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手术室在现在医学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但是手术带给患者心理和生理的伤害都是非常大的,而且常规的临床护理在手术室中并不能很好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所以就需要对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1-2]。为了验证优质护理措施对手术室患者的影响,本文特意选取88 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现将护理过程和护理结果作如下报道:
选取 2017年7月—2018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实施手术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29 例;年龄20~65 岁,平均(44.8±3.3)岁;疾病类型:腹部疾病14 例,妇科手术10 例,腹腔镜手15 术,骨折手术5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24 例,年龄37~76 岁,平均(43.3±3.1)岁;疾病类型:腹部疾病10 例,妇科手术14 例,腹腔镜手10 术,骨折手术1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确诊后需要进行手术者;(2)单一原因导致损伤部位≥2 个,且经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均≥25分;(3)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心脏、肾脏、肝脏有重大疾病或者是衰竭者;(2)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哺乳期者;(3)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4)(5);哺乳期、妊娠期,凝血功能障碍者;有麻醉、手术禁忌证者。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积极为患者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为患者提供软硬适度的枕头保证充足的睡眠等[3]。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1)术前护理:对患者的整体情况作一详细的了解;利用知识讲座、音视频等软件来向其详细介绍相关病理知识,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的时候,要与患者多交流,给予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导,排除不良情绪;术前1 天给予患者容易消化的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4-5]。(2)术中护理:提前调整好手术室的温度,再次核对患者的相关个人信息,提前准备好无创呼吸机,连接仪器并调整好数据,(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帮患者擦拭好身体后整理好衣物再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工作;要耐心细心的对患者家属讲解用药和进食时的相关注意事项[6-8]。
(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9]。
(2)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分;采用科室自制的评分量表,共20 个调查项目,4 级评分法,分值为0~100分,评分50~60分为轻微焦虑,60~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特别焦虑;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现象越严重。
(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只要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度以及住院时间来比较,其中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高热、切口感染[10]等现象。
应用SPSS22.0 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6 h 应激反应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6 h 应激反应对比(±s)
组别 HR(次/分) SBP(mmHg) DBP(mmHg)对照组(n=44) 104.5±4.3 120.5±3.4 93.7±3.6观察组(n=44) 80.6±3.2 100.5±3.1 80.3±3.8 t 值 29.577 1 28.833 4 16.980 4 P 值 <0.05 <0.05 <0.05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焦虑(SAS) 抑郁(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4) 58.31±4.12 22.54±4.33 57.52±3.69 23.55±3.45观察组(n=44) 57.35±3.25 20.65±3.22 56.98±4.58 20.14±3.11 t 值 1.002 0 2.476 6 0.502 8 5.191 2 P 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住院时间(8.98±2.36)d;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1%,住院时间(7.56±1.33)d;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但是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情见表3。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日益完善,手术室也有一套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11-1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对于手术室作出了明确要求:一般手术室应采用末端过滤器不低于高中效过滤器的空调系统或全新风通风系统,并且室内保持正压,换气次数不得低于6 次/h。手术室相关人员均细致划分责任,如护士长职责,主要负责手术室的行政业务,并且对相关护理人员合理安排、科学分工,对护理工作督促检查并且总结经验,护理人员主要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发挥业务特长,完善护理工作,监控护士主要职责是负责手术室感染监测和贯彻执行控制管理条例,比如手术室消毒工作等[3]。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核心与重点,如若此项工作不到位,不仅会给患者加重经济危机和住院时间,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对医院也造成一定的损失。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s),n(%)]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s),n(%)]
组别 高热 切口感染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4) 8(18.2) 3(6.8) 11(25.0) 8.98±2.36观察组(n=44) 3(6.8) 1(2.3) 4(9.1) 7.56±1.33 χ2/t 值 2.597 4 1.047 6 3.937 9 3.477 0 P 值 >0.05 >0.05 <0.05 <0.05
本文选取特定研究时段的88 例手术患者展开研究,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应激反应均有所改善,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而实施优质护理的观察组只有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是现阶段临床护理护理工作中最新型的质量管理模式,该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根据科室人员划分护理责任,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基础护理制度,确保将护理专业知识实践于实际临床护理中,不间断、持续性的对临床护理服务进行优化和提高[6],最终在提高护理措施的同时不断提升其护理质量。并且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查找相应资料并结合自身实际经验,采取相应措施有效解决问题,保证护理措施不断持续改进,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服务现状,整体改进和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对手术室实施手术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