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如,彭 响
(1.广东理工学院 体育系,广东 肇庆 526100;2.湖南城市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舞龙运动是指出于某种目的 (竞赛、锻炼、文化传承等) ,在特定的龙具要求与运动规则下,舞龙运动参与者在音乐伴随中手握龙具由龙珠带领,通过参与者之间协调默契配合,完成各种穿腾、滚跑以及造型组图等动作,从而展现龙的精气神韵,进而取得优异比赛成绩或达到锻炼身体目的的一项最典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纵观舞龙运动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可谓经历了从祭祀求雨活动—民间民俗信仰—现代竞技舞龙这一过程[2]。我国舞龙运动赛事萌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迄今为止已走过近三十年,在这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舞龙运动的赛事等级与规格得到提升与完善、舞龙运动参与人数大幅增长、舞龙运动竞赛水平显著提高、舞龙运动社会力量日益壮大等;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阻碍其发展的问题,例如产业发展类型不丰富、竞赛体系发展不完善、竞技与传统发展不平衡、地区与男女发展不平衡、国际化传播发展不深入等。鉴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我国舞龙运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总结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时审视其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为舞龙运动更好的迈进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建言献策。
1.1.1 萌芽发展(1992-1999年)。1992年,国家体委组织舞龙技术专家、学者起草《全国舞龙竞赛规则》,舞龙运动开始萌芽发展。1994年5月,舞龙运动被国家体委纳入竞技体育项目,与此同时,首届全国舞龙“佐海杯”邀请赛在福州成功举办,第一套舞龙竞赛规定套路在本届邀请赛得到亮相,这意味着舞龙开始由民间活动向竞技体育转变发展[3]。1995年2月,国际龙狮总会在香港宣布成立,紧接着3月,首套《全国舞龙竞赛规则》出台,同年4月,首届全国舞龙锦标赛在北京颐和园举行,随后在9月,国际龙狮总会开始起草国际舞龙竞赛规则。1995年对于舞龙运动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龙狮总会的成立以及锦标赛的举办都足以体现舞龙运动发展的战略定位,即通过赛事促进舞龙运动的发展与世界传播。1996年,第三届全国农运会将舞龙运动列入正式比赛项目,此前两届农运会舞龙运动仅以表演节目身份进入赛场,舞龙运动农运会赛场的进入使其赛事等级得到进一步提升。随后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舞龙锦标赛,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届锦标赛上,女子舞龙组别首次列入比赛当中,从此舞龙运动的参与者不再局限于男性。
1.1.2 腾飞发展(2000-2009年)。八年艰难爬行,舞龙运动迎来腾飞发展。2000年3月,中国(海南东方)国际舞龙邀请赛暨中国龙文化艺术节在海南省举行,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特为这次“龙节”撰文,号召深入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同年11月,首届世界龙狮锦标赛在中国广东举行,本届世锦赛共迎来世界各地12个国家和地区的25支队伍参赛,世锦赛的成功举办再一次使舞龙运动的赛事级别得到提升,同时这也标志着舞龙运动的世界传播与发展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2002年,第二届世界龙狮锦标赛在马来西亚举办,世锦赛第一次走出国门。2003年12月29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狮分会在中南大学揭牌成立,当天下午三点,首届全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在中南大学田径场开赛,舞龙运动由此正式成为我国大学生体育竞技项目。2004年,教育部启动《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6月30日,推广计划在中南大学正式启动,舞龙运动开始在高校大面积展开,截止当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高校加入推广计划,《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计划的推广为舞龙运动的竞技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2000到2009这10年间,舞龙运动共成功举办世锦赛4届、全国锦标赛5届、全国大学生锦标赛4届,这个阶段的腾飞发展将舞龙运动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发展平台,为其全面发展增添动力。
1.1.3 全面发展(2010-2015年)。2010年10月,首届亚洲龙狮锦标赛在马来西亚举办,本届大赛吸引了亚洲9个国家和地区高水平队伍报名参赛,至此,舞龙运动的赛事规格基本完善。同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纲要明确提出“教育应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传承民族文化”,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4]。这两项文件的发布对舞龙运动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相当明显,2013年5月,首届全国舞龙舞狮进中小学工作研讨会在深圳平冈中学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推动舞龙舞狮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生由此开始进入舞龙运动的推广对象中,截止2015年底,共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中小学龙狮锦标赛,舞龙运动的参与者也一度从民间扩至高校,最后发展到中小学,不分年龄、性别,实现了全面参与。当然,在2010到2015年间,舞龙运动的发展也遇到一些障碍,最显著的就是全国龙狮锦标赛继2009年举办后连续6年停办。虽如此,从整体来说,舞龙运动还是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步伐。
1.1.4 规范发展(2016年至今)。2016年12月,已经停办6年的全国龙狮锦标赛再次回归,舞龙运动开始朝着规范化发展。2017年,舞龙运动迎来发展的历史机遇,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发展传统体育,抢救濒危传统体育项目,把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全民健身工程”,2月28日在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群众比赛项目竞赛规程总则》通知中首次将舞龙运动列入全运会比赛当中[5]。舞龙运动进入全运会将其赛事等级进一步提升,这不仅加快了舞龙运动的标准化发展速度,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舞龙运动的认识,舞龙运动的参与者身份开始由“耍龙的人”向专业运动员过渡。2017年7月,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在河南郑州成功举办;9月,第六届世界龙狮锦标赛在中国上海举行;11月,第十届全国龙狮锦标赛也顺利在江苏苏州举办。截止当前,舞龙运动已经成功举办世锦赛6届、亚锦赛4届、全国锦标赛10届,全国大学生锦标赛10届,全国中小学生锦标赛5届。随着《龙狮器材使用要求》的制定以及各级别赛事的纷纷举办,舞龙运动已开始朝着规范化发展大步迈进。
1.2.1 舞龙运动赛事等级提升与规格完善。我国舞龙运动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舞龙运动赛事等级的提升就是最突出的一个体现。1994年5月,首届全国舞龙“佐海杯”邀请赛在福州成功举办,这是我国舞龙运动迎来的第一次正式比赛,开启了我国舞龙运动赛事的发展;1995年4月,首届全国舞龙锦标赛在北京颐和园举行;2000年10月,首届世界龙狮锦标赛在中国广东举行;2010年10月,首届亚洲龙狮锦标赛在马来西亚举办;201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舞龙比赛在天津举办。从国内来看,全运会属于国内最高级别综合赛事,锦标赛是国内单项最高级别赛事,显然舞龙运动其赛事等级都已经达到最高级别;从国际来看,世界锦标赛属于单项国际最高水平赛事,很明显,舞龙运动也已实现。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是我国舞龙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因为单纯从赛事等级与规格来说,它使舞龙运动的赛事规格达到完善,同时也使舞龙运动的赛事等级达到最高水平。
1.2.2 舞龙运动参与人数大幅增长。在舞龙运动赛事正式形成之前,主要以村落民间舞龙活动为主,这种形式的舞龙跟现代竞技舞龙运动有着很明显的区别,舞龙活动也只有在喜庆节日时期才能看到踪影,并且舞龙的形式非常单一,所以特殊的时间以及特殊的形式导致舞龙活动的参与人数往往较少。自舞龙运动赛事发展以来,我国舞龙运动的参与人数有了大幅增长。1994首届全国舞龙“佐海杯”邀请赛共收到全国8个省市的8支队伍共计140余人参赛;1995年首届全国舞龙锦标赛共收到全国13个省市的18支队伍共计320余人参赛;2017年第十届全国龙狮锦标赛共收到全国各地40支队伍共计400余人参赛[6]。这仅仅只是国内单项锦标赛的参与人数,加上国内大学生龙狮锦标赛以及中小学龙狮锦标赛,以及世锦赛、亚锦赛,参与人数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量。因此,舞龙运动赛事的发展对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赛事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参与人数的大幅增长,这也为我国舞龙运动的现代传承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1.2.3 舞龙运动竞赛水平显著提高。1995年3月,首套《全国舞龙竞赛规则》出台,《全国舞龙竞赛规则》中列有54个舞龙动作及其A、B、C三个难度等级[7]。随后连续出台了2001版《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2002版《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中英版)》、2003版《舞龙、舞狮增设项目竞赛规则》、2008版《国际舞龙南狮北狮竞赛规则、裁判法》、2011版《国际舞龙南狮北狮竞赛规则、裁判法》,截止目前,我国已陆续出台了六部龙狮竞赛规则[8]。从这些规则的演变不难看出,我国舞龙运动的技术水平已得到显著发展,以笔者第十三届全运会亲身参与角度来看,许多平日训练或者视频中从未看到过的难度动作都一一呈现出来,例如“高靠背拉手”、“躺挂腰”等高难度动作。毋庸置疑,我国舞龙运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得其技术动作水平呈现出高、难、美这样一种趋势,许多空翻类动作也引入进来,这些难度动作的引入提升了舞龙运动的整体竞赛水平,同时也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眼球。
1.2.4 舞龙运动社会力量日益壮大。舞龙运动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赛事的举办给其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舞龙运动的当代发展已经不再是过去纯粹娱乐的一种活动方式,更多的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从某种程度来说,我国舞龙运动仿照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而这也正是为舞龙运动的发展引入了众多社会力量。首先,最庞大的一股社会力量就是学生,他们也是当前舞龙运动发展的主力军,在舞龙运动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载体;其次,商业组织的进入也是我国舞龙运动发展的一股强有力的社会力量,商业组织所带来的商业赞助不仅为舞龙运动的赛事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也建立起了良好的舞龙运动发展氛围;再次,舞龙运动领域的研究者也是近年来我国舞龙运动发展形成的一股社会力量,这些研究者从理论上为舞龙运动的发展制定战略,为舞龙运动的训练研究科学方案,为舞龙运动的文化挖掘提供人力。当然,我国舞龙运动近年来发展形成的社会力量远不止这些,但这三方社会力量是舞龙运动科学发展的直接推动者。
我国舞龙运动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在取得许多卓越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阻碍其发展的问题,产业发展类型单一就是表现之一。我国舞龙运动的产业化是伴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主要以舞龙运动赛事产业为表现形式。舞龙运动产业发展类型的不丰富与当前舞龙运动的发展定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主要仿照西方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进行复制,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是显著的,因为它促进了青少年舞龙运动的参与,增加了舞龙运动的参与人数,使得舞龙运动的存在形式不再仅仅只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但不可忽略的是,舞龙运动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竞技体育盛行的环境下,一味地按照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进行发展,导致舞龙运动过度竞技化,然而舞龙运动的比赛对于观众的吸引与其他竞技体育比赛无法相比,这就导致舞龙运动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其产业类型无法多元化。当前我国舞龙运动产业主要包括竞赛表演与器材生产两个方面,首先,从竞赛表演角度来看,以笔者对第九、十届全国龙狮锦标赛,第四届亚洲龙狮锦标赛,第六届世界龙狮锦标赛以及第十三届全运会舞龙比赛的实地调查,没有一场比赛进行门票的销售,这就意味着舞龙运动赛事无法从门票销售这一途径引入资金,只能依靠表演来助推舞龙运动产业化进程;其次,从器材生产角度来看,这是舞龙运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存在形式,大量赛事的举办需要大量的配套龙具器材,包括龙、服装、乐器、比赛器材等。舞龙运动产业发展类型的不丰富使得无法从社会获得更多的资本来发展自身,长期依靠政府出资来举办赛事,这已经成为我国舞龙运动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瓶颈。
尽管我国从1995年举办首届舞龙比赛发展至今,赛事级别得到显著提升,赛事规格也得到逐步完善,但竞赛体系发展的不完善制约着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第一,竞赛目标的不统一,查阅近几年国家级及以上级别的竞赛章程,不难发现不同的比赛有着不同的竞赛目标,舞龙运动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目标应当突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高身体素质这些特点,竞赛目标的不统一使得我国舞龙运动尽管各级赛事琳琅满目,但比赛参与者参与竞赛的目的变得越来越功利化,这样一种结果不利于构建一个舞龙运动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第二,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我国舞龙运动主要组织者为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然而协会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例如引导各省市积极开展舞龙运动,举办舞龙运动赛事,每年仅有的几次舞龙运动赛事基本都是固定几家单位承办,这就导致舞龙运动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无法从整体提升舞龙运动的普及度,当前我国龙狮协会主要负责赛事章程的制定与发布,然而对于每一年度赛事活动的安排,以及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并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第三,赛事系统的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舞龙运动赛事的管理上,舞龙运动发展至今,尽管赛事纷繁多杂,但参赛队伍数量一般很难上双,赛事的管理与评定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邀请赛、公开赛、大奖赛、挑战赛等,赛事种类的繁多,加上协会管理的缺陷,使得我国舞龙运动赛事整体发展水平止步不前。第四,竞赛资源的不丰富,诚如上所述,正是由于协会管理水平的不够使得我国舞龙运动教练员、裁判员稀缺,教练员是影响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9],高水平舞龙教练员对舞龙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10],其他竞技体育项目每年各个省市都会由地方协会组织裁判员、教练员学习与考核,而舞龙运动不仅培训次数较少,同时为数不多的培训其费用相当高昂,这也使得许多舞龙运动爱好者望而却步,从而致使我国舞龙运动教练员以及裁判员数量较少,进而阻碍舞龙运动的发展。第五,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当前我国舞龙运动并未建立标准的各类规章制度,例如赛事管理办法,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中国龙狮协会无法充分发挥主导功能,从而致使舞龙运动各个方面的管理出现混乱,不利于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
竞技与传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反映在舞龙运动中就是竞技舞龙与传统舞龙(或称民俗民间舞龙)的矛盾[10]。我国舞龙运动发展至今,竞技舞龙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然而传统舞龙的发展不容乐观,这主要体现在传统舞龙的技术传承与传统舞龙的队伍建设上。首先,竞技舞龙与传统舞龙的技术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协调现象。通过笔者对第九、十届全国锦标赛以及第十三届全运会的实地调查发现,所谓的传统舞龙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与竞技舞龙相比,传统舞龙除了在龙具的要求上没有竞技舞龙如此标准外,其他方面无不类似于竞技舞龙,包括舞龙的动作,参与的人数,套路的编排形式等。其次,竞技舞龙与传统舞龙队伍的发展同样存在着不协调。传统舞龙主要存在于民间,民间舞龙主要出于一种娱乐、祭祀的目的,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娱乐的方式趋于多元化,舞龙这样一种娱乐方式已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崇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传统舞龙的文化价值日益彰显,然而传统舞龙的参与者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再是过去纯粹出于娱乐目的的村民,而是一些参与竞赛的青少年学生。这些学生相比村民,对于民俗文化的理解没有那么的深刻,最主要由于参与传统舞龙的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传统舞龙的竞技化也就成为了一种趋势。对第十三届全运会舞龙项目决赛队伍进行调查发现,进入决赛的8支传统舞龙比赛队伍,其中7支来自各大高校,仅有1支队伍来自民间,值得一提的是,这仅有的1支传统舞龙队伍由于缺乏其他高校队伍的高难度动作以及创新编排,最终获得最后一名。标准化竞赛体系使得传统舞龙的发展趋于边缘化,传统舞龙中的传统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一味地按照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对我国舞龙运动进行改良,将使舞龙运动的文化底蕴逐渐消逝,守其形而弃之魂这与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理念是相违背的,我国舞龙运动竞技与传统发展的不协调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随着舞龙运动赛事的不断举办,尽管参与舞龙运动的人数有了大幅的增加,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却成为当前阻碍我国舞龙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建立第一支高校舞龙队,2004年教育部启动《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舞龙运动队伍的建设得到有力的推动,然而真正长期从事舞龙运动竞赛训练的队伍较少,当前我国舞龙运动发展较好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例如湖南、上海、湖北、江苏、广东等地。也正是如此,每年有关舞龙运动竞赛的主办地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尽管这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地区舞龙运动的发展,但毕竟参与人数有限,无法整体提升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水平。这也正是各类舞龙运动比赛参赛队伍数量很难上双的原因之一。此外,我国舞龙运动男女发展的不平衡也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1999年第三届全国舞龙锦标赛增设女子组别舞龙比赛,然而我国女子舞龙20余年的发展却举步维艰,实际上,造成这样一种男女发展严重失衡的局面是多方面原因所导致的。第一,竞赛规则的不合理。尽管我国舞龙运动竞赛规则先后进行了4次大的修订修改,但并没有明确对男女进行分组。事实上没有对男女进行分组是因为女子舞龙发展落后,全国性舞龙运动比赛都很难凑出几支女队出来,所以索性就将男女队放到一起竞赛。然而不得不承认,正是这样一种混合比赛的方式使得女子舞龙发展一直处于低迷期,仅有的几支女队很难在赛场夺奖,久而久之,这种参赛的积极性就被打压了,如此使得女子舞龙发展始终处于一个恶性循环当中。第二,男女身体结构的显著差异。男性跟女性在身体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力量素质、爆发力、耐力等方面。舞龙运动不仅需要运动员拥有较好的协调性,同时也对力量与耐力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舞龙运动比赛使用的龙头重量要求不低于2.5kg,男女参赛使用的龙头重量没有区别,举起2.5kg的龙头带动整条龙舞动长达近10min确实需要极强的耐力与力量。竞赛规则的不合理以及男女身体结构的差异使得我国女子舞龙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男子舞龙,从而不利于我国舞龙运动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推动舞龙运动的地区、男女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舞龙运动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按照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我国舞龙运动已形成标准化竞赛体系,赛事级别与规格也得到相应提升与完善,然而与世界的接轨程度仍然不够,换言之,也就是国际化传播发展的不深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参赛队伍的稀少。以第六届世界龙狮锦标赛为例,尽管比赛吸引了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5支队伍参赛,但仔细分析这些队伍所在国家,大部分都来自亚洲地区,并且参赛的运动员多为华侨,纯外籍人员基本没有,这也从一定程度体现出,我国舞龙运动的国际化发展还不够深入。第二,舞龙文化传播的乏力。当前舞龙运动的国际传播主要通过赛事与表演两种途径实现,然而这两种途径的传播效果却不佳。一方面,我国学者对于舞龙文化的世界输出研究力度不够,有关舞龙运动方面的著作缺乏英文版本,这无形中就阻断了中国舞龙文化的世界输出;另一方面,当前国际舞龙运动赛事的国际用语尚未形成规范,对于舞龙运动技术动作缺乏英文版本的翻译,裁判用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外观众无法对中国舞龙运动进行深入的了解,加上东西方文化对于“龙”理解的不兼容,使得舞龙运动在国际传播发展过程中严重受阻。
舞龙运动是集民族特色、休闲、娱乐、竞技、观赏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活动,具有巨大的市场潜能[11]。产业化发展是舞龙运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现舞龙运动转型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改变舞龙运动传承与弘扬路径的需要。然而当前舞龙运动产业发展类型的不丰富制约着我国舞龙运动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因此,新时代我国舞龙运动的产业化发展应当注重加强与相关业态的融合,从而达到丰富舞龙运动产业发展类型的目的。第一,加强舞龙运动与旅游业的融合。观赏性强是舞龙运动与旅游业融合的内在逻辑,地方政府可以将舞龙运动引进旅游景区,增设舞龙运动表演节目。一方面可以增加旅游景区的经济收入增长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游客的旅游消费参与类型。第二,加强舞龙运动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舞龙运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其本身就具有文化产业的特质。文化产业部门有着较为雄厚的文化创意人才储备,体育产业部门可以委托他们对舞龙运动进行文化挖掘、策划,提升文化渗透力,实现舞龙运动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第三,加强舞龙运动与教育培训业的融合。尽管舞龙运动在高校的普及程度较高,但在中小学还处于推广阶段,所以应该推动舞龙运动在中小学的推广与普及,这能够为舞龙运动的参与赢得多元对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群体对舞龙运动的认知。第四,加强舞龙运动与康养业的融合。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如何让老年人高质量、幸福地度过晚年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心的问题。新时代舞龙运动不仅要发展自身,同时也要服务于社会,老年人就是很好的服务对象。因此,舞龙运动也应该开发出适合老年人参与的项目,例如“龙操”。“龙操”运动强度低,但对参与者记忆、协调等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老年人参与“龙操”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总之,新时代舞龙运动的产业化发展不能局限于竞赛表演以及器材生产等产业,只有加强与旅游、文化、教育培训、康养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才能使我国舞龙运动朝着多元产业发展的方向大步迈进。
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作为舞龙运动的直接组织者,主导着我国舞龙运动的传播、竞赛等工作。因此,应当发挥协会的主导作用,积极完善我国舞龙运动竞赛体系内容。第一,统一舞龙运动竞赛目标。竞赛目标是竞赛的灵魂,它对竞赛活动起着引领的作用。舞龙运动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其竞赛目标应当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舞龙运动传播与推广,服务于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大战略。只有统一我国各大舞龙运动赛事的竞赛目标,才能更好地引导群众参与舞龙运动竞赛,从而为舞龙运动文化的传播创建一个良好的赛事文化环境。第二,优化舞龙运动组织结构。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应该优化自身组织结构,对协会进行分工细化,例如成立独立的舞龙运动竞赛部、培训部、宣传部等,竞赛部专管国内各大舞龙赛事,引导赛事朝着高水平发展;培训部专管全国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相关培训工作;宣传部专管舞龙文化与舞龙赛事宣传。只有将协会进行分工细化,才能保障协会高效运行,各部门分工明确,也有利于舞龙运动各方面工作的更好开展,从而提高协会的管理水平。第三,完善舞龙运动赛事系统。当前舞龙运动赛事种类的繁多使得至今还未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赛事,这就造成舞龙运动赛事丰富但参赛队伍很难上双的局面。所以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应当充分利用当前赛事种类丰富这一资源积极打造品牌赛事,吸引更多的队伍参与竞赛,同时增设女子竞赛项目,促进舞龙运动的男女协调发展。第四,丰富舞龙运动竞赛资源。舞龙运动教练员、裁判员是重要的竞赛资源,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应当积极组织开展舞龙运动教练员与裁判员培训,切实提高舞龙运动教练员与裁判员水平,为开展舞龙运动教学与竞赛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同时协会也应该统一舞龙运动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与认证的费用,避免这些培训走向市场化,从而保障能够吸引更多的舞龙运动优秀人才参与我国舞龙事业的发展。第五,健全舞龙运动规章制度。当前我国舞龙运动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运动员技术等级尚未建立、教练员技术等级也不规范。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应当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沟通交流,邀请舞龙运动相关专家对运动员与教练员技术等级进行内容制定,尽快建立舞龙运动员技术等级,同时完善教练员技术等级。只有建立运动员技术等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舞龙运动,从而带动舞龙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只有完善教练员技术等级,才能为舞龙运动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学人员,从而促进舞龙运动的传播与推广。
尽管我国舞龙运动发展近30年以来,竞赛规则先后进行了4次大的修订修改,但与其他项目相比还有着明显的不足与欠科学化[12]。以2011年版《国际舞龙南狮北狮竞赛规则、裁判法》的传统舞龙竞赛规则为例,满分10分(共包括礼仪、主题、形态、神态、音乐、特色、编排、效果、技巧、服装器材十项,每项1分)[13]。截至2015年12月31日,收录到我国国家级和省(直辖市/区)级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187项(国家级42项,省市级145项)[14]。传统舞龙是各地方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产物,每一种传统舞龙形式都有着其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而竞赛规则只有唯一的一套,这就导致传统舞龙与标准化的竞技比赛模式格格不入,无法融入其中,从而限制了传统舞龙的发展。因此,应当加快对我国舞龙运动竞赛规则的修改。首先,对舞龙运动套路的比赛时间进行科学的缩减,建议比赛套路时间由现在的7~10min改为5~8min。因为套路时间的缩短直接可以导致难度动作的减少,从而避免运动员长期训练所造成的损伤,提高舞龙运动员的运动年龄,同时缩短比赛时间也有利于舞龙运动套路编排整体水平的提升,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如何编排出高质量、观赏性强、难度高的比赛套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舞龙运动整体竞技水平实力的提升。其次,对传统舞龙运动竞赛规则进行适当的去竞技化处理。传统舞龙寄托的是人们的精神信仰,它舞动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灵魂[10]。建议将传统舞龙比赛评分规则中的“技巧”这一项剔除,因为传统舞龙与竞技舞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技巧难度动作,实际上当前国内赛场我们所看到的许多传统舞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舞龙,而是在竞技舞龙基础上进行“加工”生成的,真正的传统舞龙主要存在于村落中,村民是传统舞龙的主要参与对象。所以当前传统舞龙竞赛规则实际上限制了村民传统舞龙比赛的参与,因为难度动作是他们无法与年轻人相比拼的。此外,传统舞龙竞赛也应该设置更多的获奖队伍,并增设比赛奖金,鼓励村民积极将传统舞龙带进人们的视野中,从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总之,竞技舞龙与传统舞龙是互为补充、相互影响的,竞技舞龙脱离了传统舞龙就意味着其脱离了传统文化的母体,无法称之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而传统舞龙脱离竞技舞龙则无法实现舞龙文化的现代传承与舞龙运动技术体系的科学发展。因此,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绝不是其中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二者的协同发展,如此,只有加快我国舞龙运动竞赛规则的修改,协调竞技舞龙与传统舞龙的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舞龙运动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我国舞龙运动经历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赛事数量的增加以及全运会的进入就是最好的见证。然而各省份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国际化程度的不高仍然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究其缘由,在于其传播方式的低效。因此,新时代我国舞龙运动发展应当积极打造网络传播平台,创新传播发展方式。首先,互联网络传播平台的搭建,能够加快舞龙运动相关内容的快速传播,这种传播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人际传播,其传播范围更广,有利于舞龙运动的国际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协调我国舞龙运动各省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因为在传播过程中,舞龙运动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在无形中就能受到这种文化的浸染与熏陶,从而提升被认识的程度。其次,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互联网络传播平台还能为舞龙运动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带来技术教学资源,从而推进舞龙运动技术在全国范围的的全面普及发展。再者,网络平台的搭建还可以为我国舞龙运动赛事活动的举办、宣传、报名、培训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例如“龙情狮义APP”。龙情狮义APP是集龙狮文化传播、龙狮赛事发布与报名、龙狮裁判员与教练员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手机应用平台,这款APP的研发为我国舞龙运动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总而言之,新时代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应当高度重视舞龙运动技术体系与舞龙文化的传播,积极打造舞龙运动的网络传播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进一步实现新时代我国舞龙运动的全面普及推广。
习近平在向美国总统特朗普介绍中国历史文化时曾说到:“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作为中国龙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尽管舞龙运动在这近30年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许多潜在的问题,但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应当高度重视这近30年我国舞龙运动发展出现的问题,只有充分认识这些阻碍舞龙运动发展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才能使我国舞龙运动发展较好地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可以预见,在新时代的感召与引领下,我国舞龙运动将昂首走向全面、科学、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