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治彬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00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体运用到我们党治国理政伟大实践而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彰显了十分鲜明的辩证特质。认真研究、论证和阐释这一辩证特质,不仅在理论上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准确系统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认识基础和思想前提。
1.以坚守真理的理论自信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虽然《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人类社会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1]
2.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与先前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有着共同的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高理想,维护、实现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的政治原则,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3.在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实现“一脉相承”。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理直气壮地驳斥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奇谈怪论,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4.以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和方面都作了精辟的论述,是一个集创新理论成果之大成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1.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八个明确”的概括。“八个明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系统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中要解决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是党在指导思想层面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
2.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个坚持”的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十四个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在新时代的体现和展开,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3.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崭新表述之中。与十三大首次制定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七大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相比,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承继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核心内容,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作出重大修改:一是对应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增加了“美丽”二字。二是根据我国发展具备的现实条件把“国家”改为“强国”。上述重大修改,是在党的基本路线层面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阐明了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3]“党是领导一切的。”[4]要求全党要着力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
2.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但党内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要深刻认识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使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取得新进展。
3.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统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全党同志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4.全党同志要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党规党纪是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严明规矩、严守纪律,努力营造讲规矩、守纪律的良好氛围。
5.全党同志要加强党性锻炼。全党同志要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必须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5]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
6.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党人要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牢记和践行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朝气、锐气和正气。
1.确立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起草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充分展示了作为大国领袖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发展目的、动力和趋向等重大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它超越了西方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对中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怎么享有作了明确的回答。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深情满怀地向世人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改善民生和社会治理,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景逐步得到落实。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坚实脚步踏遍了每一片贫困地区。每到一个地方调研,他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十分重视扶贫脱贫的精准性。他明确指出,要想在脱贫攻坚中不落下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既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体现了他作为人民公仆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通过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创立并不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通过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可以看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具体而生动的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基本国情;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的形成同样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持续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不懈拼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接续奋斗和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它的形成更是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及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密切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成就举世瞩目,变革全面深刻,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持稳定和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科学社会主义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得到充分的焕发、展示。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7.1%,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增速大大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和世界的平均水平。同一时期,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我国经济占比从11.4%增长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大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的总和。中国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以其强烈的历史担当、非凡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艺术、顽强的意志品质赢得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赞扬和衷心拥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1.中国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明确回答: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7]之后,他多次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8]
结合实际,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做日常维护方案的设定,针对设备本身特性,明确设备运行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设备操作方式和操作细节,更要对其具体工作流程有客观认知,全面提升自身综合专业技术,以此保障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检修过程中,要做好详细记录检查的结果明确故障发生原因,做好应对方案,保障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整体运行效率。
2.坚决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和国家核心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严正指出,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各种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为了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和国家核心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3.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提炼和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同时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借鉴传统治国之道诠释国家治理方略,汲取传统行为之道诠释工作方法;援用传统修身之道诠释修养方法;借助传统自然之道阐释人与自然关系;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全面从严治党;引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大国外交方针等。[10]
在话语体系上,习近平总书记升华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体现中国风格和特色的优秀话语意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追求、价值共识、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11]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向世界展示的典范。
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向国际社会明确宣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也是具有国际胸怀的。
1.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将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不断为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宣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
2.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新”就“新”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党的十九大报告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中国发展不会对其它任何国家构成任何威胁;中国将来无论多么强大,将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称霸。
3.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由倡议变为行动,由理念转化为实践,已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已经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5.继承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6]为了更好地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他与各国领导人以及国际和区域组织负责人深入交流,与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在交流互鉴中分享它国文明成果和发展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借鉴别国治国理政经验,展现出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17]
1.“八个明确”高度凝炼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概括的“八个明确”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在指导思想层面的系统化归纳,其中,第一个明确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以及完成这一总任务的战略安排,第二个明确指明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第三个明确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第四、五个明确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第六个明确指明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第七个明确指明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选择和战略指向,第八个明确指明了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2.“八个明确”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纲领。“八个明确”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释,具有多重社会功能:
(1)政治宣示功能。“八个明确”是我们党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它向世界宣示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既不会封闭僵化,也不会改旗易帜,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高歌猛进。
(2)思想引领功能。“八个明确”重点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应该“怎么看”的问题,对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3)目标激励功能。“八个明确”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绘制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必将极大地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伟大目标而奋斗。
1.“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的路线图。为了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它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之后在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谋划,最后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的路线图。
2.“十四个坚持”是“八个明确”在实践要求层面的逻辑展开和具体体现。它从实践层面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具体阐释,既蕴含和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和主要内容,同时又直接指导新时代治国理政各个领域的具体理论政策。从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看,总体上说是介于核心内容与具体理论政策之间。
3.“十四个坚持”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它囊括和升华了我们党曾提出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基本内容,把我们党曾提出的“五个基本”简化提炼成“三个基本”,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4.“十四个坚持”体现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它涉及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对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中面临的难点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大干群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是引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1.中国梦贯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全过程。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曾经作出过许多杰出的贡献。但是,1840年之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内忧外患,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争。虽然每一次革命斗争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广大人民的苦难遭遇终究没有能够得到改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党成立98年来,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今天我们更接近、更有信心和条件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2.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目标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视野宽广,意蕴深远,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本质和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作了多次深刻的理论阐释。实现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未来发展进步的政治宣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先后在2020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分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时,就是伟大复兴实现之日,”[18]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1.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要实现中国梦,必须选择正确的道路。否则,梦想再伟大,都不会实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未来的中国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实现复兴梦想的人间正道和康庄大道。
2.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离开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一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只能说水中月、镜中花。
3.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历史的创造者。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
4.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开拓新局面、取得新成就,就必须坚决同一切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损害人民利益、分裂祖国等错误言行作斗争。
5.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好全国各族人民,就必须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工作部署贯彻好落实好,不断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取得新成效。
6.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要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拓新局面,创造新奇迹。
7.必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国际社会一起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必须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必须依靠实干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19]我们一定要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在实干中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