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作业疲劳影响因素与测量研究综述

2019-01-27 14:07伏开放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产率因素作业

伏开放

(1.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州510521;2.广东金融学院战略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政策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广州510521)

1 引言

员工疲劳是一种正常的普遍存在的机能下降现象,由员工所承受的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导致。当员工产生疲劳时,会出注意力分散、知觉失调、意志衰退、记忆力下降等特征。关于员工疲劳行为的定义多种多样,学者们并没有形成一个共识,郑培(2002)认为疲劳是指劳动者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该现象是由员工在劳动过程中连续作业不断消耗能量引起的。郭晓波和郭海林(2009)认为疲劳是一种正常的普遍存在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同时疲劳与休息也是消耗与恢复相互交替进行的机体正常活动。陈建武等(2011)认为疲劳是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不适感,是作业能力明显下降的一种状态,是劳动生理和心理的一种复杂表现。作者认为疲劳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体力或脑力劳动由于长时间或过度紧张引起的生产率下降的一种状态。

2 疲劳的产生因素

由于员工在自身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导致员工产生疲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持续作业时间、作业强度、作业难度、作业态度、作业时刻、作业速度、作业环境等。关于疲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建筑、医学、海事和安全生产等领域。大量的学者对疲劳驾驶进行了研究,包括汽车的疲劳驾驶、船员的疲劳驾驶、飞机的疲劳驾驶。

段振伟等(2008)分析了驾驶疲劳的产生因素,包括气候、环境、驾驶习惯等。郭伏等(2017)通过对120 名焊接工人的问卷调查,调查了焊接作业中疲劳的产生因素[1]。发现作业者的主观单调感是疲劳产生的重要因素,单调感主要由作业环境和作业时间引起。员工的单调感会显著影响员工的疲劳状态,进而影响作业效率。龚成和张红波(2016)分析了手工电焊作业中疲劳的产生因素,包括长时间静态动作、高温电弧产生的可见光及紫外线、有害气体等。Leung 等(2004)验证了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视觉作业疲劳的影响。ztürkolu 和Bulfin(2012)在研究疲劳和休息的关系时,指出工作时间越长,疲劳程度越高。

3 员工作业疲劳的测量

学者对作业疲劳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作业疲劳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主观定性法和客观测量法。主观定性法包括主观调查表法、作业疲劳量表法、疲劳自觉症状调查法(于瑞峰,2004;陶俐言等,2014)。客观测量法主要通过对生理参数的测量来反映疲劳程度,包括脑电图法(Electro-Encephalo-Gram,EEG)、心电图法、肌电图法、呼吸气流法、血氧法等(Murata et al.2005;吴群,2008;张晶,2010;李增勇等,2010;Touryan et al. 2013;蔡敏等,2016)。陈建武等系统比较了各类疲劳测量方法,为各类疲劳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决策参考。Liang 等(2009)建立了动态的肌肉疲劳测量模型,Zhang 等(2014)采用最长持续工作时间的方法,对肌肉疲劳进行了测量。

李普红(2012)在基于员工作业疲劳度的基础上对活塞生产线进行了规划研究,提出了活塞生产线的作业疲劳评价体系,建立了作业疲劳多指标量化模型,引入了作业疲劳度平滑系数和平衡延迟率用来反映作业疲劳负荷平衡程度和作业员工的数量。通过分析表明作业难度是疲劳产生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用力负荷,作业姿势。尚倩(2013)提出了神经效率指标,探讨了心理疲劳对生产线上员工动态生产率的影响,其研究指出员工“紧张的”负面情绪可以显著提升生产率,“痛苦的”负面情绪可以显著降低生产率,面对简单、重复、乏味的工作,女性相对于男性有较高的生产率。

ztürkolu 和Bulfin(2012)在研究疲劳和休息的关系时,指出工作时间越长,疲劳程度越高,进而降低生产率。Wu 和Wang(2001)提出了员工可以承受的最长工作时间理论,也即在特定劳动强度下,从开始工作到由于疲劳迫使工作停止时所持续的最长时间,另外他们还采用实验的方法模拟了当员工开始疲劳时到停止工作所持续的时间。

以往关于疲劳对动态生产率的研究,往往定性地指出疲劳会使得生产率动态减少,并没有定量地指出疲劳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Okogbaa(1983)指出疲劳和产出之间的函数是双曲线和指数函数的复合函数。Bechtold(1988)的研究也指出即时生产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呈现指数函数关系。Lindstrom 等(1977)采用肌电图的方法,研究肌肉疲劳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现指数函数变化关系。Battini 等(2017)考虑员工在装卸及运输过程中的疲劳因素,将人因与传统批量模型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建立了人因—批量模型,拓展了行为运作的研究内容。Jaber 等(2013)将生产时间划分为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建立了“学习—遗忘—疲劳—恢复”模型,其不仅给出了工作和休息时间内的生产率曲线,而且给出了工作和休息时间内疲劳程度曲线。

4 员工作业疲劳带来的影响

当员工疲劳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降低,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快速下降。倘若长时间工作将导致疲劳加剧,而得不到合理的休息,不仅生产率会下降,还会引发产品质量问题及生产事故。诸多学者(陈成明等,2014;Cagnie 等,2017;Zhu 等,2017;Zou 等,2017) 分析了各类情形下疲劳的产生因素及这些因素对疲劳产生的影响。蔡敏等借用脑电分析的方法,寻找和发现易使员工产生疲劳的工序。赵小松等(2012,2015)构建了单人工作—休息排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当疲劳使得生产率动态降低时,如何优化生产排程。郭伏等(2017)分析了单调作业对疲劳的影响。

5 员工作业疲劳的预防

为防止作业疲劳导致的危害,需要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让员工充分缓解疲劳(Hancock和Desmond,2000)。Wu 和Wang(2011)提出了员工可以承受的最长工作时间理论,也即在特定劳动强度下,从开始工作到由于疲劳迫使工作停止所持续的最长时间,另外他们还采用实验的方法模拟了当员工开始疲劳时到停止工作所持续的时间。Jay 等(2008)提出了火车司机作业疲劳的影响因素,其研究指出每隔8 小时进行一次睡眠休息可显著降低疲劳程度。

猜你喜欢
生产率因素作业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解石三大因素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作业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