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大数据

2019-01-25 21:22余海岗段培君
中国领导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领导干部

◎余海岗 段培君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活跃、人际交流的频繁、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大数据越来越成为认知和决策研究、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等诸多领域的常用词汇。大数据是指满足种类多、流量大、容量大、价值高指标的数据,是丰富的现实世界以另一种形式的再现,是质与量的统一体,是大数量与多类型的统一。这种统一被认为带来了数据观的某种革命,给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了描述工具,从而能够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这种类型的扩展使世界上一切现象关系都可用数据来表现,因为一切活动都会留下数据痕迹,万物皆可被数据化。人类精神、社会行为在某种程度也可以量化表达。管理大师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 1900—1993)和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09—2005)有许多理念分歧,但都认为“不会量化就无法管理”[1]。

有了大数据,领导干部可以大大提升战略决策的准确性,实现准确定位、精准管理、科学领导。不仅如此,大数据还带来了财富观革命和价值观变革。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仅是财富的计量形式,而且本身也已经成为一种新型财富。大数据还要求全社会进一步推广理性、平等、透明、民主、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提高对大数据的把握能力,增强利用大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是新形势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新要求。

一、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大数据的重要意义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大数据”写入会议公报,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单独列为一章,明确“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2017年1月,《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全面制订五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计划。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作为治国理政骨干的领导干部,必须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尽快提高自身对大数据的知晓、掌握和运用,力争成为驾驭大数据发展的行家里手。

(一)充分认识大数据对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近现代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特征是寻求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强调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大数据则侧重于揭示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变量之间的依存变化寻找数据规律。比如,有人去餐馆吃饭,第二天腹泻了,人们可能认为他在餐馆吃了不洁的食物,这就是典型的因果性思维。但实际上,还可能的是他和某个带有肠胃病菌的人握过手,根本不是餐馆的问题,这就是联系性思维。强调因果联系是传统的思维方式,而探求相关性则是大数据的理论基础。一般来说,因果联系是线性的,联系性则是平面的甚至立体的,对解释事物的发展演变更具包容性和解释力。领导干部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寻找潜在的逻辑关系,获取新的有效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数据为领导干部认识问题、研究问题、科学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二)充分认识大数据平台对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

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互联网+公共服务”通过将互联网的创新技术成果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构建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大数据平台将会大大节约行政成本,推动我国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益稳步提升。目前,我国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往往集中在大中型城市,没有辐射延伸到一些边远及贫困地区,导致这些地区的群众无法获取优质的公共服务。借助大数据信息体量大、传播速度快、类型多、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对象选择空间大的优势,可以显著提升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平等性、公平性,进而能够提升社会福利的整体水平,从而有效缓解地区之间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推动社会包容性发展。

(三)充分认识大数据产业及其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发展既要依靠需求拉动,又要靠供给侧推动,需要供给和需求两个引擎。在当代创新加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供给引擎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科技领域,已初步形成竞争优势。把握时代机遇,加快推进“互联网+”,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增强竞争优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对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方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战略思维,并将其置于五个思维之首。战略思维是一种在竞争或战争的条件下对全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的思想方法。领导干部要善用战略思维,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大数据的方法,提高领导能力,实现决策科学化。

(一)大数据使目标定位更加科学合理

目标定位是指为地区、部门或单位未来一个时期确定一个合理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包括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定性目标是说明目标的基本方向、性质特征,比如“小康社会”。定量目标是说明达到目标的指标体系和时间规划,比如“翻两番”。制定目标必须合乎实际情况,对现状进行客观定位。分析自身所处的区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确定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大数据可以大有作为。

(二)大数据有利于实现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匹配

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匹配,也包括目标与目标之间、手段与手段之间的匹配。保持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合理关系,是制定战略的基本要求。战略是目标与手段两者之间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种全面行动规划。这不仅需要运用现代科学的因果性方法,而且需要运用大数据的相关性方法。相关性的视角为领导干部实现战略目标与手段的平衡提供了新的帮助,使战略目标之间、手段之间、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平衡有了更为多元的选择和依据。

(三)大数据有利于把握全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战略实践中整体比部分、全局比局部更为重要,战略本身是倾向于整体和全局的。[2]数据或信息无论在战场还是在商场都有特殊的作用。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影响着战争或竞争的最终结局。大数据体量大、速度快、类型多、价值大的特点,可以拓宽领导干部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四)大数据有利于战略预见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统一,认识这一点对战略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战略预测的基本思路是在预见领域寻求尽可能多的确定性,通过把握这些确定性对有关事态的变化趋势做出预判。预测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其功能作用,需要视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因此,在大数据时代,领导干部可以通过数据相关性获得更多的洞察力,使得预测更为精准。

三、领导干部要自觉提升大数据治理能力

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大数据主动权,就掌握了战略制高点。领导干部要自觉提升对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认知水平,自觉运用大数据方法进行战略思维,自觉提升大数据治理能力,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平台构建、大数据产业发展、大数据规律方法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性。

(一)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做好新时代政务服务

扩大数据共享范围,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是新时代政务服务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基础的大数据平台可以大大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有助于政府公共部门精准识别公共需求,精准施策,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政府通过大数据平台构建,可以创造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公众互动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大数据平台,还可以简化公共部门服务流程,有利于公共部门提供订制式的民生服务,使公众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解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包括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社会保障、住房、旅游、出行等各种民生问题,让数据多跑路,使群众少跑腿,将便民利民惠民服务真正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共服务的高效和便捷,提高人民群众的满足感、获得感。

海量公共大数据是一种高品质公共资源,对其开发、开放和共享将产生巨大社会经济价值。领导干部在建设大数据平台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更多的民意,同时也可以及时向公众公开政府的数据。国家的政策导向是要优先推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库向社会开放。这一举措既有助于民众解决民生问题,又有助于了解公共服务的运作情况,便于加强民主监督。

(二)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就要求领导干部重视大数据的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大数据作为新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将会是“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为实现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很多地方的大数据协调管理部门也纷纷建立起来,还有的地方建立了相关产业园区,以各种措施吸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企业入驻。新形势下,如何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产业,把握规律,科学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发展需求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是领导干部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掌握大数据规律方法,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领导干部一旦掌握了大数据规律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与治理能力的重要利器。领导干部在运用大数据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过程中,要将大数据治理所体现的理性、平等、透明、民主、开放、共享等原则贯穿于政务行为全程,以法律、法规作依据,严格约束权力滥用,贯彻一视同仁的平等理念,体现程序公开、透明原则,规避个人意志产生的非理性行为。

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的过程,就是领导干部实践新型治理观的过程。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的过程,就是政府分散决策,引导和培育自组织机制的形成和扩散、增强社会活力、开放和共享资源、公开政府信息、培育整个社会公平、公正、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使上述要素形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互动效应:政府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有利于政府分散决策、自组织机制的扩散、社会活力增强、开放和共享资源、政府信息公开、整个社会公平公正价值的实现;反之,政府分散决策,自组织机制的形成和扩散,社会活力的增强,资源的开放共享,政府信息的公开,整个社会公平公正价值的提升又会促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因此,努力掌握好大数据规律方法,练就精湛的大数据本领,提升大数据治理能力,是以实际行动加快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时代要求。

太阳底下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大数据也是如此。近年来国际上频频发生的数据泄密事件提醒我们要提高对“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领导干部对我国大数据发展情况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既要看到我国作为数据大国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距离数据强国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还面临不小的数据安全风险挑战。提升数据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也是领导干部提高大数据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之,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应该充分认识大数据的重要意义,善于运用大数据方法,把大数据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抓手,提高大数据政务服务水平,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升大数据治理能力,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积极贡献。

[注 释]

[1]信海光.大数据时代的颠覆与创新——对话舍恩伯格[J].清华管理评论,2013(2):23.

[2] 段培君.领导干部战略思维的时代内涵及其架构[J]. 长白学刊,2003(3):15.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领导干部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论气象公共服务的职能提升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