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 胡胜蓉
工业互联网对全球制造业正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世界制造巨头、IT 巨头与技术服务机构纷纷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架构、管理与商业路径。与传统互联网平台、移动媒体平台的发展轨迹类似,在全球超过100 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与共谋之下,“互联网+”制造服务已经从单项功能向系统解决方案转变,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加快走向生态系统整合,未来几年将成为全球格局和生态调整的关键窗口期。
我国的工业门类、应用场景和互联网实践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壮大提供绝佳土壤。海尔、航天科工、三一重工、华为、腾讯等企业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平台布局与模式探索。浙江抢抓这一工业“换道超车”的重要机遇,凭借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的坚实基础及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积累的领先优势,已在工业互联网快速兴起的阶段占得先机,“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的整体布局和推进工作成效显著。
然而,浙江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看似不落后于西门子、GE等国际先驱的步伐,甚至在应用端前景更广阔,但是在全球市场培育核心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工业知识积淀基础不实、体系不完善问题。
工业互联网发展必须姓“工”。工业技术的核心,除了已经显性化的专利技术与流程,还有大量的工业知识与“Know-how”。我国工业在跨越式崛起过程中缺乏长期工业发展过程的反复锤炼,工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外引进的技术装备相关联,因此在基础原理及技术工业的数据积累、信息转化和知识显性化方面,与国外领先水平差距明显。为加紧追差距,除了采取健全技术全生命周期数据体系、深度开展工业数据建模分析、优化全过程知识管理等手段,最主要的是,主导或参与运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互联网企业,必须通过大量的田间作业和细颗粒度的工作,去深入理解和挖掘工业现场沉积的知识,然后用显性化的、互联网化的语言、逻辑、体系与生态来消化与激活这些知识。
工业互联网发展要加快姓“软”。工业软件是工业互联网体系所集成的核心,只有自主强大的工业软件体系才能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当前,我国的研发设计软件领域和生产控制软件领域,被外资企业主导;嵌入式软件领域和相关经营管理软件领域,外资企业仍然优势较大。工业软件创新的参与者,工业企业、软件企业、高校或研究机构等,必须更加重视、加大资源投入,合力突破工业软件国产化进程。同时,通过综合建模和数据反向迭代等新手段,在工业技术软件化这一关键通道上也能争取“弯道超车”。
工业互联网发展要注重姓“商”。这个“商”既是“商业化运作”的“商”,也是“共商大事”的“商”。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是多方共谋、多要素集聚、多模式推广的复杂系统,必须要求每一个关键参与角色,都用更大的努力去强化精诚协作的程度,形成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工控软件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弥合互联网技术经验和工业逻辑的鸿沟。更重要的是,传统制造企业需要以更高的理想和更开阔的胸怀,去拥抱这一历史性变革。从全球趋势来看,西门子、ABB、GE等国际大企业无不采取平台化发展战略,海尔等国内巨头亦是如此,视野局限于制造端反而会阻碍制造本身的升级。只有多方力量的内在融合,形成基础性平台、应用平台和丰富的工业APP高度协同的行业架构,才能真正发挥工业互联网的巨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