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投资决策,助力国之重器南水北调工程全面见效

2019-01-24 05:49
中国工程咨询 2019年1期
关键词:东线调水中线

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渠道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构筑“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咨询论证是国家投资决策“先咨询、后决策”“先评估、后立项”的典型案例。南水北调工程咨询论证过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包括水利系统内部,关于工程怎样建设的争论一直伴随始终,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水线路方案。在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论证过程中,不断有人提出某一线路的替代或补充调水的方案设想,如大宁河调水方案、小江调水方案、大西线调水方案等,在工程开工后,依然有热心人士就具体工程的调水设计方案多次向国务院领导写信提出不同意见,如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同志提出的东线梁济运河段结合航运方案。二是东、中线的实施顺序。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论证阶段就先上东线还是中线问题争论了很多年,一部分人认为东线利用现有河道、湖泊输水,投资少、见效快,应该先上东线;一部分人认为中线水质好,基本自流,受益人口多,应该先建中线。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三是中线工程调水规模。关于南水北调受水区需调水量、丹江口水库可调水量问题,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影响对中线工程调水规模的决策。一种意见主张中线不分期,按130亿立方米调水规模一次建成;一种意见主张分期建设,一期调水规模95亿立方米;还有一种折中意见,认为黄河以南及穿黄工程按最终规模一次建成,黄河以北分期建设。大小规模意见互不相让。四是东线工程水质保障。水质污染是影响东线工程建设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南四湖周边污染严重,治污难度极大。由于当时我国尚缺乏大范围治污的成功经验,北京市也明确表示不要东线的水,专家也对东线水质改善持怀疑态度,主张东线一期再分步建设,第一步工程先不过黄河,只打通穿黄隧洞,具备向黄河以北应急供水的条件,看污染治理情况再进一步研究第二步工程建设。五是丹江口大坝加高及水库移民。丹江口水利枢纽是1958年开工建设、1973年底建成的,初期工程正常蓄水位157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正常蓄水位要达到170米。丹江口大坝为混凝土坝,在不影响大坝正常运行情况下,事隔30年后将大坝坝顶高程加高14.6米,建设难度可谓世界之最,而且抬高正常蓄水位造成新搬迁移民34.5万人,其中很多是当年水库建设时的返迁移民,难度之大也是创纪录的。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技术难题,如中线总干渠采用明渠还是管涵方案、穿越黄河采用渡槽还是隧洞方案等等。

南水北调工程决策前经历了长期的研究论证,作为给国家投资决策审核把关的咨询机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参与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水北调工程的论证全过程,在帮助完善总体规划、科学设计、推动落地实施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与其他重大项目相比,南水北调工程的评估论证有几个特点:

一是开展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开始承担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的评估论证、专题研究工作,到2006年完成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工作,期间历经20余年。此后,就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征地移民、配套工程、防洪影响处理工程等,以及西线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不断开展咨询服务。

二是论证规模大、参与程度深。公司是1996年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成员单位。屠由瑞、包叙定等公司主要领导都带队开展过南水北调工程全线调研,帮助推动相关工作。2001年公司成立了南水北调工程咨询评估团队,公司时任董事长屠由瑞任领导小组组长,王武龙、张春园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雷鸣山、肖凤桐、任苏行、邱志明、杨东民、王永庆等多位公司领导,设立了由28位成员(其中16名院士)组成的公司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以及100多人的专家和工作团队。评估团队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比选、周密计划”的指示和朱镕基同志“三先三后”的原则,从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的总体格局、调水规模、分期实施方案,到开工项目安排、技术方案比选、移民安置、投资估算、水价测算等具体问题,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三是单点开工、整体论证同步推进。进入21世纪,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缺水越来越严重,为切实加快工程进展,采取了单项工程和整体工程前期工作同步推进的特殊方式。 2002年,我们先期评估通过了东线一期工程江苏境内的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和山东境内的东平湖-济南段输水干渠工程的可研报告。当年12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三地同时举行了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朱镕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宣布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此后,又陆续开工建设了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输水总干渠、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等单项工程。直到2004年和2006年,才分别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一期工程整体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的评估。

回顾南水北调工程的评估论证,体会颇深:

一,南水北调工程上马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能力显著增强的体现

2002年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一期工程规划阶段的总投资为1240亿元,2008年国家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达2546亿元,2012年经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测算、公司评估后的工程总投资为2853亿元,这如果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经济实力是难以承受的。南水北调工程的多项技术指标国内国际领先,如东线泵站群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泵站群、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中线穿黄隧洞是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湍河渡槽是世界规模最大的U形输水渡槽等等。改革开放成就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论证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公正、科学、可靠服务宗旨的最直接体现

南水北调工程的评估论证,解决的不仅仅是工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而且希望通过评估论证,协调、解决大量各个方面的意见分歧,使有关各方的认识趋向一致,达到较高的认同性,因此评估论证过程始终保持了较高的透明度,召开的专家咨询会、座谈会、评估会场次之多、参加人数之多,在公司所有项目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论证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前期工作中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指示,在城市节水、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控采、用水户落实、水价测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南水北调工程的咨询、论证过程,伴随着受水区各省市节水、治污认识的提高和工程及管理措施的到位。南水北调东线论证时被质疑的指标目标,经过沿线地区10余年治污攻坚,当时的“酱油河”变清,水质由Ⅳ类、Ⅴ类和劣Ⅴ类为主,转变为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水质达标率由3%提高至100%,成为由环境倒逼产业升级、大范围治污取得明显成效的范例,南水北调东线也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的发展线。

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直至目前,中线一期工程输水水质一直保持在II类或优于II类,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两条线路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200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威海等多座大中城市,超过1亿中国人喝上了南水北调水!中线还利用汛期弃水向受水区生态补水超过11.6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在保障人民饮水安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受水地区改善环境、促进生态系统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正为沿线地区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东线调水中线
东线混战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复杂跨流域调水系统联合优化调度研究
——以陕西省引嘉入汉调水工程为例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俄罗斯天然气通过中俄东线 天然气管道正式进入中国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课本内外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