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方维军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陈玉兰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遵义,快速改变农村道路交通的落后现状,是破解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首要一关。随着全市“组组通”公路大决战的打响,遵义交通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完成11566公里,迎来全市“组组通”大决战收官。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指出,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要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太原会议之后,贵州省很快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了“组组通”大决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将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作为我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中的首场硬仗,放在了“七大战役”之首。
遵义市随之结合实际制定了《遵义市农村“组组通”公路大决战实施方案》。8月30日,全省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启动大会召开,遵义市分会场设在桐梓县娄山镇沙坪村,大规模的农村通组公路建设由此正式拉开。
2017年,在不足4个月的时间里,遵义市完成“组组通”项目建设4316公里。
2018年初,因脱贫攻坚需要,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出要求,除毕节市外,其他8个市州原计划3年完成的“组组通”公路项目建设需提前在2018年底全部建成。遵义市的目标任务在8个市州中位列第一,加之后期实施的大多是偏远和地形艰难的地方,任务之艰巨,压力之繁重,不言而喻。
11566公里“组组通”公路项目,数字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项目申报期间,遵义市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通组办)的工作人员加班成了常态,累了困了就倒在办公室沙发上躺一会,及时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和把关。
项目建设启动后,为确保目标任务顺利推进,市通组办工程师对15个县(市、区)进行巡回技术培训,受训人数达2700余人。与此同时,对项目分县进行调度,实现信息快速互通,并采用“红黄绿”牌进日调度,亮牌警示,促进大家相互对比追赶,快速推进。
在道真自治县忠信镇石笋村的寨子组和干沟组,40余户村民的寨子地处峡谷地带,芙蓉江穿峡而过。进出寨子只有两条羊肠小道,一条挂在悬崖上,悬崖下芙蓉江波涛滚滚。如此“天路”,行走时需要手脚并用,让人胆战心惊,唯恐失足坠落峡谷。另一条则是石壁上凿成的山路,从山脚直上山顶,十分陡峭。因为道路艰险,生活条件艰苦,居住条件也无法改变,寨子中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孩子们则全部被送到外面读书,寨子里只剩下白发苍苍、翘首期盼儿女归来的老人们。
“我们的出行路就是绝壁栈道,上下都要摸到石梯坎才行,种点什么都背不出去,买点东西也背不进来。对于赶场,只能看年看月去一次,一个来回就要五六个小时。”村民杨代华的述说中饱含酸楚。
不甘心的村民们曾自筹资金,数次试图在悬崖上凿开绝壁修公路,却因资金和技术问题未能夙愿。2017年,“组组通”公路政策的到来,当地政府及交通运输部门将该条公路纳入遵义市“组组通”公路大决战重点建设计划,村民们沸腾了。外出务工、读书的村民都纷纷赶回来,杀猪宰羊,以示庆祝。在镇上做生意的杨健康,每天都要约上村民到施工路段看看,看着悬崖一点点凿开,路面一点点铺就,人们无限期待。
当下,这条悬崖公路的路基已基本成型,即将进入路面硬化阶段。致富路就在眼前,有村民迫不及待,开始着手改善住房了。
新蒲新区三渡镇高峰村三岔河至中心组的通组公路也是一条“挂壁”公路。该项目全长1.9公里,其中有1000米处于极其危险的绝壁上。中心组有36户人家,146人,其中有不少贫困户。一条悬崖上的羊肠小道通往村寨。多年来,群众多次到有关部门请求修路,无奈工程艰巨而被搁浅。几年前,有村民抬着猪儿上街卖,途经挂壁公路时,失足跌落悬崖而死。
往事不堪回首。如今,坦途徐徐铺开,在绝壁栈道上的那份担惊受怕就要终结了,高峰村民们无不激动,百感交集。
凤冈县进化镇沙坝村,一条通组公路穿越悬崖峭壁,通往陈山古寨,把祖祖辈辈的通路梦变成现实。公路通车日,村民唱着古老的山歌,跳起传统花灯舞,欢庆公路落成。
仁怀市长岗镇太阳村,省级深度贫困村,平均海拔1300米,长期交通闭塞,水源不足,全村贫困户占三成。“一年四季包谷饭,过年才有米汤喝”是昔日的真实写照。
随着“组组通”大决战的打响,这里的交通大改善,其他一切随之逆转。中华蜂养殖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愁销路,家门口就被买光。长岗的旮旮旯旯,黄精、天麻、射干、猕猴桃尽情生长……数千亩扶贫产业基地,孕育着村民的梦想。
道真自治县隆兴镇前进村,市级深度贫困村,处于芙蓉江畔的峭壁上。2017年,这里投入120万元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市级补助资金,修建了一条3公里的“组组通”产业路。很快,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村委会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建起了300亩精品水果示范基地。在“以短养长”期间,征得群众意见后,又将水果基地分块发放给土地承包户、贫困户,套种杭白菊、蜜本南瓜、辣椒200亩,以实现短期产业的快速收益。
桐梓县狮溪镇柏芷山、箐坝山是全县最大的连片野生方竹林区域,多达9.45万亩,可年产鲜笋约9000吨,产值近7000万元。长期以来,当地群众守着金山银山依然受穷,只因为交通太落后。“组组通”项目启动后,桐梓县通过1345.977公里“组组通”项目联通了679个30户以上的村民组,这些通组公路除了解决群众的基本出行外,还将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为实现群众脱贫致富问题提供了必要条件。
“以前,我们采摘竹笋后都要背10多里路,到集镇上才能卖出去,费时费力,也卖不到几个钱,现在公路修到竹林边了,客商直接到竹林来收购,除了节省劳力之外,价格也不错。”村民娄永强说道。
新采的竹笋,被当地人运输到公路边,有的现场订购量多达几万斤,很快就能运输到重庆,继而空运到上海。第三天,鲜笋就能出现在上海的农贸市场上,价格涨到每公斤28元。
“组组通”公路的建成,毫无疑问地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农村的生产生活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全面小康的梦想已经触手可及。
翻山越岭的通组公路,既是解决当地群众日常出行的民生路,也是党政连接群众的民心路;既是决胜脱贫攻坚的产业路,也是群众奔向全面小康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