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人驾驶汽车对交通管理的影响

2019-01-25 06:10:01孙乐欣
智能城市 2019年1期
关键词:交通管理无人驾驶汽车

庄 晏 刘 焱 孙乐欣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1209)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蓬勃发展,智能产品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从智能手机、家居到如今的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成为21世纪的标志语。无人驾驶,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标志,是人类汽车行业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驾驶方式的一次伟大革新。它的诞生将减少人类的驾驶压力、提高交通安全,并为节能减排、摆脱城市的交通拥堵找到新的解决途径。但新事物的出现往往带着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无人驾驶得到广泛应用,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1 无人驾驶汽车对交通管理的影响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道路交通的变化天翻地覆。1978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仅158.87 万辆,其中汽车135.84 辆,汽车驾驶人192.45 万人。而截至2018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有3.22 亿辆,其中,汽车2.35 辆,机动车驾驶人4.03 亿人。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给保障和维护道路畅通的工作部门与人员带来持续的挑战,而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其影响更是空前绝后的。

1.1 无人驾驶汽车对交通管理的积极影响

人工智能从提出到如今,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就无人驾驶汽车而言,相比传统汽车而言,增加了许多智能的功能,如防抱死功能、自动泊车功能等,对交通管理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1)在安全方面,无人驾驶汽车一定程度上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相比于普通的汽车,无人驾驶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无人驾驶汽车中加入了防抱死制动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由于突发状况来临,许多新手型司机无法及时采取行动,汽车无法及时刹车或因为急刹车导致汽车发生打滑、侧翻等,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若汽车中无防抱死系统,司机需要反复地踩踏踏板来防止汽车侧翻,这更多地依赖于司机的开车经验,经验不足的驾驶员易发生意外情况。基于这一状况,无人驾驶汽车中加入了防抱死系统,它能够精确地测出汽车轮胎在受到多大的阻力时会发生侧翻,并根据计算的数值及时在汽车即将被锁死时给出反应,防止事故的发生。从防抱死的角度来说,无人驾驶汽车相较于普通汽车更加安全,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让公路交通系统变得更加有条理、有秩序。

(2)在准确方面,无人驾驶汽车有利于泊车管理。无人驾驶汽车的自动泊车功能,对于经验不足的司机来说,极大地提高了停车效率和准确性。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新手司机停车时,与旁边车位中所停的车发生剐蹭等报道,以及前段时间引起争议的“女性停车位”事件,由于部分女性在停车方面有一些技术性困难,在停车上过多耗费时间以及容易与其他车产生摩擦,部分商场在停车场内设置了专为女性扩大的停车位,引发社会讨论浪潮。而在无人驾驶汽车中,安装了许多探测器,能够准确地定位周围的障碍物,知道自己与障碍物的距离,并自动根据距离进行停靠。这样,即使是经验不足的新手,也能够准确地将车泊入停车位中,减少在停车管理方面的事件。

(3)在自主性方面,无人驾驶汽车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情况。除了安全性和准确性,无人驾驶汽车在自主性上的优点也不可忽视,它可以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硬件设备,对周边环境进行感知,计算出合适的驾驶速度,自动调速,相比于传统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更加经济与环保。交通拥堵是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的一个难题,而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自动、及时获取道路交通的相关信息与拥堵情况,高效地选择最优行驶路线,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道路施工、交通事故造成的交通堵塞,在提高汽车行驶速度的同时,也提高了道路的使用效率,一举两得,促进道路交通管理更高效。

1.2 无人驾驶汽车对交通管理的消极影响

(1)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定责规则的缺失与应对。虽然上述说到,无人驾驶汽车有利于减少突发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并不是完全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无人驾驶汽车自面世以来,最大的争议就是,一旦自动驾驶发生了事故,对于所造成的财产损失,责任如何认定,又应该由哪方承担赔偿。

法律责任是国家施加于违法者的一种强制性负担,是补救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的一种手段,法律责任是通过法律制裁而实现的,任何法律责任的实现以责任主体的存在和确定为前提。对于无人驾驶汽车出现交通意外,谁应该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负责,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应当由汽车制造商与其研发团队承担责任,认为是由于其自动系统的不完善、不准确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②应当由车辆的所有者或管理者承担责任,认为购买自动驾驶汽车的所有者,在买之前就应该已经知道了该车存在的风险与不成熟,应该为自己的购买承担相应的风险。

目前,我国在无人驾驶汽车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有关无人驾驶汽车的规定与传统的交通法规有些不相适的地方。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趋于完善,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法律法规没有及时明确和规范,势必会给正常的交通运行、管理与追责带来负面影响。

(2)无人驾驶汽车在日新月异的城市环境中的应变问题。无人驾驶汽车的自主性、稳定性与准确性是吸引人们的几大优势,人工智能就是依靠程序算法,精准识别各种问题,从而简化人们的生活。但城市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对自动系统要求较高,更是要求其开发团队不断地进行更新与维护,使得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出正确判断。除了对变化着的城市进行识别外,还需要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选择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这些情况,只依靠基本逻辑判断,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更新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的计算机算法。若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无人驾驶汽车便会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更多难题。

2 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相关建议

我国无人驾驶汽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总体来说还是取得了重大进展,需借鉴国外的经验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措施。

2.1 尽快出台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法律法规

除了安全性,无人驾驶汽车最大的争议便是关于其交通意外责任认定与赔偿事宜。因此,需要通过相应的政策,对这一新兴行业进行规范统一,在正式投入使用前,便有完善的标准,为我国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提供系统的政策依据,也有利于行业间良性竞争,促进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

百度CEO李彦宏在驾驶无人驾驶汽车时,涉嫌实线并线,扣2分,被罚款200元。而在美国,则出现了Uber无人驾驶汽车撞死行人的惨痛事件,如此种种,国际社会上对于制定无人驾驶汽车相应法规的呼声愈来愈高。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确保在事故发生后明确责任主体,有理有据、及时高效地处理问题。

在我国,虽然现行的法律法规并不适用于无人驾驶汽车。但随着我国近些年来无人驾驶汽车的快速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法律和政策也在不断地完善,预计在2020年前后,相关法律会完善。

2.2 加大研发力度

对于上述提到的,无人驾驶汽车在日新月异的城市环境中的应变问题,要求国家及相关机构单位加大研发,制造出更准确、稳定的无人驾驶汽车,从源头上解决潜在的风险,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由于无人驾驶汽车是朝阳行业,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帮助其成长,刺激其创新;另外,可以向国际上在此应用上发展较好的国家学习,如美国的特斯拉和谷歌,学习者两家公司的技术,结合我国实际运行产出。此外,从相关机构单位来说,需要大量引进人才,加大研发力度,加强核心技术,在关键技术上下功夫去钻研去磨炼,努力提高自身车体水平,降低生产与维护成本,形成属于自己的技术竞争力,拥有属于自己的广阔市场。

3 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实际应用

近几年,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实际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1)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首列列车运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于2017年1月9日抵达浦江镇。据报道,8号线列车有四节编组,列车内未设驾驶室,全部车厢都用于搭载乘客,大大提高了列车使用空间。这条无人驾驶线有望年底开通试运营,成为上海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

(2)2017年3月,广州白云机场首次投入运行无人驾驶汽车,这也是无人驾驶汽车在我国机场内的首次试运行。该车融合多种先进传感器,如车载毫米波雷达、立体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经试验,该无人驾驶汽车遇到停车场内其他车以及行人,会自动识别停顿。乘客可以在停车场内自行预约车辆,并搭乘无人驾驶车到特定停车位。这一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无人驾驶汽车对便捷性、安全性的提升和对交通的优化是跨越式的。

4 结语

新技术的革命,改变了传统的汽车驾驶模式,让人们从烦琐而禁锢的人工驾驶当中解放出来,也给国家交通管理带来了高效与挑战。虽然目前国内,无人驾驶汽车处于测试阶段,并未投入使用,但国外的实践表明,提前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科学的规范与监管,其消极影响是可以有效弥补和掌控的。因此,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国家和相关企业共同努力,出台相关政策,提高我国交通管理水平,加强技术的研发,提高汽车自身机能,使我国的无人驾驶汽车合法行驶尽快付诸实践。

猜你喜欢
交通管理无人驾驶汽车
我们村的无人驾驶公交
主动交通管理在智慧高速中的应用探讨
无人驾驶车辆
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 08:18:28
无人驾驶公园
汽车的“出卖”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5-17 05:10:05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限行不限购应是小汽车交通管理的新常态
智能交通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途径
3D 打印汽车等
决策探索(2014年21期)2014-11-25 12: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