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农村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为核心,由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为分支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该体系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所谓金融抑制,就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在我国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现象突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状况普遍存在,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尚未形成一个适度竞争、功能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我国一些乡村的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只提供了基础的存贷款、结算业务,缺乏社会保险等业务的服务机构。银行卡业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也严重滞后,农村信用社资金结算效率低。大部分金融机构业务相似,乡镇中只有部分银行网点,造成业务垄断,缺乏有效竞争。且常见的金融机构如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没有直接向农民提供信贷业务,其他贷款比重很低。农村信用社虽然向农民提供信贷服务,但其资金有限,只能基本满足农民简单再生产的需求,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农村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金融服务,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网点信贷支持普遍不足。调查显示,以民间借贷为主的非正规金融一直比较活跃。近年来,从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得来借贷资金甚至与农户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借贷资金持平,这些非正规金融仅依靠社会关系约束,抗风险能力弱,因而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融资困难是我国农村中小企业或是个体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以个体经营为例,农民经营的规模较小,可以有效抵押的资产有限,当然也就无法获得大额的贷款,且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农业投资见效慢,受自然环境等不可控制的因素而导致的风险发生率较大,且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导致金融机构向农户发放贷款的数额较小。
另外,我国农村金融产品的品种较少,大部分金融产品主要是小额短期贷款,只服务于短期资金需求,导致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符合,不能满足农村多元化的信贷需要。以林业为例,生长周期长达3年,而普通的农业贷款一般是3到6个月,这种不相匹配的现象导致农民无法及时还清贷款,打击了农民通过借贷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
根据需求主体不同,笔者将农村金融需求分为政策性金融需求和商业性金融需求两种类型。政策性需求主要集中在道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商业性需求包括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需求,如生产性需求、投资性需求与保障性需求等[1]。
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需求正在由单一的农业生产需求向多元化需求转变。农村对于其他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农户们不再单单将农业贷款全部用于农业生产,一部分的贷款用于婚丧嫁娶、大件购置、建筑房屋、子女就学、就医等多元化的资金需要。
目前,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在乡镇的贷款供给方面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然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成本和利息相对较高,国家规定,农信社的贷款利息可上浮50%。以农村中小企业为例,在实际的贷款办理中,企业需要提供土地与资产等一系列证明,并接受评估,评估时间较长,评估费用和时间成本给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使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大大降低。
以上是我国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的具体表现,针对农村金融抑制现状,我国必须促进构建一个既具有多层次,又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以保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改善农村金融抑制现象的具体措施为:第一,促进金融机构改革,深化业务服务。金融机构改革是解决农村金融抑制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中,不同的金融机构要根据其特点,精准定位,深化业务[2]。对于农行来说,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农村中小企业,业务主要包括:为新兴非农产业和发展中的乡镇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其是农村金融供给的主力军,且其网点遍布基层乡村,因而其服务对象应该以基层的农户为主,其业务应该倾向于提供小额信贷、种植养殖业的产业化投资以及农户日常生活中一些急需的资金供给[3]。通过业务的深化和精准定位,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第二,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优质的基础环境。一方面,农村地区应该扩大农业保险业务,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等不可抗风险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农村应当推进财产制度的深化改革,对于现行的借贷中抵押担保程序进行优化和改进,以优化金融服务,提高农户贷款的积极性。第三,规范民间非正规金融组织。民间金融组织虽然不具有正规性,缺少严格的制度约束,但是其在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体系中仍占有重要比例,甚至与正规金融机构的比重持平。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对于其运行中的不规范手段要及时进行纠正和管理,促使其逐渐纳入正规的金融机构中[4]。第四,丰富农村金融机构。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有关建设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文件,文件的出台表明了我国鼓励建设农村机构的决心。为了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该项政策,一些缺乏金融资金供给的农村地区,应该大力鼓励发展农业银行、专营贷款业务的中小企业和资金互助组织等农村金融机构,繁荣壮大农村金融资金供应体系。第五,完善农业信贷政策,丰富信贷的业务品种。针对我国农村信贷额度小、期限短的情况,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相关政策,创新农村信贷抵押担保方式,为特殊农户建立一条专门的信贷抵押通道[5]。同时,丰富信贷的业务品种,开设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农村信贷业务,从而满足农户的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提高其创业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然而我国农村存在的金融抑制导致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瓶颈,农村经济发展后继不足。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主要表现在金融业务不全面,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融资困难,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单一,无法满足农业多元化需求;农村金融产品的成本和利息较高,抑制了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等方面。针对这些表现,制定改善金融抑制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