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2019-01-27 05:44:19陈石明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政治

陈石明

(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沙 41008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 410004)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有效地拓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宝贵经验。在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中,详细梳理、归纳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探寻其中一些可供遵循的基本规律,提高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认识,对我们现在和将来更为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绝对领导

国际政治研究启示我们,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要顺利实现自己的施政纲领,就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意识形态建设去牢牢占领和控制社会舆论阵地,主导其朝着有利于本党施政的方向发展。同时,国内政治实践也告诉我们,意识形态阵地的敌我双方争夺异常激烈,能否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领导,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可以说贯穿于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这是我们40年意识形态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绝对领导,高度重视党管宣传、党管媒体。纵观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坚持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绝对领导。在宣传领域,党的绝对领导就是党管宣传、党管媒体。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40年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经验,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始终牢牢坚持,绝对不容许有丝毫动摇和马虎懈怠。我们要把这项根本原则坚持下去,使党对媒体的绝对领导成为全国人民的政治共识;贯穿到舆论引导之中,使舆论宣传工作者提高政治站位,将坚持党性原则放在不容置疑的地位;贯穿到网络管理之中,使网络动向朝着有利于党执政兴国的方向发展;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之中,确保意识形态绝对安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良好舆论环境。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绝对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载和担负着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神圣使命,必须注重适应改革开放的环境,突出意识形态战略地位,掌握主动权。邓小平指出:“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1〕365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我国高校的重要地位和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的鲜明特点,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用“根本问题”定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我们党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中始终注重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我们党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发展先进文化,宣传、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绝对领导,高度重视批判和反对错误社会思潮。苏东剧变的事实启示我们,如果不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缺乏对有害意识形态的鉴别和抵制能力,后果将不堪设想。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我们党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揭示错误社会思潮的本质和危害,指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力地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党对一切危害改革开放的错误社会思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些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等。在新时代,我们党批判了各种质疑和否定改革开放的“杂音”、怀疑基本路线的“噪音”,明确地反驳“民主社会主义论”错误思潮、批判“西方政治制度先进论”等错误言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澄清了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理论问题,有效地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成效显著的主要原因所在。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40年的改革开放中进行意识形态建设,也是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切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开放性,始终做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有力地保证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与时俱进,有效地吸收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地区的宝贵建设经验,保持了我国意识形态的开放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党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保证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邓小平强调:“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173江泽民指出,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终必然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政治动荡。胡锦涛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意识形态建设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光辉灿烂;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事业将会前功尽弃甚至断然葬送,更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未来。总而言之,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也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切。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还有极为重要的一条宝贵经验,那就是在宣传和建设的主要内容上,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些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使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牢固树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如果没有这些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生机和活力,也就无法应对时代所提出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人们也就不可能对其深信不疑并身体力行。同时,这些创新理论也帮助人们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因为它们不断地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升为理论并纳入其中,既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特色,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可行性。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指出,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并反映社会存在。尽管人们对意识形态有着各种不同的认识和观点,但在意识形态根源于阶级利益需要这一点上是达成了共识的。人民群众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时候,对利益的追求是他们行动的最根本原因,或说是最终动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围绕着利益而展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一种意识形态能否得到人们的认同,并产生吸引力、凝聚力,主要取决于这种意识形态是否能够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说,当人们接触到某种意识形态时,从中能够感知到他们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去认同并倾注自己的情感,这种认同和情感不断强化就会逐步上升为稳定的信念,形成自觉的信仰。简言之,意识形态建设不能离开利益来进行,否则就是空对空。对此,恩格斯写道:“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之所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并把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宣传的主要内容锁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实就是因为这些理论成果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政党,跟着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的利益就能不断地得到实现,前途和未来就会无限光明。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着力反映党对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回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就能获得良好成效。可以说,改革开放的40年,就是在意识形态建设中不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40年,就是高度重视、维护、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40年。

邓小平理论把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改革开放的根本目标,最为真切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穷、追求富裕的迫切愿望。邓小平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和果敢行动作出了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并迅速地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主题,最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5〕。邓小平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设计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无论是实现共富的目标、“三步走”发展战略,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目标、步骤、体制改革,都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三步走”“共同富裕”“市场经济”这些反映人民群众利益的词汇不断出现在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中,深得人们的认同,融化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词和重要内容。这些重要内容和关键词又反过来不断地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改革开放之中,用自己的力量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效地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新要求,始终强调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为人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对规范政治权力、反腐败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对清廉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必然要求意识形态与时俱进、予以回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地奉行了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顺应了人民群众要求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愿望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期待,“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亟需解决的问题,不断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坚持“利为民所谋”,注重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鲜明提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将其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对此,他把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诠释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样的价值取向更体现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不断解决这一矛盾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只要始终与时俱进地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我们党就能不断创新凝聚党心民心的思想理念,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就能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其实效性就有根本保证。

四、坚持灵活多样的建设方式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术语,用以表示政治统治和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政治统治如果能获得社会认同、政治体制能够得到承认和支持,就说明其具有合法性。深入本质来看,政治合法性理论中蕴含着意识形态与政治统治的紧密关系:意识形态建设的成效关乎政治合法性,为政治合法性提供观念支撑,为政治统治提供辩护和支持。对此,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社会意识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6〕马克思是要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成效,与统治阶级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因此,在任何国家,执政党都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以此巩固自己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一直把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提高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工具,采取灵活多样的建设方式来提高其成效,使其服务于改革开放和国家建设。具体来说,这些建设方式主要有:

第一,开展集中学习教育。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优良传统和重要途径。在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们党秉承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国内外形势与国家发展任务,就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专门集中一段时间,采取从党中央到地方,覆盖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方式,有步骤、有秩序地就某项设定的主题开展学习教育。例如,1983年的整党、1994年的“双学”、1998年的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讲”教育、2005年的党的先进性教育、2008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2010年的创先争优、2013年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2016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证明,这种集中学习教育效果显著,既实现了党内的高度团结统一,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也明显地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二,实施全民教育,在社会、学校、家庭广泛开展教育宣传。如前所述,集中性学习教育是针对全体党员的,而教育宣传是针对全体人民的。“全民教育工程”主要表现为: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属于启蒙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家风,注重家教,提倡家庭美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三观”;重视学校教育,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引导作用,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重视社会教育,加强社会廉洁建设、公平建设、书香建设,把社会建成政治团结、公平公正、学习型的社会,人们的“三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塑造。

第三,加强典型示范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具有强大的道德感召力,他们的言行昭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具有导向性、示范性作用。“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7〕。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已经形成了一个优良传统:重视选树模范人物、宣传模范人物,发挥榜样激励作用。客观地说,这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已经成为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例如,经常评选学雷锋标兵、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劳模,等等。评选出的模范人物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正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奋发拼搏、奉献社会的崇高品格,他们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和感染了全国人民。模范人物本身就是在进行意识形态的建设、传播和弘扬,对他们的宣传会起到以点带面、辐射一大片的积极推动作用。

第四,既注重创新传统媒体的宣传方式和内容,又注重新媒体阵地的意识形态建设。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期刊、杂志等,它们的宣传范围、效果不容忽视,要继续重视,但必须创新宣传方式,宣传内容也要切合新时代的特点与要求。与此同时,意识形态建设还要充分重视新媒体的特点,适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传播的制高点。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