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 万艳琴
【人物简介】
姚嘉俊先生,新民党/公民力量沙田区议员、沙田区议会地区设施管理委员会地区设施及改善工程工作小组召集人、建筑物条例上诉审裁小组成员、沙田居民协会副主席、沙田欣廷轩业主委员会顾问、消费监察召集人、圆洲角居民协会主席、圆洲角义工服务团秘书、新界潮人总会会董、香港潮州商会会员。
沙田区是香港十八区中一个正在全面发展的新市镇:近二三十年来,它迅速形成住宅区,供万千市民栖身安家;还有大围、火炭、小沥源及石门四个轻工业区及新商贸区,为当地注入不少发展的动力;狮子山隧道、大老山隧道、大埔公路、八号幹线、东铁线、马鞍山铁路等道路设备,交织出繁忙的交通系统。这一切,促使区内持续发生着变化。
於其中,议员的工作尤为重要,他们调配社区的资源,避免遗漏的出现;解决居民间的纠纷,维持公共的秩序;还要关注地区基建的情况,修复及改善损耗、陈旧的设施,以优化街坊们的生活环境。沙田区议员姚嘉俊先生,从二十多年前接触社会工作以来,参与到了众多与民生有关的工作当中。在接触到不同的民生事宜後,他对於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议员,是一种比社工更像社工的身份。
扎根基层融入市民生活
相信很多人都对数月前侵袭香港的2018年第22號超强颱风“山竹”印象深刻,它强大的破坏力造成了大量公共设施的损坏。幸好政府提前做足预防措施、民众也积极配合,风災总算有惊无险,没有酿成重大事故。
颱风过後,街上一片狼藉,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不便。折断的树木、吹掉的广告牌以及各种损坏物品四散於马路各处,大巴小车皆难以行驶。地铁或小巴也就成了这段时间人们上班出行可选的交通工具。
姚嘉俊先生看到这个情况後,便驾驶家中的汽车,免费把居民从住宅区接送到沙田火车站。它灵活地穿梭在街上,谨慎避开了各种障碍,儘管路况不佳,对轮胎、喷漆多有磨损;姚嘉俊先生亦没有在意。
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他一直为接送街坊而忙碌,连休息时间都未曾预留。不过想到自己帮助了社区居民,便觉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某次往返的途中,车上接到了两个早前已跟健康院预约好的孕妇,可是颱风影响了出行,赴约也成了难题。幸好获得了姚嘉俊先生的帮助,终得以及时赶到健康院复诊;感激之际她们在下车後拍照留念,随後发佈到网络上,感恩自己得到好心人的帮助。有趣的是,此时孕妇並不知道姚嘉俊先生议员的身份。
“後来我得知这一条信息获得了约400次分享及4000多点赞,在网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也感到高兴,不过其实我做的事情跟其他街坊都一样,是自发且不求回报的。”姚嘉俊先生表示,其实自己的服务,是受到了街坊的影响。做好事是不分身份的:“‘山竹期间,我到街上巡视,看到不少早起的市民正拿着锯子一类的工具,清理街上的树枝和杂物。不由得也被大家的热情感染了。这种情况以前很少出现的,而当人们的公益热情不断增长,大家也会越来越懂得替他人着想。”作为社区的工作者,看到居民热衷公益,无疑是一件让自己倍感高兴的事情:“居民们互相帮助、纷纷无私奉献,很多地方都显露出人性的光辉。”
即使不是特别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姚嘉俊先生也有同样的感受:由於自己服务的选区分佈着居屋、私人楼以及乡村,生活着不同的群体,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也因此有所差異。但他们都有共同的诉求,在某些地方都有共同的意愿。而社会工作,可以通过面向广泛受众的服务把他们串联起来,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係和互动得以加强。
姚嘉俊先生定期会和工作人员到社区里走访,与居民交谈,到屋宇、村落中了解民情。随後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情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工作,为街坊排忧解难、改善生活。他的付出也被居民们记在心上:“有时我们到访乡村,有的热情居民会抓来螃蟹,邀我们边吃边聊。视察社区时,如果刚好碰上街坊们在散步、遛狗,他们也很乐意一边散步一边反馈问题。”不断与居民建立良好关係的同时,姚嘉俊先生也注重与业委会等团体的沟通,他能传递信息、促进交流,藉此保持社区的和谐。
此外,姚嘉俊先生还充分利用电讯设备——手机,以此实现多元化联络,优化部分工作步骤。如拍照传讯、个案反映、报名参加活动等,既更直接地反映问题,又能方便自己和他人,促使社会工作效率的提高。
对姚嘉俊先生而言,议员的工作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每一部分就像日常作息习惯一般,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而职业的使命,更透过每一件服务市民的事情得以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份工作,因此变得既有人情味,又有高尚的情怀。
大小事情 不断惠人惠己
社会服务,是姚嘉俊先生从学校毕业後坚持至今的工作,他辛勤地耕耘在选区之中,专注於造福街坊等相关事宜。早年,他在沙田居民协会中认识一位邓梓焕副主席並向其学习摄影。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年轻人逐渐接触了社会工作,也渐渐对社会服务产生了兴趣。後来,他开始参加各类活动,如现场留影、组织策划、地区义工服务等等。
“我一边学摄影,一边在社区工作中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到1995年认识了公民力量,我开始做义工,並且帮议员选举、派发传单、做家访、拍照等。”姚嘉俊先生迅速地适应了自己的新工作,翌年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为社区议员林康叶担任助理。
此後数年,他越来越清晰地发现,自己适合做这份工作,对比到办公楼里进行重复性的工作,他更喜欢接待街坊、听取对方的意见,或者处理文职工作、从文字上解读市民的喜怒哀乐;如果能帮到他人解决难题,还能感到很大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他心中形成了为民服务的使命感。
用心的人往往是很耀眼的。姚嘉俊先生的工作很快就得到了长辈的肯定,他们给他以鼓励,支持他去参选议员,攻读工商管理学位,在工作中实现知行合一。姚嘉俊先生亦不负众望,在2003年以25岁的年轻议员的身份实现了上述理想。至今,他已迈入了不惑之年,也成了拥有16年工作经验的资深议员。
回顾这些年,姚嘉俊先生最深的感悟,即是觉得议员的身份,要统筹兼顾好每一个服务群体,了解及体会到各类居民的想法和难处,並以此作为分析的基础,综合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所以他说:“议员,比社工更像社工——一般而言,社工面对的是特定的群体,所以他们学习的、接触的,都与这个群体有关,也许很少涉及其他的范畴。而议员,接触的和考虑的要比社工多,为人服务的意识和行为卻不比社工少,还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关係。可见,议员的工作看似与社工相同,卻要兼顾得更多。”不过,对於贡献者而言,与其说议员是一份职业,倒不如说一份担当。如姚嘉俊先生一样有能力的承担者,将一如既往地奉献不止。
无论社区事务是大是小,姚嘉俊先生皆着手处理,如帮助长者与家庭进行沟通,或者为居民申请相关的服务,从填表、递交申请、到发送邮件等工作,其皆热心接待,认真做好。有人在感受到姚嘉俊先生的热情後,又把身边有需要的亲友介绍过来。不知不觉中,他的工作量在增多,人们在他身上投放的信任和感情也在增多。这种亲密的关係,是饱含着正能量的负荷,也是甜蜜的收穫。
在社会工作中,姚嘉俊先生还有另一个收穫——他与他的夫人是在做义工时认识的,两人相恋十年,後来喜结连理,先後诞下两位可爱的女儿,家庭幸福和睦。更有意思的是,姚嘉俊先生的夫人陈敏娟也当上了区议员,两人服务着同一地区不同的街道,有很多工作可以配合、互补,继而服务工作与家庭共同收穫。
如今,姚嘉俊先生在社區里扎下了根,他以居民的关怀为养分,如同逐渐茁壮成长的树木一般,给社区带来了更多福荫。他付出的一片真心,通过一项项工作,丝丝渗入居民的心中,温暖了他人,也鼓励着自己在接下来的工作里更加投入,进而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