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民间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19-01-24 07:27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皖南手工艺民间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铜陵 244000)

0.引言

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一种活态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造物文脉,民间艺人将“技艺”、民族地域文化、艺术特性融入手工艺产品中,独特的风格凝结着智慧的结晶。[1]

笔者近些年一直关注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调研安徽皖南多地,试从安徽皖南民间传统的手工艺中,梳理手工艺传承与保护的发展脉络,探究技艺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总结部分未得到保护的传统手工艺的经验与教训,旨在保护知识技能的传承。

1.传统手工艺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1.1 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手工艺,为了保护传统工艺美术,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进行抢救保护、传承发展等措施。

近年,“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举办了从第一届至2015年的第五届安徽省艺术精品博览会,提升了传统工艺品的地位和影响力。

由于政府的重视,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正处于较好的时期。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民间手工艺未得到保护,一些手艺人自身也未意识到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视其为谋生的手段,所以当生活条件改善后,便淡漠了对传统手工的情感。目前,在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52.49%的品种日趋式微,甚至面临着灭亡。

1.2 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手工艺历史悠久,种类多样,传统手工艺如陶瓷、印染、刺绣、雕塑手工艺等,其中生活的需要是很多手工艺品创作的灵感,饱含着劳动人民构建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功能与审美,实用与美观,结合为一体。

手工艺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各地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护与传承的意识日益增强,加大文化安全保护,是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的动力。[2]

民间手工艺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变化,从分散到集中、从作坊到产业。目前,工艺美术行业总产值超过6000多亿元人民币。[3]安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门类发展有待政府给予更大的支持和推动,发展市场潜力大。

2.皖南民间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传统手工艺的门类众,有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池州刺绣、淮北手工编织、芜湖铁画、马鞍山丝棉画等。除了“有名”的品类,还有没有被关注的“无名”手工艺品类。

2.1“织花带”手工艺

“织花带”是苗族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对于苗女来说,花带是特殊的情感纽带。幼时,母女传承,姐妹相授,织花带是成长的必修课;恋爱期,花带赠与对方,便成了爱情信物;为人母后,花带就变成了背孩子襁褓上的背带。湘西苗族织花带的带镰子一般都是代代相传。

笔者走访安徽皖南庐江、枞阳凤仪、白湖等偏远山区一带。了解花带可分黑白花带和彩色花带两种。黑白花带用途较多,和苗族的用途相似。现在的手艺人将它视为吉祥物品,赠予亲朋好友,做背带或腰带。彩色花带色彩尤为鲜艳,但是由于编织工艺较为复杂,难度大,现在少有人制作。花带的花纹图案,有菱形花、犬齿花、"双龙抢宝"、六耳格、花草及文字。图1是笔者拍摄记录了“织花带”的制作过程,手工艺人正在制作吉祥的“卍”字黑白织花带,这是出现较频繁的符号。“卍”字字符四端纵横延伸,互相衔接。她们认为万福不断的卍字,存在织花带中可以带来福运,保佑平安,富贵不断。

图1 皖南“织花带”手工艺人

图2“织花带”制作工艺

安徽皖南民间“织花带”的手工艺人缺乏知识产品保护和维权意识,且未被授予“手艺产权”,随着手艺人的老龄化严重,未得到传承与保护,其传统的手工艺术也渐趋消亡。

2.2 民间手工绣花鞋技艺

鞋子,不仅仅具有实用价值,护足御寒。同样具有审美价值,手工绣花鞋上的图案有着吉祥寓意,是传统民俗文化中的象征文化,蕴含了厚重的中国文化内涵。

鞋子上的图案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北方以皮毛做装饰,南方以绣花做装饰。笔者走访安徽皖南一带,在绣花鞋的鞋头上发现狗和鹅的图案。手工艺人向笔者解说,因正值闰月,女儿为母亲绣鞋,寄托美好的愿望,以表达祈福消灾、预祝康乐长寿。并有一谚语相传“小狗托小鹅,要托老娘过黄河;小鹅撵小狗,老娘要活九十九”。

安徽省庐江县刘屯村村民出嫁时的绣花鞋,是由姨妈绣制而成。耗时费力,工艺性强,花纹精致、配色鲜艳。选用桂花“早生贵子”、莲花“连生贵子”、如意“笔定双钱”等不同图案纹样,视为健康、吉祥、平安的象征,寓意驱除邪恶、消除天灾人祸。这是民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祈福,同时这些绣花还出现在童鞋、童帽、肚兜、鞋垫、背带上,体现了民间手工艺特色。

经过祖祖辈辈的传承,尽管时代和环境变迁,花纹样式、独特绣法却保留至今。但是绣花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机,随着老一辈手工艺人的相继去逝,年轻人外出就业,传承后继乏人。

3.皖南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3.1 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3.1.1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传承

“织花带”、“绣花鞋”手工艺面临 “难保护、难继承”,需要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保障,为手工艺人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同时,政府应继续大力推进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力度,改变技艺传承人的观念,改变“人亡艺绝”的处境,宣传、引导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认识和保护。面对外来现代文化的冲击,能够端正态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手工艺文化做贡献。

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是封闭不对外,应树立正确的保护和传承的观念。笔者在2017年调研徽州的传统“石雕”工艺,接触就是女手工艺人,这是打破了传统的“传男不传女”的观念,甚至一些手工艺已经开始“传外姓”。手工艺人向笔者介绍了她的规划,准备近年开展石雕培训班,让更多的游客和对石雕感兴趣的人能参与制作,象征性的收取费用,也可以让短暂的游客免费体验,对石雕技能传承有着推动作用。

3.1.2 建立和开发手工艺作坊

由政府部门主导成立专门机构,鼓励手工艺人将传统工艺引入市场,实现产业化,建立和开发手工艺作坊。相对机械化产品,手工劳动的价格高。“织花带”、“绣花鞋”不仅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具有使用价值的实用性。建立能够体现当代人精神与美学价值的工业创造,从小型作坊推进,促进带动大型作坊的出现。

传统手工艺作坊可以考虑在旅游景点开放,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手工艺的特性,增强文化艺术的感受,保护其生命力,体现其他产品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获得更多的商业价值。事实上,在实地调研中,很多消费者非常愿意高价购买具有特色的工艺品,借用消费者的观点“买新奇、买特色,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送亲朋好友。”无形中也实现了手工艺产品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

3.2 民间手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3.2.1 以新专业发展为契机,建立民间艺人工作室

我院为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拓宽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做大做强艺术类专业群,增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申报的了新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目前铜陵市约有12家制衣厂和服装厂,其中多家公司不仅仅将经营服装作为单一的盈利渠道,例如铜陵亿瑞服饰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为服装、鞋帽、针织品、袜生产、服装辅料加工销售等,2017年刚成立的铜陵陈之海服饰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为服装、箱包制造及销售。大多数服装服饰设计企业都引进了超前的设计理念,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服装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我们调研考察了多个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几乎都在做外包加工,真正具有原创性设计的很少,员工整体的学历水平较低且未经过专业培养和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素养及个性,以新专业发展为契机,开设传统手工艺课程,将手工艺人请进院校,建立工作室平台,“民间艺人工作室”、“大师工作室”,让学生在专门、系统、科学的学习中,认识传统本土文化,寻找工艺之美,树立弘扬传承手工艺文化的意识,推动其保护与发展。

3.2.2 设置“织花带”手工艺花纹图案设计产权

在“织花带”手工艺花纹图案上,保护原有纹样,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设置“织花带”手工艺花纹图案设计产权。加强原创专利设计,有花纹图案著作权登记和注册外观设计专利,防止假冒侵权行为。这些象征意义的符号元素,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作坊企业的融合。

多层次的进行市场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开发相关的纺织手工艺产品,或其它相关手工艺类别的产品。发展其辟邪与吉祥的美好寓意,提取保留整合资料中宝贵的精髓,避免因将集体传承而改变手工艺原来的形态和意义。并通过系列专著、论文提高其知名度,传递知识的连续性,引发大众对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4.结束语

针对民间手工艺自身的文化特点和生存现状,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通过多地走访调研,获取第一手实物资料,分析传统手工艺存在的价值,以期引起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为安徽皖南偏远山区的民间手工艺,探索其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的新出路。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共同发展,既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古文化的精髓,又能尽快地为大众所熟知,只有这样才能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最大的保障。

猜你喜欢
皖南手工艺民间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皖南印象》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高人隐藏在民间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