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迪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102442)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革新,当代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传统的独立、系统的教育工作转变为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方式。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成为当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生实施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高职生人生路的领航员[1]。在大众式教育普及的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数量不断地增多,与此同时,学生的素质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发展趋势。而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所面临的事务性工作也相对繁多,从查寝、开班会、评奖助学金、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参加会议等各项工作几乎已经占据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诸多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都感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日渐深入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等方面,所以,将信息系统引入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2]。而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应用这种新型的工作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系统主要针对学生、辅导员、学生会等不同的用户设立不同的功能,其中,辅导员借助该系统可以录入学生的学籍、考试成绩、缴费信息等。同时也可以查询学生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以及家长的联系方式,随时记录与家长、学生本人的沟通情况,同时也可以在班级的系统中设立讨论区,让学生自主留言。通过该系统,辅导员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现如今,农村的学生在高职院校的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贫困生,他们渴望学习一技之长,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而针对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高职院校辅导员要表现出莫大的关心,首要任务是关心他们的家庭条件,与他们谈心、交流,消除他们的隔阂,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校园生活。同时,针对极其困难、学习成绩优异的在校生,辅导员需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在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同时,对其进行磨练。对于每年的评奖学金活动,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真正贫困的学生享受到来自国家的鼓励。
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生,一些高职学生可能会存在一种“自己不如本科生”的心态,而辅导员要及时洞察并消除学生的这种不良心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并从中认识到自我价值。同时,一些学生当被问到就读于哪所大学时,会难以启齿,总觉得自己就读的学校不如本科大学,这也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心理,辅导员应定期举办就业讲座,并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对于社会现状的认识,对于学生在模拟训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必要时可以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实习机会,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们在工作中切身感受岗位工作,帮助他们适应岗位工作。
对现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而在实际的探索过程中,为了取得显著的效果,高职院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同时针对高职院校的工作机制、教育模式、考评体制等方面的工作内容进行调整,并从中探索出更多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全新方法,这也需要辅导员、高职院校、国家教育部门三方的共同努力,打造全新的高职教育模式。通过上述工作方法的实施,为现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了科学性的指导策略,同时也为构建极具特色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