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城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县市区的角度来看,村(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组织,是团结带领基层党员和广大群众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战斗堡垒。村(社区)干部是基层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骨干。其领导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进程与实效,因此,增强村(社区)干部领导力意义重大。近期,我们对所在梅江区的村(社区)干部队伍情况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发现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尤其是在领导力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结合调研情况,就提高村(社区)干部领导力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作深入分析和探讨。
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核心在基层党组织,关键在基层干部。村(社区)干部直面基层,直面群众。他们领导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群众的福祉,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决定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及认可度,决定党的执政根基。
(一)增强村(社区)干部领导力是加强基层党建、夯实党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提升组织力,核心在于加强党在基层的领导力和组织体系建设,而村(社区)干部作为基层组织的核心力量,其领导力水平,直接决定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虽然此前梅江区在加强村级基层党建,提升组织力工作中作了很多试水探索,并且培育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江南街道红光社区党委,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上树立了一面标杆,但从面上的整体情况看,村(社区)干部领导力偏低,导致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突出,削弱了党的组织力,甚至沦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突出体现:一是抓党建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工作不严不实,党员教育管理较松散,基本上是推一推、动一动,对如何“抓好党建促发展”缺乏思路。二是执行组织制度不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现象长期存在,召开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严、组织生活会不按规定召开,存在走过场现象。三是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把工作职责定位在对上完成任务,对下行使命令或传达指令上,对如何抓好党建引领推动扶贫脱贫、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束手无策,等等。基层党组织要提升组织力,建设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关键要提升带头人队伍的领导力,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增强村(社区)干部领导力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党和政府各项事业的发展、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落实,都必须依靠基层干部去实现。近年来,梅江区虽然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并结合自身实际在全区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了 “转作风、比奉献、树形象”活动,全区村(社区)干部从能力素质到作风形象都有所改进,但仍不尽人意。调研中发现,一些村(社区)干部对上级布置的任务视而不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上级要求落实的工作断章取义,对自己有利的进行选择性执行;一些村(社区)干部对党的政策、方针、路线领悟力差,贯彻不力,导致很多政策难以落实落地;一些村(社区)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清晰,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梅江区作为全市的经济中心,81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还有2个,尚未实现全部清零目标。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省、市都高度重视基层,出台一系列向基层倾斜的政策文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村(社区)干部是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者,要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市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的历史机遇,必须提高村(社区)干部领导力,把各级的政策和任务落实、落地到基层。
(三)增强村(社区)干部领导力是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基层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工作内容、工作机制、面临的压力等等都发生了全新的改变。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需要村(社区)干部落实基层治理改革的各项任务、协调处理社会发展改革涉及的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在各项重点工程的推进中,需要村(社区)干部处理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许多短板,老城改造、物业管理等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对居住安全、身体健康、素质提升、全面发展也更关心更重视;同时,村(社区)干部还要承担创文、巩卫、消防、网格管理、日常党务工作等等,各项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村(社区)干部也承担着更大责任、经受着更大压力。从梅江区的情况看,村(社区)干部的能力水平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出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思维不活跃,视野不开阔,创新意识不强,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足,等等。提高村(社区)干部领导力以适应新形势,增强新本领,应对新挑战,确保村(社区)干部的能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适应,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增强村(社区)干部领导力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风清气正基层环境的必然要求。村(社区)干部身处基层第一线,他们的作风和形象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调研中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民生诉求多样性,近年来由于村(社区)干部群众工作水平和纪律、作风甚至腐败等问题引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群众信访总量不断上升,涉诉涉法信访日趋增多。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增多,村(社区)干部履职过程中涉及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违纪违法事件呈高发态势。今年以来,梅江区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利用职务之便骗取国家扶贫资金、套取惠农补贴资金等违法违纪案件11件(人)次。尤其是发生涉黑涉恶犯罪事件,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并挖出一串涉黑涉恶腐败和背后的“保护伞”问题,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村(社区)干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力量,是营造风清气正基层环境的关键力量,他们领导力的强弱,群众工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化解矛盾水平的高低,以及是否清正廉洁,是否在群众中树立公道正派的威信,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
村(社区)干部作为基层一线事务管理者,他们的领导力直接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影响党的执政之基,必须切实提高村(社区)干部的领导力,锻造过硬的乡村振兴、城市提升带头人队伍。
(一)提高政治引领能力,把讲政治这项首要任务落到实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指导农村(社区)工作、规范农村(社区)各级组织行为的准则,能否按照党的方针政策想问题、办事情,是对村(社区)干部政治是否过硬的严峻考验。因此,必须提高村(社区)干部政治能力,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把中央的权威、领袖的权威在基层一线树起来,把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农村、落实到社区。提高村(社区)干部政治能力,首先要坚定不移把握政治方向。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各项工作政治方向正确,团结带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其次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在大局下行动、自觉为大局服务,议大事、抓重点,加强集体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科学决策。第三要不折不扣抓落实。提高政策的执行力,领导村(社区)团支部、妇代会及“两新”组织等并发挥其作用,凝心聚力完成中心任务,把中央决策和上级部署落实到各项工作。
(二)提高发展经济能力,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来说更现实、更紧迫,也能让群众得到最直接的实惠。因此,把经济搞上去,让群众富起来,是摆在当前村(社区)干部面前的头等大事。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振兴乡村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契机,抓住领导挂点指导、单位挂钩帮扶、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整顿、驻点联系工作这些机遇,依托项目、资金、技术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实体经济,千方百计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当前,首要任务是围绕中央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谋划好发展规划,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创新发展理念,找准发展路子,坚持从小、从实做起,推动农村生产、生态和生活全面提升。同时,谋划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项目,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带动,着力在发挥资源优势、盘活集体资产、搞好生产和流通等方面动脑筋、做文章,开拓出一条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好路子,实现强村富民。
(三)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到实处。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身处最基层的村(社区)干部,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各项民生实事工程等工作,都是围绕群众开展的,因此群众工作能力是村(社区)干部必备的能力。一要深入群众,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谈,做到工作上为了群众、感情上接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二要服务群众,以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三要教育群众,做好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解释工作,使党的方针政策入脑入心,让广大群众拥护、支持国家政策;同时要高度重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工作,注意教育疏导,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好,防止个别问题群体化、内部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把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落到实处。依法治村(社区)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贯彻落实的重要内容之一,村(社区)干部要在群众中树立公信力和号召力,必须提高依法治村(社区)、民主管理能力,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廉洁自律。一要遵章守法,做到知法懂法,明白不能做什么、不能怎样做,用法律来规范言行;善于用法,依靠法律和制度管理好本村(社区)的各项工作,利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严格守法,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决定本村(社区)的重大问题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行事。二要公道正派,在工作中抱着一颗公心办事,对待党员群众一视同仁、公正公平,解决问题和矛盾纠纷公道正派,杜绝搞优亲厚友,亲疏有别。三要作风民主,坚持民主决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保障群众当家作主;坚持民主管理,用制度规范约束群众的行为;坚持民主监督,完善监督委员会机构和职能,依法有效监督各项事务。四要廉洁自律。牢固树立法纪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依法用权、依规办事,做到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在群众中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要立足于提高村(社区)干部领导力,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
(一)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站位。组织村(社区)干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开展“党员领导领学带学督学”活动,区、镇两级党员领导干部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深入到所挂点村(社区)党组织讲党课作辅导,开展谈心谈话,帮助村(社区)干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方式,充分运用“新时代讲习所”阵地及其他各项载体,增强村(社区)学习教育的生动性和针对性。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大力打造“红色”课堂,深入开展“红色”教育。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革命传统教育和“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继续深化“转作风比奉献树形象”主题活动,引导村(社区)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二)加强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基层治理的工作水平。紧抓党组织书记“关键少数”,高标准谋划好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党组织书记专业能力。区级层面开展好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各党(工)委制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对村(社区)干部年度集中教育培训。重点从提升依法行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民主管理能力等方面开展培训,提升村(社区)干部为民服务的综合能力。同时,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社区)干部技能培训力度,引导村(社区)干部掌握技能,提高带头致富能力。鼓励基层发扬首创精神,推动更多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下沉,提高村(社区)干部工作水平。
(三)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环境。一是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管理监督,每年由上一级党组织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年度考核,对不称职或连续两年不合格的,按程序调整书记岗位,情形严重的予以免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由区委组织部实行备案管理。结合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任期审计。二是加强村(社区)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由镇级统一建立村干部档案进行管理。发现涉黑涉恶的村(社区)干部,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的村(社区)干部,加强批评教育、促其改正,屡教不改的予以撤换。三是严格规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教育引导村(社区)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开展深刻的党性教育和严肃的革命性锻炼。建立党内政治生活台账清单。四是持续深化基层治理专项整治。认真查处黑恶势力对基层组织的干扰渗透破坏活动,扫掉黑恶势力“关系网”“保护伞”。坚决惩治村(社区)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深入开展扶贫民生领域专项整治,认真治理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现象,严肃查处假公济私、贪污腐化行为。
(四)加强要素资源保障,全面夯实党的执政之基。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一方面,选优建强党务工作者队伍。由组织部门统筹配强抓基层党建的力量。镇(街道)党建专职副书记、组织委员坚持专职专干,社区党组织原则上配党建专职副书记。积极探索“公开选聘+专业培训+组织派遣+实绩考核+以绩定酬”的党建指导员选聘机制,选聘一批高素质党建指导员,加强对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稳定增长的经费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健全基层组织运转经费财政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干部各项经济待遇。逐步提高村(社区)干部补贴标准;探索增设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绩效奖励和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落实离任村(社区)干部生活补助,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总编点评
这一篇研究报告和本栏目相关文章都谈到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领导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成就。这跟党中央的超强领导力及各地各部门执行力提升是分不开的,和党的基层组织及基层干部的领导力提升也是密不可分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是我们党领导力构成的重要基础。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分决策,九分落实”,都可见基层组织力和领导力多么重要。乡村、社区组织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社区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实现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首先要把提升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领导力放到基层党建和各类组织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
从国家治理结构来看,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城乡结构和格局全面转型,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推动治理重心下沉,创新完善治理体制,打通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迫切要求基层干部转变治理理念,改善治理方法,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从一定程度上说,增强新时代基层组织和领导干部的领导力,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场“攻坚战”。
从党的历史经验来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干部领导力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当今基层党组织要增强领导力,必须像吸铁石一样,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定不移跟党走,成为“磁石型”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要增强领导力,首先要练就自身“钢筋铁骨”,增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服务群众、治理社会的本领,增强战略思考、统筹协调、思想工作、组织动员的能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同时要与群众同心同德,同甘苦共患难,使“钢筋”和“混凝土”融为一体,起到凝浆固土作用,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党的各项战略部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