。[18]然而这项估计还没有计算其他国家免费使用英国的研究成果之后所产生的效益。由此来看,学术出版的开放获取不仅让英国本身受益,其他国家也可能享受知识资源开放后的益处。

最后,促成高校、政府与企业的三方合作。为了建立中小企业与其业务相关的论文、数据、研究人员与团队之间的对接管道,英国于2013 年建置研究入口平台(GTR),加速政府、高校与企业的三方合作。GTR 是一种开放数据的平台,目前由英国研究暨创新协会运营,而该网站提供用户应用程序界面(API),便利用户连结英国公共研究机构的数据。用户可以得到的开放数据,包含研究者、研究类型、隶属组织、出资者以及研究成果与出版品。这些研究资源原本存在各种限制,如版权、标准格式以及没有统一的搜寻平台,英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责成相关机构将受到公共补助的学术出版进行数据化,在让用户可以搜寻到这些数据的同时,也可进一步分析这些数据,进而找到潜在的合作伙伴,而这种方式也打破传统上依照人际关系寻求合作伙伴的局限。

马特奥斯加西亚等人(Mateos-Garcia,Stat houlopoulos,Mohamed)与英国威尔士政府合作,探索威尔士当地经济与创新系统,即是利用GTR的数据。他们在GTR 下载7 万多笔与威尔士相关、但却横跨不同学科的数据,借以描绘威尔士当地(及其行政区域内的不同地方)专业领域的能力图像。研究发现,威尔士在工程与技术、医学科学以及数学与运算方面,更能吸引各种研究项目的补助;然而社会科学项目补助则有下降的趋势。同时,位于威尔士的不同地理区也表现不同领域的专业能力。医学科学、社会科学、人文与艺术学主要集中在加地夫(Cardif,威尔士的行政首府),而工程与技术、数学与运算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斯旺西(Swansea,威尔士南部港口城市),席尔迪金与格温内斯(Ceredigion and Gwynedd)等地区在环境科学方面展现高度的竞争力。他们发现283 个涉及研究项目的组织之中,有1/3 都是在同一地理区内寻找合作伙伴,而研究也建议位于不同地理区但更有潜能的伙伴或组织能展开更好的合作。[19]总结而言,研究入口平台(GTR)是将学术出版以一种开放数据的形式来运用,不仅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的施政决定,同时能界定出潜在的合作对象(如高校、组织、企业),让社会上的创新动能更能释放。无独有偶,美国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智能信息披露小组前召集人古林(Gurin J.)也指出,相较知识的有偿使用,开放更能促进利益相同的公司进行分工合作。[20]

三、结论:英国OA 出版转型的阻力与助力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

学术出版从付费转型为开放获取所收到的社会效益,对于学界而言能提高引用率,对于学界之外,举凡整体国民健康的促进与活络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等方面,OA 论文都比非OA 论文具有优势。然而,英国政府推行OA 出版时,过程并非全然顺利,其中尤以出版商的反对为最,这是因为出版商不愿放弃订阅销售带来的营收利益。出版商由于其订阅模式带来的高额收益,媒体对此早有报道。例如《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即指出2010 年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利润率已高达36%,相较苹果公司的利润率也“只有”23.4%。然而这类高额收益的后果就是各大学图书馆的财政不堪负荷。2018 年12 月发生美国名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与爱思唯尔就订阅费用的争议进行谈判,前者在2017 年向后者支付超过1150 万美金,对于UCLA 图书馆而言来年的财政负担压力更重,2019 年2 月双方谈判破裂,该校目前已无法使用该公司的数据库。[21]由此可知,要让出版商放弃原本的订阅利润实属不易。

为了能说服出版商顺利转型,英国科学署规划一笔预算,即每年花费5000 万~6000 万英镑,其中3800 万英镑用于补助OA 期刊出版、1000 万英镑用于高教与公卫部门的延长(论文)授权、300万~500 万英镑用于典藏库(典藏模式)。也就是说,英国政府的做法一方面是替作者支付出版费用,另一方面也弥补出版商在转型为OA 出版继而失去订阅费用的损失。除此之外,OA 出版之中的著作权该如何保障也是难题。OA 出版模式是让作者在处理著作权的议题时更富有弹性与适应性,特别是OA 的出版商与作者签订的是“非专属授权”(non-exclusive rights),也就是说著作权仍保留在作者而非出版商手上,甚至可以授权给其他传播平台刊登自己的论文,如此一来加大了传播的力度。

英国出版转型的过程中,亦有许多经验值得中国借鉴。首先,OA 出版无疑更能降低获取知识的成本,特别是降低各大学购买国内外知识数据库的财政压力。其次,对于医学和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而言,英国的经验也让我们明白健康知识的开放对于国民的重要性。最后,英国的开放获取政策也让该国整体论文的引用率提高,这对于中国学术研究 “走出去”而言,OA 出版无疑是一种更为有用的工具。总的来看,英国从贩售知识转型为开放知识的过程中,OA 模式被证明具有社会与经济上的价值,而OA 模式也将跨出象牙塔的局限,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注释:

[1]刘忠博.非商业学术传播及其政府角色分析[D].台北: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2013

[2]参考https://www.budapestopenaccessinitiative.org/read

[3]参考http://thecostofknowledge.com/

[4]王梅玲.开放近用期刊对图书资讯学者研究的影响[J].图书与资讯学刊(台北),2012,4,1(80)

[5]吴绍群,吴明德.开放信息取用期刊对学术传播系统之影响[J].图书资讯学研究(台北),2007,2(1)

[6][英]UK Gover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report 2014[DB/OL].https://goo.gl/vCxmNo

[7][英]Taylor,G.Attacking publishers will not make open access any more sustainable[N/OL].The Guardian,https://goo.gl/N2W1H9

[6]Brinkley I,Fauth R,Mahdon M,et al.Knowledge workers and knowledge work: A knowledge economy programme report.The Work Foundation[EB/OL].https://goo.gl/wYMoap,2009

[7][英]Department for Business,Innovation and Skills.Innovation and research strategy for growth[EB/OL].https://goo.gl/XwDeYx,2011

[10]De Saulles M.Information literacy amongst UK SMEs: An information policy gap[C].Aslib Proceedings: New Information Perspectives,2007,59(1)

[11] [英]Research Information Network: Access to scholarly content: Gaps and barriers[EB/OL].https://goo.gl/o8kSqb,2011

[12][ 英] Department for Business,Innovation & Skills,Innovation report 2014: Innovation,research and growth[EB/OL].https://goo.gl/7viBPo,2014

[13]Swan A.The open access citation advantage: Studies and results to date[EB/OL].https://eprints.soton.ac.uk/268516/,2010

[14]Wagner B.Open access citation advantage: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J].Issues Sci Technol Librarianship,2010 (60)

[15]这是Scopus 数据库新增的一种测量引用率的指标。根据Elsevier 的说明,由于不同领域的文章有不同引用的速度,因此为了能准确掌握文章的重要性,这种指标 “为该文章之被引用文章质量,以三年为基准,依相同学科领域、同出版年与同文章类型比较。若FWCI 大于1,表示该篇文章之被引用文章高于平均水平。”参考 http://taiwan.elsevier.com/htmlmailings/edm/scopus_article_metrics/

[16]Tickell,A.Open access to research: independent dvice-2018[EB/OL].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openaccess-to-research-independent-advice-2018

[17]Tennant J P.et al.The academic,economic and societal impacts of Open Access: an evidence-based review[DB/OL].https://f1000research.com/articles/5-632/v1,2016

[18]生活质量寿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与失能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计算公众健康的指标,前者是指在兼顾国民寿命长短与生活质量的情况,后者只考虑生理上的健康。

[19]Mateos-Garcia J,Stathoulopoulos K,Mohamed S B.An (increasingly) visible college: Mapping and strengthen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networks with open data[DB/OL].https://goo.gl/etHgf4

[20][美]Gurin J.Open data now: The secret to hot startups,smart investing,savvy marketing,and fast innovation[M].McGraw-Hill Education,2014

[21]参考https://www.library.ucla.edu/news/uc-ends-negotiations-elsevier

猜你喜欢
出版商学术论文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欧盟对谷歌新闻征税毫无意义
世界知识(2016年22期)2016-12-03 08:01:08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七成软件出版商转向云服务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新闻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 22:10:06
学术
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