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建委/陆雪营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矿局,郑州 450018)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行业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地勘行业的同仁们不畏艰辛,砥砺前行,着力探索推进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取得可喜的成绩和进展。笔者拟以河南省有色金属地矿局(以下简称“河南有色局”)为例,谈些这方面的看法和体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勘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和内部条件对地勘工作的需求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地勘工作需求逐渐萎缩,一些新的地勘工作领域不断出现,倒逼地勘单位乃至整个地勘行业转型升级。
从2013年开始,全国地勘行业逐渐进入结构性调整与下行时期,矿产需求增速放缓,即使出现阶段性全球矿业复苏迹象,地勘行业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加上受矿政管理越来越严格、探矿采矿限制条件越来越苛刻、各类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等影响,地质勘查投入资金总量持续下滑。尤其是在地质勘查前景不够明朗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对地质勘查方面投入急剧下降。
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不同的地质工作需求在持续分化,也造成地勘行业的需求发生根本变化。在矿种需求上,一些传统大宗矿种供过于求,但地热、三稀等战略新兴矿种的矿产勘查将进一步受到重视,国家和社会资本对常规矿产勘查投入减少,而战略新兴矿产和非常规能源矿产勘查投入稳定上升。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农业优化、影响人类健康的地质因素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工程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的需求越来越大。调查显示,在未来地勘工作重点发展领域中,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和农业地质将成为最有潜力的3个领域。
从队伍结构看,“黄金十年”各地勘单位队伍快速扩充。目前,国内有地勘单位2600余家,从业人员50万人,依旧保持“百局千队”的局面。虽然部分地勘单位有一定专长,但总体上各单位职能大体相近、同质化竞争激烈,地勘行业发展陷入总体产能严重过剩的瓶颈阶段。从外部条件看,目前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生态文明建设力度逐渐加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就要求地勘单位必须由单一的地勘服务向“大地质”综合服务,由传统的勘查技术向对环境扰动更少、效率更高的智能地质转型升级。从改革形势看,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地勘工作的服务领域将从相对单一的找矿服务、工勘施工等,转为面向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管理全领域、全过程服务。所有这些都对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近年来,河南有色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探索地勘单位转型发展之路。
河南有色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服务保障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中展现出新担当新作为。
2.1.1 参与精准脱贫攻坚战
积极承担脱贫攻坚的部门责任,开展地质科技扶贫。河南有色局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成立绿色土地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实施绿色土地开发利用示范工程。通过开展农业生产全过程、高精度、多介质(土壤、水、大气降尘、农作物)的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动态监测,为绿色农产品提供科学标示,为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提供技术指导。
2.1.2 投身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豫东地区地热资源调查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发现和圈定了开发条件良好的热储层。已施工的两口中深层地热勘查开发示范井,出水量和井口温度均达到地热开发利用标准。积极参与全省露天矿山深度整治,一些项目取得了较大进展。
2.1.3 投身全省重大项目建设
在郑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商丘市等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承担工程地质勘查施工、环境地质评价任务;与郑州市惠济区政府合作,为省重点项目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建设提供地质遗迹与地质背景调查评价等地质服务,为开拓地质科技文化新领域提供了重要借鉴。
面对目前矿产勘查需求萎缩、投资锐减、约束加剧、风险剧增的严峻形势,河南有色局坚持以保障国家和全省矿产资源战略安全为己任,优选重点矿种、聚焦重点地区、实施重点项目,取得了地质找矿新进展新突破。
2.2.1 实施“银矿计划”
围绕实现河南省银多金属矿深部探测与找矿突破,在崤山、熊耳山、伏牛山三大重点地区实施多个局重点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
2.2.2 开展传统优势矿产和大宗紧缺矿产勘查
围绕国家和河南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目标任务,持续开展铝、铁、金等传统优势矿产和铜、铅、锌等大宗紧缺矿产的勘查工作,找矿效果显著。
2.2.3 加强战略新兴矿产勘查
在多个矿区积极开展石墨、萤石等矿产的普查、预查工作,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地勘工作全面创新,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地勘技术升级换代。
2.3.1 做优科技创新平台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成功引进10个国家级科研院所、8个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签约入驻;与国内权威机构或单位联合成立了多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3.2 做精科技创新专项
明确了七大科技专项。其中“银矿计划”、地热勘查开发示范工程、绿色土地技术示范工程等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2.3.3 做强科技创新团队
实施“五个一批”人才计划取得明显成效。例如,通过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聘请了一批以院士、著名专家为代表的国际国内一流的科技专家顾问。
在不断实践、探索和思考的基础上,地勘单位转型升级存在着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新需求为地勘单位转型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抓住机遇,就能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
3.1.1 能源和矿产资源新需求
从国家的发展大势看,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不会改变,矿产资源作为工业粮食的战略需求也不会改变。国家资源环境需求结构持续调整,传统矿产资源仍是刚需,战略性新兴矿产呈现更大需求。尤其是新能源矿产、新材料稀有矿产和新功能矿产等战略性新兴矿产需求量逐步增大。
3.1.2 地质工作新需求
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环境保护需求显著增长,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地质工作必须通过资源、环境、空间、灾害多要素整合,提供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地质解决方案。地质工作作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基础、工程建设基础、生态环境建设基础的战略需求不会改变。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把服务脱贫攻坚和防灾减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地质环境、灾害治理投入将不断增加。原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政策方面支持地勘单位实施转型发展。
地勘单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将成为影响其转型升级的不利因素。
3.2.1 竞争力较弱
多年来各地勘单位发展良莠不齐,队伍规模过大、产能过剩、职能重叠,普遍存在产业分散、规模小、基础薄弱、人均资产占有量少、技术支撑力差、竞争力较弱等现象。
3.2.2 缺乏比较优势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地勘单位多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项目求生存上,一些单位虽然业务面较宽,但全而不强,缺少比较优势,开展的业务仍处于较低层次,忽视了人才的培养、技术和设备的投入以及综合实力的提升,从而使地勘单位长期扮演“打工者”的角色。
3.2.3 创新能力不足
受行业传统影响,地勘单位习惯于“埋头苦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不够;对新业务、新领域适应能力不强,科技创新做得不够好;不少单位对自身定位不准,没有明确主业,没有充分利用自身专长将核心业务做大做强。
新时代、新需求对地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地勘单位必须在明确转型升级的目标、方向基础上,采取新举措,开创新时代地质工作新局面。
地勘单位要勇于跳出依靠传统固体勘查形成的“一业独大”藩篱,积极拓展新领域、掌握新技术,切实提高竞争力。
4.1.1 把清洁能源勘查作为重要勘查方向
国家明确了加快清洁能源利用开发的发展方向,在生物能、地热能、煤层气、页岩气等能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为地勘单位在新能源发展上指明了方向。地勘单位应顺势而为,加快工作重心向新能源勘查转型步伐。
4.1.2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修订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纲要,需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些都为地质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1.3 服务民生领域建设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发展战略,将带动地质勘查更多地向民生领域拓展。
4.1.4 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地勘单位提供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大量重点项目建设为地勘单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地勘单位应积极研判形势,紧抓发展机遇,寻求在这些领域的参与点、契合点,抢占发展先机。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地勘单位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积极探索转型升级路径。河南有色局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下面将该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举措和思路做一简要介绍,供兄弟单位参考,以求互通有无,共同提升。
4.2.1 加强自然资源地质工作,当好金山银山勘探者
一是在“矿”上坚守。坚守保障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安全的根本。关注矿业和环保政策动向,慎重开辟勘查新区;积极承揽各类财政资金战略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持续开展国家短缺矿种、优势矿种、战略新兴矿产的勘查;高度重视建筑材料矿产调查评价。二是在“热”上发力。抓住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燃煤替代的重大机遇,尽快探索出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商业模式,在地热发电、供暖、种养殖、旅游等多领域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在“景”上开拓。地质遗迹、地质景观既是自然遗迹保护对象,又是发展地质旅游的绿色资源。树立找“景”就是找矿的绿色发展理念,把地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作为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四是在“土”上深耕。积极参与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通过实施绿色土地示范工程、废弃矿山治理、污染土地生态修复、土地整理等项目,为土地绿色开发、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服务。
4.2.2 加强生态环境地质工作,当好绿水青山守护者
切实把做好生态环境地质工作作为地勘单位的主业主责。围绕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将露天矿山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在矿业城市、大型矿业基地、黄河生态带等重点区域,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高质量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全力做好以绿色土地开发利用示范工程为重点的地质科技扶贫工作,探索形成绿色土地评价、监测和绿色土地农产品标示的工程技术体系。
4.2.3 持续推进地质工作现代化,当好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设者
以推进地质工作现代化为主线,加强卫星遥感、北斗定位、VR、深部钻探等领域新技术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逐步实现地质工作手段的升级换代,加快地质工作信息化、智能化进程。
主动适应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地质工作从“小资源勘查”向“大资源勘查”转变,既要当好金山银山的勘探者,又要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既要服务自然资源开发,又要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深刻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把关注民生领域的地质问题和地质需求摆在地质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探索地勘单位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