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分析宫颈上皮内肿瘤中VEGF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2019-01-25 08:20胡新荣庞天云康海仙李丽星朱建明谷夏斐姚红运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宫颈炎宫颈癌血管

范 盼 胡新荣 庞天云 康海仙 李丽星 朱建明 谷夏斐 姚红运

子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其发生发展是1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原位癌-早期侵袭癌-侵袭性癌症持续发展过程[1]。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基因参与宫颈癌的发生。由此,寻找早期筛查和诊断子宫颈癌的新分子靶点是颇为需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通过1种分离纯化方法,从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培养基中提取的1种糖蛋白[2],是1种重要的促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在内皮细胞有丝分裂中起关键作用[3]。有研究证明,VEGF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这一系列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4]。最近,已有一些研究证明了VEGF在宫颈癌中的预后价值,但对于VEGF在CIN中的临床病理特征仍存在不同的意见,如王蕙芳[5]认为VEGF在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是不表达的,并且在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而薛洪艳[6]研究结果却提示VEGF蛋白在CINCINⅠ与CINⅡ之间表达无显著差异;这与大部分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因此需要进行Meta分析,以探讨CIN患者VEGF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数据来源: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VEGF在CIN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并且提供了原始数据。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具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均经病理证实,标本组织均未经放化疗和癌症药物治疗;所有病例均不受种族、年龄及国籍的限制。排除标准:未建立对照组;数据相似及重复发表;VEGF检测方法非SP法及阳性结果评判标准不一致。

1.2 VEGF检测方法

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treptavidin perosidase,SP法),评定标准采用半定量记分法,两项乘积≥1分为阳性。

1.3 检索策略及数据提取

全面检索PubMed、Embase、CNKI及WanFang Data等数据库,并人工检索相关期刊,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VEGF蛋白表达与CIN之间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起止均为建库至2017年7月。中文检索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or VEGF)and(宫颈上皮内瘤变 or CIN);英文检索式:(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OR VEGF)AND(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s OR CIN)。数据提取: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两名研究者独立地进行了研究筛选,如有分歧,以讨论方式解决。提取内容如下:第一作者、出版日期、患者人数、年龄范围、VEGF类型、病例数和对照组。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作为效应结果。首先,使用I2指数估计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如果P≥0.1且I2≤50%,表明各种研究之间存在同质性,则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组合效应;否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其次,用森林图呈现分析结果。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标准,最初确定了386篇相关文章,在筛选每项研究的标题和摘要后,排除了277项研究。然后根据标准全文阅读后,进一步排除了17篇文章,最终纳入17个[7-23]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188个病例中文11篇,英文6篇。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其中17[7-23]研究报道了CIN组与慢性宫颈炎组中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16个[8-23]研究报道了CIN组与宫颈癌组中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用NOS质量评价表[24]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分(表2),均为高质量研究。

2.3 Meta分析结果

慢性宫颈炎组vs CIN组共17例[7-23]研究报道了慢性宫颈炎组vs CIN组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其中慢性宫颈炎患者342例、CIN患者1028例。各研究结果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1,I2=53%),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CIN组的VEGF蛋白表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OR=7.81,95%CI(4.45,13.7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慢性宫颈炎组vs CINⅠ组共15例[7,9-10,12-23]究报道了慢性宫颈炎组vs CINⅠ组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其中CINⅠ患者279例、慢性宫颈炎患者342例。各研究结果间有统计学同质性(P<0.05,I2=41%),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CINⅠ组的VEGF蛋白表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OR=2.57,95%CI(1.73,3.83)],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慢性宫颈炎组vs CINⅡ组:共16例[7-10,12-23]研究报道了慢性宫颈炎组vs CINⅡ组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其中CINⅡ患者28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342例。各研究结果间有统计学同质性(P>0.05,I2=21%),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CINⅡ组的VEGF蛋白表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OR=4.81,95%CI(3.24,7.16)],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慢性宫颈炎组vs CINⅢ组:共17例[7-23]研究报道了慢性宫颈炎组vs CINⅢ组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其中CINⅢ患者46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342例。各研究结果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1,I2=57%),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CINⅢ组的VEGF蛋白表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OR=16.70,95%CI(8.05,34.63)],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表2 NOS评价纳入文献质量

注:①为病例确定是否恰当,②为病例具有代表性,③为对照的选择,④为对照的确定,⑤为研究设计考虑病例和对照的可比性,⑥为暴露因素的确定,⑦为确认病例和对照的暴露因素是一致,⑧为无应答率。

2.4 CIN组vs宫颈癌组

共16例[8-23]研究报道了CIN组与宫颈癌组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其中CIN患者1028例、宫颈癌患者818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的VEGF蛋白表达高于CIN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4.59,95%CI(3.47,6.08),P<0.01]。

CINⅠ组vs CINⅡ组:共15例[7,9-10,12-23]研究报道了CINI组与CINⅡ组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其中CINⅠ患者279例、CINⅡ患者285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CINⅡ组的VEGF蛋白表达高于CINI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2.23,95%CI(1.55,3.19),P<0.01]。

CINⅠ组vs CINⅢ组:共15例[7,9-10,12-23]研究报道了CINI组与CINⅢ组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其中CINⅠ患者279例、CINⅢ患者464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CINⅢ组的VEGF蛋白表达高于CINI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0.41,95%CI(0.28,0.53),P<0.01]。

CINⅡ组vs CINⅢ组:共16例[7-10,12-23]研究报道了CINII 组与CINⅢ组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其中CINⅠ患者279例、CINⅢ患者464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CINⅢ组的VEGF蛋白表达高于CINII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2.82,95%CI(1.96,4.05),P<0.01]。

CINⅢ组vs宫颈癌组:共16例[8-23]研究报道了CINⅢ组与宫颈癌组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其中CINⅢ患者464例、宫颈癌患者818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的VEGF蛋白表达高于CINIII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1.92,95%CI(1.35,2.75),P<0.01]。

3 讨论

经过本Meta分析证明,VEGF在CIN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7-23],在CINⅠ、CINⅡ及CINⅢ[7,9,11-23]中VEGF的表达是逐渐升高的,并且在CIN组两两比较中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宫颈癌中的表达进一步显著升高,表明VEGF蛋白表达升高在CIN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VEGF的检测有助于CIN的诊断及预测CIN的进展。

CIN是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根据病理分级可分为CINⅠ、CINⅡ及CINⅢ,不同程度的宫颈癌前病变均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并且随着级别的增高,发展为宫颈癌的概率越高[25]。研究显示从CIN发展为浸润癌一般需要数年,而有效筛查和早期干预能及时地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对其进行阻断性治疗能防止其向宫颈癌转变。所以在早期对CIN进行干预对于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的意义[26]。如目前的TCT与 HPV检测,已做为宫颈癌前病变的一种筛查手段。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生物标志物检测也逐步受到关注。

VEGF是目前研究最广泛、最具有特异性的血管形成因子之一,由6个成员组成,分别为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27]。其中,最早发现的是VEGF-A,其在组织和细胞中含量最为丰富,功能最强大,并且现在大部分文献中的VEGF即指VEGF-A。VEGF-A的功能是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被认为是影响血管生成最有力的因素[28]。而VEGF-C和VEGF-D主要参与血管形成及淋巴结的转移[29]。VEGF-C和VEGFR-3的结合可导致MAPK通路磷酸化激活,从而引起生长相关基因的转录翻译及细胞调亡因子的失活,导致肿瘤的发生[30]。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能表达VEGFR-1并分泌淋巴管新生因子,这一结果有力地解释了VEGF的淋巴管新生作用可能与炎性细胞的积聚有关[31]。

Jussila[32]指出,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过程基本相同,而肿瘤组织中VEGF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的调节失衡,可能是由于VEGF通过旁分泌及自分泌途径对肿瘤的生长发展及转移起促进作用,进而导致促血管生长因子以不稳定、不成熟的方式表达。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VEGF的表达水平受上游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这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如HIF-1α可通过调控编码VEGF的基因导致VEGF高表达,进一步促使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生长发展[33]。而COX-2则通过PGS上调VEGF的表达,从而促使肿瘤淋巴管的生成,诱发肿瘤的淋巴转移,该过程中前列腺素可能是重要的媒介[34]。而持续STAT3磷酸化能使VEGF 呈高表达,促使血管异常增生[35]。

Dobbs等[23]发现从正常宫颈组织演变呈CIN,VEGF的表达与CIN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认为血管的生成是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事件,异常宫颈上皮可促进VEGF表达。同时,Farley等[36]研究结果显示,VEGF-C在正常宫颈组织中无表达,在CINⅠ、CINⅡ、CIN Ⅲ和宫颈癌过程中表达逐渐增高,说明VEGF-C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CIN发展为宫颈癌及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刘萍等[26]的研究结果表明VEGF在宫颈组织中由CIN向宫颈癌转变的早期过程中表达得异常活跃,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为肿瘤侵袭转移提供了条件。更有研究提示宫颈癌的淋巴管生成可能发生在CINⅢ阶段,提示临床治疗中需对CINⅢ病变采取积极措施[37]。由此推测,VEGF可能参与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一种关键性生物学指标。目前,选择VEGF及其受体作为靶点,用靶向治疗肿瘤已验证成为一种可行的新治疗手段。如贝伐单抗(Bevacizumab),第一个获得批准上市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是一种针对VEGF的人类重组单克隆抗体,已应用于临床治疗NSCLC患者[38]。我们很期待VEGF靶向治疗能为肿瘤治疗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以及研发VEGF的免疫疫苗,希望能用于宫颈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该Meta分析评估了一些数据库,并制定出相对完善的搜索策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我们的研究对象只是公开发表的文献,所以可能存在出版偏倚。例如,期刊通常会发表阳性结果的文章,而阴性结果往往被排除甚至没有显示出来,这可能引起发表偏见。第二,每项研究中没有统一的标本,潜在的混杂因素可能会影响分析结果。第三,有些研究涉及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很难用统计学分析来显示真实的相关性。因此,为了证实VEGF在CIN中的表达具有临床意义,需要更准确和更多的数据来评估。

猜你喜欢
宫颈炎宫颈癌血管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血管里的河流
紫草素对慢性宫颈炎大鼠模型中免疫因子的干预作用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探析
血管
你的血管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