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涛,宋春生,王宏伟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沈阳11001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客户对产品的质量、多样性、特异性等特征提出了更高需求。在社会物联网大潮背景下,全球化、信息化、经济一体化不断纵深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完全依赖自身,很难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立足。企业管理需依托于社会大环境,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优势资源,优势互补,使企业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因此,建立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将产品从采购到售后的全过程加以控制和管理,与其他相关企业相互协作,建立完整链条,互惠共赢,顺应新的经济潮流,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供应链是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商业流程和关系,是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模式的一种,是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信息整合,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组织,使之成为覆盖企业供应、生产、服务的网络结构,并达到最优化。其实质就是通过协调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满足客户的需求,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
供应链管理具有集成性、互补性、战略性、动态性四大特征。集成性,就是优化整合资源,让供应链的总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水平更高,在链与链的竞争中胜出。互补性是通过不同企业的协作来互相补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资源信息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战略性是指企业应有全局和长远眼光,战略意识,不同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并相互促进,在竞争中不断提升。动态性是指企业的供应链是不断变化的,因为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相应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也在动态变化[1]。
目前企业供应链体系不完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传统经营理念严重,部分企业设备陈旧,资金有限,技术落后,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意识淡薄,思想意识相对陈旧,没有建立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文化。
供应链合作企业之间存在壁垒。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可能存在竞争和利益冲突,造成企业间的不信任,各企业间有所保留,甚至可能互相设置障碍,供应链上各类资源无法整合优化,导致合作不畅,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2]。
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整合集成的技术有待提升,专业管理人才匮乏。很多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管理以粗放式、命令式为主,缺乏具有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企业不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模式,将很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市场淘汰。企业完善自身管理,通过供应链与其他优秀企业合力协作,才能让企业可持续发展。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应更新管理理念,摒弃现有的落后模式和陈旧思想,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树立合作共赢意识,打破壁垒,逐步健全供应链管理体系。
第一,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综合素质。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工作,多培养和引入专业管理人才,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加强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第二,要不断优化企业业务流程。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要在上面投入主要资源,对于其他辅助业务,可以通过供应链的形式转移给其他专业主体。无论什么企业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全面铺开会牵扯企业很多精力,最后造成多而不精,失去核心业务的竞争优势。同时可以通过重组机构,重新设计工作流程等方式,优化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使供应链更简洁顺畅,节约人力、物力等管理成本的投入。第三,要完善供应链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财务、成本、人力资源、物流、采购外包等一系列体系及制度,为供应链管理提供基础保证和制度支撑,破除供应链管理完善提升的阻碍,使其在企业中逐步深入,为企业创造效益。
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供应链管理的提升,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是信息整合集成的基础。
信息资源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通过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使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畅通迅捷,提高企业之间协作的效率,对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商业流程进行电子化、标准化的高效管理。
在物联网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信息资源是动态的,随时发生变化的。信息化是保证企业及时获取这些变化的基础,同时科学准确快速地分析、处理这些信息,实现信息流的动态时时更新,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现代化供应链管理的前提。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等运营管理都离不开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高效化和科学化,推动企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供应链是从企业供应商到企业客户的价值链,所以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点就是加强供应商管理,满足客户需求。
第一,坚持客户需求至上。在供应链管理中,客户需求是企业和供应商业务经营的根源,只有满足客户需求,企业才能进一步获取效益。企业要根据市场上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制定不同的供应链管理方案,确保大的需求领域,兼顾中等需求,不放弃小众需求,提供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不断占有市场。第二,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业务相关范围内广泛寻源,根据自身特点和供应商的业绩,企业信誉、专业水平、信息化程度等选择最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供应商,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系统[3]。第三,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做好供应商的后评价;督促、帮助供应商,使供应商的业绩不断提升;同时加强潜在供应商的培养和挖掘。企业应建立管理供应商的组织和清晰的供应商管理流程,对供应商进行分级分类,区别管理,有针对性地管理和整合。在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评价,选择好的供应商重点长期合作,减少与一般或者较差供应商的合作,甚至淘汰一部分供应商,实现供应商的动态管理。将优秀供应商集成到科研生产和日常经营中,降低供应链的管理成本。
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进行准确的需求计划预测。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结合各类市场信息,做出高准确率的预测,为生产经营打好基础[4]。第二,保留合理库存。因为需求计划的不确定性,合理库存可以作为缓冲,平衡服务水平与资金周转,保证供应链继续推进。第三,加强企业内部供应链的执行。企业内部供应链的执行即为执行需求预测及库存计划的决定,同时可以通过缩短响应周期,提升反应能力来弥补需求预测及库存计划的偏差,确保供应链的完整。
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市场经济背景下重要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要与时俱进,合理设计和配置供应链,改进优化供应链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供应链全流程管理,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使企业不断开拓市场,促进企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