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国内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研究述评
——纪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表110周年

2019-01-28 10:52
观察与思考 2019年9期
关键词:唯心主义党性原则唯物主义

胡 晓 梅

提 要: 国内学术界关于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关于列宁哲学党性原则源流的研究,关于其基本理论的研究,关于如何全面而正确地理解它的研究,关于如何坚持和正确运用它的研究,以及关于它的实际运用的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在纪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重要哲学著作发表110周年的同时,以期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引言

列宁的重要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从1909年5月发表至今已经110周年了。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部著作在思想和理论上武装了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布尔什维克党,随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它也影响并武装了全世界几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党性原则是《唯批》中的基本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虽然以往理论界对哲学党性原则的理解存在着一些分歧,但是我们要运用历史的和阶级的分析方法,对其厘清并进行深入探讨,最终走到坚持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的道路上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虽然国内针对《唯批》哲学党性原则的研究不多,但已经比较系统化。梳理以往的研究对我们保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识别新时代条件下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心主义“变种”,抵制国内外种种错误腐朽的社会思潮、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大意义。

一、关于列宁哲学党性原则源流的研究

目前,此部分学术界主要研究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哲学党性原则是怎么提出来的,一是列宁写作《唯批》的原因。需要说明一下,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是在《唯批》中首次提出的,探讨列宁为什么要写《唯批》直接关系到他为什么要提出哲学党性原则的问题。

(一)列宁提出哲学党性原则的原因

从理论来源和实践需要两个方面来解读。余源培和蒋文宣认为,对列宁提出哲学党性原则进行概括的和历史的考察,有理论来源(流)和社会实践需要(源)两个方面的原因。具体来说,一是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是直接从思维与存在这个哲学基本问题引申出来的;二是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是依据《唯批》中追溯的两千年的哲学发展史,考察的一些代表人物一脉相承的关系,解剖的各种资产阶级的哲学流派的哲学史,这些客观的事实提出来的;三是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是根据帝国主义时代哲学斗争的新特点提出来的。①参见余源培、蒋文宣:《列宁是怎样论述和实践哲学的党性原则的?——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心得》,《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汪崇国认为列宁提出哲学党性原则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当时有人在哲学上鼓吹“无党性”的把戏,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他从哲学史发展的角度,批判“调和论”、“超越论”的先驱休谟和康德,在哲学上以“无党性”自夸的马赫主义学派,说明唯物和唯心不可调和、不可超越的对立是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从马赫主义鼓吹哲学“无党性”的骗人之说实际上给当时的哲学界、科学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思想造成了怎样的混乱两个方面展开论述。②参见江崇国:《学习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方法论初探之四》,《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从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斗争和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继承两方面来解读。李茂认为列宁提出哲学党性原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列宁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做斗争,与修正主义者伯恩施坦相呼应,俄国“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司徒卢威等人,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否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回避无产阶级改造社会发挥作用的事实。列宁揭露他们这种客观主义实质上是把历史过程片面化、形而上学化;二个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提出的哲学与阶级相联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想。马克思既说明了人们在认识和掌握运用哲学理论时由阶级性,又揭示了在阶级社会里哲学理论本身也具备阶级性和党性。恩格斯明确地说,哲学内容本质上是适应小市民阶级转变为大资产阶级这个过程的哲学表现。③参见李茂:《论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学术研究辑刊》,1980年第2期。有研究者提出,在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斗争的背景下,列宁指出在认识路线上,马赫主义是最反动的唯心主义;在阶级路线上,马赫主义代表的是最反动的资产阶级;在哲学路线上,马赫主义(或者说经验批判主义)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是唯心主义。据此列宁提出了哲学党性原则。④参见郑礼肖、孙晓晖:《论哲学党性原则在消解历史虚无主义中的作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二)列宁为什么要写《唯批》

列宁写《唯批》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批判错误的哲学思潮,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陈珪如和余源培认为,列宁写作《唯批》虽然同俄国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但绝不仅是俄国一个国家政治斗争的产物,总结起来《唯批》写作有三个层次的历史背景,批判俄国的马赫主义是直接动机,这个动机的背后是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再背后是批判整个流行的实证主义哲学思潮。①参见陈珪如、余源培:《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兼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本书的“批判”》,《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4期。杨晓梅认为列宁不得不写作《唯批》,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俄国国内一些机会主义者进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动猖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修正主义思潮的影响日益严重;二是本应该承担起批判任务的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并没有承担或完成这个任务;三是马赫主义所标榜的“无党派”“最新哲学”“科学性”的特点具有一定迷惑作用。②参见杨晓梅:《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的旗帜——纪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出版100周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二、关于列宁哲学党性原则涵义和内容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列宁哲学党性原则基本理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这些研究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认识。

(一)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基本涵义

通过分析《唯批》中的表述,黄枬森概括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基本涵义如下:哲学是有党性的,折中主义的中间路线是没有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表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思想,哲学具有阶级性;哲学党性原则对古今中外的哲学普遍适用。③参见黄枬森:《必须正确地坚持和运用哲学党性原则》,《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2期。关于哲学党性原则的涵义,有一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就是在无阶级社会哲学的党性是否还存在?1982年10月,在中国第一次《唯批》学术讨论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哲学党性原则是指哲学上的党派性,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归根结底,这种对立表现着敌对阶级的思想倾向。一些学者认为,哲学党性的内容比阶级性广泛,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哲学党性包括阶级性,在无阶级社会哲学党性仍然存在。④参见李河、孙承叔:《全国第一次〈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学术讨论会纪要》,《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1期。江崇国认为,哲学党性的真正含义,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之间不可调和、不可超越的对立和斗争。⑤参见江崇国:《学习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方法论初探之四》,《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陈荷清认为全部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五花八门,时而以此种名称出现,时而以彼种名称出现,这是斗争激烈性和复杂性的表现,但其本质没有改变。列宁哲学党性原则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永远都不会“陈腐”。⑥参见陈荷清:《列宁论哲学的党性原則——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笔记》,《哲学研究》,1964年第3期。

(二)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内容

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内容包括:哲学是有党派的,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党派之间是存在斗争的,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社会,哲学党派之间的斗争表现为阶级斗争。陈珪如和余源培认为,哲学党性原则的内容,是要坚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坚持哲学的基本问题;重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自然科学和宗教的不同态度;⑦参见陈珪如、余源培:《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兼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本书的“批判”》,《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4期。哲学上的党派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意识形态”①《 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40页。。通过比较,徐运朴指出列宁是对哲学党性问题论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列宁诸多写到哲学党性的著作中,《唯批》尤其突出,其中哲学党性原则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哲学党性是指两条基本哲学路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在阶级社会中哲学最终为哪个阶级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哲学斗争是阶级斗争的表现。②参见徐运朴:《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与苏联某些哲学家的实用主义倾向》,《苏联东欧问题》1989年第3期。沈培芹认为,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哲学是划分为党派的,哲学上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哲学上的党派斗争反映了不同阶级、集团的立场,这种斗争归根结底是阶级斗争。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哲学党性原则的社会条件是阶级社会;阶级社会的哲学思想体系不能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阶级社会的哲学思想体系都有它的社会作用和阶级根源;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体现的关系。③参见沈培芹:《全面理解和坚持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其他学者对哲学党性原则内容的论述基本都包含在以上内容中了,在此不再赘述。

(三)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基本点和原理

哲学党性原则的基本点和原理与它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即便如此,笔者还是决定把这些内容写出来,毕竟先前的研究者这样表述过,当然也说明这里是以后研究需要规范的地方。杨焕章认为列宁在《唯批》中论述的哲学党性问题,集中的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哲学党性理论的四个基本点:哲学是有党性的;哲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党派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阶级社会里,哲学上的党派斗争表现为社会上的阶级斗争,且服务于阶级斗争;哲学上的无党性不过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④参见杨焕章:《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为纪念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90年而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李亚宁认为哲学党性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根本原理,根据列宁《唯批》中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原理主要指,解决哲学问题必然遇到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哲学上的党派斗争,最终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意识形态和倾向。⑤参见李亚宁:《客观真理与党性原则——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札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3期。哲学党性原则的基本点和原理告诉我们一条: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三、关于如何全面而正确的理解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研究

在研究者的多种解读和阐释中,如何正确理解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是我们学习和贯彻它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看到,学术界对列宁哲学党性原则是有多种理解的(比如在它的阶级性问题上),笔者一并列在下面,以供读者们继续分析研究。

(一)全面理解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

哲学的党性就是坚持哲学的现实性,摒弃它的抽象性和普适性,承认它有服务和依靠于特定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性。⑥参见陈培永:《什么是党性》,《岭南学刊》,2015年第2期。全面理解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要从全面对比哲学党性和哲学的科学性、政治党性方面,从正确分析“中间路线”方面,从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来源和分析它的具体表现方面来着手。某些苏联哲学家对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理解过于简单化、庸俗化,徐运朴通过分析认为,不应把哲学党性混同于政治党性,也不应把哲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混为一谈。①参见徐运朴:《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与苏联某些哲学家的实用主义倾向》,《苏联东欧问题》,1989年第3期。栗中林认为,哲学上的党性不等同于政治生活中的党性,不能认为强调哲学的党性和阶级性是在哲学上人为地制造宗派;哲学有党性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对待宗教的态度问题,历史上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斗争,实际上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哲学在自然科学上表现出来的党性也是非常鲜明的,在自然科学领域,反对不彻底的、怯懦的、含糊的唯物主义。②参见栗中林:《关于哲学党性原则》,《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对于“中间路线”的认识,余源培认为,“中间路线”客观存在,但不是独立路线。《唯批》中,列宁把马赫当作“中间路线”的哲学派,剖析了他身上存在着“三种动摇”③“三种动摇”指动摇于唯心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之间,动摇于贝克莱主义和休谟主义之间,动摇于唯心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之间。,指出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基本倾向。④参见余源培:《列宁论哲学上的中间路线》,《学术月刊》,1990年第4期。郑守林认为,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命题是正确理解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基础;对列宁哲学党性原则思想要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否定。⑤参见郑守林:《试论列宁关于哲学党性原则与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论述的差别》,《邯郸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二)正确理解哲学的阶级性

哲学是有阶级性的,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的,在文明社会中,始终不曾存在“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哲学社会科学。⑥参见周新城:《哲学社会科学的阶级性问题》,《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1期。我们不能采取简单化、庸俗化的做法对待哲学的阶级性。余源培、蒋文宣认为在分析和批判唯心主义时,不能仅简单给它贴上“反动阶级”标签,要看到它的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不要在“阶级分析”的帽子下,全盘否定历史上的哲学遗产,列宁是与这种做法做坚决斗争的;要具体分析各个哲学家和哲学派别,不拿哲学党性原则公式到处乱套。⑦参见余源培、蒋文宣:《列宁是怎样论述和实践哲学的党性原则的?——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心得》,《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资产阶级攻击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他们或把哲学与阶级关系直接对立,或片面强调它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李茂认为,哲学理论作为人的认识,在阶级社会不能不具有阶级性;一个时代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愿望深刻影响着该时代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任何哲学内容本质上都是有阶级性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它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完全一致的。⑧参见李茂:《论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学术研究辑刊》,1980年第2期。

(三)对多种误解的澄清

关于澄清多种误解的解读。陈珪如和余源培认为,坚持哲学党性原则不是鼓励“贴标签”,不会导致否定一切,也不意味着将它的全部都归结为阶级性,同样不会带来“粗暴”的恶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张用“多元的马克思主义”代替哲学党性原则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反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完整的世界观。⑨参见陈珪如、余源培:《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兼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本书的“批判”》,《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4期。江崇国论述道:有人说过去政治路线上的“左倾”错误是由坚持哲学党性原则造成的,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事实证明这种看法不正确;有人认为哲学的党性和真理性是根本对立且不能协调的,而实际是只有坚持哲学党性原则才能更好地探索真理;当今客观上存在的折中主义、唯物和唯心的对立,表明哲学党性原则没有失去意义。①参见江崇国:《学习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方法论初探之四》,《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哲学党性原则是党派斗争划分的标志,它是政治原则,不具有科学性。因此对《唯批》抱有轻视的态度,并对《唯批》中的哲学党性原则进行彻底的“改造”。还有些学者认为,《唯批》中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体现出他的政治行动主义同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是矛盾的;认为哲学党性原则是列宁哲学的狭隘,是他的主体向度。柴林丽和刘怀玉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哲学党性原则的现实意义不能否认,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中国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错综复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点不能丢,哲学党性原则没有过时,反而它是各种唯心主义理论观点变种的有力武器,起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作用。②参见柴林丽、刘怀玉:《〈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百年解释历程的回顾与反思》,《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8期。

(四)对哲学党性原则看法的商榷

真理是越辩越明的,以下归纳的内容是李敏生、陶德荣和谢祥皓对陈俊民看法的商榷,庄友刚对孔明安看法的商榷,方永祥对黄枬森看法的商榷。李敏生、陶德荣认为陈俊民同志说的“我们在哲学史研究中出现的‘左’的简单、粗暴的偏向的根源在于坚持哲学党性原则”是不正确的,其实这并不是对哲学党性原则坚持的结果,而是对其歪曲和简单化的结果;认为陈俊民同志提出的“列宁的党性原则和哲学史上每一个具体的哲学体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必然,而是具有极大偶然性”的观点值得商榷,实际上哲学党性原则的理论是深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③参见李敏生、陶德荣:《关于评价唯心主义的浅见》,《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针对陈俊民同志在《对哲学党性原则本义的历史考察》一文的论述,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本义”绝不是就哲学史而言,仅是给(哲学和哲学史)工作者提供的一个方法。谢祥皓认为,列宁关于哲学党性原则的阐述,是针对全部哲学的本质内容来说的,揭示的是全部哲学发展的内在本质和规律。④参见谢祥皓:《也谈哲学史研究中的党性原则问题》,《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庄友刚认为孔明安主张将唯物、唯心的对立与哲学党性区别开来是对列宁的误解和远离;孔明安从政治的党派和政治党派的党性角度来理解和看待列宁的哲学党性,觉得列宁的两个斗争党派的划分过于简单牵强了,其实,列宁着重论述的是坚持哲学上的党性;在唯物、唯心的划界和哲学党性原则关系问题上,孔明安的论述不仅在逻辑上不成立,而且误导人们庸俗化、简单化理解辩证唯物主义。⑤参见庄友刚:《建构抑或消解:应该是怎样的列宁?——与孔明安教授商榷》,《东岳论丛》,2013年第7期。与黄枬森同志商榷,方永祥认为列宁的论述只是说明了哲学党性原则同哲学的阶级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把哲学的阶级性看作是哲学党性的一个内容的意思。⑥参见方永祥:《“哲学的阶级性是哲学党性的一个内容”吗?——与黄枬森同志商榷》,《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四、关于如何坚持和正确运用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研究

面对哲学危机,列宁在思想上的觉醒和在行动上的挺身而出,充分表现了他高度的理论自信,这一点是要给予充分肯定的。列宁给我们树立了坚持和正确运用哲学党性原则的榜样,我们要敢于批驳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调,坚定的坚持和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

(一)列宁是如何坚持哲学党性原则的

从坚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方面来解读。贡沈平认为,列宁与种种唯心主义思潮的不调和的斗争,为我们坚持哲学党性原则树立了典范。战斗的风格,列宁毫不妥协地向一切唯心主义宣战;科学的态度,列宁主张全面地分析唯心主义路线的实质,吸收其积极成果,消除其糟粕和不良倾向,具体分析一个哲学家的哲学观点和政治态度;得当的方法,列宁运用历史的方法,分析了马赫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揭露了马赫主义对各种哲学学派的态度;实践的精神,列宁把哲学斗争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坚持哲学党性原则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①参见贡沈平:《论列宁在理论活动中坚持哲学党性原则的特点》,《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杨焕章认为,列宁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坚定的党性,并向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就必须反对任何调和或者超越唯物和唯心对立的倾向;对于唯物主义哲学,我们要坚定的坚持、彻底的贯彻、认真的发展;敢于和善于同唯心主义进行不懈的斗争。②参见杨焕章:《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为纪念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90年而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陈荷清从分析列宁批判马赫及马赫主义哲学家们的论述中得出,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企图调和资产阶级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后必然会堕落到资产阶级的泥潭中去。③参见陈荷清:《列宁论哲学的党性原則——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笔记》,《哲学研究》,1964年第3期。

(二)批判哲学上的错误认识,坚持哲学党性原则

以下批判主要是从文本、哲学研究和实际生活的角度来进行的。杨晓梅认为列宁从四个方面分析和批判了马赫主义,批判了装饰着新的谬论、术语和诡计的马赫主义在认识论问题上是错误的,其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分析了马赫主义越来越明确的走向唯心主义,并与它结合起来;分析了马赫主义所谓的“最新自然科学的哲学”,其实是利用物理学新发现做出的一种错误哲学结论;揭示了马赫主义客观的和社会的作用是替信仰主义服役,为资产阶级效劳。④参见杨晓梅:《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的旗帜——纪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出版100周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批驳哲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超越论”的“无党性”倾向,杨焕章批驳了“超越论”者所说的以下四种错误观点:坚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哲学党性原则是一种陈腐观念和老模式;“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引起哲学发生革命性变革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超越”单纯用物质说明精神或单纯用精神说明物质的观点,就是要合理的统一物质与精神;“超越论”者举黑格尔的例子论证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思想,举宗教的例子论证唯心主义的积极作用。通过逐一批驳以上观点,杨焕章得出,一些理论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一旦付诸实践就变得简单明了,唯心主义是一种完全错误的、反科学的世界观,这有力地支持了哲学党性原则。⑤参见杨焕章:《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为纪念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90年而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三)我们应该怎样坚持哲学党性原则

从对待中间路线思潮的角度,从我们如何坚持哲学党性原则的角度分析。余源培认为,以科学的态度创造性地坚持哲学党性原则,对于纷繁复杂的中间路线思潮,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哲学党性原则具体分析种种中间路线的哲学派别,对他们以此为掩护的进攻,要予以揭露和反击;“中间路线”具有变动性,要创造性地坚持运用哲学党性原则去考察它。①参见余源培:《列宁论哲学上的中间路线》,《学术月刊》,1990年第4期。黄枬森认为,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党性,坚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的观点,坚持它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对于任何哲学体系,弄清楚它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唯物还是唯心;任何哲学思想体系,我们必须分析它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与一定阶级的关系。②参见黄枬森:《必须正确地坚持和运用哲学党性原则》,《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2期。贾继光认为,正确理解和处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关系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的问题,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态度问题,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具有重要意义。③参见贾继光:《还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四)如何正确运用哲学党性原则

从认识、研究、实践、创新方面解读正确运用哲学党性原则。李茂认为,正确执行哲学的党性原则,就要在哲学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服务中,反对剥削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哲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坚持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参见李茂:《论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学术研究辑刊》,1980年第2期。沈培芹通过分析列宁对待马赫、波格丹诺夫、卢那察尔斯基、普列汉诺夫的态度,认为列宁是把哲学家的政治路线、哲学路线和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结合起来具体的综合分析和考察的。由此,要克服哲学研究中贯彻党性原则的简单化、公式化错误;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防止在纠正一种倾向的时候倒向另一种倾向。⑤参见沈培芹:《全面理解和坚持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中国第一次《唯批》学术讨论会时,与会的学者认为,正确运用哲学党性原则,既反对运用它时的简单化倾向,又反对否认它时的虚无主义倾向;我们承认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一种哲学都表现着一定阶级的思想倾向,但是我们要反对把这种哲学简单的看作一个阶级的传声筒;在批判唯心主义哲学时,既要揭露它的阶级根源,又要重视剖析它的认识根源。⑥参见李河、孙承叔:《全国第一次〈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学术讨论会纪要》,《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1期。江崇国认为,贯彻哲学党性原则必须注意具体的历史的分析,首先要正确的分析中间派哲学,避免犯简单化、片面化错误;二是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考察种种哲学思潮,不能把它们看成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三是要敢于探索新出现的问题,但要慎重对待。⑦参见江崇国:《学习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方法论初探之四》,《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

五、关于列宁哲学党性原则实际运用的研究

坚持哲学党性原则,就必须将它实际地运用到各个领域的研究当中去。以下内容呈现了毛泽东对哲学党性原则的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同时呈现了以哲学党性原则为指导来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当今社会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

坚持哲学党性原则,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者具有统一性。具体表现在,哲学党性原则强调唯物与唯心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有对立就有斗争,斗争本身就是推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动力;哲学党性原则强调要善于斗争,也就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也在随着实践的变化出现一些新东西,那么辩证唯物主义也要具备新武器,适应新需要的变化就是发展;哲学党性原则强调贯彻唯物主义的彻底性,彻底性就是要将唯心主义从一切领域中驱逐出去,并及时对各领域的科学发展做出哲学概括,这必将促进其发展;坚持哲学党性原则,这本身就要求向前推进唯物主义路线。①参见杨焕章:《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为纪念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90年而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杨晓梅认为,毛泽东从哲学上概括和总结了党内的路线斗争,不仅坚持了哲学党性原则,还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理论;毛泽东坚持和唯心主义路线、形而上学路线做斗争,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毛泽东坚持把哲学党性原则彻底的贯彻到理论和实践中,不仅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②参见杨晓梅:《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的旗帜——纪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出版100周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杨工在评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新编》一文的绪言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时说:“必然有斗争也有统一,必然相互斗争也必然相互转化,斗争是绝对的,转化是斗争的结果,也是哲学史发展过程的一个方面”,他阐述了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同一性,认为哲学史研究必须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③参见杨工:《哲学史研究必须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评冯友蘭先生〈中国哲学史新编〉绪言的一个根本问题》,《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4年第1期。

有研究者认为,列宁的党性思想不是抽象的口号,要加强党性原则落到实处。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要求我们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体现在党的建设方面,就是要实事求是。具体来说,要认识到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保持党的纪律建设常抓不懈;不断加强哲学党性原则的教育,纯洁党员党性,坚定党员的政治立场,不搞两面派、不做两面人,从而更加自觉的坚定党性原则;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要姓“党”、姓“人民”,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在党言党,在党信党,同时,党要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力量,为人民发声,为人民谋幸福。④参见李征征:《列宁党性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第49-54页。

郑礼肖、孙晓晖认为,在当今各种社会思潮激荡的背景下,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仍有很强的解释力。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民粹主义、宪政民主等社会思潮的本质都是唯心主义,各种社会思潮的背后都代表着一定阶级的利益诉求,各类社会思潮分析问题用的是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认识论。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并运用哲学党性原则,以消解各类社会思潮反面作用的发挥。⑤参见郑礼肖、孙晓晖:《论哲学党性原则在消解历史虚无主义中的作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范玉秋认为,学习《唯批》有助于识别种种“最新哲学”的本质,对于任何哲学思想或派别都要首先确定它的哲学立场和哲学路线,这样才能认清一种思想体系的真面目,识破装扮成马克思主义的谎言和诡辩,坚决抵制和批判与马克思主义相悖的错误倾向。⑥范玉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学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求知》,2018年第5期。

坚持列宁哲学党性原则,承认唯物与唯心的对立,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侯惠勤认为,完成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学科建设中。而今我国知识界存在对唯物主义哲学的嘲弄和摒弃,这个现象不是孤立的,这跟西方的总体哲学态势有关系,因此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面临新的挑战。这其中缘由是把实践从认识论中分离出来作为本体论,虚化和否定物质本体论,来吹嘘“哲学创新”,从而在本体论上取消唯物与唯心的对立,这种做法是荒谬的,必须予以揭露。①侯惠勤:《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改造世界观》,《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4期。坚持物质本体论,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能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设。

结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的上述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客观而言,列宁哲学党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学界对它研究的还很不够,尤其是基本理论的整体性和它的运用方面,相关的研究还需要完善。具体而言:一是对列宁哲学党性原则基本理论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学术界对哲学党性原则的基本含义、内容、基本点和原理的研究还没有完全厘清,它的概念和内涵需要进行权威的厘定,它的基本点和原理是两个不同的表述,但它们其中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必须进一步规范。二是对列宁哲学党性原则在理解上存在的分歧需要进一步澄清。目前的研究对列宁哲学党性原则,特别是哲学的阶级性,存在的分歧还没有权威的界定,虽然有部分研究者对误解进行澄清,但还远远不够。鉴于《唯批》的重要位置,这种界定要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进行。三是对列宁哲学党性原则在当今的运用研究上还要加强。目前对哲学党性原则的实际运用的研究还不多,主要体现在分析历史和社会思潮方面,而实际上列宁哲学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有力武器,在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激荡的今天,我们要运用好这个武器,还需加强对它实际运用的研究。这些都是以后研究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唯心主义党性原则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浅谈哲学的基本问题
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试述近代经验论哲学发展的逻辑
梁启超公德观的基本内涵与文化价值研究
半截子马克思主义者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正面报道工作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星座”的哲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