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 朱红梅
(全军真菌病重点实验室,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03)
人体皮肤上定植或附着着一些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但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皮肤屏障的防护作用,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对人体不能造成伤害。舰艇人员在长远航期间,受各种条件限制,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皮肤破损时,皮肤上的微生物就会侵入机体造成感染性皮肤病。为了有针对性做好长远航期间舰员的皮肤病防治工作。现将2018年某舰官兵执行远航任务7个月期间舰员感染性皮肤病情况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8年,执行远航任务的某舰艇官兵。
方法 由军医直接对就诊的舰艇人员进行病史采集,详细体格检查,局部皮疹的观察随访,以明确诊断。按照不同的临床症状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外用治疗、口服或静脉用药治疗。
7个月期间,发现感染性皮肤病病例186例次,其中男性132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5.6±3.2岁,女性54例,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6.1±2.4岁186例感染性皮肤病中,浅表真菌感染(包括体癣、花斑糠疹、足癣等)86例,占46%;细菌性毛囊炎、疖肿等感染55例,占30%,其中5例疖肿患者在局部炎症疼痛剧烈时需要暂时退出日常工作;病毒性感染45例,占24%,其中4例为口唇单纯疱疹,其余41例均为各种寻常疣、扁平疣等常见皮肤病毒疣。
在上述病例中,86例浅表真菌感染经局部外用特比萘芬、联苯苄唑或复方酮康唑乳膏治疗,其中77例治愈,9例好转。55例细菌性毛囊炎、疖肿等感染者中,33例毛囊炎患者经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治愈;22例疖肿患者除局部治疗外,均有口服抗生素治疗史,其中5例还需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均治愈。4例口唇单纯疱疹均治愈,其他41例皮肤病毒疣感染经局部高频治疗或水杨酸剥脱,28例治愈,13例好转。
观察发现,在此次航行期间,舰员就诊的皮肤病以感染性皮肤病为主。其中,常见的浅表真菌感染仍然是最多的就诊病种,就诊的原因为病灶的增多、原有皮疹的蔓延以及局部瘙痒等不适症状。其次是细菌性皮肤病,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些疖肿、毛囊炎患者因为局部红肿疼痛,炎症明显,治疗需求更迫切;除了局部用药,仍需要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而另外一些病毒性皮肤病,除了少量单纯疱疹发作,其他都是一些可以择期治疗的病毒疣等。
出海执行任务的舰员大多在上舰前都经过层层体检,很少存在严重、复杂的皮肤病。但在远航任务过程中,舰艇内、外环境特殊,季节气候、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对人体存在诸多不良影响,易造成感染性皮肤病。
季节气候 此次远航所到国家均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最低气温一般都在28℃以上,湿度在65%~80%之间,这种气候环境适宜真菌及细菌的繁殖,也是相应感染性皮肤病高发的季节。
生活环境 舱室居住条件相对略拥挤,通风透气条件略逊于陆地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对略高,晾晒衣物不易快速干燥。舰艇空间有限,工作岗位多为高温、高湿环境。且此次工作服务地区也多为高温、潮湿地区。这些都给皮肤表面浅表真菌及金葡菌等表面细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引起皮肤感染或原有感染灶的蔓延。
身心因素 此次任务停靠地较多,靠港期间工作繁忙,体力消耗大,大量出汗,很多时候没有及时更换汗湿衣物的条件。另外,部分人员首次出长远航,初期自我调节欠佳,不能按部就班休息和调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疲劳状态,免疫力自然有所下降;加上皮肤上定植菌增多,继发感染的机会增加。
原发病 一些与季节相关的皮肤病比如日光性皮炎多发,一些体质相对敏感人群更易出现湿疹等过敏性疾病[1]。另外,离船执行任务期间,有些环境蚊虫多,易发生瘙痒激烈的虫咬皮炎。上述皮肤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如果就诊不及时,自身不够注意,不能控制搔抓,易继发皮肤感染。某些因疖肿等炎症反应剧烈的舰员不得不在任务期间暂时治疗休息,某种程度上造成少量非战斗减员。
及早诊治 在此次任务期间,医生针对发病特点,通过细致检查,有针对性的调整系统用药和外用药,合理应用高频等物理治疗设备,大多数感染性皮肤病经过及时确诊,有效治疗大多可以痊愈。对于浅表真菌性皮肤病,根据不同病种和感染类型,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症状缓解后还需继续用药数周,避免复发。对于细菌感染性皮肤病,需要注意到某些是继发于接触性皮炎、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的搔抓,致病影响因素相对复杂。故治疗中要注意基础病的治疗,并教育患者减少搔抓。
科学预防 (1)应提高舰员的皮肤病防治意识,加强个人生活、饮食卫生及训练卫生教育,做到群防群治[2]。舱室应每日定时通风、保持舱内清洁,做好卫生防疫,定期消毒灭菌,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条件勤洗澡,勤换内衣内裤,避免互穿鞋袜,防止交叉感染。长远航行条件许可时穿着简单速干型衣物。(2)后勤部门增强抗菌织物制作的内衣、袜子等的研发,多提供适宜舰船使用的衣物烘干设备。(3)卫勤部门除了任务前的调查,高效药品的配置外,还应对舰员进行常见皮肤病的防治教育工作,提高舰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对特殊环境的早适应能力,例如,通过生物反馈[3-4]和腹式呼吸训练等,提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