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几点思考

2019-01-26 21:32张慧琴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载体公民主体

张慧琴

(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91)

[内容提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要立足新要求:更加彰显增强文化自信在为公民发展提供精神养分、为社会和谐凝聚共识、为国家长治久安强基固本这三方面的价值;更好地突出增强文化自信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积极落实各主体的责任;更多聚焦增强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创新文化传播载体。这对于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习近平总书记在如何增强和坚定文化自信方面作了诸多精辟论述。在当代中国,应立足新的时代特点来探索文化自信理论,从而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撑,这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更加彰显文化自信的价值

增强文化自信不仅对人们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而深刻地影响。

(一)为公民发展提供精神养分

一个人、一个民族对文化的自信基于对文化的认同,文化自信可以促使公民在认可民族文化的同时,从优秀文化的熏陶中汲取养分,并把这种养分内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外化为表达文化、传递文化。在新时代,文化自信更是我国公民积极融入新时代、创造新成就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公民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在多元文化价值理念的冲击下坚守文化信仰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人民大众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巩固和强化文化安全意识的重要航标。

(二)为社会和谐凝聚共识

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这会涉及到社会格局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各个群体的思想和利益诉求日益多样,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中传承下来的,它凝聚了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存的智慧和永恒的价值追求,它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精神归宿,也是一个民族挥之不去的“自我共同意识”的呈现。因此,只有坚定文化自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找到最大“公约数”,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形成最大限度地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元文化中引导和推动人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为社会和谐发展凝聚共识。

(三)为国家长治久安强基固本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要实现复兴,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精神文化上也要与时俱进强起来;“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①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②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11-30.“文化自信是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③陈春会.新时代文化自信理论的形成和意义[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04):70-75.它为国家长治久安强基固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二、更好突出增强文化自信的主体责任

(一)准确定位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增强文化自信,既适应公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契合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公民、社会和国家都明确了作为增强文化自信的主体身份,这些主体之间并不是分散、单一和孤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利益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

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公民只有在国家和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才能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公民个体所奉行的文化观往往取决于其所处的国家和社会所倡导的文化观,此时,国家和社会的地位则上升到“责任主体”的高度,因而,国家和社会坚定文化自信必定会带动公民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就公民而言,虽然每个人在个人经历、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但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的“公民身份”却是其最本质的文化标签。充分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牢固树立一种共同责任意识,这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二)积极落实各主体的责任

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作为具体的历史的人,如果不进入到实践活动中,就不能成为实践主体。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是要把利于公民健康发展,利于社会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中国优秀文化实实在在地融入到国家社会治理和人民的现实生活中,使国家和社会,公民都能积极落实好主体责任。一方面,要把主体的责任与担当展示出来,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不同的主体角色,“把市场经济主体、家庭教育主体、学校教育主体、舆论宣传主体、模范践行主体、政策执行主体、管理组织主体、理论研究主体的主体责任与行为规则细化落实。”④邓卓明,陈波.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4(06):25-31.让文化自信,植根于教育中,融入到家风中,内蕴在心灵中。在增强文化自信过程中既要全民参与,又要强调主体的责任与担当。

三、更多聚焦增强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一)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3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我们必须“不忘本来”,要善于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能够体现新时代价值的内容,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发展。

“革命文化是指近代以来党和人民在抗击列强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所孕育而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⑥郑楠.培养高度文化自信途径探索[J].管理观察,2019(07):93-94.“革命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支柱。”①李瑶瑶.试论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的二维时代逻辑[J].学理论,2019(03):14-16.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我党的红色基因,都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要实现物质和精神两手“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新时代,我们依旧要用革命文化坚定信念、鼓舞斗志,这样,增强文化自信才有底气、有积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地继承和发展,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培育文化自信得到了新的启示、新的方向、新的指南。具体来说: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指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二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落后文化的腐蚀。

(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多彩的文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而不同”能够正确看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懂得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倡导不同文明互鉴,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持续发展,而且可以助力世界和平,在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要始终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我们要吸收的是外来的优秀文化;第二,我们吸收的文化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有了这两个原则,我们才能在文化交流互鉴中捍卫我国文化的民族性,体现新文化的建设性。

(三)创新文化传播载体

增强文化自信是在对本民族文化了解、认同的基础上实现的。文化要通过一定形式的载体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要善于创新文化传播的载体。创新文化传播载体要做到“三个坚持”。首先,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要将体现新时代精神作为创新文化传播载体的核心意识;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文化传播的载体只有满足人民的需要,人民群众才会接纳它、欣赏它,文化才能更有效、更广泛地传播;最后,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要实现文化传播载体的“供给侧”改革,为人民大众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传播载体。

增强文化自信永远在路上,这不仅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同时也是提升公民自身修养,维护社会和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立足新时代,只有更好地认识到文化自信的价值功能,更充分地落实增强文化自信的主体责任,更好地聚焦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才能真正筑牢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将中华优秀文化代代相传,将爱国主义精神代代弘扬。

猜你喜欢
载体公民主体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何谓“主体间性”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