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晶晶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美术欣赏、审美情趣的发展,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促进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美术鉴赏兴趣和能力。本文主要从对美术作品的内容形象、文化情境、表达情感和特别之处进行了分析和探究,通过对于这些方面的鉴赏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感受到作品中的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内容;文化;内容;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时,要引导学生多自主地进行鉴赏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可以了解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更好地融入到艺术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素质。
一、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内容形象
在对于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时,学生首先看到的就是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和内容,这些会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觉和印象。教师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来探究美术作品的形象,主动地分析和判断,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感悟作品中的事物和形象。在探究和欣赏中,学生要学会与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进行交流,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来体验和感悟作品,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学生会认真观察、主动判断、大胆想象,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参与来感悟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形成审美感受。例如在学习《安全标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认识各种重要的安全标示,来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形象,知道他们的内容,明确特征和作用。再次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绘画安全标志的三要素,色彩、图案及形式。在学习《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发现“春天”,看到粉色的桃花,黄色的迎春花,白色的梨花,绿色的小草……了解春天的标志和春天的特点,进而透过图片可以看到作品展现出来的形象和内容,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鉴赏。
二、学会领悟美术作品的文化情境
文化情境是指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学生需要进一步探究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历史。通过对于作品背景和相关历史故事的探究和学习,学生会更好地理解祖品的思想和情感,达到更好地鉴赏和审美的目的。通过对作品背景的鉴赏,学生会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这些背景知识对于学生的鉴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对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不清楚、不了解,学生就可能深入地融入到作品中,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中的形象和思想,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银手镯、银锁、银项链等饰品,以及一些金银文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的方式来了解中国的文物,形成视觉上的体验,进而直接地了解中国金银器的艺术风格特点。这种艺术特点和艺术特征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的,这是中国的特点和文化的折射。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进而更深刻地认识文化,从小产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为此,教师要关注对背景文化的探究和分析,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提升文化修养和内涵。
三、学会分析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作品的创作不是随意的,而是作者某种情感的表达和传达,它是美术作品精髓,是学生鉴赏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教学要能够起到激励和唤醒的目的,使学生可以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体会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使学生通过在鉴赏作品中融入情感来提高自己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体会作品的情感,实现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分析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探究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进而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本质和精髓。例如在学习《我的小学生活》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的方式来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快乐。每一位学生都会有自己最难忘的回忆,这种回忆有的是快乐的,有的是痛苦的,有的是甜蜜的,有的是酸涩的……正是这些不同的情感构成了生活的“五味瓶”。这些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难忘而记忆深刻的,为了帮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制绘本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自己小学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学生会带着不同的情感来创作作品,进行回忆和思考。思考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进而激发了学生珍惜小学生活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学会在鉴赏作品的时候要融入情感,学会分析其中的情感。
四、学会探究作品的特色找到与众不同之处
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特殊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究作品与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在比较中形成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学生只看一幅作品会感觉很美,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方式来进行鉴赏和审美,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作品的美的魅力。在比较中学生会真实地看到不同作品的特点,进而形成自己的主观认识,提高鉴赏能力。尤其要引导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如剪纸、雕塑、繪画、手工等进行比较鉴赏,促进学生在比较中开阔视野,学会分析,进而学会鉴赏。
总之,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融入到作品中对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使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在亲历鉴赏过程中体会作品的美和特点,进而在鉴赏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完善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荣光.美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67.
[2]孙红霞.小组合作模式在美术课堂中的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