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边境地区文化安全维护
——以云南省文山州为例

2019-01-26 01:35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山州边境地区一带一路

叶 红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研究生部,云南 昆明 650111)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包括比较统一的观念前提、哲学基础、价值尺度、行为准则、未来的方向选择、审美的情趣、遵守的道德原则及强化这种统一性的设施、符号的存在、发展、交流、吸纳、输出不受威胁。没有这种安全,一个国家就会因共识方面存在问题而迷失方向,在自己错乱和他人操纵下消解自己的凝聚力,导致人心、版图各方面的分崩离析。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维护自己的文化安全,就要通过“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等,努力实现参与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2],以便世界走出亨廷顿所说的文明冲突,把全人类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个倡议的关键是促进越来越多国家的相互开放,毫无疑问,目的是充满善意的。由于国家和民族客观上存在着的利己本性,相关国家,特别是那些在近现代化中领先的西方国家,借此机会,用自己的文化去解构长期被他们侵略、殖民的国家和地区,以便实现自己的优势最大化。这种情况,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边境地区维护文化安全的任务更为繁重复杂。本文以地处中越边境的云南省文山州为例,对中国边境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安全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一、文山州在维护文化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

文山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438公里,世居着汉、壮、苗、彝、瑶、回、白、傣、蒙古、布依、仡佬11个民族,总人口363.6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9.6%。有麻栗坡、马关、富宁三县、共12个乡镇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河江、老街两省、9县、46个社、141个村山水相连。有国家一类口岸1个(麻栗坡县天保口岸)、国家二类口岸2个(富宁县田蓬口岸、马关县都龙口岸)、边贸市场19个、边境通道192条,在边境一线居住着30多万壮、苗、瑶等各族群众。文山州民族众多、文化多样、宗教各异、民风淳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理位置特殊,一直以来都是境外文化渗透的前沿阵地,也是我们对外辐射国家文化影响力的桥头。在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文山州加大对文化领域的投入力度,通过文化建设来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五个认同”不断强化,在开放发展中充当好云南作为面向东南亚文化辐射中心辐射口的作用。

(一)积极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化安全与每一个公民的制度自信紧密相关,所以,孟德斯鸠认为,共和制度依靠的是人民的政治品德,而这种品德的关键是爱法律。这样的公民“是政治上的善人;他具有我所说的政治的品德。他是爱他国家的法律的人;他的行动是出于他爱他的国家的法律”[3]。为培养公民对法律的爱,作为边疆民族自治州的文山,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法律赋予的权限,先后出台了《文山州贯彻落实〈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规划(2016—2020年)〉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文山州委关于加强文艺工作的实施意见》《文山州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为把上述政策落到实处,一是整合兴边富民、整村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边疆文化长廊、农村地区“小广场、大喇叭”工程、基层党建等项目资金,全力推进边境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成了州、县(市)、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服务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州级财政从2011年开始,每年按照人均0.3元的标准划拨文化惠民经费,每年安排2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用于基层文化设施、重点文化工程和扶持文艺精品创作;各县(市)也按照不低于人均0.3元的标准划拨文化惠民经费,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加,文山州的其他文化建设也更具有物质基础。

(二)努力建设基层文化

近年来,全州全力组织实施第一、二批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项目,目前,103个项目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麻栗坡、马关、富宁三县实施贫困地区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337个项目点基本全部完工(麻栗坡92个、马关117个、富宁128个)。全州新建文化馆2个、博物馆1个,改扩建图书馆2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8个,文化惠民示范村(社区)19个,群众文化活动小广场340个,完成102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站点建设任务(含22所“农文网培”学校以及757个村级服务点),建成1040个“农家书屋”,建成10个“军民共建边疆和谐文化示范村”,在部分学校、社区和街道公共场所建立了阅报栏。2010年实行数字化电影放映以来,共放映农村电影87459场,观众人数达1300多万人次,实现了“一村一月看一场电影”的公益目标。三个边境县沿边乡镇、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建起了集妇女之家、青年之家、民兵之家、科普之家、党员之家及文化广电体育服务中心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室)。

以巩固边境文化阵地、确保边境地区文化安全为主线,以传统节庆为基础,大力开展节庆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例如,富宁县的坡芽文化和麻栗坡县的英雄文化、彝族倮文化传承弘扬,取得明显成效;马关县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文化大篷车送戏行”下乡活动、“文化乐民基层行”以及“和谐边防、警民情深”主题慰问演出等,为广大群众送去文化大餐。连续11年组织开展“文化下边关、进军营”活动,深受官兵喜爱,荣获云南省文化系统文化改革发展创新奖。

为了更好地发挥包括5222套、34499件馆藏文物在内的州内文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山州“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4]这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一睹历史文化的风采,拓宽了文山州各族人民增加自豪感的渠道。

(三)宗教问题得到有力有效管控

文山境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原始宗教及民间信仰,已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共有57所(伊斯兰教41所,佛教11所,天主教2所,基督教2所,道教1所)。边境县宗教活动场2所(主要是佛教,麻栗坡、富宁各1所,马关县没有宗教活动场所)。面对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的严峻形势,文山州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加强宗教管理工作,通过举办国家宗教法律法规培训班,对州、县、乡各级干部及宗教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做好一年一度的《宗教活动场所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工作,坚持对清真寺和天主教堂进行严格考核和兑现奖惩。开展打击取缔农村邪教活动的专项斗争,教育感化受骗参与邪教活动的群众,有效遏制了邪教活动在州境内蔓延的态势,维护了宗教界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文化传播能力明显提高

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两微一端建设成效明显,文山日报社和文山广播电视台均有官方新闻网站,建立了自己的手机客户端,开通了微博、微信,每天及时高效传播党委、政府声音。据统计,2017年,“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1745篇,浏览量达1260.9万;“掌上文山”自2016年开通以来,已有近10万的用户。

近年来,文山州各级广播电视部门通过实施边疆“解五难”项目、边境地区广播电视建设项目、“村村通”“户户通”等工程,不断推进边境地区广播电视发展,持续扩大中央、省、州广播电视信号覆盖范围,有效解决了边境地区群众收听收看中央、省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各类广播电视无线覆盖项目的实施,文山电视调频骨干转播台和文山州边境地区的小坝子、田蓬等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的广播节目信号,不仅覆盖了文山州大部分边境地区,还覆盖到越南境内,起到了一定的辐射效果。特别是政府的门户网站,不仅规范、更新快,而且内容生动活泼,可以使域外的人在轻松阅读浏览中更充分广泛地了解文山州的风情风貌。

(五)国防文化建设富有创意

坚持以军地资源为依托,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平台,不断改进和拓宽国防文化教育宣传渠道,广泛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平台、手机短信等大众媒体,积极借助文学、影视、音乐等载体丰富国防文化教育形式。通过开辟国防文化教育专栏、专题节目、专题网页,及时刊播国防文化教育专题新闻和典型报道,扩大了国防文化教育覆盖面。紧密结合国防文化教育日、“八一”军事日、烈士公祭日、兵员征集等时机,组织开展读书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专题展览、祭奠烈士等国防文化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国防文化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积极发挥老山主峰、麻栗坡烈士陵园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配合国防大学、云南省委挂牌成立老山教学基地和“老山干部学院”,组织11500余名地方党政干部现地教学,举办了“老山英雄老山行暨‘老山精神’研讨活动”,使全民国防文化教育覆盖全州、辐射全国。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山州文化安全维护面临的问题

作为边境地方,文化安全维护建设的意义特别,而文山州又是爱国主义传统比较丰厚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文山州干部和群众在保卫和建设边疆、巩固边防的过程中,积极从事文化安全建设,增加着当地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边疆地区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打牢了文化基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的全方位发展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化,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和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心态也在不断变化,一些国际势力和国内社会主体会带着各种诉求在边境地区采取各种行动,并使这些地区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忠诚情况发生变化,从而使我们文化安全建设的很多问题凸显出来。

(一)部分干部对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部分干部缺乏对与反华势力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的清醒认识,认为这个工作是虚的,他们的职责是完成好发展任务。面对西方意识形态咄咄逼人的攻势,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应对策略上,都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单位和部门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抓经济发展是“硬任务”、抓爱国主义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是“软指标”。有的学习不够,水平不高,他们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认识与多元化的文化思想激荡不相适应,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不知道怎样去引导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获取知识手段越来越多、各种观念和看法相互纠结的人民群众,逐步形成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国家利益,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认识。特别是在相关法治文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多缺陷。很多人把法治文化建设仅局限为对群众征地拆迁、政策调整、开发建设、矛盾纠纷等具体问题中对立情绪、抵触行为的消极应对。在这种应对中,往往把“摆平当做水平”,而不是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关注个人正义与社会正义的均衡,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打基础。以“加强边境管理,保持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促进边境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5]为目的而制定的《云南省边境管理条例》,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但文山州对其贯彻落实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二)文化基础设施仍然整体薄弱

由于经济发展落后等原因,文山州的文化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薄弱,并给文化安全建设增加了许多难度。例如,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直播卫星“户户通”,是边疆民族地区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山州17980个自然村实施了“村村通”工程,边境三县(马关、麻栗坡、富宁)8873个自然村实施了“村村通”工程。但边境地区“村村通”涉及的用户都是边远贫困山区农户,由于厂家配发的备机、修理配件较少,维护中心(维护站)不能及时给用户修理或更换,增加了用户的来往费用,部分群众意见较大。全州共安装195959套“户户通”设备,其中,边境三县安装78350户。近年来实施的“户户通”工程,由于没有运行维护经费、运行维护机制不完善、移动信号不断升级等原因,返盲率达到60%,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收视。作为国家级贫困地区、贫困县,无法配套建设资金,导致文化站的规模较小,不利于大国形象的展示。从建成的文化站看,每站投资仅在10—20万元之间,规模仅有200—300平方米,内部设施不完善;大多数乡镇没有文化活动场地,难以开展活动;乡镇文化站综合利用率不高,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三)境外势力文化渗透带来的很多问题有待创造性解决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关键是提高开放的广度、质量和制度化水平。西方敌对势力和各种怀有政治意图的组织,打着宗教旗号,通过友好交流、捐资助学、广播电台、网络视频等形式,对文山州边境地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千方百计与我争夺基层群众,动摇和削弱基层政权,边境一线的防处工作面临着更加纷繁复杂的严峻挑战。全州民族宗教活动场所散乱,地下家庭教会成为境外敌对势力进行渗透的重要载体。各民族宗教教徒的人数均有上升趋势,已涉及多个民族信教。由于民族宗教盛行和境外思想杂念的渗入,加上当前社会存在的诸多原因,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信仰在一部分人中有所淡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一些干部那里也只是口头禅,没有被用来解释面对的各种现实,阐明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邪教组织活动仍是一股不能忽视的破坏文山州社会政治稳定和边疆安宁的重要力量,而人民群众对这些邪教的认知力、警惕性都还有限,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很多民族跨境而居,对所属历史民族的认同超过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容易受到境外同族的影响,听闻境外某项政策优于国内时,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一些嫁入境内的外国新娘,由于婚姻合法化困难,国家意识模糊,并影响下一代的中国人身份自觉。根据有关资料,“马关县金厂镇的水头村,全村有44户人家,以苗族为主,跨境婚姻家庭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0.5%”[6]。

(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面临多重挑战

文山州各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丰厚,多姿多彩。为使这些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弘扬,文山州作了很多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维护好文化安全奠定了基础。随着国家开放度的提高,部分县(市)在发展国家主流文化中,忽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处于濒危,面临消失,如壮族的纺织文化、苗族的蜡染文化等。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发展好国家主流文化就行,至于民族文化,则顺其自然,让其自生自灭,缺乏传承与保护、发展与创新的意识;有些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觉、不自信较为突出;一些边疆村寨群众存在传统文化不传承、革命文化不继承、先进文化不传播的情况。

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乡村的青壮年出外打工不归,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变为城市人,乡村逐渐空壳化,各少数民族青壮年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热爱、欣赏程度越不高,很多民族文化的载体正在不可逆转地消失;一些村落的女性远走高飞后,大量的成年男性失去了获得配偶的机会,成了光棍并失去了自律,整日里喝酒解愁,腐蚀着乡村社会的传统风貌。显然,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非但易于使外来腐朽和反动文化“鱼龙混杂”、有机可乘,文山州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暂且不说,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也难以真正发育和壮大起来。

(五)文化安全建设队伍优秀人才匮乏

“一带一路”建设中,维护边境地区文化安全,关键是人才。近些年来,文山州宣传文化系统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输送干部参加培训、公开招考、人才选调等方式,扩大文山州人才队伍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据统计,全州宣传文化系统共有在编人员2216人。但从层级分布看,县(市)级党委宣传部门人员172人,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105人,县级宣传文化部门1106人,乡镇文化干事372人,州级宣传文化部门462人,绝大部分人都居住和工作在城市,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和经费保障到存在文化安全问题较多的乡村去开展相关工作。从学历类别看,大专以上学历1930人,占总数的87.1%;艺术类专业208人,新闻类专业268人,播音主持类专业28人,其他专业1237人,共涵盖11类专业,很多人并不具备从事文化安全维护和建设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846人,占总数的38.1%;45岁以下1650人,占74.4%;46岁以上566人,占25.5%;年轻人较多,但很多人缺乏责任意识,逐渐在混日子中错过最佳创造性工作年龄,创作的能鼓舞人、引导人的作品很少。本应为文山州安全文化建设做出较大贡献的各类学校的教师,参与文化安全建设的自觉性不够,很少能将文化安全建设嵌入教学活动。总之,由于文山州发展水平较低、待遇差,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人少事多的形势仍然突出,少数民族语播音、译制、配音人员和后期制作技术人才缺乏。特别是向外引进人才难,吸引外面优秀人才到文山短期居住、研究的条件也较差,文山州人高端文化建设人才的短缺问题难以根本解决,影响着文山州文化安全的维护水平。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维护我国边境地区文化安全的策略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推行普世价值的受挫,中国的文化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毫无疑问应当走出当年受侵略、受剥削、受羞辱时代形成的悲情,从而不要把文化安全问题看得草木皆兵,导致自我封闭。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对文化交流风险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在追求“一带一路”沿线“人心相通”的同时,维护好自己的文化安全,提高全国、特别是边境地区人民的判断能力和定力,在“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从文山州的经验看,需在以下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一)做好文化安全维护和建设的基础工作

这是一个固本的问题,只有做好这一点,边境地区的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时俱进,顺利解决好前进中的问题,提高整个国家的文化安全水平和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1.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要按照党中央的布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文化安全在国家总体安全工作中的地位和的作用。要按照“两个坚决维护”,“四个意识”的要求,根据边境地区实际,抓好政治思想教育,让边境地区居民在共享国家发展成果、体会国家关怀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边境地区各族居民的国家忠诚,强化“五个认同”,强化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焕发出积极参与建设的热情。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有敏锐的信息捕获能力,及时掌握相关社会舆情,通过有效领导行动,使党的理论、观点、主张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强化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要在国家和上级援助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管理好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乡村少年宫、文化小广场等,合理调整配置人、财、物,以优质的服务吸引群众,扩大服务范围。

3.强化边疆文化的传播能力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主要是巩固和提高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新增广播无线发射点、提高发射功率,扩大文山广播电视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覆盖面,特别是边境一线覆盖面;强化州、市、县级广播电视台职能机构建设,推进各媒体之间的内部合作,更好地整合新闻信息和人力资源,实现传播集约化生产、多层次开发;建立集报纸、网站、手机、广播、电视等一体化的“组合信息终端”平台,进行一体化的内容设计和生产。

(二)不断提高边境地区的法治水平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和桥头,要建设好域内的安全文化,发挥好辐射、接纳中心的作用,就必须不断提高法治水平。

1.贯彻好国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法律政策。要准确领会《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精神,充分理解“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的确切内涵,并用来指导文化安全建设行动;贯彻落实好各上位相关立法,如云南的《云南省边境管理条例》,实现边境地区“依法管理、严守国界、维护稳定、服务开放、促进发展、便民利民”[7]。

2.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各级党委要通过各种努力,使这个条例尽快得到充分贯彻落实,确保边境地区政法部门能够充分“依法履行专政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8]。

3.要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这样,既可以防治权力任性,确保本地和国家建设边境地区的特别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变成营商环境,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使国家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得到提高,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态度更加符合法治的要求,减少治理难度。

(三)在抵制西方文化和其他境外不良文化渗透中攻守兼备

这种抵制包括“攻”和“守”两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很多人缺乏文化自信,“攻”的意识不足,常常体现为被动辩护,这是消极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好文化安全建设,更要强调“攻”,主动出击。

1.要坚决打击一切在边疆各地进行文化渗透的组织和言行,决不能让其图谋得逞。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等和域内一些党政机关、研究机构、学校等的合作交流项目要加强审查,确保不被利用。要高度警惕境内外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淡化、丑化图谋,引导边境地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当前文化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做好长期反渗透的思想、组织等多方面的准备。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和边境地区各族居民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传播党的先进文化相结合,面对西方文化的“植入”,坚持洋为中用,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勇于批判矮化、抹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在国家繁荣发展文化的大背景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大力发展新兴传播载体。要加强管理运用,拓宽传播渠道,实现功能互补、广泛覆盖,切实推进全媒体融合发展。要找到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边境地区的接口,以邻国为重点,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族文化、互联网等各领域在邻国深耕厚植,努力构建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相适应的边境对外传播体系。

(四)激励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安全建设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边境地区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环节,就是强化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动员各族人民积极参与。

1.牢固树立中华各民族“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要充分认识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在文化强国、民族文化强省和民族文化强州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自醒、自觉、自信。同时,要注意强化域内各少数民族同胞的国家意识、中华民族意识,树立中华各民族“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防范地方民族主义在一些人心中的膨胀。

2.强化各民族群众的“中国公民”意识。要在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中,让各民族群众清楚地意识到:他能享受这些公共服务,是因为他是中国公民而不是他的贡献。它的获得不是无源头的,是国家从其他同胞那里汲取的,是要感恩国家和其他同胞的,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为这个国家做贡献。

3.突出特色,打造文化品牌。要坚持公共文化服务与区域文化、本土文化相结合,突出地方特色,着力打造文化品牌,但这种打造不是说明地方文化不是中华文化,而是中华文化中有特点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注解。

4.在精准扶贫的后续工作中树立“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的思想观念。要组织好干部队伍政策宣讲、文艺下乡演出、社会宣传、新闻报道共同发力,强化思想引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树立脱贫志气、转变脱贫观念、鼓舞脱贫信心。要让受扶持者,特别是那些因自身不努力而贫困的人,在获得中明白国家关怀对自己走出困境的价值,增加贫困的羞耻感,把劳动才是致富的源泉的观念牢牢地装在心里、落实于行动,通过自强不息,脱贫致富,获得更多机会。

(五)着力完善人才队伍体制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安全维护,关键人才;没有人才,其他都是空的。一是要选优配强宣传文化单位的领导班子,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的政策规定,在县(市)宣传文化部门设置必要的机构,在乡(镇、街道)、社区、村配齐专兼职的宣传委员和宣传文化专干。二是要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研究制定专业人才优惠政策,逐步做大专业人才“存量”。三是要探索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职业资格制度,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和交流力度,稳定队伍,激发活力。四是要在完善机构,增补人员的同时,建立宣传文化系统的选人用人机制。五是要加强民间艺人的发掘、培训、管理、发展工作,引导他们参与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文化活动中去。六是要注意借助外脑,在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让域外优秀分子更多地看到边境地区的文化建设潜力,吸引他们以援助者、旅行者、隐逸者、调研者、落户者等身份到边境地区依法从事相关工作,激活本地资源,增加文化安全的建设力和维护力。

猜你喜欢
文山州边境地区一带一路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2019年云南省文山州柯萨奇病毒A16型的基因特征
严阵以待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会剪影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文山州甘蔗糖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文山州总工会:“四三二一”齐步走 贷免扶补争创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