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士浩
我的老家在浙北嘉善,爱人老家在苏北赣榆,每年春节都要浙北苏北来回跑。从吴根越角的嘉善出发,走上海外环线,经苏南,过苏通大桥,循沿海高速一路向北。每年都会感受到两省一市的同与不同、变与不变。曾几何时,这一带老百姓心里都或多或少有地域等级之分,上海高人一等,浙北和苏南居中,苏中苏北是“江北”,略感下靠一档。若干年后,差异在缩小,上海仍有优势,但市郊与江浙毗邻地区的差距大幅缩小,苏南综合实力较强、浙北发展总体平稳、苏中苏北追赶迅速。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特别是要划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后,嘉善的关注度倍增,那里是浙江参与一体化的前沿高地,是感受一体化热度和测度一体化成果的理想平台。作为一名嘉善人充满期待,如乡邻们一样希冀着一体化能带来“蝶变”发展,造福乡里和乡邻,因此春节回乡怀着一份试看一体化改革春风是否已然飘来的心情。
江浙沪毗邻地区行政归属不同,但地理相接、水脉相连、人文相近,一直以来民间联系紧密。家乡人的记忆里或许还留有上海电视频道更清晰、上海商品质量更好,看病愿去上海、大学先选上海,有便宜方便的“小火车”往返等等。随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民间联系扩展至政府间合作,毗邻三地之间联系更为紧密。
嘉善受上海辐射更多,嘉善人的“上海情结”更浓。很早就有上海杉达学院进驻,近期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正式开学;两地医院有了更多合作,嘉善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上海的一些医疗资源;虽没了“小火车”,但高铁更便捷快速,规划中的沪嘉城际更让嘉善人期待,与上海金山和青浦之间的断头路正在逐步打通;嘉善成为环沪郊游重要目的地,新老西塘、十里花海、云澜湾都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西塘宋城演艺谷等一批新旅游项目也在加快建设;而嘉善经济的“上海烙印”更深刻,全县30%以上的工业产品为上海配套、90%的外资和内资直接或间接因上海影响而进入。春节回乡,能感受到市县政府营造的一体化推进氛围,也听到了不少有关“房地产”议论,预示着民间的一体化热度在不断升高。
“一体化”在经济学上与内部化更为趋近,“负外部效应”问题通常可通过内部化来解决。对长期存有环境污染争议的江浙和曾出现“黄浦江死猪”问题的沪浙之间,行政内部化或许是一种解决方式,但在我国行政区划的省际调整是较难实现的选项。我国有长株潭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实践,基本共识和主要做法都是加强顶层设计、重视规划引领,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产业合作发展,做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长三角一体化也应秉承同质化和差异化并存、协同合作和错位发展兼顾的原则,追究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使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等互联互通,便于物流、人流、信息流及时通达;追求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便利化,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逐步均衡,减少人才流动现实障碍;追求产业的协同化,推进相关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分工合作;追求市场的一体化,推动实现区域合作高质量一体化。嘉善拥有国家县域科学发展试点金字招牌,又迎来了新国家战略契机,应在国家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基础上,积极参与协调推进机制,主动融入一体化。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联通一体化。进一步优化和加密高速公路网,优先打通断头路。春节往返江浙两地,两省省际通道主要是杭宁高速和常台高速,边界收费站和过江通道常成为堵点,嘉善与江苏吴江之间尚缺乏直接北上的主要通道,需绕道上海外环线前往江苏。还应加快通苏嘉、沪嘉甬、沪嘉城际等铁路和城际轨道的规划建设,加速长三角“一小时”交通圈的实现,充分发挥浙北苏南水网优势和水运能力,提高大宗物资的转运能力。
加快公共服务省际均衡化便利化。虽然近年来在医疗、教育、旅游等公共服务方面合作互动越来越多,但主要还停留在个体事件上,要以改革精神推进相关领域的创新,推进实质性面上合作,真正实现公共服务的省际均衡化和便利化,提高区域一体化的认同度,这有利于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的引入。犹记得有老乡谈起欲将某大型机器人公司的全球ET大脑项目放在嘉善,但总部认为嘉善地域知名度偏低且难以吸引高端人才而作罢。因此,可以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吸引高端人才落户上海片区、工作在浙江片区,或考虑引入上海名校、名医院、名研究院资源在县内开设分校分院分部,学生可保留学籍、医院通用两地医保卡、养老实现跨省市便利衔接,以解决短期内高端人才对户口、教育、医疗等后顾之忧,发展均衡后相关问题能自然消解。
强化园区和产业的协同高端化。进一步研究和做好区域产业布局,示范区理应定位为高质量发展之地。以淀山湖为核心的两省一市毗邻地区,河湖密布,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参考雄安新区减少房地产投资依赖,降低营商成本,以“南雄安”的高度引领规划发展,应主要布局高科技、大数据、资本型等产业,要在资本市场、科技孵化等关键领域,吸引龙头企业、重大项目,搭建重要平台、创造各种条件,开展制度创新、拓宽发展路径。可考虑在示范区筹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数据中心,筹建长三角共同发展基金和相关产业基金,使示范区成为全国重要的技术中心、数据枢纽和资本重地。同时鉴于行政区划不同,总结现有的一些园区建设经验,充分研究示范区园区开发和协同机制。以老家附近的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为例,浙、沪两地政府利用各自优势,打破传统地方行政区划格局,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创建我国第一个跨省市合作的实践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蓝本,在嘉善打造一个苏州工业园“升级版”;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则是嘉善在沪人才科技孵化“飞地”项目,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内,以“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嘉善”“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嘉善”“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嘉善”的协同创新模式。
加快推进市场的开放一体化。要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进一步降低制度成本,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的定位,特别是上海自贸区建设和科创板建设等平台和有利条件,扩大开放度。春节期间,去了离老家三公里外的平湖国际商品进口城,该市场主要销售经中欧专列等进口的商品,涵盖红酒、食品、日用品等各国商品,琳琅满目,耳目一新。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是推进市场一体化的重要方面,也是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和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的重要领域,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研究谋划,助推长三角一体化的落地实施。
强化长三角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合作。共同开展相关调研交流,研究打造区域内公平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取消一些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制度壁垒和加剧区域无序竞争的地方保护措施。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资源共享。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库、评标专家库、信用信息库等方面,加快长三角范围内的合作共享。研究整合长三角评标评审专家库资源,做大做优专家库,在铁路、机场、轨道交通、高科技等行业领域,充分利用沪苏人才集聚资源和优势,弥补浙江相关领域专家资源不足,解决“常委评标专家”和专家寻租违法等问题。
加强长三角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共建。在政府采购、药品集中采购,排污权、用能权交易等领域,强化区域共同市场建设研究,扩大交易规模,提升竞争和市场效率。在信用产品制度供给和信用管理应用上寻求合作,加强联合研究,实施区域合作,强化联合惩戒,共同打造长三角诚信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保持市场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