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向红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郑州 450018)
伟大的改革开放在神州大地已走过40个春秋。40年来,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下,“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1〕,遇水搭桥、迎困闯关,中国“旧貌换新颜”,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这些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都与改革开放呈现出的“中国特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和总结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是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最好的解读。
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是毫不动摇坚定不移的。从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到路线方针政策引领改革开放,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谋划改革开放,从战略部署到真抓实干推进改革开放,“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破”〔2〕,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不是笼统的、看不见的,而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是通过不同方式进行领导的。
1.党通过正确的指导思想进行领导。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在党的指导思想引领下,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化。
2.党通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领导。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党的领导不仅表现在指导思想方面,还表现在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了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中心任务、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阐明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的政治保证,论述了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党又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方针政策,保证了党对改革开放的全面领导。
除了上述两种方式外,一些重要会议、重要文件也体现了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4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对及其发布的重要文件对改革开放的正确领导。其中突出的有“五个三中全会”:一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基础上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二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的重点由农村向城市展开;三是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四是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五是2012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重要思想,引领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中央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从成立到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共召开会议38次,审议通过重要改革文件365个,确定重点改革任务357个,出台重要改革举措1 500多项,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战略措施等都作出了精准的安排部署,使党的领导通过这些重要会议和文件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
党的领导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特色,更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能够驾驭并实现对改革开放的正确领导,关键在于党在改革开放中十分关注提高自身建设的质量,始终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坚持党对改革开放领导的基础和关键,弱化党的建设质量,党的领导能力、勇于自我革命的能力就会削弱。为此,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必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是一项基本要求。
1.不断在政治建设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不断提高党的政治建设质量,就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提高政治站位,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1〕。
2.不断在思想建设上下功夫。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思想建设质量,就是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不动摇,把握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3.不断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党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提高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质量,重点要把好两个关口:一要把好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关口,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二要把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关口,“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1〕,把干部培养成遵纪守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坚定“四个自信”,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干净担当,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强的干部。
4.不断在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上下功夫。组织建设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基础保证。提高党的组织建设质量,一方面,要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谋利。另一方面,要加强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切实执行组织纪律,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改革开放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相互配合协调推进的统一体,二者目的性质上的同一性、内容精神上的一致性,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
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突出呈现在改革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三个里程碑上:
1.四个发展阶段。一是改革启动和探索阶段(1978年到1992年)。这个时期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二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阶段(1992年到2002年)。这个阶段改革的突出特点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阶段(2003年到2011年)。这个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作出了全面部署。四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全面深化改革,集中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并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面深化改革。
2.三个里程碑。一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其里程碑意义在于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的重大决策。二是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其里程碑意义在于由单项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目标、新愿景。同时,还历史性地明确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既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又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三是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其里程碑意义在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站在新时代这个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其最大优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展现出第三个改革里程碑的新要求、新时代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对外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新时期。40年来,在党的对外开放思想指引下,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尤其是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呈现出崭新的中国特色。
1.以全方位、多层次为重点,推进开放基本格局的形成。40年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逐步形成以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需要强调的是:1979年蛇口工业区设立,1980年创办和发展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989年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1990年中央推进形成以上海浦东为火车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至此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形成。这个对外开放基本格局的内容和特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全方位的开放,包括对西方发达国家开放、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开放、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开放;二是多领域开放,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三是多层次开放,包括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大城市等;四是多渠道开放,包括对外贸易、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对外旅游、劳务输出、对外承包、对外投资、承接外援等。
2.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从“引进来、走出去”到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从深化双向投资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培育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到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发展,从“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补开放格局的形成,都是围绕着“一带一路”展开的。据《人民日报》报道,已有10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150份合作文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经贸合作水平显著提升,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超过800亿美元,已建立了82个境外贸易合作区,为参与国家创造了24万多个就业岗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万列。
40年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下,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更高水平推动,新时代扩大开放的新格局逐渐形成,贸易强国正在努力建成。这个扩大开放新格局展现出的中国特色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培养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区,加强开放试点经验复制推广,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坚定维护世贸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深化多边双边贸易化。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决定了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是40年改革开放鲜明的中国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遇到了多次来自右和“左”的错误干扰,经受住了多次严峻考验。在党的领导下,拨正了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排除了错误思想的干扰,避免了社会主义“走老路”“走邪路”的厄运。
1.排除了“走老路”的干扰,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但在此次会议召开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坚持单一计划经济、一大二公三纯就是社会主义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此,在邓小平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基础上,冲破了本本崇拜和旧观念的束缚,改革开放坚持了正确方向,避免了“走老路”的危险。
2.排除了“走邪路”的干扰,遏制了错误社会思潮的持续泛滥。粉碎“四人帮”后,国内出现了一股错误社会思潮,直至泛滥成灾,最终酿成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错误社会思潮混淆了人们思想的是非标准,破坏了改革开放的正常秩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这股错误社会思潮得到了遏制,改革开放的正常秩序得以维护。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3〕123。
3.排除了西方敌对势力干扰,粉碎了“和平演变”的图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阵营遭受重创,社会主义运动走进低谷。西方敌对势力扬言,和平演变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已经成功,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要对中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制定了反和平演变的重大战略,粉碎了这一图谋。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关键是用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观武装头脑,精准把握其思想精髓。
1.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点表现为“五个突出”:突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突出坚定信念、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突出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促进人民福祉;突出“三个解放”,即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破除各种弊端。
2.全面深化改革方向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67。
3.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这一总目标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载入新修订的党章。
4.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核心论。《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5〕,使政府“看不见的手”松不得,使市场“看得见的手”缺不得,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5.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4〕67。他十分重视改革的方法论,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论体系,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践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关系、胆子要大与生产要稳的关系及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6.全面深化改革落实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扑下身子抓落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4〕68。这一精辟论述,从方法论高度阐明了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辩证统一的关系。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实行经济责任制,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要‘摸着石头过河’,水深水浅还不很清楚,要走一步看一步,两只脚搞得平衡一点,走错了收回来重走,不要摔到水里去”〔6〕。这一论述从理论上回答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关于“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思想,邓小平也有多次深入的论述和阐释,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胆子要大。胆子要大体现在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其要点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有勇气,不怕冒险。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3〕372。
2.步子要稳。“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在探索和实践中前进,其要点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要谨慎小心,步子要稳,不能蛮干,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
3.走一步看一步。邓小平认为走一步看一步的实质就是要及时总结经验。改革就要走一步、看一步,边走边看,错了就赶快改,及时总结经验。它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4.不搞争论。不搞争论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邓小平指出:“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3〕374不搞争论,不是说立场原则可以不要,而是要避免无谓的争论,集中时间和精力搞改革开放,拿最终的事实来说话。
总之,进行实验性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不搞争论”,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辩证统一体。“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到了上述18个字的改革开放带规律性的东西,这就为顶层设计谋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渐进式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综合症”“改革疲劳症”逐渐显现。我们党凭借强大的政治优势,在继续坚持自下而上改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所以,“顶层设计”作为政治概念,第一次写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2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并指出今后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这就标志着把“顶层设计”作为科学方法论纳入改革开放之中,并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顶层设计”是由深化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所决定的,是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科学性的必然要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4〕88
顶层设计作为一种战略思维和整体谋划,使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顶层设计引领改革实践,改革实践使顶层设计呈现出“五个性”的特点:一是系统性,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二是整体性,用全局观引领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三是协同性,要求制度改革、机制改革与方针政策相配套相衔接;四是贯通性,要求改革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五是前瞻性,要求站在改革新时代和世界发展新趋势来思考改革开放的战略走向问题。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是加强顶层设计的基础,为顶层设计提供实践经验。没有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摸索规律、总结经验,顶层设计就会背离实际迷失方向,甚至会走弯路。顶层设计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提供重要的理论原则和依据,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贯通性和前瞻性。
“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统一体。改革开放既离不开“摸着石头过河”,也离不开顶层设计。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