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琼雷 肖红亮
1.宏观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常态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进入了世界前列,经济建设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繁重,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任务艰巨,影响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硬骨头”还较多。
国家陆续出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补短板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和要素流动。随着“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日益完善,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比重逐步增加。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传统工程咨询业务逐渐萎缩
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和简政放权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政府审批、核准事项减少,企业投资主体决策自主权进一步落实。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基本实行属地审批,企业投资项目除对关系国家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实行核准管理外,一律实行属地备案,企业备案立项申请书企业自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的传统工程咨询服务需求增长乏力。
同时,众多投资项目的管理权限下放至市县级,小型咨询机构在承接市县级咨询业务时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和价格优势,在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的传统咨询业务领域形成了有效竞争。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工程咨询服务成本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市场业务开拓难度增大。
3.中高端价值型咨询不断兴起
为适应投融资体制深化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要求,工程咨询行业改变以往粗放型、低价值、模仿性的服务模式,致力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工程风险可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从传统体制下为政府审批服务,转向为客户创造真正价值的增值服务。政策咨询、PPP项目咨询、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咨询业务不断涌现。
4.行业管理由行政许可转变为资信评价
《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将工程咨询单位资质调整为告知性备案和行业协会组织的资信评价,工程咨询行业从业资格由行政许可转变为水平评价。更多的工程咨询机构低门槛进入市场,从事工程咨询服务的队伍大规模增长。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线平台上备案的工程咨询单位超过1万家,首批1381家咨询单位获得甲级资信评价。
工程咨询行业管理方式的变化,减弱了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的资质优势,倒逼其寻找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思路。
1.拥有丰富的投资决策经验
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是投资体制改革的产物,多为归口发改系统管理的事业单位或经改制转企。具有获知投资信息早、研究行业政策透、了解审批流程熟等资源优势,在经济建设领域与政府投资部门的衔接通畅。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在经济建设领域围绕重大项目的决策,深度参与政府决策过程,优化技术经济方案,提升重大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在投资决策的实施层面和操作层面及时提供意见和方案,积累了大量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资料和宝贵的咨询经验。
2.拥有扎实的智库研究基础
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从成立伊始一直聚焦服务经济建设领域,熟悉整个经济运行的脉动,具有特色智库的特质和基因。具有较强的研究团队,有影响较大的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人员,并有一大批咨询工程师(投资)等职业资格人员,拥有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队伍。
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长期服务于政府决策,承担的课题研究、规划咨询等咨询服务,被各级决策部门所采纳,上升为政策措施。注重咨询成果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对策性,研究领域涉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具备当好政府的决策参谋的先天条件。
3.拥有全产业链工程咨询资格
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多年来形成了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优势,业务范围扩展到课题研究、决策咨询、规划咨询、项目咨询、评估咨询、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项目代建、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并取得了相应的工程咨询资格,基本覆盖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咨询服务。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发展中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前进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1.业务结构需进一步转型升级
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受体制机制的影响,长期主要从事项目咨询、评估咨询等传统咨询业务。在很长时间内,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及其评估等业务收入占其总经营收入的比例超过80%。
近年来,在转企改制等市场力量推动下,综合性工程咨询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但决策咨询、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业务的比重仍然不高,业务结构亟待进一步转型升级。
2.高端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工程咨询为知识密集型智力服务,既要求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丰富,又要求其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项目实践经验,对复合型高端人才需求量较大。长期处于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下的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工程咨询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仍然较大。
3.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滞后,部分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事企不分造成制约因素较多,业务开拓、奖励分配机制不灵活,不易实现快速做强做大。
已经转企改制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薪酬激励等还不能全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建立。转企改制初期,员工对完全融入市场、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思想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市场经济观念还有待进一步转变。
1.发挥综合优势,做精做优传统咨询服务
面对宏观经济的严峻形势及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新要求,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应坚定不移压减低端、淘汰落后,继续巩固传统咨询。一是充分发挥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的优势,开展规划咨询、项目咨询、评估咨询等全产业链综合性咨询。二是全面加强与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政策银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重点市县、重点园区的交流合作,强化项目储备,提升服务效能。三是充分发挥评估、督查、后评价等评估类工作的辐射效应,增强对咨询业务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
2.实施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新型咨询服务
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应把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咨询业务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努力形成全产业链、多领域、高效益的咨询业务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引导咨询业务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进一步提高中高端项目占比。二是大力推进发展课题研究、政策咨询、规划咨询、投资咨询和全过程咨询等价值型咨询,推动新型咨询服务走深走实。三是鼓励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为新型咨询服务的开展提供依据和示范,进一步提升综合性咨询机构品牌影响力和权威性。
3.打造特色智库,做好决策参谋和投资顾问
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是投资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过程的参与者,要明确向智库研究型企业转型的发展目标,当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参谋和投资顾问。推动建立智库研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将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提高决策咨询能力,有力推动政策建议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强化政策聚焦,为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和技术支持,坚决打通政策建议落地“最后一公里”。
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打造特色智库,应与日常咨询业务紧密结合,以掌握的经济建设领域项目信息为基础,围绕重大政策、发展规划、投资建设项目,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研究,提供专业化、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一是重大课题的研究。根据各级政府经济建设需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两型社会等重大战略,开展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为政府部门经济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二是重大经济建设规划的编制。经济建设规划是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应结合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海洋经济和绿色经济等新经济形态超前谋划,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引领经济发展的规划成果。三是重大项目的咨询决策。项目投资优化可直接节约投资,增加投资经济效益。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应加强综合分析和总结提炼,将行业影响大、研究水平高的咨询服务转化为智库成果,为咨询服务上升为政策文件提供智力支撑。
4.补短板夯基础,大力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
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应坚持补短板夯基础,优先选择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造价、项目代建、投资决策咨询等业务板块牵头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坚决破除要素流动壁垒,优化内部管理,有序推进单位资质整合,集中资质、业务和人才优势,强化“一站式”服务能力。同时,充分发挥项目咨询的前期优势,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优化业务承接模式,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在充分积累实践经验基础上,推进形成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服务标准体系。
1.实施人才强企,切实增强发展原动力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坚持引育并重,加快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优化提升人才结构质量,为推进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一是优化人才引进机制。聚焦新型业务和智库建设,健全“因岗定人”的人才引进机制,实施更加有力的人才政策,引进和培育一批急需紧缺的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同时,探索与高等院校定向岗位人才培养,建立高等院校实习基地,鼓励实习生全程参与咨询研究,为人才引进提供后备力量。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工匠人才培养,增强人力资源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高端高素质人才资源集聚培育和系统保障。加大专项培训力度,进行梯度培育和精准帮扶,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加快青年人才向优秀业务骨干和高水平专家学者转化步伐,培养一批国内有权威、有影响的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推行年轻干部职工多岗位锻炼机制,建立干部人才储备库,着力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基于薪酬、目标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健全“专业优先、贡献匹配、能上能下”的评聘机制,完善市场化劳动用工和与高智力人才收入相匹配的分配机制,拓宽干部职工晋升通道,激发优秀人才创造更多价值。
2.强化质量立企,切实增强发展支撑力
坚持“效益优先、质量至上、创新为要”的发展原则,对标先进,适时优化操作规程,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高质量发展新支撑,全力推动综合性工程咨询单位发展迈入质量立品牌时代。
一是提升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的责任意识,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标准建设,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品质、创品牌、优服务。
二是优化质量管理组织体系。高标准完善质量体系,健全不同业务类型质量标准,完善标准制定、实施、监督机制,引导规范咨询行为。加强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管理,注重过程质量把控。发挥优秀咨询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质量监管力度,推进与咨询各行业领先水平对标达标,及时校准偏差,打造咨询精品。
三是完善质量管理责任落实。把高质量抓落实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向,强化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理,有效防控各类咨询成果质量隐患。紧跟国内外先进咨询方法与手段,完善质量检查评比和考核机制,强化部室负责人的质量责任,促进咨询质量不断提升。
3.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发展竞争力
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把充分释放市场主体和人的创新创造潜能作为改革着力点,持续增强公司发展的内生动力,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一是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打破行业、领域限制,健全市场化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经营业绩为导向,以制度、措施、办法、氛围倒逼观念更新、理念创新。坚持提升咨询服务意识,着力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
二是深化制度改革。健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考核评价等机制,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和考核办法。健全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持续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干部职工创造力。
三是完善发展战略规划。谋划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发展方向及其重点领域进行规划和布局,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扬长补短,培育增长动力。同时,坚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瞄准咨询业务各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强化对标管理,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配套措施,提高各项制度制定水平,完善制度执行方式,增强制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