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宇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海淀 100091)
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极其重视党的支部建设工作,在实践中结合时代发展的现实情况不断探索支部建设的新制度,完善支部工作的新方案,形成了诸多有益有效的经验与体制,“支部建在连上”就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创造出的宝贵经验,更是保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在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开篇就鲜明强调要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新时代,新征程,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下,党的支部建设应当将“支部建在连上”继续传承与弘扬,将其落实到具体政策和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党支部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不断演进完善的,逐步成为党在社会基层中坚强的战斗堡垒的。“支部建在连上”就是党的支部建设史中最为突出的成果之一,作为建党建军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遵循,它的建立为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党的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力量,更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支部建设和基层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支部建在连上”是共产党在面临内忧外患严峻形势下提出来的,关乎党和军队的团结壮大以及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秋收起义挫败后,毛泽东发现了支部组织对军队建设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必须把党的组织重心下移,把党的支部建到连队一级,才能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于是在抵达三湾时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主张,对不足一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整顿改编,形成班排建党小组、连队建党支部、营团建党委的组织格局,把“党指挥枪”的原则深入落实到基层,由此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组织制度的先河。
“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建党建军的基本组织原则确立后,在党领导的战斗实践中逐步发展,将党员军人和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共同奋勇前进、抵御外敌、铲除内乱。三湾改编虽将这一组织原则正式确立,但当时挫败的共产党军队面临党员人数不足、士兵思想涣散、组织管理弱化的危险局面,于是针对党和军队中的突出问题召开古田会议,其中明确指出:“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1](P88)还对支部工作的具体内容作出规定,这标志“支部建在连上”在党和军队建设中正式的规范化、制度化,不仅从政治上提高了支部的地位作用,更从思想上强化了党员士兵对组织的忠诚。此后1930年底中央制定出台《中国工农红军中党的连支部及团委工作暂行条例草案》,1948年总政治部向全军指示要将长期处于秘密状态的连队党支部向群众公开,1954年后颁布《中国共产党连队支部工作条例》……毛泽东曾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2](P68)党的支部在革命战争中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壮大而不断发展,是党和军队的坚实后盾和牢固支撑。
改革开放后,党情军情国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基层组织形式和体制机制也作出了调整,但“支部建在连上”仍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邓小平很早就认识到支部建设的重要作用,指出“严格党的支部生活极端重要,没有支部生活就没有战斗力。”[3](P160)并总结了建党建军以来的经验教训,在继承“支部建在连上”不动摇之上对党组织的结构和制度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改革,以支部建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稳定有序。江泽民也极其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世纪之交指明要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党的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基础作用和政治优势,推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胡锦涛进一步发展“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强化了党的基层组织中支部建设的任务,提出要重点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将农村党支部看作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关键力量和组织保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强调 “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力图疏通党的组织结构的“神经末梢”,打通党的组织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全体党员群众。制度上,2018年中央通过了在党支部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是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向基层的重大部署;实践中全党上下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以及“两学一做”等,将基层党支部摆在突出地位。此外各地党支部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着“支部建在连上”的时代表现,形成了大抓基层、大搞党建的良好态势。
“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基层组织建设的正确制度和宝贵经验,历经血与火的战争考验,在时间长河的冲洗下留存,在党情国情的巨变中发展,在新时代赋予新内涵、激发新活力、体现新意义、彰显新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历史总结、从全局考虑、从问题出发、从长远规划,制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党的支部建设,发展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利用支部的功能优势不断推进基层党的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期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产生有利影响和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实现总揽全局。“支部建在连上”设立的最初目的就是加强共产党对革命军队的绝对领导,实现党运筹帷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因此强化党的领导是“支部建在连上”的根本目的,在新时代继续贯彻这一原则的首要意义就是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党总揽全局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党的基层组织放到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以贯彻落实的基础性位置之上,突显了基层组织对于党的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历史经验要求党应将支部建立到每个有党员的地方,深入到全国各地各区域,使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规划能够全面贯彻落实到基层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上传下达的功能,从而有效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了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一盘大棋,通盘筹划。
2.有利于凝聚党员群众,增强基础力量。“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要求是“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支部”。作为党组织系统中的“神经末梢”,党支部具有直接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这一特点优势,团结凝聚广大党员群众簇拥在党周围,为党的建设和执政提供支持、夯实基础、增强实力。支部是党组织体系中的最底层、最基础,担负着联系党员群众的重要职责。继承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其直接管理、教育、监督党员的重要职责,更好地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更好地促进党内民主的有效运转,更好地维护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另一方面也能够深入贯彻党的性质宗旨,有利于将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实际工作中,有利于发挥党的先锋和示范作用,有利于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基本职责,有利于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跟党走,共奋斗。现如今,全党有近四百多万个基层党支部,联系着遍及全国各地的八百多万名党员,凝聚着全国各行各业的广大群众,形成了一杆插到底、上下一张网、联系党内外、沟通无障碍的良好组织格局。
3.有利于促进基层建设,完善组织结构。“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目标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党组织结构。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是党的组织系统得以高效运作的一个“要件”,也是党组织各项工作开展实施的基本单元,为建设党的事业提供了基础和平台。我国历代领导集体都继承和弘扬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宝贵经验,不断将党的支部建在农村里、街道上、企业里、学校中,甚至是“楼宇”中、网络上,不断拓展着党支部建设的覆盖面,不断壮大着党的基层组织力量。如今这一组织原则将继续促进着党的支部设置更加全面,党的基层建设更加有力,党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在这样基础扎实、分工细致、配合默契的组织体系中不仅能使党中央的战略规划和决策部署贯彻到最基层的实践工作之中、深入到最底层的党员群众身边,还能使党中央充分了解基层党员的思想动态、普通民众的需求呼声,从而更好地统筹全局。
4.有利于提升战斗实力,推动党的建设。“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作用就是提升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持续深入。它是党在磨难与考验中总结形成的建党建军的宝贵经验,是党在复杂环境中克敌制胜的战斗力量,更是党在改革发展中继承和完善的光荣传统。近年来,由于国内外众多复杂因素的冲击影响,党支部虚化、弱化、边缘化的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政治功能缺失、组织力量薄弱,党员管理不到位、联系群众不紧密等隐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支部建设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弊病会严重影响到党员群众对党的认同信仰,严重制约着党组织的体系运转,严重威胁到党的领导和执政。因此,汲取革命年代党的宝贵经验,延续支部建设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党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基础力量,进而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和发展壮大。
1.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量。《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4](P160)。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性是党的第一属性,政治功能是党的第一功能。在新时代弘扬“支部建在连上”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其首要前提就是要把党支部这一基础平台搭稳搭好。因此在党的支部建设中,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党支部必须坚定政治属性,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从政治高度去思考处理问题,坚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推动党的政治建设落到实处;二要增强政治担当。党支部必须始终坚持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担当,自觉担负起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使命,努力打造成为党坚强的战斗堡垒;三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的支部必须严格落实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严守政治纪律,抓牢党员干部,促进党内政治生活提高政治性、具有时代性、坚持原则性、增强战斗性。
2.强化职责任务,联系党员群众。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绝不单单只要求在形式上建立党支部,而是要使党的支部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任务,真正发挥出实效。一方面,党支部要当好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员”。党员是党支部中的活动主体和肌体细胞,党支部必须抓住组织中的每一位党员,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时刻把握支部内党员的思想动态,经常谈话、及时提醒、严肃处理,担负好管党治党“最后一公里”的职责任务;另一方面,党支部也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同民众建立直接、密切、经常的联系,组织引领群众跟党走、宣传教育群众认同党、团结凝聚群众在党边、维护服务群众尽本分,做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3.做好干部带头,发挥引领作用。党的干部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充当关键角色和重要作用,直接关乎着支部建设的成败,因此新时代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必须抓住支部干部这一骨干力量,加强党支部书记以及支部委员会的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党支部的带头引领、先锋模范作用。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作为党支部建设中的“领头羊”,必须加强自身素质,自觉提升党性修养,牢记党的宗旨使命,保持忠诚、干净、担当,讲求工作方法,擅于运筹帷幄,带头学习进步,提升支部形象,引领支部建设。同时也要重视支部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的领导职责与“核心”作用,强化对支部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与支部书记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形成党支部中有力的“两翼”,合力把支部建设得更好更强。此外还需严格支部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完善干部评议考核体制,以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保障党支部有序而坚强的运作发展。
4.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本领。党的支部建设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这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的源泉与动力。“支部建在连上”就是党在支部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创新成果。新时代,新发展,与时俱进、提高本领、创新进步也是党的支部建设所遵循的思想理念。一方面,应不断创新支部的活动内容和方法,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也可利用信息网络创新支部管理教育的载体来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掌握党员思想动态,以增强支部的渗透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应在创新中不断增强工作本领和能力,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支部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完善支部工作的体制机制共同促进党的支部建设在创新中提升、在发展中完善。
5.维护党的领导,促进党的建设。新时代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并继续弘扬“支部建在连上”,要求基层党支部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坚定的信念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基础力量。在思想上,党支部要教育党员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维护”,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党支部要把基础作用发挥出来,让党支部绝不只建在“连”上,而是要深入到社区、农村、企业、工厂、学校、社会组织,甚至建到“楼”上、“网”上、海外,多种形式举措建好建强党的基层组织,确保党的领导覆盖每一个区域、遍及每一个角落,为党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和强大动力。
历史启示我们,“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的看家法宝和宝贵经验。现如今,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下,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阶段,党的支部建设应继续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继续将其作为建党建军的基本组织原则和制度,继续发展创新、补充完善其时代内涵,继续发挥其强基固本的强大力量,继续使其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