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辉, 朱红雨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从《马氏文通》开始,副词就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之一,马先生称之为“状字”。后来众多学者开始对副词的定义、虚实、语法类属及分类问题展开研究。主要有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陈望道的《文法简论》;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等,这些研究都是副词研究的开创性成果。2000年以后关于副词的研究专著也层出不穷,杨荣祥2005年出版的《近代汉语副词研究》是国内第一部近代汉语副词研究专著;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2000)、《现代汉语副词探索》(2004)、《现代汉语副词分析》(2010)、《现代汉语副词阐释》(2017)4部专著是现代汉语副词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这5部专著具有副词研究的代表性意义。20世纪的副词研究多放在副词的语义指向、结合句式和结构对副词进行分析,等等,近十几年学者对于副词的研究突破了以往从语义指向、宏观与微观、共时与历时等角度的基本研究,开辟出了更多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如从专书副词研究的角度,与其他语言中的副词做了对比研究,还对很多汉语方言中的副词进行了考察,以及从副词与其他词类搭配的视角进行了考察,其中副名结构是学者探讨较多的问题,从多角度对“副名结构”做了系统的归纳总结。新兴副词的动态研究也是21世纪的热门研究,对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热词(其中的副词)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对于副词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笔者在阐述21世纪副词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对这5个方面的副词研究进行微观分析,从而发现近年来副词研究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1世纪现代汉语副词的研究,除了对副词的界定和分类、副词的虚实问题、副词的次类以及复音副词的判定等基本问题所做的探讨之外,学者们还从多视角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笔者对这些成果作出统计分析之外,更进一步总结出21世纪很多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笔者从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独秀学术搜索系统、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超星期刊检索到共357篇21世纪以来关于副词研究的文献,笔者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按照不同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数量统计,以揭示出近十几年学者对副词新的研究进展。
表1 21世纪现代汉语副词研究论文的数量统计
由表1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1世纪的副词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副词的基本问题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更加多样化。其中,专书副词研究是21世纪迅速崛起的研究方向,早在20世纪以前虽然有相关文献但少之又少,近年来,学者们抓住了这一研究视角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2000~2009年就有73篇专门研究,到了近十年达到了92篇;与其他语言的对比研究在21世纪刚刚开始,近十几年有5篇相关文献;方言中的副词研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近十几年的对比来看,增长了两倍之多;副名结构的研究历来是研究的重点,作为一种新的结构逐渐被大家认可,对于这种结构的研究近年来也是不断创新,有了不小的研究成果;关于新兴副词,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某一段时间非常流行的副词说法引起了人们很多关注,从2000~2009年的9篇发展到了29篇,可谓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通过这些研究可见:汉语语法发展变化虽然缓慢,但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新的语法现象、语法规律,对于汉语发展是一种不小的推动力,可以使汉语永保鲜活的生命力,并且在汉语研究中占重要的地位。
21世纪的专书副词研究论文总共有165篇,其中有不少学者专门对某一部著作进行了多个层面的研究,笔者通过检索发现了83篇不重复的专书研究,其中至少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者对某本专著中的副词研究论文共有30篇。本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专著进行了分析总结,进而得出了专书副词研究的一般规律。
1.《儿女英雄传》[注]以下简称《儿女》。文中的语言代表了明清白话向现代汉语普通话过渡时期的语言,一些从古代汉语沿承下来的语言现象,以及近代汉语新产生的语言现象,在这里都留有痕迹,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时期的过渡性著作,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副词研究综述
纵观2000~2017年关于《儿女英雄传》副词研究的文献,从2001年到2007年着重于文中个别副词的研究,如郑剑平对《儿女》中的副词“索性”从语法特点和语义特征角度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进行了对比阐述,得出其用法除用于否定式述补结构与被动句之外,其余用法已基本与现代汉语副词“索性”用法相同。[注]郑剑平.《儿女英雄传》的副词“索性”用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9).郑燕明综合《儿女》中副词“最”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最”做了对比。[注]郑燕明.析《儿女英雄传》中的程度副词“最”[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3).钱毓英对《儿女》中的“才”做出细致的分析,并总结出其特殊的格式以表示肯定和强调。[注]钱毓英.《儿女英雄传》中的副词“才”[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周泽龙通过《儿女》中的“很”与现代汉语做比较,得出了4点不同的结论:“很”均为肯定形式,都不表示消极意义;只可以修饰动词;能受“很”修饰充当句法成分的词语大多是重复的,这一情况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注]周泽龙.析《儿女英雄传》中的“很”[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纵观2009年到2012年的研究,发现这一时期对《儿女》中副词的研究侧重于总体考察,也就是说不把某一类或某一个副词单独拿出来加以分析,而是从副词这一大类的角度加以分析。如于丽媛对《儿女》中近代汉语副词进行了研究,发现沿用到现代汉语的副词,双音节词所占比例较高,为现代汉语副词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注]于丽媛.《儿女英雄传》中产生于近代汉语的副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巫洁以共时平面研究为主,兼顾历时比较研究,将《儿女》中的60个程度副词按照程度等级划分为5个类别,分别为:表示“超量”“最高量”“很高量”“低量”和“比较度”,选取了唐宋元明清的代表文献与《儿女》作纵向对比。[注]巫洁.《儿女英雄传》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薛瑾与龚千炎的《儿女英雄传虚词例汇》进行对比,确定了152个时间副词。[注]薛瑾.《儿女英雄传》时间副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赵质群对《儿女》中的副词进行穷尽性描写,总结出482个副词。[注]赵质群.《儿女英雄传》副词研究[D].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红楼梦》副词研究综述
红学研究一直很热门,近年来对《红楼梦》的语法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笔者检索出21世纪关于《红楼梦》副词研究文献共14篇,对该研究的一般规律做出了以下总结。
以《红楼梦》的全部副词为研究对象,进行多角度研究的学者有:武振玉[注]武振玉.《红楼梦》中“尤最”副词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3).、彭坤[注]彭坤.《红楼梦》副词的历时考察[J].语文学刊,2007,(20).,他们都对该书中副词作了历时比较分析,发现除了对古代汉语的继承之外,绝大部分与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语用一致,有少量副词已经被淘汰,或被其他同义词取代。还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某一类或某个副词的有:朱少峰对《红楼梦》中的副词“就”作了细致分析。[注]朱少峰.《红楼梦》副词“就”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彭坤[注]彭坤.《红楼梦》程度副词的分类描写[J].文学教育(上),2007,(12).、尹雪璐[注]尹雪璐.《红楼梦》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王苗[注]王苗.试论《红楼梦》中的双音程度副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8).、刘继虎[注]刘继虎.《红楼梦》中的“程度副词+NP”结构[J].文教资料,2012,(6).这些学者对《红楼梦》中的程度副词运用计量统计、对比分析、历时比较等方法进行研究,彭坤得出113个程度副词,尹雪璐得出104个程度副词。杨朝霞、乔樵[注]杨朝霞,乔樵.《红楼梦》中表示将来时间副词考察[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7).、任雪鹭[注]任雪鹭.《红楼梦》时间副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对《红楼梦》中的时间副词进行了描写分析。姜岚、康健对《红楼梦》中的感叹副词进行分析。[注]姜岚,康健.《红楼梦》中以感叹副词为标志的感叹句[J].长春大学学报,2008,(5).
3.《朱子语类》副词研究综述
笔者检索到《朱子语类》副词研究的文献共5篇,其中唐贤清将共时和历时相结合,静态描写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共性研究与个性研究相结合,对它的副词系统及源流演变做出调查分析,勾勒出近代汉语副词的基本面貌和时代特色,发现《朱子语类》具有完备的副词系统,所有的单纯副词和一部分合成副词都是由实词虚化而来形成的。[注]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姚晓霞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朱子语类》中的语气副词作了描写分析。[注]姚晓霞.《朱子语类》语气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孙玉娇对《朱子语类》中专门的时间副词进行穷尽式的考察研究。[注]孙玉娇.《朱子语类》时间副词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诗歌中的副词研究综述
近年来,对诗歌中的副词研究也有了初步的探索,从20多篇到70多篇文献可以看出学者在不断地追逐诗歌中副词的奥妙。
雷冬平就杨万里诗歌的结构形式、语义特征、句法功能等三个方面对此类副词作补语的结构考察,记为V-AD式,从而得出副词作补语不是偶然,也不是状语后置,是汉语中少量副词自古就有的一种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有扩大的趋势。[注]雷冬平.杨万里诗歌副词V-AD结构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王静[注]王静.李白诗文中的否定副词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1,(11).、陈群[注]陈群.李白诗歌中的程度副词考察[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分别对李白诗歌中的否定副词以及程度副词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李白诗歌中的否定副词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否定副词体系比较完备,从历时来看,意义类别变化不大,但数量和用法上有变化;第二、不同意义类别的否定副词之间相互渗透,有统一为“不”的趋向;第三、有很多至今使用的词语和特殊句式。李白诗歌中的程度副词有10个,共五类,跟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的级别系统基本相同;李白诗歌中的程度副词既可修饰形容词,有些也能够自由地修饰动宾短语;“太”“少”“好”等程度副词在李白诗歌中用例较少。
张振羽分析了杜甫诗歌的同义聚合体的发展演变规律,表现为:单纯副词的分化导致了表义的模糊性,并促使合成副词大量产生;在副词的发展过程中,累积和排挤的相互作用保持了副词严密的系统性;旧有副词的衰落与新兴副词的兴起相联系,旧有副词往往被具有同义关系的新兴副词所取代。[注]张振羽.杜甫诗中的附加式副词及相关问题论略[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9).代奎分析出了杜甫诗歌中使用的副词多是单音节的,较比宋代以后,唐代出现了汉语双音节化的趋势,但还不是很稳定。[注]代奎.杜甫诗歌常见副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张慧欣对王梵志诗歌中的双音副词进行了一系列的归纳与分析,包括对双音副词的语义分类、描述、构词方式的剖析,以及对其构成语素的词性微观解析。[注]张慧欣.王梵志诗双音节副词初探[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其他文学作品副词研究综述
除了对《儿女英雄传》《红楼梦》以及《朱子语类》的研究之外,学者们从各个领域的文学作品中的副词着手,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但较之于前三部著作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有以下几位学者的研究成果。
葛佳才对东汉译经中出现的双音节时间副词做初步的描写和分析,以期为副词复音化过程提供新材料,新认识,说明了至迟到东汉,复音副词已正式产生,副词复音化已处于迅速发展的前期。[注]葛佳才.东汉译经中的双音节时间副词[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李小静在对4大南戏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对96个语气副词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得出了其分布特点、语义特点、语用特点以及连用特点。[注]李小静.四大南戏语气副词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郭燕妮拟对清末民初的旗人小说和现代汉语的方言资料为依据,考察这些词在清末民初北京话中的表现及向现代汉语渗透情况,为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发展变化做出贡献。[注]郭燕妮.清末民初旗人小说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探析[J].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6,(2).
邱丽主要从语义、语用、句法三个层面对老舍作品中的程度副词“怪”作了详尽的考察和分析。[注]邱丽.从老舍作品看程度副词“怪”的用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
除了这些典型性专书以外,其他的还有对语言学著作中的副词加以考察,如《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八百词》《新编现代汉语》《马氏文通》;还有对近代文学作品中的副词进行归纳分析的著作有:《三言二拍》《醒世姻缘传》《金瓶梅词话》《镜花缘》《世说新语》《西游记》《儒林外史》《三国志》《型世言》《歧路灯》《平妖传》《五灯会元》《琵琶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老残游记》;还有经书中的副词研究:《尚书》《论语》《新书》;还有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中的副词研究;史书《直说通略》、汉译佛经《百喻经》等专书副词都进行了研究,可谓全面和细致。
近年来,还出现了汉语副词与其他语言副词的对比研究成果,只是刚刚起步,数量相对较少,研究不是非常全面、深入,笔者对检索到的5篇对比研究成果进行简单分析。
1.汉语和泰语副词对比研究
陈楚华把汉语和泰语的否定副词、时间副词和程度副词进行对比研究,然后对泰国留学生关于这三类副词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考察,即语际偏误和语内偏误,得出以下结论:泰语否定副词也置于谓语动词之前;汉语的时间副词只能置于谓语动词之前;汉语的程度副词能置于谓语动词之前。[注]陈楚华.汉泰副词对比[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汉语和蒙语副词对比研究
其其格采用比较和分析相结合,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对现代汉语与蒙语短时副词做了系统的考察,以语义场理论为背景,对两个语言的短时副词的功能、用法、作用、语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0世纪80年代之前蒙古语语言学家副词的名称依然没变,其短时副词约有20个,而现代汉语约有15个,两个语言的短时副词完全不能一一对应;汉语副词大多由名词、动词演变而来,蒙古语的副词均由两个最多为三个音节构成。[注]其其格.汉蒙语短时副词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汉语和印尼语副词对比研究
吕亿凌从句式、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了现代汉语副词“也”和印尼语“juga”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相同点有:都可以跟动词重叠式、能愿动词、程度副词、疑问代词以及其他关联词连用;在否定句中,否定副词可以放在它们前面,也可以放在它们后面。[注]KATHERINELIENARDY(吕亿凌).现代汉语副词“也”与印尼语“Juga”的对比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4.汉语和英语副词对比研究
侯雪钰对汉英副词进行了定义比较、分类比较、虚实归属问题比较以及位置的比较。[注]侯雪钰.汉英副词对比研究简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
方言语法研究也是近年来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21世纪方言副词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言区:
1.湘方言副词研究
曾晓洁对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进行历时与共时的考察,明确了“几”的用法有历史语源依据和同时代方言的支持,又引进认知语言学观点,证明“几”作程度副词使用有其系统的认知基础,该用法是合理的。如“几好、几漂亮”,这里的“几”含有“特别、非常”之意,是一个表示很高程度的程度副词。[注]曾晓洁.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1,(1).
龚娜对湘方言程度范畴的研究提出了创新点:构建了湘方言的程度范畴系统;提供了大量真实鲜活的湘方言语料;对方言语法研究方法和策略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看法和观点。[注]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刘吉力主要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研究湘方言中的时间副词,包括:时制副词、时体副词、表频副词和表序副词。[注]刘吉力.湖南华容方言时间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刘娜也对湘方言中特色的时间副词进行了研究。[注]刘娜.湘乡方言特色时间副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学者们集中在对湘方言副词程度范畴的系统的研究以及湘方言中时间副词的细致归纳总结,还对长沙方言片的程度副词“几”进行历时与共时的考察。
2.闽南话副词研究
朱媞媞对闽南话里的“死人、夭寿、棺材”等进行分析,它们原本是一些非常粗鲁的贬义词,表示的是不吉利的意思,但在口语中演变成了程度副词,表示极端的状态,极高的量,而贬义的感情色彩反而有所减弱,作者先分析了这类副词的语义特征、语法功能和使用范围,又对比异同点,展开相近方言间的比较研究,最后对这类程度副词进行历时探讨,寻找其历史来源以及语法化过程。[注]朱媞媞.闽南话“死人”类程度副词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我们知道有些副词是语法化的结果,由实到虚,就比如闽方言中的闽南话,“死人、夭寿、棺材”由实词义渐渐虚化成为表示极端状态,极高量的程度副词。通过大量例证表明,这些词在闽南话中已经实现了语法化。
3.北京话副词研究
刘冬青、曹炜对北京话典型副词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和考察,如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情态方式副词、语气副词的历时发展:“凡”类、“最”类、“曾”类、“特”类、“真”类,分析出了北京话的整体特点:具有不同时间层次的副词系统,并且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发展。[注]刘冬青,曹炜.北京话“正”类时间副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金红梅从清末民初北京话特殊副词的词形、语义和功能角度来看这一时期他们的时代特点和区域特征。[注]金红梅.清末民初北京话特殊副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北方方言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学者们研究北京话中的副词,大多是从典型副词和特殊副词的分析与考察中总结出北京话整体的副词系统。
4.安徽话副词研究
张丽论析了叶集话中的22个程度副词,类别和用法与普通话不尽相同,展示了其方言特色。[注]张丽.安徽叶集话的程度副词及其用法初探[J].宜宾学院学报,2008,(5).岳刚则对五河方言的副词系统做了全面阐述。[注]岳刚.安徽五河方言语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山东方言副词研究
魏红研究了明清山东方言中的特殊副词,有范围副词,如“通身”;时间副词,如“刚只(子)”;程度副词,如“漫、精、挺”;语气副词,如“翻调和翻转”。[注]魏红.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语法词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7.
楼枫研究了烟台方言的程度副词,说明了他们仍属于普通话副词系统,其差异主要表现在选词用字上,如:现在普通话程度副词:很、极、非常、特别、尤其、最、挺未出现在烟台方言口语交际中,而是由“死、老、老鼻子、稀、恶”等来代替表达;烟台方言中没有“有点儿,有些”这类低量绝对程度副词;“够”在普通话中属于高量级的,在烟台方言中属于低量级的。[注]楼枫.烟台方言程度副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
吕卓雅分析了山东省临清市方言中的程度副词gang(杠)读作去声,以及reng(礽)读作阳平,和现代汉语中的“很”在用法上有联系又有区别。[注]吕卓雅.谈山东省临清市方言中的程度副词“gang”(杠)和“reng”(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1).
关于山东方言的研究,学者们大多是对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做了系统的阐释,但研究最多的就是程度副词,这表明了山东方言中程度副词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且是一类极具特色的词。
6.太原方言副词研究
冯孝晶对太原方言中的8个程度副词、11个情状副词、15个语气副词、7个范围副词、7个时间副词、6个频率副词,总共54个方言副词详尽描写的基础上,与普通话,周边方言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与普通话相同的并不多,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注]冯孝晶.太原方言副词研究[D].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温栗从三个平面角度揭示了太原城区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的异同。[注]温栗.太原城区方言副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河北方言副词研究
韩晓云[注]韩晓云.河北藁城方言程度副词说略[J].华中人文论丛,2011,2(1).、王玉真[注]王玉真.河北平乡方言程度副词简说[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10).对河北平乡方言中的有代表性的程度副词,从语义表达、组合特征和语法功能等角度进行描写,总结出平乡方言中的特殊程度副词只能与固定的词语搭配使用,这些固定词组是普通话中没有的。
8.东北方言副词研究
张明辉,唐芷馨多角度多方面地对东北方言副词进行了研究,先对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进行细致分析,然后总结了东北方言副词的句法功能、语义研究以及类型学和语法化视角下的东北方言副词,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和研究方法,并认为应该多方面的研究东北方言副词,建立东北方言副词系统,还要加强类型学视角下的比较研究,注重语料的对比和分析,等等。[注]张明辉,唐芷馨.东北方言副词研究综述[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张兆金研究了东北方言的程度副词,从三个平面对其进行研究,但未能细致区分东北内部各地区方言用法的区别。[注]张兆金.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对东北方言中的个别副词进行具体研究的有:才智[注]才智.东北汉话的几个程度副词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梁雯蕊[注]梁雯蕊.东北方言“老”与普通话“很”的异同比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对东北方言“老”和普通话“很”进行了比较。盛丽春对东北方言“贼”与普通话“很”做了比较。[注]盛丽春.东北方言“贼”与普通话“很”之比较[J].北方文学(下旬),2016,(9).这些研究都对东北方言的副词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此外,学者们对陕西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云南方言、温州方言、河南方言等地区的方言副词都进行了分析。
总之,研究表明程度副词在方言副词的研究中极具复杂性,学者们研究了不同方言区、方言小片、方言点中的程度副词,并做了穷尽性的考察,说明了方言中的程度副词扩大了其功能,并且出现了语法化的现象。
笔者通过知网(CNKI)数字图书馆对“副+名”结构进行穷尽性的检索,又通过几次变换检索的关键词,发现了第一篇关于副名结构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李一平《副词修饰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的功能》,之后又有学者对这一结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如原新梅《试论“程度副词+N”》以及《“程度副词+N”的修辞功能》等等,到了21世纪出现的副名结构研究达到了79篇,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此结构进行研究,本文就21世纪这些研究角度,概括出以下几个新的研究方向。
1.认知角度的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们多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结构,多使用范畴化理论、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基于使用模型以及理想认知模型,等等。
刘润清、刘正光最早概括了名词非范畴化的特征。[注]刘润清,刘正光.名词非范畴化的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3).此后,刘正光、崔刚在刘润清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操作机制,并认为其认知机制就是非范畴化。[注]刘正光,崔刚.非范畴化与“副词+名词”结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2).刘燕峰运用“原型范畴理论”解释该结构的成因,指出其中的名词是非原型成员,不具有体词的典型特征—指称义,更多地具有谓词的特性—动态义和性状义。[注]刘燕峰.现代汉语“副+NP”结构新探[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胡学文认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名词意象转指的结果。[注]胡学文.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句法操作及限制条件[J].山东外语教学,2005,(2).欧阳芙蓉、阳交容[注]欧阳芙蓉,阳交容.“程度副词+名词”研究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康灿辉、许群爱[注]康灿辉,许群爱.“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8,(1).等也用认知同义观解释“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刘茁根据范畴化和原型理论研究“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典型性和非典型性。[注]刘茁.范畴化与原型理论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解释能力[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董明媛运用非范畴化理论对该结构进行研究,得出名词丧失了指称意义,发生了抽象与泛化,功能发生了转移,在一定的句法结构中获得了形容词的功能。[注]董明媛.非范畴化与“副词+名词”结构[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4).曾帮珍应用原型理论进行分析,提出该结构的认知机制,并对其语义进行了认知分析。[注]曾帮珍.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研究[D].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胡慧盈从语言的转喻本质出发,指出“副词+名词”是一种转喻现象。[注]胡慧盈.“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语义的认知分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赵素芳解释了该结构的隐喻机制。[注]赵素芳.“程度副词+名词”短语的隐喻机制[J].现代语文,2006,(9).丁加勇、戴玮认为进入该结构的名词有一定条件,“名词都是由多个名词组成的复杂的模型集合体——理想认知模型。”[注]丁加勇,戴玮.汉语“程度副词+指人名词”结构中的理想认知模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3).赵彬赞同胡慧盈的观点,并运用“转喻的认知模型”进一步解释了该结构,他认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一种有标记的转指,其中的“程度副词”是转指的标记。[注]赵彬.“转喻”与“程度副词+名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1).康灿辉、许群爱更是从该结构的转喻本质出发,借助概念整合理论,探讨该结构形成的详细心理认知过程。[注]康灿辉,许群爱.“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8,(1).戴玮认为“程度副词+名词”具有构式义,即“赋予程度副词后面的名词成分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的程度”,并指出该构式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注]戴玮.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王德亮通过分析“很+NP”得出该构式的意义具有完整性。[注]王德亮.“很+NP”的构式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仇旭借鉴了构式语法理论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进行分析。[注]仇旭.现代汉语“副名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曾帮珍应用认知转喻理论对该结构进行分析。[注]曾帮珍.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研究[D].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席留生、毛继光认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合成是一个包含了感知、选择、激活、范畴化和整合五个认知步骤的连锁认知过程。[注]席留生,毛继光.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分析[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刘佳琪运用语法转喻理论进行解释,提出语法转喻“范畴化性状”是该结构形成的认知理据。[注]刘佳琪.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转喻阐释[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运用构式理论对该结构的研究说明“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已经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独立性。
2.类型学角度的研究
学者们还与其他语言中的副名结构做了考察,通过对比总结出该结构在不同语言中的共性与差异,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与英语的对比:李学术通过考察英语中的副名结构,得出“虽然英语的副词可以修饰名词词组,但因受到搭配的制约其数量极为有限,包括少数几个表示地点、时间和程度的常用副词。”[注]李学术.关于英语副词能否修饰名词的讨论[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徐杏雨[注]徐杏雨.“副+名”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杨喜刚、陈晓夏[注]杨喜刚,陈晓夏.“副词+名词”结构类型的中英对比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都认为英语和汉语中副名结构的组合类别基本一致,但远不及汉语那样多。郭建芳从结构类型、语义特征、语法功能、语用价值等方面对汉英中的“程度副词+名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出二者的差异:“方位副词+名词”“名词+副词”以及位置自由的副词都是英语中独有的类别,汉语中的副名结构可以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和状语,而英语可以充当表语和宾语。二者在语义方面都可以使用副名结构是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在语用价值方面,英语主要用来表示强调,而汉语则是表达形象生动、新颖独特以及使语义更加丰富的语用价值。[注]郭建芳.汉英副词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
浦丽分析了中日“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认为中日结构有很多相同点。[注]浦丽.汉字“口”在日汉语言中的量词使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6).谢昆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汉俄副词与名词组合的问题。[注]谢昆.汉语副名组合的汉俄对比阐释[J].外语研究,2011,(6).陈氏义萍从语法、语义、语用价值以及名词和副词的构成角度分析出汉越副名结构的异同,认为双方的副名结构都有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但越南语中的副名结构只能作谓语和定语;汉越中的副名结构都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方式而得到的意义,其语用价值都具有模糊性、简练性、新颖性。[注]陈氏义萍.汉语与越南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语法化角度的研究
语法化的研究主要是从语法化表现、语法化机制以及语法化历时发展情况的角度来探索的,陈健认为“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正处于语法化的过程当中,具体归纳为两个方面:程度副词和名词的句法功能得到拓展和名词的语义逐渐虚化、泛化。[注]陈健.“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戴玮指出该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结构中的副词大多为双音节副词,很多都是“副词+是”形式;二是结构中的名词一般为抽象名词和指人名词,抽象名词占多数。[注]戴玮.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朱萍认为“副词+的+X”正凝固成一种新语法结构,表现出名词性词语的语法特征,隐喻和类推是形成“副词+的+X”结构的语法化机制。[注]朱萍.现代汉语副词作定语的语法化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
4.社会语言学角度的研究
研究者们除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副+名”结构进行研究,近年来又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角——社会语言学下的“副+名”结构。郜梦亚从社会语言学的变异理论对该结构进行分析,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调查,发现女性比男性倾向于接受并使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在21岁到35岁的人群中使用较多,其中大学生的比例最大。该结构的语言内部因素包括词语虚化的结果和名词的语义特殊,社会因素主要是大众传媒的推广和港粤方言的影响。[注]郜梦亚.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变异探析[J].语文学刊,2015,(6).昝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得出人们对该结构的接受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时间副词+名词”结构>“范围副词+名词”结构>“频率副词+名词”结构>“程度副词+名词”结构>“重复副词+名词”结构>“否定副词+名词”结构>“评注性副词+名词”结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是影响语言态度的重要因素,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更愿意推崇“副+名”结构。[注]昝新.“副+名”结构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
此外,杜永青对几种“副+名”结构提出了点滴质疑,认为尽管现实中存在很多“副+名”的排列组合,但并不是每一个副名组合都是副词修饰名词,相反,更多的副名组合仅仅是一个排序问题,应该慎重对待这个问题。[注]杜永青.对几种“副+名”例证的点滴质疑[J].语文建设,2016,(26).
随着学者对汉语语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汉语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语法现象,笔者通过对近30篇的文献加以分析归纳,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研究最多的就是对新兴程度副词及其功能的拓展研究。比如张律从新兴程度副词“各种XX”和“真心XX”看现代汉语中的超常搭配现象。[注]张律.由新兴程度副词看现代汉语中的超常搭配现象——以“各种XX”“真心XX”为例[J].文教资料,2013,(35).梁炳磊对汉语固定格式“越来越A”的多角度探析。[注]梁炳磊.现代汉语固定格式“越来越A”的多角度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韦司乐网络流行词“单纯”的范围副词化研究。[注]韦司乐.网络流行词“单纯”的范围副词化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4,(4).王焕光对“拼死”类副词的多角度研究。[注]王焕光.“拼死”类副词的多角度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王国江对现代汉语“真有X的”构式研究。[注]王国江.现代汉语“真有X的”构式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刘琴勇对现在经常在口语交际中使用的程度副词“超”,“超酷”“超美”“超厉害”“超燃”等进行研究,其中学者发现“超燃”是“超(程度副词)+V”结构组成的新成员,因燃在该结构中具有形容词义,也相应地具有形容词的特点。[注]刘琴勇.“超(程度副词)+V”结构新成员“超燃”[J].汉字文化,2018,(4).与“超”有相类似功能的程度副词还有“很燃”“巨燃”“暴燃”,除了很以外,其他几个都属于近年来的新兴程度副词,其后面的动词必须具有形容词的语义特征以及具有语用价值。
除了这些流行的网络词语以外,学者们还对某类副词进行了差异性的研究,这是2018年以来新出现的一种研究副词的方法。对此研究的学者有:谭全呈对程度副词“愈加”与“愈益”进行了差异性研究。[注]谭全呈.程度副词“愈加”与“愈益”的差异性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林琳琳从“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对“突然”类副词的差异性研究。[注]林琳琳.“一带一路”背景下,“突然”类副词的差异性研究[J].现代语文,2018,(1).孙佳,赵彧对非典型评注性副词“碰巧”和“赶巧”的性质与功能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注]孙佳,赵彧.非典型评注性副词“碰巧”和“赶巧”的性质与功能[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这些都是在对两个近似的副词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出它们的差异性。肖瑶(2018)对关联协同副词连续连用共现的情况做了分析。[注]肖瑶.关联协同副词连续连用共现的情况分析[J].现代语文,2018,(1).余俊宏对与交互副词相关的歧义及其分化进行研究。[注]余俊宏.与交互副词相关的歧义及其分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除此之外,研究者们还总结了副词能动意义的确定和提取等一些新的理论的研究方法。
21世纪的副词研究除了从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之外,学者们更加注重从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法化、组合变异研究、动态研究以及对具体副词的细致分析等视角进行研究。但是,关于副词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以后研究副词时最需要注意的方面,本文对副词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不足与展望,希望更多学者能引起关注,共同推动汉语副词的研究不断创新,使汉语语法研究永葆生命力。
第一,笔者发现21世纪之前的副词研究多是探讨副词的性质、分类及功能,所以在21世纪的副词研究中很少涉及副词的这些基本问题。我们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的语言使用习惯,对副词的基本问题多加探讨与思考。
第二,21世纪的副词研究中很少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通过检索以及几次变换关键词发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已经逐渐被学者们重视起来,但成果相对较少。
第三,学者对“副+X”结构所探讨的方向大多是对 “副+名”结构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并且多带有主观性,缺少语料例证。对“副+动”“副+形”“副+副”等结构的探讨相对较少,还需进一步探讨与考察,并增加对某地语言的副词使用情况进行田野调查,以确保语料的真实性。
第四,副词与相关语言的对比研究较少,应从类型学的角度对现代汉语副词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加强汉语与其他语言和方言之间共性和差异的探讨。
第一,从研究对象来看,应加强方言副词的研究。近年来,方言语法越来越成为新的研究趋势,方言副词也是方言语法中极具特色的一类词,笔者希望可以在语法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更多方言语法副词的功能和意义。
第二,从研究视角来看,应加强类型学和语法化视角的研究。汉语属于孤立语,缺少形态变化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点,但不同的语言也有共同的地方,通过汉语副词与外语、民族语以及口语的对比研究,进而探索出其中的异同。此外,研究者们更应该将类型学和语法化这二者结合起来,对汉语副词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
第三,从研究范围来看,应加强副词的应用研究,比如对外汉语教学。通过对外汉语教学,进而总结出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实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留学生可以更有效率的学好汉语实词,进而掌握好副词,使对外汉语工作者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汉语教学,将汉语传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