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背景·内涵·意义

2019-01-26 01:35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总书记理念绿色

肖 楠

(北京日报社 理论部,北京 东城 100734)

2019年2月,《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署名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文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1]绿色发展理念自提出以来,就承载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就是在建设生态文明。近些年来,基于国际和国内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习近平把“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反复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始终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保持清醒的认识。

一、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

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发生以来,大规模使用机器,大大提升了生产力,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客观上对后起的发展中国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生态危机,绿色发展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地球资源的有限性、资本的逐利性、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绿色制度设计不健全造成的。

(一)自然资源的客观性,决定了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性

在2019年“世园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2]从物质的客观性来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地球作为物质实体,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显著的有限性特点,总量是一定的,开采的增加必将导致自然资源的减少,并且这一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人口快速增长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对资源的消耗。地球资源的有限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社会经济需要,再加上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能源,比如,化石燃料、矿物原料、金属、水资源以及核燃料中的铀等,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资源。

除工业外,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和消费行为对绿色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比如,过度使用化肥,造成土壤侵蚀;有毒物质污染土壤,导致粮食生产危机;消费主义的兴起,导致消费异化的出现;人类生活中的过度消费和虚假消费,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等,都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绿色发展举步维艰。

(二)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的紧迫性

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资本向全球扩张的历史。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但究其本质而言,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跨国集团是其利益的代表者。逐利性是资本的天性,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资本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把劳动力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企业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剥削当地的工人和农民,破坏自然环境,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与此同时,资本的逐利性还造成了不同地区贫富差距过大、对工人和农民、妇女保护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尽可能地压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资本不顾社会公平和区域协调发展,把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和其他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造成欠发达地区的进一步衰落。20世纪末,环保、城市、劳工、农民以及其他一些社会运动的兴起,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反抗和回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追求利润扩张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方式(为资产阶级服务),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持续性。

(三)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的现实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些地区和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采自然资源,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一方面,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发展低迷,中国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模式面临巨大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经济增长几乎消耗殆尽,国内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绿色发展滞后,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就对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四)我国绿色发展相关制度机制不健全,决定了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的前瞻性

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经济发展相关制度缺乏系统完备的环保设计,很多地方和行业存在生态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以至于部分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从顶层设计看,对开发经济资源缺乏绿色发展制度的约束,对环境污染型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惩罚措施,致使很多耕地、草原、森林以及植被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无论是污染前的防治、污染后的治理以及相关奖惩制度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环保管理部门的职能设置和监管体系,不足以应对实际现实的环境问题,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的监督不到位,环境评价制度不够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内涵和特点

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并把其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纳入顶层设计的范畴。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前瞻性,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两山论”为核心要义,承担起国家和地区之间环保合作的国际担当,功在当代,福泽后世。

(一)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宗旨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这不仅体现在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也体现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早在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3],“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要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4],并具体指出:“我们将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雾霾等一系列问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5]。

从这些重要论述中可以看出,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出发点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天蓝地绿水净”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产业结构。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关系,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这不仅要求在生产上游企业严抓环保,也要求在终端消费模式上发生根本转变。消费决定生产,只有彻底转变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才能真正促进绿色发展理念落地。

2.“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6]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民基本的生存需要,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需求。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绿色发展理念以人民为出发点,以人民满不满意为考核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7]

3.“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8]推动绿色发展的根本力量是人民,最终落脚点也在人民。“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宗旨,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始终坚守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9]与资产阶级政党为资本家服务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作为根本立足点。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拨乱反正,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

(二)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是“两山论”

1.“两山论”科学阐明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两山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提问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在2019年《求是》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升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中,当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两山论”科学阐明了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并不是非此即彼、互相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生态环境资源本身,也是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增长,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反而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更大阻力。

2.“两山论”是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11]习近平总书记把“绿水青山”看做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和自然资本,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又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实际状况,是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一招。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既反对只顾发展经济的片面发展观,也反对为了保护环境而阻碍经济发展的保守发展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发展观,把生态环境资源当作自然资本,进行生态保护的过程,也是自然资本的增值过程,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生态动力,从而发挥出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合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

3.“两山论”要求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手段。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再次重申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我们既要创新发展思路,也要创新发展手段。要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12]为了实现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创造更多的综合效益,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把绿色循环发展作为产业转型的方向。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从战术上提出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手段,充分表明了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2015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并将“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13]绿色发展顺应时代潮流,也是我国有待发展的短板,这一提法非常具有前瞻性。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把绿色循环发展作为产业变革的方向,有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

(三)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鲜明特征是实践性

1.科学布局是习近平绿色发理念实践性的指导方针。在进行“十三五”规划调研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14]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不单单是理念新,更重要的是科学合理布局,把握好生产、生活和生态之间的平衡。具体举措包括抓好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产业布局,制定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落实生态文明目标责任,扎扎实实把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等。

2.重视行动是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实践性的落脚点。2015年,在贵州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15]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的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16]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行动,不论是体制机制的改革,还是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地,都反复强调行动,强调责任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进各项工作,根本的还是要靠实践出真知。”[17]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绿色发展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把绿色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在行动上,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绿色发展观。

3.制度保障是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实践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18]这是对全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制度性要求。实践证明,只有依靠制度的力量,才能避免半途而废的悲剧,真正取得常态化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19]真抓严管是绿色发展理念实践性的落脚点。针对我国存在的突出环保问题,只有通过真抓严管,才能切实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对制度的敬畏心。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集中体现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性。

(四)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充分体现国际担当

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的发言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20]在应对全球生态问题时,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出强烈的国际担当,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走绿色发展之路。2019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21]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仅积极适应世界绿色发展潮流,提出绿色发展理念,而且倡导各国在生态问题面前通力合作,积极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始终不忘绿色发展的底色,进行互联互通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吸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污染企业的历史教训,绝不把环境污染转移给其他国家。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世界人民一起应对生态危机,发展绿色经济,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村。

三、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绿色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观,把生态文明放在了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根基的重要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与时俱进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

1.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22]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承认自然的客观实在性,尊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同时,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看到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够反作用于自然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23]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制定正确的符合生态规律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既没有片面强调自然存在的客观性,也没有夸大人为意识的能动性,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2.拓展了生产力的范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24]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看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了生产力的概念,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资料来认识。“两山论”的提出,就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理解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社会关系条件。

3.绿色发展理念和其他发展理念是相辅相成的。从宗旨上来说,“绿色”和“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理念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从哲学上说,“绿色”发展理念和其他发展理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生动体现。从实践来看,“绿色”发展理念和其他发展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同时,贯穿于其他发展理念之中,起到支撑作用。创新在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遇到绿色问题,如果没有“绿色”发展理念相互配合,中国在新一轮的科技竞争中将失去生态价值导向,从而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协调在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时,生态环境平衡的问题贯穿于这一系列关系之中,制约着这一系列关系的协调解决。当今社会,绿色发展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生态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已上升为一般性的政治问题,并且成为一种主流的价值取向。如果没有“绿色”发展理念的支撑,“开放”发展理念也将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共享发展在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同时,不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要共享绿色治理成果,共享天蓝水绿的良好生态环境,共享人类的美丽家园。

(二)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意义

1.推动制度完善。第一,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四个一”。对于如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他强调了“四要”,即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二,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党和国家加快了生态文明制度的顶层设计和细则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绿色发展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切实开展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的大规模行动计划,划定各个地区的生态保护红线,淘汰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切实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取得一定的实效。

2.加快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25]生态文明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利在千秋的长久事业,要时刻保持高度的重视,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垃圾分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有助于减少垃圾污染,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的效率。

猜你喜欢
总书记理念绿色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