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万娅
冠心病并高血压为临床心血管系统领域多发性合并症类型,促使患者健康水平显著下降。长时间高血压可诱导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发生,对血管腔构成阻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为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现阶段,临床尚缺乏特效对本病治疗的药物,仅通过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维持性降压来促临床症状缓解,防范病情进展[1-2]。但单取氨氯地平应用,一些患者效果不佳,需加大给药量才可达到治疗目的,但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而取卡托普利联用,因两药机制不同,作用可协同发挥,在改善预后方面作用十分突出[3-4]。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应用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方案治疗,取得了理想成效,现回顾结果如下。
选择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100 例,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观察组50 例,男29 例,女21 例,年龄52~77 岁,平均(63.2±4.2)岁,病程7~10年,平均(4.6±1.2)年;对照组50 例,男27 例,女23 例,年龄54~76 岁,平均(63.5±4.6)岁。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均经冠脉造影检查对冠心病证实;(2)患者均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并自愿对知情同意书签署;(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者;(2)恶性高血压者;(3)精神和神经系统疾患者。
对照组:本组所收治病例单取氨氯地平治疗,即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每次5 mg,每日1 次;观察组:本组氨氯地平应用方案同上,同时取卡托普利加服,即卡托普利片每次25 mg,每日2 次。两组一个疗程均为2 个月,共行1 个疗程治疗。
(1)对比两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2)对比两组血压水平;(3)对比两组血清脑钠肽含量;(4)对比两组缺血事件发生率;(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显效:治疗后,舒张压降至正常且降低≥10 mmHg,或降低>20 mmHg,心电图基本正常或大致正常,自发心电图控制,劳力型心绞痛改善≥2 级;有效:治疗后舒张压力降低>10 mmHg,但<20 mmHg,或降低≤10 mmHg,但在正常范围内,或降低≥30 mmHg,ST 段压低后恢复达0.0 mV 或T 波倒置变浅,自发性心绞痛发作次数或发作时间减少2/3;无效:治疗后舒张压、心绞痛、心电图无明显改善。
涉及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统计,血压水平、血清脑钠肽含量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总有效率、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经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s,mmH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s,mmHg)
舒张压 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 96.2±5.7 80.2±5.6 172.2±6.1 114.9±6.1对照组(n=50) 96.5±5.3 86.7±4.9 172.5±6.0 122.3±5.9 t 值 0.273 6.177 0.248 6.166 P 值 0.786 0.000 0.805 0.000组别
两组治疗前,血清脑钠肽含量经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钠肽水平对比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钠肽水平对比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 75.3±4.7 64.7±3.2对照组(n=50) 75.5±4.9 70.2±3.9 t 值 0.208 7.709 P 值 0.835 0.000
观察组治疗后心源性梗死、心肌梗死、心绞痛即缺血事件发生率为8%,低于对照组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 [n(%)]
观察组治疗后下肢水肿、咳嗽、头痛不良反发生应率为2%,对照组为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氨氯地平为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钙通道阻滞剂,可通过对钙离子内流予以有效抑制,来对主动脉收缩征象进行拮抗,且在与受体结合时,长时间发挥药效,促使心肌供氧状况得以最大程度改善,并降低氧耗量[5-6]。另外,氨氯地平可有效激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对动脉壁脂肪累积进行防范,降低胶原纤维合成,并促使机体抗动脉硬化能力最大程度增强。但多项研究均表明,取氨氯地平单用,整体效果欠佳,一些病例血压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故现阶段,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以最大程度改善疾病预后[7-8]。
表1 两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总有效率对比n(%)
表5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n(%)]
卡托普利可发挥双重治疗作用,即同时有效降压与治疗冠心病。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产生理想抑制,来发挥治疗成效,阻滞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作用,促使心脏循环与局部扩血管性缓激肽、循环前列腺素Ⅰ增加,有效发挥抗心肌缺血效果;另外,其可降低全血黏度,改善红细胞变性,缓解心绞痛。同时,卡托普利还可增加冠脉血流,最大程度促冠心病患者机体所表现出的运动耐量增强。在氨氯地平给药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合理性和规范性均较为理想,除可起到强效降压效果,还可防范不良反应发生。卡托普利可有效缓解钠潴留,对氨氯地平对RAAS 系统活化予以拮抗,进而对心力衰竭合并症病例予以有效治疗,且可对左室重塑产生对抗[9-10]。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血清脑钠肽、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多项报道研究结果一致[11-13]。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氨氯地平给药基础上,取卡托普利加用,可显著增强治疗效果,降低血压水平,并促使心肌功能改善,且可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