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煦
(北部湾大学,广西 钦州535000)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很多高校转型为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人才的应用型高校,微观经济学作为经管类的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经济活动及经济关系、发展规律,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文社科类发展非常快、很受欢迎的一门学科[1]。作为一门热门学科,在高校学生的反响却不尽如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考核成绩不理想等问题普遍。所以经济学课程改革也就迫在眉睫。
通过调查《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情况,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对课堂氛围、教师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显示:20%的学生对课堂的整体效果“很满意”;21%的学生对课堂持“满意”的态度,认为教师上课认真负责;47%的学生认为课堂氛围一般,师生互动较少,持“一般”的态度;12%的学生认为老师在唱独角戏,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通过调查学生课前是否自主预习、主动发表观点,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不会选择主动预习,95%的学生不会主动发表观点,只有老师课堂点到才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最喜欢的课堂形式”中的结果显示,70%的学生希望教师多运用案例分析法,共同讨论,获取新知识。从学生反馈情况来看,他们不喜欢传统的“满堂灌”的被动接受知识的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喜欢所谓的“翻转课堂”。
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堂目前的教学方式褒贬不一,学生也希望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讲求实际,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也希望教师能够有一些实践应用环节。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教学难度大,理论体系庞大,为了解释众多的经济变量,往往采用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等形式将经济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示出来,同时图形之间又存在着关联性,还要运用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最优化方法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掌握较好的数理知识[2]。但是,由于学分的限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拼命地赶教学进度,把精力都花在讲授课本知识,导致一些核心课程课时不够,案例教学内容较少,学生无法深入展开学习,只能浅尝而止。
绝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是研究生或者博士毕业之后直接入职,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很难有机会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自身缺乏实际经验,案例讲解往往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全面地分析。虽然目前高校都在提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仅仅只是局限于双师型教师身份的认定,忽视了双师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3]。
从各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以及学生的报考专业情况来看,现阶段,在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往往都是照本宣科,按照课本的章节制定教学计划,认为掌握了书本里面的经济学知识,并通过了考试就算是实现了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目前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送知识,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种单向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属于单独的群体,缺乏合理的沟通与互动,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或者是讨论的层次仅仅只是停留在书本内容上,很难与实际联系做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是衡量教学成效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评估方式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学生的考试情况,二是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结果导向型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考前临时抱佛脚,只要能保证拿到60 分及格就可以。此外,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往往都是形式主义,虽然定期举行教师同行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但是都是通过打感情牌获得高分,并都敷衍了事。
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最基本的目标是让学生建立一个扎实的理论框架。教师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借助网络平台,使用网络在线互动,使得教学时间和空间得到延伸,解决课时不够的问题。另外,尝试改变以往教师占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的形式,还可以结合案例讨论、情景教学法、实地调研、小组讨论的方法丰富教学。
教师本身的素养、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实践经验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由于目前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可以建立实践型教学团队。一方面,学校在有条件的基础上投入一定的经费,对从事经济学教学的教师进行可持续的、分层次的培训,加强对本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走出去,挂职锻炼,建立与社会的联系,邀请行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者邀请企业家加入实践教学团队。
教学评估是教学目标完成的保障,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环节,教学评估包括两部分,教师教学评估和学生学习评估。需要高校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估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地评价,尽可能避免教师通过打感情牌获取不合实际的分数,另外,要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并促使教师及时进行改正提升,通过“评估—反馈—再评估”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此外,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也是评价教学成果的重要部分,可以尝试将考核方式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将出勤率、课堂参与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并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理念是经济学教学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要有可实施性、科学性;二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经济学教学不仅仅是经济学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学会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社会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在教改环节中也极为重要,经济学是国外的舶来品,根据时代特征、文化特征、地域特征、政策环境进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不仅仅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应该注重中国本土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