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2019-01-26 21:33周立军辛文卿刘彦超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周立军,辛文卿,刘彦超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 廊坊 06500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英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大学英语成为大学生的一项重要学习课程。然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缺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融入,导致一些大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英语、了解西方文化,而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逐步弱化。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亟须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传承。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紧密关联、相互作用。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学习,也是文化学习,文化学习应当包括目的语文化学习和母语文化学习两个方面。然而,大学英语教学往往过分强调英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而忽视中国文化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美文化的强势占领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英美文化的介绍,强调对其文化的理解;大学英语的各种考试、测试、听力材料大都基于西方文化或背景;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常会接触大量英文资料,有时还会观看许多原版影视。在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下,英美文化逐渐占领了我国大学文化阵地。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借助自身的强势力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同化和文化殖民[1]。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英语学习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母语文化的学习,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来提升民族自信心。然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往往重视英语知识及文化的讲授,而忽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习得。不仅无法抵制西方的文化殖民,还会阻碍中国文化输出,导致文化认同弱化,甚至会导致学生认为英语优于汉语,西方文明优于中国文明,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从而产生文化自卑和崇洋媚外思想。

(三)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欠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常忽视汉语及中国文化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忽略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学生只学会用英语表达英美文化,而对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较低。当被要求用英语介绍中国五千年文明,重阳节、端午节、七夕等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一些中国地域性的风土人情时,许多大学生苦思冥想,只能借助相关字典或者干脆音译。这就是目前外语教育界讨论比较多的母语文化失语现象[2]。这种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直接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捍卫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需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们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大学生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必须扎好这个“根”,守好这个“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只有从中汲取养分才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承担起肩负的重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讲授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取其精华、去除糟粕、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意识,捍卫中国文化在高校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二)塑造正确文化观和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

青春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道德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塑造期和稳步形成过程中,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如果大学生们头脑中充斥的都是英美文化、日韩文化,就会不可避免地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造成文化观混乱。他们有的认为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倾向于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对外国文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把中国传统文化遗忘一旁;有的盲目崇拜美国明星、韩国明星等,甚至为了见自己的偶像而不惜旷课逃学[3]。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亟须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和讲授,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正如王宗炎所言:“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向一方面学习。”这要求大学生们一方面能够理解英美文化,同时也要认同和熟悉自己的文化,并能够用英语进行表达。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亟须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授,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强势入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应主要从修订学习大纲、补充完善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中华文化氛围、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和创新考试方法等方面下功夫。

(一)完善大学英语教材与教学内容是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前提

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应本着平等的跨文化交际原则,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增加一些介绍中国文化或者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课文,从根本上弥补英语教材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这就使得当代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提高英语学习水平从而为以后更好地研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能提高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1.加大大学英语教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挖掘。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一册为例,文化教育涵盖了以下七个方面。方法论:“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实现自身价值:“Sailing Round the World”;人与环境:“Is There Life on Earth”;感恩教育:“The Present”和“A Magician at Stretching a Dollar”;财富观教育:“Sam Adams,Industrial Engineer”;人生观教育:“I Never Write Right”和“The Sampler”;建立和谐社会:“Turning off TV: A Quiet Hour”和“Going Home”。每个单元后的“Reading Activity”部分,都有一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章供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阅读量。如果能够在这部分内容中增加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如选编一篇同样主题的且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的文章,将会对学生在词汇、词组、句法等层面上比较中西方文化大有裨益,从而有利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2.对比中西方文化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和传承中国文化的有效手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重点,应放在那些与西方文化既相关联又有对比的内容上,以促使学生产生对中西文化比较的敏感性。例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Unit 3: The Present”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了解西方社会的生日习俗、家庭关系、人情冷暖等文化现象,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如果能够适当引入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尊老敬老思想的介绍,就能促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价值观进行对比,辩证地看待差异,避免盲目崇拜和接受西方文化,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双赢,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目的[4]。此外,在大学英语教材每单元课后练习题中,也应考虑加入一些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训练内容。例如,在《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Unit 1: 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课后“Read the following quotations, think about them and learn them by heart”练习中,可以增加一些介绍学习方法和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励志谚语,增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名句作为英汉对照翻译练习。

(二)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是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关键

高校要不断探索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和范围,用现代化的理念、模式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其时代感和趣味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应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尤其是要通过英汉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差异的比较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词汇方面,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很大差异。有些词汇只存在于汉语之中,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如“麻将”“风水”“功夫”等;还有些词只存在于英语中,在汉语中则没有相对应的词,如“Counterculture”和“Hippie”等。某些词汇的英汉意义相同,但在文化上的差异可能很大。例如,“Snap one’s Fingers”在汉语中是“打响指”的意思,“Snap one’s fingers for a waiter”是“打响指招呼侍者”,在英语国家是非常正常的行为,但在中国则是很不礼貌的动作。在短语、成语、谚语这个层面上,英汉两种语言也体现出很大的文化差异。例如,“人之初,性本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赔了夫人又折兵”等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内涵,而“Love me, love my dog”和“Curiosity killed the cat”则具有明显的英语文化内涵[5]。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听读有关中西方文化的英语听力材料和文章,开展学生小组讨论,在词汇教学中穿插反映中西方文化的例句,英汉互译成语、谚语等方式,把中西方文化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不断增强现代性和趣味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才会在新的环境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坚定文化自信和提高教师双向语言文化执教能力是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根本

为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及英语教师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高校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大中国文化的宣传、教育,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以文化熏陶涵养大学生的理想情怀。

2.教师要重点研究和应用双向语言文化教学。一方面,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引导学生吸收体验英美文化;另一方面,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不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推荐学生学习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文字、图像和音像资料,保证学生中西文化学习的全面性。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也有助于增加学生的中西文化知识储备,便于学生对外双向文化交流。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引导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英语国家文化,培养学生对文化的鉴别、欣赏和批判能力。一方面,积极借鉴英语文化中的精华,这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态度,要引导学生意识到文化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在交流过程中应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告诫学生不能贬低自己的母语和民族文化,而应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艰苦朴素、谦虚谨慎等传统美德[6]。

4.教师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担当合格的双向语言文化传播者。深厚的双语基础、双文化基础和跨文化意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任务。当务之急,是要把中国文化元素正确地用英语表述出来。《汉英词典》的主编之一王佐良教授在《一部词典的编后感》一文中写道:“翻译者的任务首先是理解原文之意。不懂原文当然就找不到对等词语。”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标准化的双语表达方式,而且能够对外翻译优秀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这既有利于大学生学习英语,更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四)探索英语考试改革是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验证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考什么、怎么考,必须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为了检验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我们应该将相关内容纳入大学英语考试范畴之中,不断增加考试题型,拓展考试范围。在口语测试中,更应突出使用英语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题目。如在国家政策层面,《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各地改革中高考制度,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自2013年12月改革以来,与以往相比,英语四、六级考试最大的变化就是翻译,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7]。四级考试翻译涉及“中餐”“烹饪”“中国节”和“茶饮”等,六级翻译涉及“中国园林”“丝绸之路”“四大发明”和“中秋节”等。翻译部分占到卷面总分的15%,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总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高校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正视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与传承工作投入更多精力,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改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状况。

猜你喜欢
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