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谜离
辛弃疾写过一首非常有趣的《沁园春》词: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漫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许,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写的是杯,其实说的是酒,既要戒酒,又怕戒不了,真是道出了喝酒人的矛盾心态。
喝酒不是文人的专利,但酒总与文人挂上边儿,大概是文人们好舞文弄墨的缘故。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古时候文人雅集的情形,我们只能靠想像了。现代文人的雅集,却是颇有意思的。粉碎“四人帮”后,漫画家方成有一次和酒友钟灵、丁聪等人过春节喝酒,钟灵喝了不到半斤(估计是高度酒),便烂醉如泥。几位把钟先生抬到床上仰卧,让他怀抱一张小凳,凳上放上几个酒瓶,然后大家列队在床边垂首默哀,拍了一张未亡人的《遗体告别图》。这样的恶作剧,也只有这些历经“文革”而不死的老顽童们才能干得出来。
喝酒要选人。酒逢知己才觉千杯少。喝酒要不要择地?当然要。月下独酌,凭栏对饮,泛舟江上“一樽还酹江月”,这是美酒与美景的最佳结合。但有一种喝酒的地方,不仅古人没有经历过,就是现代人也很少经历,那就是在防空洞里喝酒。翻译家冯亦代在抗战期间,蜗居重庆。那时重庆常遭空袭,躲防空洞是家常便饭。防空洞潮湿,且又无聊,于是就有人拿酒进洞而饮。警报中喝酒,十分罗曼蒂克。一面听着远处闷声闷气的炸弹爆炸,一面一杯在手,海阔天空,在冯先生看来,也颇有视死如归的末路英雄气概。
老友久别重逢,这样的酒自是酣畅淋漓的。1948年,漫画家丰子恺住在杭州西子湖畔。一日,好友郑振铎不期而访,二人已是十年未见。别来话长,当然要秉烛夜饮,一醉方休。何以佐酒?酱鸭,酱鸡,皮蛋,花生米。但还有一样“最好的酒肴”:挂在墙上的苏步青的诗。“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要知道,苏步青是数学家,数学和诗歌,何以能走到一起?一个是冰冷无味的公式和数字,一个是生动活脱的字符和韵律,但在苏步青这里,却完美地统一起来。丰子恺和郑振铎都是中国现代有名的文人,但他们却以数学家的诗佐酒,真可谓一奇!
我忽然想到了另一位数学家——华罗庚。他也是擅长诗词,也喜拟对。在建国后的一次出访途中,飞机上,他以在座的两位科学家的名字,拟了一副对联:“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三强”既是指战国时期瓜分晋国自立的韩、赵、魏三国,又指在座的物理学家钱三强;“九章”既是指我国古代的一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又指在座的另一位数学家赵九章。真是堪称绝对。
进而又想起民国初年号称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这位先生是语言奇才,被誉为“汉语言学之父”。他在清华不仅教授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还教授数学、物理学以及中国乐谱乐调和西洋音乐欣赏,同时还创作歌曲。那首流传至今被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便是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
扯得有点远,而且也没酒。但我还是想再感喟一下:那时候的大师才真叫大师啊!文理兼修,中西兼治。那时候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啊!
还是回来说说酒事。各地的民风不同,酒风按理说应当也不一样。过去,似乎以河南酒风为盛,大概那里是酒的发祥地吧。作家李准(就是创造了女能人“李双双”的那位)是河南人,他的感受最深。“文革”期间干部下放,李准到了西华县。西华县是黄泛区,民风豪爽粗犷,人们住的是茅草房,穿的也很破烂,但在喝酒方面极不俭省,尤其是过年时候,每家都要用粮食换几十斤酒。农民劝酒也厉害,跪在地上,头上顶着一杯酒,你非喝不可。人喝醉了,在街上吐一地,狗吃了狗也醉,经常看见街上蹒跚而行的醉狗,也是有趣的一景。
西华这地方我去过,但没有到村里,是在县上。那次县委书记陪着吃饭,人家用喝红酒的小号高脚杯喝白酒,自己先干了几杯,以示诚意吧。可就这一下,就彻底从气势上打垮我了。要不是人家看我是北京来的,估计我可能早就“壮烈”了。
工作了二十多年,全国各地几乎都跑过(除了台湾、西藏),总结起来一句话:哪个地方喝酒都很厉害!民风不同,酒风相似!有一年到上海,人家宴请,心想上海人文质彬彬的,大概喝酒不行,于是放松了警惕。不曾想,接待单位的一位处长真是海量,用“五粮液”把我们“北京军团”彻底全歼。第二天听说,那位实际上还没尽兴,把我们都撂倒以后,又和几个哥们到酒吧喝啤酒去了。真是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呢。
多年以来,中国官场的公款吃喝是当今社会一大奇观,更堪称当今世界一大“奇迹”,每年花在这上面的钱简直都够再建一个三峡工程的。那里的酒人酒事说起来也是颇有别趣。作家肖复兴曾描述北京人喝酒的五种境界:甜言蜜语—花言巧语—豪言壮语—自言自语—不言不语,这是哥们儿弟兄自己喝酒的境界。公款喝酒特别是所谓是公务宴请则有不同。以我亲身经历,总结如下:第一阶段,欢言笑语。宾主落座,寒暄举杯,略有拘谨,努力活跃气氛;第二阶段,豪言壮语,必有主人发誓要把某某项目办好,请领导放心云云;第三阶段,胡言乱语。宾主喝得愉快,谈得投机,开始兄弟相称。一方再表忠心,另一方大拍胸脯慷慨允诺,继而大讲特讲曾经帮过什么忙,费了多少劲。忽然又不知触动哪根神经,大骂世风日下,世道不公,老子当年如何等等;第四阶段,污言秽语。酒酣耳热之际,席上某公适时讲上两个荤段子,然后举座便升发开去,此时若有女宾,也无所顾忌了;第五阶段,有不言不语者(已醉倒),有自言自语者(也快高了),于是一哄而散,剩下杯盘狼藉。
公款喝酒与私人小酌的不同,往往还体现在喝什么酒。朋友聚会,往往不在乎酒的牌子,而看重口味、习惯和感觉(所谓哥喝的不是酒,是寂寞)。公款就不一样了,喝的也不是酒,是牌子,更是排场。据说,国酒茅台近年来一跃成为全球奢侈品第四名,这恐怕不是社会上的酒友们哄抬出来的,多半是公款培育起来的。中国的自主品牌能成为全球奢侈品的,大概只有“茅台”了吧!这是我们的荣耀,还是悲哀?是骄傲,还是讽刺?
君不见,前些年某些掌握着垄断资源的人们,把当年“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奉献,正蜕变成“我替祖国喝茅台”的腐败奢华。这样的酒人酒事,不说也罢!
好在“八项规定”来了,从上到下酒风变了。希望能变得越来越返璞归真,并且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