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彬,罗江红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乌鲁木齐831401)
现代学徒制是从欧洲一些人口较少的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解决部分行业招工难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用工需求量越来越大,每一个人参加工作后必须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并具有一定技术或者达到岗位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推动我国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2015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同年8月,在所有报名的职业院校中,共选出165 家院校作为试点单位,这意味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首次以官方的名义在我国试行[1]。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代学徒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专家学者对该制度的定义也各有不同,并且在各试点院校执行的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所谓的现代学徒制就是民间一直采用的技艺传承模式,师傅直接带领徒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进行技艺的传授,该制度的优势在于学徒在学艺期间有一定的收入,同时,也可以提高师傅的收入,徒弟出师即可直接满足本工作对技艺的要求;劣势在于师傅传授的内容是自己所掌握的技艺,缺乏理论知识,徒弟出师后面对新的问题往往很难快速解决。而学校教育往往注重理论,因此学生只能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毕业后完全不能和工作岗位对接,企业不得不重新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培训。企业培训成本高,导致新进员工的工资降低,同时,由于新进员工不能及时投入到工作岗位中,企业的生产进度往往会受到影响,造成经济损失。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往往不如没有接受过教育但有经验的职工工资水平高,造成社会上出现读书无用的思想。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解决民间技艺传承与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而现代学徒制就是将这两者的优势融合在一起,企业师傅指导在校学生实践,学校老师教授相关理论,真正做到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学生毕业后就是合格员工,就可以直接拿到满意的工资,让学生对职业教育充满信心。
在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工程机械专业采用了订单培养模式,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①工程机械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校在与企业在合作交流中也认识到学生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无法做到有效对接,受到现有的师资力量、招生制度、实训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即便学校和多家企业进行合作,运用订单培养模式,但是企业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参与进来,教学过程一直在学校自己的框架里面进行,学生培养质量并没有质的提高,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至少需要半年的培训学习才能胜任工作岗位,严重影响学生的工作积极性。②学校传统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模式,造成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和环境不明确,往往在实习期间就有大量学生离开现有行业,造成人才培养经费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企业员工流失率过高,加大人力资源成本。③近年来,西部大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西部地区对工程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作为新疆地区唯一培养工程机械专业人才的院校,问题也很明显,现有的人才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扩大招生必然要增加本专业师资力量和实验实训设备,对学校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化与工程机械公司合作。按照现代学徒制工作要求,以工学交替、双主体育人原则为基础,联合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相关标准,共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傅团队,力争实现学生在校完成“学生到学徒、学徒到准职业人、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通过三个主体(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师傅、在校学生),实现四个融合(教室与岗位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考试与考核融合、学历与证书融合),开展六共同育人方案(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课与岗位技能课教材,共同组织理论课与岗位技能课教学,共同制订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师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训与就业工作)等策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加强与工程机械公司合作,按照工程机械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结合“岗位成才”的原则,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与工程机械行业对接、教学过程即工作过程,课程内容即岗位标准要求,严格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控制,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培育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①学校联合合作企业,依据校企双方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校企联合招生方案,并签订《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协议》。②招生安排。学校主要负责生源招收工作,企业进行协助配合。学校负责教学方面的宣传,企业负责行业领域的宣传。③在新生报到两个月内,合作企业展开学徒制报名工作。④学校联合企业进行面试筛选,确定学徒制试点班级。学徒制班级为30 人,录取分笔试和面试,笔试为入学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⑤被录取为学徒制班级的学生单独成班,并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全方位与企业合作,以工程机械运用技术职业岗位(群)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完善“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充分利用设备、技术、实习实训基地的优势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职业人。
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员工,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接受企业师傅带来的企业文化、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技能的教育与训练,校企双方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共同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企业推荐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50%以上的职业核心课程教学、实训教学。
校企双方以“突出专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创建了多样化教学新方式、新手段。实施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同步,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同步,教学质量评价与企业评价同步,以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分析出企业对该工作领域的能力要求,完成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组织召开工程机械行业专家研讨会,按照职业成长及学生认知规律,共同制定岗位课程标准、企业师傅选聘方法、人才培养质量过程监控方案,真正形成融合校企共同育人,学生在岗成才,毕业即合格职业人的培养体系。
实施双导师制。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打造学徒制教师队伍。
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保障,因此,在现代学徒制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先制定合理的制度,如保障制度、督查考评制度、学徒管理办法、学徒考评办法等,在实际运行中保障各方权益。
学院与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学徒制专用实训室,围绕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组建师傅团队,构建技能培训体系,组建工程机械维修社团。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在专用的实训室指导学徒学习技能,课下学徒围绕发动机、底盘、液压、电气基本技能进行训练,促进学徒技能进步,加强师徒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