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11月6日,李克强同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举行第三次“1+6”圆桌对话会,就维护多边主义、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等议题深入交流。
★11月12日,中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体现了中新双方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态度和决心。
★11月10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在记者会上通报进博会成果时评价,进博会“展览规模大、展示水平高、经贸成果丰硕”。
【本文重要信源】
1.汪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2.钟山: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3.权衡: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扫二维码下载本栏目增值服务《领导智库文选》
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从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出台《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再到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充分显示了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开启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征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新理念:“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继续重申这一新的理念,提出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随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新理念得到广泛传播,越来越多国家表示赞同,具体内容不断丰富,互利共赢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及公共产品供给、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等重大理论命题,逐渐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开放理念。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开放型经济以开放经济为基础,是开放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更深层次的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它强调高标准的国际制度规则和市场秩序、高质量的国际营商环境、均衡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高度协调的世界经济等。在开放中共享机遇和红利,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中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开放理念差别之所在。互利共赢是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理念的首要属性。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是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理念的核心要义。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既要巩固传统市场,又要开拓新兴市场,全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开放合作;必须是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统筹推进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行各业对外开放,加快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全产业链对外开放,以开放促进整体水平提升;必须是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实现高层对接、高效融合、高端发展,更好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调整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新发展理念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揭示出新时代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坚持主动开放,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双向开放,使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坚持全面开放,推进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坚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坚持共赢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坚持包容开放,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决策看点】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时,勉励河南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目前,不沿边、不靠海的河南已创造多项奇迹——在全球范围内首创跨境电商“1210”海关监管模式,成为我国跨境电商的“模板”;业务单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连续举办两届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且这一盛会永久落户郑州。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电子世界贸易组织(即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
东莞:实施“六大率先”战略 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
构建全面开放新体制,率先形成对标国际的营商环境;打造全面开放新高地,率先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模式……10月26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关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行动方案》等一批重大事项。《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实施全面开放“六大率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力争率先在内外一体化改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到2021年,“一带一路”市场出口占比超过2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超过45%,初步建成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的新体系。产业结构更趋平衡,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超过50%, 为全国全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资料来源: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从引进外资转变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从扩大出口为主转变为鼓励出口和增加进口并重,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最明显的两个变化。而“买买买”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实现从出口拉动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型的生动体现。当今世界,出口大国不一定是经济强国,但进口大国一定是,“买全球”更有利于增强我们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话语权。
从“卖全球”到“买全球、卖全球”。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是中国独唱而是世界各国大合唱。与过去各国举办出口博览会主要旨在激发本国市场活力、促进本国经济增长不同,进博会是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要求展品100%进口的大型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进博会精心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平台,明确释放了建设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积极信号,让世界看到开放市场、共享未来的中国自信和中国担当。从国际看,进博会将为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打造新平台、创造新机遇。从国内看,进博会将为中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打造新引擎。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杨长湧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同保护主义理念相反,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秉持开放合作理念,在多边体制遭遇挑战的情况下,进博会传递出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合作共赢的理念,无疑给全球经济吃下一剂“定心丸”,也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途径。
从引进来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有效途径。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同世界经济的互联互动变得空前紧密。在对外开放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这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重要特征,也是继续提高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提高引资质量,优化引资结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挖掘双向投资潜力,深化双向投资合作,促进贸易双向平衡,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各地在坚定不移引进来的同时,要同步制定走出去的发展规划,搭建“海外投资风险保障服务平台”,打造一批“一带一路”示范项目和示范平台,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形成陆海统筹新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走在了前面,中西部内陆地区开放步伐相比之下仍显缓慢。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改变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的开放状况,拓展和优化区域开放的空间布局,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海陆通道多维支撑,东中西均衡发
【决策看点】
● 2017年12月,广东出台《广东省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并出台执行加大利用外资财政奖励、加强用地保障、支持研发创新、加强金融创新等实施细则。2018年,继发布广东“实体经济新十条”之后,广东省政府9月13日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广东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修订版)》,新政涵盖市场准入、用地保障等10个方面。
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出台“扩大开放30条”
11月8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协同扩大开放政策发布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会上,九城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发布《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协同扩大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一体化发展的30条措施》,重点聚焦外资准入、对外贸易、金融服务、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领域,旨在构建九城市协同开放的新格局,建立九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放大九城市扩大开放的先行先试效应。会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采购商联盟也同时成立。 展,有利于区域资源要素共享互补,形成优势布局。不仅海上要对外开放,陆上也要对外开放;不仅东部地区要开放发展,西部和内陆地区也要开放发展。尤其是通过西部大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加快我国西部开放发展步伐,培育若干新增长极;鼓励东部地区顺应产业转移趋势,遵循市场规律向西部转移产业,把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发挥西部优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
资料来源: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进博会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又一个重要支撑。要借力进博会加速融入国际市场,围绕各地产业结构、进口需求及消费特点,积极有效地扩大先进技术和设备、消费品、原材料、资源性产品和医药卫生、旅游、文化等领域产品、技术和服务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与国内存在巨大差异,各地在开拓“一带一路”市场之前需要做足功课,深入了解沿线国家的政治局势、经商环境、法律法规、产品对接、投融资模式等,加强人才培养,做好企业培训。强化“工笔画”意识,努力做深做细做实,树牢“一盘棋”思维,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跟踪督办、问责问效,凝聚工作合力。
当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和行动。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抉择。
以科学指标引领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断走向深入。目前,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总体来看还存在主要依靠量的扩张和规模扩大的路径依赖、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和市场规模参与国际竞争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开放经济发展质量,需要建立和完善高质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具体来看,需要以下几方面指标引领:依靠创新驱动形成的核心竞争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体现发展的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依靠大幅度提升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提升国际贸易的增加值占比;依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和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能够基本实现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基本实现国际投资内外双向协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顺应全球化的最新发展规律,在推动制造业开放的同时加快服务业开放发展;顺应国际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趋势等。
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发展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最终要依靠提供公平、公开、共赢的国际化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来吸引要素流动和自由配置。要通过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加强产权保护等措施,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平等对待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在外国投资者关注、国内市场缺口较大的教育、医疗等领域放宽外资股比限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优化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全球高效配置、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发挥自贸区、自由贸易港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营造有利外部环境,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粗放发展、质量效益偏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动在管理体制、开放路径、发展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服务贸易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决策看点】
●自2016年8月,中国国务院批复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来,贵州开放型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洽会等重大开放活动,有力促进了贵州省开放型经济建设。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贵州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分别为8086亿 元、8806亿元。2018年上半年引进省外投资项目5722个,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611.9亿元。贵州全省“走出去”企业达到142家,茅台集团、瓮福集团等一大批优强企业加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