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玲
(中共通州区委党校 教育科,江苏 南通 2263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基层党组织提供的服务是治理性服务。要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就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提升组织力。基于政治组织力和管理组织力的理论架构,结合基层党组织的特点以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党建模式的实践,笔者着重阐述的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包括经济发展力、政治引领力和组织凝聚力,以期给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提供借鉴。
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围绕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的目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推进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分层分类推进、强化基层基础”为重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为关键,突出政治功能,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反腐倡廉“五大建设”有效融合,构建统筹运作、有机协调、同向发力的管党治党新体系,使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凝聚力、优良作风转化为执行力、典型影响转化为带动力、先进理念转化为创造力。
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步聚焦聚力,将党的建设与项目建设、创新转型、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中心工作融为一体。
1.增建党组织,推进社会治理。第一,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在招商前线、项目一线建立党组织14 个,依托工业集中区、农业园区、商贸服务区设立党群服务中心22 个,以有力的组织支撑推进项目建设。第二,强化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区域化“大党建”组织架构,建立创业富民、帮困助民、服务便民、调解安民、文体乐民的功能型特色党小组1557 个,实现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
2.完善党建载体,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第一,紧扣通州现代建筑、新能源装备等特色产业,实施企业专项引才计划,选派122 名经济部门党员干部作为“人才专员”,采取“一对一”“一对N”的方式直接服务企业,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第二,实施“远教架桥,助民创富”工程,建立“产业基地+远教站点”学用模式,设立党员富民服务站,提高基层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3.整合党建资源,融合新生力量。第一,坚持“干部到一线去、干部从一线来”,选派年轻干部到招商、项目、信访、拆迁、维稳等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锻炼。第二,将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打造新媒体背景下党员教育“一站三网”工作体系,推动每个支部建立一个党员乐于参与、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平台,全区党员年度线上互动交流22 万人次,凝聚了推动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1.以“富民领航工程”统领农村党建。把党建融入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双培育双提升”计划,推进重点村(社区)由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党组织书记,创新“家纺市场党组织+电商+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把基层党组织建成群众致富、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2.以“和谐先锋工程”统领社区党建。建立社区“大党委”机制,选聘驻区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把街道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统筹起来,打造“组织联动、文明联创、发展联心”的区域党建共同体。
3.以“效能提升工程”统领机关党建。全面实行部门党组(党委)负责人兼任机关党组织书记,将71 个机关党组织划分为8 大党建联创区,汇聚机关党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强大能量。创新开展“联办证照、联合评价、联合审查、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审批模式,得到中央编办肯定。
4.以“群众满意工程”统领事业单位党建。把党建融入公益服务体系。以学校、医院为重点,推行“党员人才双培机制”,在学科组、医疗组同步组建党支部或党小组,党建引领师德医德建设、名师名医培养,打造“一校一品、一院一特”,搭建起了党建服务民生的桥梁。
1.推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效融合。广泛开展一堂书记党课、十场菜单选学、百名科级干部宣讲、千场支部学习交流、党课教育万里行活动,组织党员寻访入党介绍人,座谈入党初衷与经历,在坚定初心中“铸魂”“补钙”。利用新媒体构建党员教育“一站三网”工作体系,得到省委组织部领导肯定。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并落实民主决策、权力监督、学习教育等6 大类21 项制度规定,提高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水平。
2.推进全面从严与关爱激励有效融合。坚持从严选拔、教育、管理干部,构建“日常调研、年度考核、任职考察”综合考评机制,探索建立干部德才表现清单,把全面从严要求嵌入干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强化正向激励,组织部门从干部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分层分类分岗位实施激励,结合干部的个性和能力特点,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达到激励效果。在全省率先出台“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鼓励激励”三位一体的干部管理制度,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3.推进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有效融合。加大在家庭农场、小微企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中点、征收拆迁片区等组建党组织的力度,延伸党建触角,消除工作盲点。按照类型、规模、行业、区域分类组建基层党组织,将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的经营发展融合起来。
4.推进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有效融合。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成功实践“党员群众议事室”“邻里自理”“政社互动”“党务、居务、物管一体化”,形成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的良好局面。
1.党建带动富民能力不强。随着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深入对接,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逐渐兴起,许多非公有制企业也选择落户在农村,给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带来契机。但是,许多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思想还不够解放,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能力不强,快速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能力较弱,找不到合适的发展路子,也就不能发挥好领导作用。
2.基层维稳成效落后于经济发展和群众期盼。随着城镇化建设,拆迁征地是基层矛盾的焦点,信访量逐年攀升,信访积案化解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2016 年以来,通州区涉及土地的信访均占到50%以上。原因就在于个别干部中饱私囊、处事不公,引发群众极大的不满,给党的形象和影响力造成了不良影响。
1.重中心工作,轻党建工作。由于当前不少地方对党员干部的考核多注重业务能力,轻政治素质的提升。因此,部分党员干部为了考核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中心工作,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学习只是“走形式”。
2.党内政治生活不够规范,存在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现象。有的基层党组织开展政治学习,就是读报纸、念文件;在民主生活会上,不能结合现实问题琎进行讨论,不能结合业务问题深化认识。看起来很认真,实际上既没有解决党员思想中的疑惑,也没有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党内政治生活成为认真走过场的一种新方式。思想滑坡、制度缺陷、对权力监管不力等因素,都直接削弱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政治引导力。
第一,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需要进一步扩大。在因地、因业制宜推进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上,灵活性还不够;在非传统领域的党建工作上,思路还有待进一步开拓。第二,基层党建工作不能快速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对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拓展党建工作渠道的实效性有待提高。第三,基层党建工作不够贴近群众需求。群众对生产、生活、发展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而基层党组织在深挖群众需求方面还不够贴近实际。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做到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
第一,通州区对“五大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重结果处理,轻源头治理。第二,基层党组织的整合与统筹功能有待加强。现阶段,通州区基层党组织仍然处在内部悬浮以及碎片化的困境中,同时,城乡基层党建仍存在壁垒,亟须进一步完善区域化党建协同机制。第三,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之间缺乏融合和良性互动。基层党的建设还没有完全做到将党的领导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等方面还需加强。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决定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方向和效果。因此,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理应突出政治功能。
1.注重思想理论武装,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党员干部政治过硬,才能在党建工作中发挥政治引导作用。通过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推进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自觉学党章、用党章,以党章为准绳,把党章作为最根本的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第一,以“三会一课”为基本载体,细化实化任务,防止党内政治生活出现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着力增强其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第二,进一步丰富党员活动日的内容和形式,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突出政治学习和政治教育。第三,突出仪式感,注重打造党建活动阵地,利用好“主题党日+”,通过党旗党徽、党章誓词、领袖肖像,重要讲话等,使党味更浓。
3.突出以服务促政治引导,凝聚群众。基层党组织有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的功能,也有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江苏省南通市开展以“走访农户,帮助增收致富,服务民生改善;走访企业,帮助做大做强,服务转型升级;走访村居,帮助排忧解难,服务强基固本”为主题的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就是在“走”中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通过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增进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从而发挥政治引导作用。因此,有必要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载体、服务形式和服务机制,在联系服务过程中,经常了解党员、群众对党组织工作的意见建议,凝聚共识,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将服务工作中的相关经验逐步提升为制度,逐渐固定下来并不断发展。
1.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合与统筹功能。基层的社会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倒逼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创新。第一,要将组织设定形式创新作为基础,再逐渐创新内容与机制,注重互动共商,实现自主管理,将基层党建内循环转变为内外一体化循环,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第二,既要整合基层党组织内部体系,破解基层党组织内部悬浮以及碎片化的困境,又要加强行政整合,建立基层区域化党建协同机制,确保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实现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第二,基层党组织应当做到在横向上将社会群体加以融合,在纵向上把社会和经济阶层加以同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党建资源的利用效能,推进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
2.基层党组织的参与和引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支撑。为与当前分散经济和多元社会相适应,党组织融入社会治理,才能把不同的利益群体整合在党主导的组织之中,也使自身成为群众表达意愿、提出诉求的对象。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的举措延伸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就要出现在哪里,这是新时代对基层党建提出的新任务。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也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复杂性源于一些原有的深层次问题在短时期内难以革除,而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积极应对,将参与和引导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放在党建工作的突出位置,创新体制,增强实效,进而带动整个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
3.打造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新格局。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基层党建自成体系的局限性表现突出。新时代要调动各方力量,通过推进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第一,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力争延伸城乡党组织网络,打破城乡界线,进一步丰富“村企联建”“村村联建”“村与机关单位联建”模式,形成城乡一体的党组织链。第二,优化资源配置,共享组织资源。例如,利用机关党组织活动阵地、党建信息、制度管理等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结对帮扶党组织的优势。第三,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建互动联动机制。例如,探索建立城乡基层党建联席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定期组织联建单位协商工作,总结交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以此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共建互动。
1.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经济带动力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核心因素,是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粘合剂。通州区目前已经在实行抓党建项目和抓产业项目双领办、双推进、双考评工作制度,但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经济的带动力表现得仍然不够强劲。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做出如下探索,进一步细化创新“党建+产业”富民模式。
第一,构建“党组织+特色产业”模式。要立足自身优势,按照“一村一品”模式,根据本村资源状况发展特色产业。深化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嵌在产业中”的做法,高标准打造扶持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反季节蔬菜种植等一批特色产业种养殖基地,串起党建富民产业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蛋糕”,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党建示范带建设。
第二,构建“党员+重点结对”模式。要充分发挥党员知识面广、眼界开阔、联系广泛的优势,在产业扶持、劳动力培训、电商扶持、专项贷款等方面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户,引导和支持低收入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农家乐、电子商务、劳务等多元增收产业路子。
第三,进一步完善“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在产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在市场、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引领和帮助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共同发展。
第四,构建“党员能人+经济人”模式。干部带动,群众壮胆;大户带动,群众行动。要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真正发挥村党组织在带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生产在户、服务在社”,做到党建工作与生产发展两不误,更好地巩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2.完善党组织设置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农村和城镇社区党建,需要综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从而提升服务和组织功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正是因为集体经济极其薄弱而失去了经济功能,也失去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的服务功能,从而使政治功能难以实现。当前,全国各地农村都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些城镇社区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在养老等新的服务领域举办社会企业,多渠道建立社区公益基金,积极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增强党组织服务能力”,[2]最终实现组织功能。
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要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适应。宁夏银川西夏区团结村引导农村构建“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功能党小组+党员致富能手+农户”等产业化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快速地推进了农村发展。通州区要准确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的客观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跟上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的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打破以行政区划为主的单一的传统设置模式,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为实现乡村振兴,要加大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大村带小村的“联村党组织”设置力度,实现村村联合、抱团发展。要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特色功能党小组,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第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方式要符合乡村振兴的要求。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民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对政治参与、表达利益诉求的愿望不断增强。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防止一味采用强制命令的方式,要找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与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契合点,以适应农民的新时代新需求。
1.合理设立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标准。分层分类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是通州区的一个突出做法,这也就涉及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兼顾指标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一,基层党组织要在严格落实党建工作清单的基础上,优化基层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做到精准考评。第二,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基层党建考核内容设置过多过细、重点不突出、基层抓党建精力分散的问题,需要给党建考核“瘦身”,让党建工作更聚焦。第三,在科学分类考评中,要将考评对象分为乡镇和区直单位两个类别,分类考核评价,增强考评合理性和针对性。结合农村、社区、机关和企业等党组织的不同特点,制定面向不同行业党组织的分类考核评价办法,使考核分类更科学、更合理,各领域党建工作重心更明确。
2.尝试运用大数据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全国范围已经出现许多运用大数据创新工作的做法,例如,贵阳市运用数据铁笼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广西将“大数据+”运用到扶贫领域,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也应当借助大数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如贵阳市建设“党建红云”平台、昆山市构建党建信息化管理系统,都提升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当前,有些乡镇、机关建立了自己的党建网络,但建设的水平还不高,做不到协调统一。在应用大数据开展党建工作时:
第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云计算技术的功能与价值。通州区应当探索建立一个完整的党建工作云平台,充分利用各类媒介载体,根据“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的要求,进一步夯实网络党组织。
第二,以数据化为核心,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精准管理。通过建设全区党组织数据库、党员数据库、领导干部数据库、驻村干部数据库等,并根据需要,将党员、党组织、领导干部情况进行自动分类别统计,最终实现党员、党组织、领导干部等各类系统用户身份数据化、精准化,便于及时掌握分析全区党员的组成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第三,要最大限度地释放大数据为群众服务的能力。通过积极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网络服务的转型,实现从传统服务到智能服务的转型、单一服务到多元服务的转型、消极服务到积极服务的转型。
3.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式。2018 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队伍,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3]
第一,创新引才工作。通州区在集聚各类创新人才方面有诸多有益尝试,如按照“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的目标,精心组织招才引智活动。借鉴项目引进中以引进人才引项目的方法,党建工作领域也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做精做优,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第二,培养专业化党组织书记队伍。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培养优秀的党组织书记。有一个优秀的党组织书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就容易增强;相反,则可能软弱涣散。因此,要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要继续利用好区级机关党组织书记沙龙、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讲坛等载体,增强党组织书记之间的交流与互相学习,提升党组织书记的理论素养和实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