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特大型多方协作智慧管理

2019-01-26 06:37杨晓毅李立洪陆建新罗世闻唐新原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智慧施工系统

杨晓毅 李立洪 陆建新 罗世闻 唐新原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简介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位于深圳宝安机场以北、空港新城南部,周边河道、配套商业、地铁、市政路、综合管廊等与会展中心同期开发,施工交通组织、施工部署相互影响。总建筑面积达158 ㎡万 ,整体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如图1所示。

1.2 工程特点和难点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作为超级工程,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体量大,工期紧。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达 158万㎡,地处临海滩涂区,淤泥土方的开挖与转运超过360万m3,钢结构安装量达27万t。周边地铁综合管网、市政道路等多个项目并行施工;工期仅710天,却跨两个台风雨季施工,跨两个春节劳动力资源调配。

(2)协同作业难度大。截至目前为止,设计方案修改了6版,施工图纸修改了12版;土建总包2家、钢结构总包1家、幕墙分包7家、其他各类专业分包近30家。

(3)资源投入量大。7个工区平行组织施工,用工高峰期,现场劳动力近20 000人,321台大型机械设备,48台塔吊同期投入使用,日进场和转运材料超过15万t。

图1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效果图

2 BIM组织与应用环境

2.1 BIM应用目标

编制项目的BIM相关标准,建立施工阶段BIM,完成各专项应用,辅助风险识别,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并为后期BIM运维奠定坚实基础。建立基于BIM的施工管理平台,实现BIM资源的规范、有序管理,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对多参与方的BIM应用进行协同管控,提高整体协作效率。

2.2 实施方案

基于BIM技术的特大型多方协作智慧建造管理,是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施工管理利器。项目建立了统一标准,以科技手段提升建造管理,打造智慧工地,提高施工各环节的管控水平,优质高效地推进建设目标。

项目开发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如图2所示,集成了塔吊防碰撞系统、GPS定位管理系统、物料验收称重系统和物料跟踪系统、质量和安全巡检系统、多方协同系统,运用了无人机逆向建模和热感成像技术以及TSP环境监测系统对现场进行智慧管理。项目指挥部以智慧大屏实时动态展示,并与BIM结合应用,便捷高效地进行智慧建造管理。

2.3 团队组织

为确保满足合同中对项目BIM管理的相关要求顺利实现,以及考虑到本项目组织架构的复杂性,在总包技术部设BIM团队,统筹管理三个项目部的BIM应用工作。如图3所示。

2.4 应用措施

本项目依托大数据平台,将规划、建设、管理统一在BIM中,数据互联互通,提升人工智能管理协同办公、进度、质量、安全和绿色环保等方面的施工管理,打造智慧工地三级架构,如图4所示,探索出了全新的管理模式。

图2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图3 组织架构

图4 智慧工地三级架构

表1 软件配置表

表2 硬件配置表

(1)指挥部管理平合

实现项目整体目标执行的可视化、基于生产要素的现场指挥调度、基于BIM模型的项目协同管理。

(2)单项目管理平台

通过整合终端应用集成现有系统,实现对各项目部管理范围内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等目标执行监控。

(3)工具管理层终端工具应用

聚焦于工地现场实际工作,紧密围绕人、机、料、法、环开展建设,提升了各岗位工作效率,实现了项目专业化、场景化、碎片化管理。广泛应用新技术,形成“端+云+大数据”的管理模式,打通一线操作与后台监控的数据链条,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1]

2.5 软硬件环境

本项目主要应用软件为 Revit、Tekla、Navisworks等,详见表1。

项目自建BIM服务器,结合云空间,用于模型建立、数据处理等操作,主要硬件配置详见表1。

3 BIM应用

3.1 BIM建模

总包BIM团队组织编写BIM管理策划、统一建模标准,用于指导项目BIM工作的开展。整体模型精细程度需达到 LOD300,细部节点模型精细程度需达到LOD350及以上。

3.2 BIM应用情况

(1)搭建项目模型,辅助技术管理提效益

通过搭建土建、钢结构、幕墙、机电等各专业模型,如图5所示,各自专业模型进行软硬碰撞监测,通过模型整合,对专业间进行碰撞检测,减少返工,为项目提高效益。

(2)劳务实名制系统,让人员管理促生产提效能

项目高峰期人员近20 000人,规模大、流动频繁。项目严格推行劳务实名制管理,通过劳务实名制系统,如图 6所示,利用物联网技术,集成各类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实名制管理、考勤管理、安全教育管理、后勤管理以及基于业务的各类统计分析等,提高项目现场劳务用工管理能力、辅助提升政府对劳务用工的监管效率,同时保证了劳务工人与企业利益。

(3)物料跟踪验收系统,让大宗物资全方位精益管理

图5 各专业模型

图6 劳务实名制系统

图7 物料跟踪验收系统

图8 BIM5D进度挂接

施工现场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地材、水泥、废旧材料、钢构件等进出场频繁,现场物资进出场需要全方位精益管理。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地磅周边硬件智能监控作弊行为,自动采集精准数据,如图 7所示。运用数据集成和云计算技术,及时掌握一手数据,有效积累物料数据资产。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多项目数据监测,全维度智能分析。运用移动互联技术,随时随地掌控现场情况并识别风险,零距离集约管控、可视化智能决策。从而实现实施智慧工地的主要目的——智能化决策支持。[2]

(3)BIM+无人机的进度管理,让工程进度一目了然

本工程作业面广、工期紧,分区平行施工,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进度管理效率。

通过BIM5D的应用,如图8所示,完成项目进度计划的模拟和资源曲线的查看,直观清晰,方便相关人员对项目进度计划和资添调配的优化。将日常的施工任务与进度模型挂接,建立基于流水段的现场任务精细管理。通过后台配置,推送任务至施工人员的移动端进行任务分派。同时工作的完成情况也通过移动端反馈至后台,建立实际进度报告。

通过无人机进行进度跟踪。项目属于禁飞区,且地上结构为钢结构,对无人机飞行增加难度。通过办理解禁相关手续,搭建无人机飞控平台,每周进行两次固定航线拍摄,方便项目各方及时了解现场施工进度,如图 9所示,过程中也可积累大量现场影像资料供后期使用。

(4)质量巡检系统,让施工现场尽收眼底

由于施工中存在复杂性、多变性、高空作业的危险性等因素。仅依靠人工管理的粗放式施工管理方式,难以做到全过程、金方位的实施监督管理。

通过日常施工现场质量巡检管理、隐蔽工程质量监管等环节的检查、整改反馈、复查以及相应处罚信息录入,移动端同步上传,最终进行相关的业务流转,辅以现场照片、位置定位、拍照时间、上传时间等信息,最终上传到项目质量巡检系统,如图10所示,后台对质量数据进行汇总,可以对质量问题统计分析,一键生成质量报告,快速查看看板质量问题。通过质量巡检系统平台打造质量红黑榜,对优秀施工做法和质量缺陷警示进行按月公示,让施工现场情况尽收眼底。

图9 航拍施工进度

图10 质量巡检系统

图11 安全随手拍

图12 多方协同系统

(5)安全巡检系统,让施工现场提前风险预控

安全管理员对现场进行检查时可对问题点进行拍照、描述、上传,系统自动通知相关责任人。后台对安全问题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一键生成安全检查报告。项目负责人通过安全看板对问题快速查看、及时整改,从源头监管施工安全问题,降低施工事故的发生。为倡导全员参与安全管理,项目上开展了APP“安全随手拍”活动,平台定期公示“安全随手拍”奖励排名,如图11所示。

(6)多方协同系统,让沟通便捷高效

本工程图纸版本多、模型文件多、参与单位多、报审资料种类多,通过多方协同系统,如图12所示,实现资料统一管理,并可以支持多种建筑行业常见文件格式在线预览,无需安装专业软件,随时随地查看,提升工作效率。

4 应用效果

(1)为项目安全施工保驾护航

通过点云模型搭建,实现对基坑监测、已完成主体结构的巡查,确保安全、精准施工;通过合理划分工区,责任到人,借助质量巡检系统等信息化措施,保障现场安全隐患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整改;实现BIM+VR的安全体验与多媒体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劳务人员安全意识;通过BIM施工模拟、机械定位、群塔作业监控系统,合理布置群塔,保障塔吊与其他起重机械的平稳运行。

(2)为项目如期履约奠定基础

项目周边同期开发工程多,通过 BIM技术对地铁、凤塘大道、电缆沟等影响本项目的区域进行施工模拟,提前介入相关单位进行交叉施工方案的解决沟通,将影响程度降至最低;通过施工日志、周报、BIM5D进度模拟、现场航拍相结合,对计划工期与实际进度进行分析,及时纠偏确保履约。

(3)为项目参与方降本增效

通过BIM专业间碰撞检测12 568处,将问题提前消化在施工前,降低损耗、减少返工;通过总平面模型进行堆场布置、物料转运路线规划、通过超大平面的进度管理是本项目管理的重难点,通过无人机航拍提高进度巡查效率,按一周 2次计,仅施工总承包方管理人员就可节约5 050天(600人);通过内外部的协作管理系统,实现了高效的无纸化办公,确保各方沟通、文件流转方便、高效,降低沟通成本。

5 总结

5.1 创新点

在本项目中,主要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1)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项目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根据三个层面的管理需求进行搭建。以工区管理层终端工具应用为数据基础,整合集成到单项目的管理平台,最后汇总到指挥部管理平台。紧紧围绕着施工现场业务,针对现场作业人员具体工作,从作业指导、检查、验收等,到施工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要素的智能监控、预测报警、实时协同等。在满足施工现场管理基础上,实现政府、企业对项目建造过程的监管。

(2)全生命期钢构件跟踪

通过钢结构全生命期信息管理平台,如图13所示,对现场构件实现生产、安装、验收的全程跟踪,将构件信息情况生成二维码,现场可随时查看检查记录,解决传统工程长期存在的施工过程信息记录零散、资料档案难以长期保存、追溯信息不准确、管理精细化水平不一、协调效率低下等问题。

图13 全生命期信息管理平台

图14 塔吊防碰撞系统

(3)塔吊防碰撞系统

将项目不同品牌的塔吊监控系统接入同一项目管理平台,如图14所示。可以实时了解塔吊基本信息,运转情况及力矩比、载重比等,实现对现场安全监控、运行记录、声光报警、实时动态的远程监控。

5.2 经验教训

(1)BIM与生产一线的结合

目前推广BIM时多数人都会提及投入资金不足、人员能力不够等制约因素,通过本项目,其实根本问题是BIM是否与生产一线相结合,BIM人员不能只会软件,还需要会规范、会工艺、会现场管理,这样的BIM在施工现场才会得到真正的推广与效益。

(2)BIM技术与项目管理平台的关系

通过项目实践,BIM技术可以为项目管理赋能,BIM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是项目管理的升级,如本项目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传统的项目管理平台,在现场数据采集、录入工作量大,通过BIM人员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基础信息的准备,通过引导每位工作人员需要必备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实现高效准确的进行数据采集、录入、存储和读取,让这些数据真正流动起来。

猜你喜欢
智慧施工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