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 朱敏婕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与传统纸质出版发行相比,数字出版逐渐成为出版发行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图书馆根据发展需要,以数字资源采购商、数字数据供应商等角色定位,积极参与到数字出版产业中来。面对新形势,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也参与了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但是对自身所具备的参与优势、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因此,本文对此方面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实际进行了探讨。
数字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式多样化,图书馆和出版机构也顺应需求,开始走向和谐共生的局面,因此高职院图书馆也应该积极转型,跟上数字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的养成了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阅读的习惯,数字化信息资源产生了统一的格式标准,这可以避免了平台之间无法兼容等技术问题。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基于技术标准的统一,这种标准统一的技术促进了图书馆向数字化的转型。
高职院图书馆是服务机构,它没有过多的财力和人力与出版作者进行版权交易的,但数字资源的阅读和下载往往受到数字版权的保护,这就需要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相结合,将所产生的费用尽量最小化,这样既保护了作者的数字版权,又减小了读者的花费。
为了应对读者的日渐增长的更高和更多样化的需求,单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已经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在信息资源建设时应更加重视共享工作的进行,只有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才能最大的发挥图书馆的效用,而数字出版机构能够充当图书馆共建共享,对于高职院图书馆而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满足办学特色,从而满足读者的需求,而数字出版平台能够将这个建设工作成为可能。
高职院校图书馆内容资源包括学术资源和馆藏特色资源两个部分。学术资源,是指高职院校院校师生、科研机构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研究专著、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教学课件、实践总结、专家讲座、档案资料等各种形式的知识资源。馆藏特色资源主要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各种特色文献资源,一般可分为拥有版权的文献资源和未获得版权的文献资源。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对这些知识资源拥有所有权或者可以较简便获得的特性,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结合和参考其他图书馆或者类似机构的成功经验,参与到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中。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隶属机构,其本身定位就是服务于本院校的师生以及相关科研人员,这一特征使它在参与电子出版平台建设中具备了贴近用户的市场优势。首先,随着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也发展迅速,在校师生已经养成了利用网络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和查找、通过手机终端或者电脑设备进行文献资料阅读的习惯。这些终端用户电子查找、电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根据资料显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教师和科研人员,他们都更倾向于通过图书馆数字出版平台来发行自己的研究成果。对于高职院校师生、科研人员来说,出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师生的功能定位、环境和人员的相对熟悉、较其他数字出版机构具有距离上的便捷条件以及可以获得更优惠的帮助和服务等因素的考虑,他们也同样更愿意选择学校图书馆数字出版平台。
再次,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本身就处于高职院校校园以内,因此它们更容易进行市场营销活动。通过花费更少的宣传活动和介绍,一方面能够巩固原有的客户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开发潜在的客户资源。最后,更容易获取市场反馈。由于与客户近距离、频繁的日常接触,可以使高职院校图书馆更容易地获取、收集客户反馈的意见与建议,进而对现有数字出版服务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完善与改进。
高职院校图书馆较早或者近期开展的一些与出版业务相关的服务都为其参与数字出版业务提供和积累了经验优势。较早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的与出版业务相关的服务主要有书目数字化、书目联机检索以及书目数据共享。虽然这些服务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司空见惯,但是它们确与出版业务相关。依照这种思路,数字化的书目就可以理解为数字出版物。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早期这些服务的提供,都为其参与数字出版业务积累了业务经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的相关业务也与数字出版业务相关,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建设、机构知识库建设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等业务。这些服务都与数字出版业务密切相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形成的各种知识资源数据库,可以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出版服务提供基础等等。由此可见,这些服务的提供,同样也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积累了业务经验。
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学校的其他机构和部门、教师和学生可以开展深入合作,为其参与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合作资源优势。首先,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与校内其他机构、部门开展合作,形成其参与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合作资源优势。其次,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与校内专家、学生开展合作。
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共建体系,往往涉及到多方参与者,所以就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就在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一是,要制定和明确该机构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二是,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费用分担、利益分配机制。三是,建立定期磋商机制。
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重视和加强内部管理,将提升馆员综合素质、建设专业化团队列上议事日程。一是,加强馆员培训。二是,外聘技术人员。三是,打造专业高素质团队。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通常会涉及到有关版权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这就要求图书馆在与多方开展合作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时强化法律意识,合理规避侵权风险。一是,强化版权意识。二是,加强版权审查。三是,建立补偿制度。对于因馆员操作失误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共享资源侵权的,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或者法律诉讼判决后对被侵权人进行赔偿。
资金问题是制约和影响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重大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在学校财政预算供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资金保障体系,确保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可以获得足额的资金支持。一是,与其他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立联盟关系,共同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二是,与其他社会上具有资金实力的单位或者个人开展合作,参照与其他高职院校图书馆合作的模式进行。三是,与其他社会上具有技术、设备等资源优势的单位或个人开展合作。在此种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负责现金出资,而社会单位或个人负责技术、设备等非货币资产出资,按照各自出资的市场价值进行收益分配。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减轻资金压力。四是,增强信息共享系统自身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在信息系统中增加广告、提供免费基本服务以外的收费增值服务等方式,增加系统本身的收入渠道,从而为其提供资金保障。
综上所述,在图书馆数字资源比重不断加大、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的今天,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对自身在数字出版方面所具备的馆藏资源、用户市场、业务经验、合作资源等优势有着清晰且深刻的认识,结合发展实际,秉持开放的建设理念,积极打造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