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平台建设,健全家政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几乎同一时间,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在家政服务业逐步建立起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管理体系,明确建立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员“两个信用记录”,全国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平台和省级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平台“两个平台”,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名单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两个名单”。
说到家政服务业,进入人们脑海的可能首先就是“保姆”两个字。在很多人眼里无足轻重的“小保姆”,为何会让这么多部门如此重视,并将之作为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领域加以推进?
“保姆”,最初是一个没有门槛、没有标准的职业。委托自己还在农村的亲戚帮忙找个“可靠的”,是不少城里人当时找保姆的主要途径。打扫卫生、做做饭菜、照顾老人儿童……似乎真的很简单。
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姆”这个职业也逐渐分化了,开始有了居家服务(保姆)、钟点工、计件工、月嫂、护工等不同工种,工作性质也在从“简单劳务型”服务向“知识技能型”服务转变,一些工种成为“香饽饽”,不仅受人尊敬,而且工资也比较高,其中,“金牌月嫂”还需提前几个月预约。
在这一背景下,家政服务也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兴产业,有研究认为,全国约70%的城市居民对家政服务有需求,家政服务业蕴含着万亿级的消费市场,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预计到2025年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 万亿元。
“保姆”变高级了,家政服务成为“朝阳”产业了。但在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由于雇主和保姆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加上身份信息不明晰,雇主家的财物被保姆偷走、雇主无故克扣保姆工资、保姆随意被解雇等事情时有发生,双方权益都得不到保障。极端的案例如去年发生杭州保姆纵火案,不久前发生的“北京保姆绳勒老人”案则更加让人触目惊心,让人们对聘用家政人员进门充满担心。
在不可能重回熟人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所能依靠的只有现代的征信系统。专项行动提出,要逐步建立家政企业、从业人员及消费者的信用记录,并适时发布第一批正式黑名单,向社会公布。这标志着这一领域的社会信用建设将加快走进“全面实施”阶段。
“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是要打好地基。对于家政服务行业而言,夯实了信用这个基础,也就意味着确保了用户用人安全,避免无资质的服务员与用户私下签订不规范合同,导致服务纠纷甚至是重大事故发生后无法解决。夯实了信用这个基础,也意味着家政服务行业可以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得到健康规范的发展。
“他需要监管家中的所有员工,保证工人完成工作的质量。有些管家服务过上一代人后,会继续服务下一代人甚至下下代人。管家是世袭的,已经完全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这是最近开始兴起的“管家服务”中对“管家”的宣传,作为新的业态,家政服务还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出新,但不变的最终还是雇主与从业人员之间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