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哲学精神探颐

2019-01-26 21:43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化延安哲学

范 琳

(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丰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书写下灿烂的篇章。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化的哲学理念的奠基时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新阶段。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仅能够解释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更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引导人们塑造起一个新社会。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中国实际双向互动的过程中,融会贯通、创新发展,凝结成了中国化的哲学精神,既凸显时代之需,又激励着中国人民创造新社会、建立新中国。

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逻辑

大革命惨遭失败后,处在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思索革命道路何去何从问题。在惨痛的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结合,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斗争中探求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在这一系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而延安时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一)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

1927年10 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部队抵达湘赣边界,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上,毛泽东总结斗争经验,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一无二的革命道路,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国情所需,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先河。从192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到1935年1 月的遵义会议,可以说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

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在理论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提出并论证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理,以及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范畴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在实践中,科学而又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道路和完成革命任务的正确方法。[1](P108)主要思想观点见诸于毛泽东这一斗争时期的著述之中,譬如,《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井冈山斗争》《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

(二)延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走向成熟

长征胜利抵达陕特别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后,延安地区为红军的生产、生活与学习提供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大后方。在这一时期里,随着国内战争形势的稳定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探讨战争的特殊规律与总结革命的一般经验,使得毛泽东哲学思想日臻成熟。

第一阶段(1935~1938年底):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规律、基本战略和策略。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爆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这种紧迫局势下亟需党中央对时局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策略。但是,中国共产党内部分同志没有认识到危机,消极情绪泛滥。毛泽东认识到问题严重性,开始专研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了党内历史上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在这一过程中,撰写了许多经典著述。

这一时期,代表性著述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和《矛盾论》等。在这些经典著述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眼光思考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问题,归纳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与组织路线。还对党内所盛行的主观主义,尤其是“左”倾冒险主义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对党目前所面对严重局势与紧迫课题进行分析,认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科学指出中国革命战争的路线与策略,为全党全民族进入抗日战争的新阶段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思想准备。

第二阶段(1938~1945年):新民主主义理论日臻完善,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了巨大变化,国民党趁机不断制造军事摩擦,还利用所有宣传机器和手段,大肆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重弹反共老调,竭力鼓噪“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共产党不需要存在”等言论,掀起反共高潮,这些行为违背国民求和平的意愿。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关于中国民主革命、建设的理论和策略的相关问题上,也没有形成共识,分歧者不在少数。此时,中国人共同面临着一个尖锐而紧迫的问题,国家前途将何去何从? 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有力的回答。

这一时期的毛泽东著述,如《〈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以哲学思维审视中国未来发展问题,完整而又明确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系统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奋斗的目标是,“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2](P663)既科学地回答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又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前途和未来开创新社会、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为人民大众描绘出了一幅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富强的壮丽蓝图。

二、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形态

延安时期,全党上下展开哲学研究与理论学习活动,领袖群体和理论工作者,如毛泽东、刘少奇、胡绳、艾思奇等人,大量翻译与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述,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同时,他们不断结合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撰写哲学文本与经典著述,对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进行创新,建构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延安形态”。

(一)对辩证唯物论的中国化

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袖群体和理论工作者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深刻总结中国革命规律与经验,不断赋予唯物论中国化的理论形式与语言风格,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熔铸了新的内容与精髓。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进行经验总结。他从战争唯物论的角度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对“左”倾教条主义进行彻底的批判,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他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因此“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企图战争的胜利”,军事家的一切战略、战术与策略都是“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3](P181-182)。只有一切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根据战争的客观规律,选择符合实际的方针与策略,才能科学地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否则,会像“左”倾教条主义者,陷入本本主义的歧途,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苏联红军的作战经验生搬硬套,结局惨败。毛泽东在其他著述里也有类似的观点,科学地阐明了“实事求是”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

(二)对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

认识论中关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袖群体和理论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继承与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知行合一,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比如,毛泽东针对党内同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思想倾向,写下了《实践论》。文章开宗明义地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3](P282),又谈道:“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3](P288)将唯物主义认识论运用中国谚语进行生动地转化,深刻阐明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诫同志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

此外,延安时期还有部分同志对认识论中的观点进行了论述。胡绳的《辩证法唯物论入门》中讨论了“客观的事物是如何反映到主观上来的”的问题,胡绳回答道:“第一,必须从唯物论的观点上确认脱离了客观事物就没有主观的认识,认识必是客观的反映,不能和客观分离;第二,然而认识不是一次就完满地反映了客观的全部内容,客观之反映于主观,也是渐进发展的,这就是要从辩证法的客观上来理解人类认识的问题。”[4](P27)通俗地表述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过了实践反复检验而来的。

(三)对唯物辩证法的中国化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党的领袖和理论工作者对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进行继承与发展,为中国革命发展作出了正确的方向引领。

毛泽东的《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经典篇章。文章利用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诠释对立统一观点,不但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此外,理论工作者艾思奇在论述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中国化的问题上,灵活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与方法。他在《论中国的特殊性》一文中,结合对立统一规律,巧妙地分析了人类社会与中国社会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艾思奇认为中国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但中国具有自己的特殊国情、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既要反对那些拒绝学习西方优秀成果的“闭关自守主义”[5](P593),也要批评那些出卖自己一切立场的修正主义的所谓“改作”的“创造”,变节主义的“创造”,投降主义的“创造”,也即是奴化主义的“创造”。[5](P599)可以说,生动形象地向全党同志解释了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与方法论,旗帜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与态度。

(四)对唯物史观的中国化

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延安时期,党的领袖和理论工作者深刻领悟到群众史观的旨趣,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唯物史观有机结合,创新提出党的群众观点。

延安时期,党的领袖和理论工作者以群众史观看问题,充分认识到要想取得这次人民战争的胜利,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他强调:“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6](P899),在革命工作中要尊重群众的地位,发挥群众的作用,以群众意见来衡量工作业绩。在对毛泽东群众观点内涵科学探讨的基础上,刘少奇在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正式概括并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用科学的群众史观正确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三、延安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凝结而成的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对立统一和以人为本的中国化的哲学精神,既凸显人民之需,隐喻着社会发展趋势,又有力地引导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国家。

(一)实事求是:中国化的唯物论精神

1936年12 月,毛泽东在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主题讲演。在讲演中,为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毛泽东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系统地阐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与战术方面等诸多问题,强调要从革命实践出发,尊重战争的客观规律,确定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文中,他运用中国化的语言诠释了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形成了“实事求是”的中国化的哲学精神。

在革命战争中,“实事求是” 的精神告诫着人们,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正确地琢磨透人民战争的规律,才能科学地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赢得人民战争的胜利。否则,就会像党历史上所犯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超越客观、脱离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红军的作战经验生搬硬套,最终导致革命的惨败。“实事求是”精神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法论武器,凡事都不能离开客观与现实,必须求真务实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扎实推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二)知行合一:中国化的认识论精神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文本之一,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观点,具有浓郁哲学色彩,内蕴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的知行合一的精神。在文中,毛泽东深入浅出地向人们讲述了认识的来源、形式、过程和认识具有真理性等问题;强调“知”与“行”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即“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3](P296-297)。

在革命生产生活中,“知行合一”中国化的认识论精神,教育人们认识事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做到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细心总结事物的演进变化规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如此循环往复地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又要将马克思主义具体运用于革命实践、生产生活之中,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三)对立统一:中国化的辩证法的精神

《矛盾论》是毛泽东为“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3](P337)而著的一书。全文运用唯物辩证法对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在理论上对中国社会革命的辩证法和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进行了哲学剖析,形成了“对立统一”的中国化的哲学精神。

“对立统一”的精神,也指导着广大党员干部在革命实践中,要有统揽全面的视野,也要有处理好细节的手段,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想方法、看问题,反对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不断形成辩证思维。

(四)以人为本:中国化的唯物史观精神

延安时期,毛泽东将唯物史观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与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阐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规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完整理论,勾勒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如《新民主主义论》在描绘新民主主义政治蓝图之际特别强调:“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地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也才能最有力量地去反对革命的敌人”[2](P677),未来的中国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治,而这个政治体系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并通过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家组织形式和政权组织形式,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精神,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进程中,逐步演变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赓续奋斗。

猜你喜欢
中国化延安哲学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菱的哲学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走进延安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