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鹏飞
(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北京 100080)
体育舞也被称之为:国际标准交谊舞,是目前多数学校广泛延伸的体育运动教学科目之一。在开展体育舞蹈课程之后能够发现,体育舞蹈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并对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培养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排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现做如下分析。
健康的积极心理状态,首先是对于所有美好事物的积极向往。这种健康的心理指标虽然难以界定,主要受个体观察事物的审美标准而定。但是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最终达到改善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积极作用。体育舞蹈并非绝对意义的体育运动,而是一种及运动与舞蹈合二为一的艺术形式。诸如拉丁舞项群、摩登舞项群中十余种舞蹈风格中,各自展现了不同的审美维度,其优秀作品亦然是展现舞蹈艺术魅力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之后,自身的气质与修养也在不断凝练,并最终形成了更高的审美能力,可从体育舞蹈中审视其中的美学价值,间接形成对于观察事物发展的深层审美情趣,进而形成了健康的心理状态。
体育舞蹈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具有身心兼修的学习特点。在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门类中,学生往往高度集中注意力,数小时定立于一点,虽精神上得到艺术养分的滋养,却令身体倍感疲劳。而体育舞蹈却是在运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学生以动为静,在运动中体验和感受体育舞蹈的魅力与艺术气息。大量有氧动作令心肺功能得到锻炼,加速了新陈代谢,身体灵活度、协调性、柔韧性、爆发力、机体耐力与活力充分得到训练。故而,虽然在刚刚跳舞之后可能存在短期疲劳,却能够形成长期的身体素质锻炼。而身体素质又是迎接学业压力的重要条件,在体育舞蹈中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同时得到放松,故而能够排解诸多来自学业的压力。之所以参与体育舞蹈的学生,并不容易出现压抑、负面、焦虑、抑郁、疲劳等负面的心理情绪,也是由于大量的舞蹈动作疏导了学生的身心,令负面情绪逐一排解,真正达到了建立积极心态的先决条件。
体育舞蹈最早起源于标准交谊舞,经历对舞、圈舞、行列舞、集体舞等演变过程,最早成为当前广泛流行于世界范围的社交舞蹈。之所以具备社交属性,是由于舞蹈形式并非个体独舞,而是在所有同学参与的情况下完成舞蹈动作设计与编排。且并不拘泥于表演形式,可由班级学生人数而定,甚至选择不同舞种进行组合式的编排。那么学生在依托体育舞蹈为社交平台之后,身体接触间接构建了心理交流,更加信任与之共舞的所有同学。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练习体育舞蹈通过加强沟通与交流逐步消解了心理芥蒂,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信任感。故而,体育舞蹈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社会交往,构建了和谐的团队氛围,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健康心态,体现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过程中,最难克服的是学生自身具有悲观的消极情绪,而这种情绪往往是学生自卑心理所造成的。当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时,其幸福感也会逐步弱化,继而最终产生负面的心理状态,影响学生学业和生活,同时降低学生的幸福感。而幸福感有何而来也是现代教育中值得深思的问题。这种幸福感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基础条件,通常来自于亲朋好友的认可,亦或在完成了艰巨任务之后的喜悦心理。
而借助体育舞蹈教育,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诸如,当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加强了舞蹈技能的熟练度之后。在舞台中积极的表现了自身对于舞蹈艺术的理解,赢得了所有同学和教师的认同。无疑是对于学生学习付出的最大认可,无疑是对于学生个人艺术表现的高度赞誉。那么通过练习体育舞蹈,便可恢复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充分信心,间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加学生的幸福指数。再如,由学生在学习了体育舞蹈知识后,通过解读教师所设的体育舞蹈主题,学生自行编排舞曲,并通过排练最终呈现于舞台之中。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所有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的艰巨任务,当任务目标达成之后,所有参与舞曲编排的学生都会发自内心的喜悦,形成极高的幸福感知。因此,体育舞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增强了学生的幸福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积极作用表现。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尤为突出,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知识后,提高了审美情趣,并提升个人艺术修养。学生在练习体育舞蹈时,消解了往日的学习压力,身心配备的状态得以缓解。学生在设计和编排自创舞曲时,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社会交往及团队信任度,通过完成自创作品增强了幸福感。学生在舞台中表演体育舞蹈时,更加得到了同学和教师的认可与鼓励,逐渐培养了自信心。故而,体育舞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极为明显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