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社保基金监管要义之探

2019-01-24 21:40张苗
中国社会保障 2019年12期
关键词:社厅吉林省作风

■文/本刊记者 张苗

如何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治理能力和水平,是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近日,本刊记者也尝试通过权威解读和地方实践来找寻答案。

作风和能力一体建设

“作风体现党风,关系人心向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必须做到作风过硬’。人社部党组和张纪南部长对人社系统行风建设和作风建设也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我们基金监管干部作为社保基金安全的重要维护者,关系着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连接着党心和民心,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可以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对我们社保基金监管系统来说,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如果认为行风建设是窗口单位的事,基金监督作为‘后台部门’不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跟行风建设关系不大,这种认识就片面甚至错误了。基金监督和窗口建设都是行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基金受损,窗口服务态度再好、效率再高,公众和党委、政府也会对我们的工作作风提出批评和质疑。”人社部基金监管局局长唐霁松告诉记者。

“我认为,作风和能力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社保基金监督核心竞争力,要在‘敢’字和‘会’字上下功夫。换言之,就是要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作风过硬才能‘敢’,能力过硬才叫‘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自觉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专业素质,锤炼过硬作风和过硬本领。实际上,‘敢’和‘会’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以‘会’为基础,‘敢’方能显出威力;有‘敢’做依托,‘会’才能实现价值。‘敢’而不‘会’是莽夫,‘会’而不‘敢’是懦夫,又‘敢’又‘会’才叫好,所以作风和能力要一体建设,‘敢’和‘会’要一体推进,锻造政治能力和作风‘三过硬’和‘又敢又会’的基金监管好干部。”人社部基金监管局副局长李伟民说。

据了解,近年人社部基金监管局和各地基金监督部门都坚持把机构人员能力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认真谋划、大力推进。同时,按照中央和人社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和能力作风建设。人社部党组则从社保事业发展全局和防控基金风险大局出发,审时度势,在此次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加强部基金监管局建设,增加了编制,充实了人员,优化了结构,加强了队伍。

“目前全国共有基金监管工作人员近5700 人,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分别约38%和62%。我们对2018 年和2019年机构人员设置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呈现出‘三多’的好现象、好趋势,即:单设机构的多了,各地基金监管机构在单设和合设上较上年有明显增加,未设立机构的地区大量减少;改‘局’的多了,全国31 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省级机构名称为‘监管局’的地区有10 个,分别是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宁夏;与此同时,专职人员也相对多了。可以看出此次机构改革对基金监管领域来讲,重视程度在提高,力量也有所增强。一批新任局(处)长到位,一批新鲜血液进入基金监管队伍,专业化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各地推动基金管理风险防控的力度和成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样的改革成果。”唐霁松说。

唐霁松还告诉记者,就全国面上而言,监管体系不够健全、机构覆盖率偏低、人员数量不足、地区间差异大、监管能力建设不充分和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具体体现在监管的强度和力度与时代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还不相适应、监管的作用和效果与赋予的职能职责不相适应。比如人社部门取消了待遇发放资格的集中认证,在方便群众的同时,监督手段能否及时跟进是个问题;就社保基金监管的技术能力而言,虽然局部看,江苏、上海、福建等在基金监督信息系统应用方面做得比较好,北京和宁波也开发了自己的监督系统,但从面上看,社保基金监管的能力和水平还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手工经办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数据割裂问题也比较严重。与此同时,不可否认在个别基金监管人员身上确实还存在着“怕惹事、怕担责”“不敢监管、不想作为”的不良思想认识。因此,加强作风能力建设,特别是解决“不想、不愿、不敢、不会”的问题,刻不容缓。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风问题”的高度,切实转思想、转认识。要有“干好监督是本职,干不好监督是失职”的思想认识,从“要我为”向“我要为”“我敢为”“我能为”转变。其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教育培训,将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广泛开展练兵比武,使学政策、专业务、练技能、强服务成为全系统的一种习惯、一种风气,人人争当行家里手。第三,强化实践锻炼。自觉按照制度规定履行职责,开展基金监管工作,通过工作实践来检验作风能力的成色,在实践中成长成才,成就事业。第四,完善制度机制。积极发挥管根本、管长远作用,建立健全激励容错机制,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保护和激发干部主动作为的积极性,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完善和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推进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形成能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机构制度是前提人员素质是保障

在吉林采访时,吉林省人社厅基金监督管理局局长张福新告诉记者,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机构和制度是前提,人员和素质是保障。为此吉林省人社厅与吉林省编办沟通协调,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在2016 年初,以吉林省人社厅社保基金监督处为基础,组建审计监督局,编制扩大到10 人,职能也由原来只对社会保险基金实施监督,拓展到对社保、就业、人才等各类资金及行政事业经费实施全面审计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基金监管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吉林省社会保险基金欺诈骗取案件行政监督办法》《吉林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奖励办法》《查询划拨社会保险费制度》《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监管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为开展好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另一方面,在全省范围内遴选政治强,懂财务、审计、医疗、法律、计算机等业务的专职人员,强化专业审计监督力量,并通过三种主要方式展开培训,大力提升人员素质。

积极参加人社部组织的各项培训。截至2019 年上半年,吉林全省各市(州)、县(市)所有从事基金监督工作的人员全部完成出任培训和执法证换证培训,积极选派工作人员参加省政府新进执法人员培训班,派选各领域业务骨干参加人社部社保中心举办的基金监管、养老保险基金和职业年金投资运营等各类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审计监督队伍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

依托高校开展省外培训。省人社厅审计监督局积极协调省委组织部,争取省外培训名额,于2019 年5 月选调全省各市(州)、县(市)的审计监督骨干人员60 余人赴浙江大学开展为期一周的基金监督培训班,邀请人社部基金监管局、国家审计署和浙江省审计厅领导以及浙江大学知名专家教授到班授课,组织学员考察阿里云信息化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提高学员理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其审计实战能力。

组织开展省内培训。举办全省基金监管人员培训班,提升基金监督业务能力。

“我们省开展的季度专项检查培训,由业务骨干牵头,针对检查内容对参与监督人员进行检查前培训。2017 年至2019 年,共开展自主培训15 次,每次规模达到20 人次,共计培训300 余人,连续3 年对市(州)、县(市)基金监督人员开展非现场监督培训,累计培训230 余人次,做到了全员轮训,提高了业务素质,使专项检查工作不流于形式。”吉林省人社厅基金监督管理局局长张福新说。

据了解,吉林的省内培训着重围绕《吉林省社会保险基金欺诈骗取案件行政监督办法》《吉林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奖励办法》《查询划拨社会保险费制度》《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监管办法》等政策以及审计监督技术进行讲解,使参训学员更深地了解基金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巧。实战中,也让基金监管工作真正做到了“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刘洋是吉林省人社厅审计监督局的一名“新兵”,他在参加吉林省政府新进执法人员培训后告诉记者:“培训以《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为根本遵循,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基本原则,授课教师既有法学院教授、法院法官,也有司法部门和研究中心的领导,课程设置非常科学实用,既讲理论、谈案例,又重实操、接地气,对一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完善执法程序、加强执法保障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执法服务能力、有效开展工作帮助很大。”

吉林省人社厅审计监督局另一位新同志邓昊说:“我参加的培训,内容既有最新的理论讲解,也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传承,学习收获很多。培训结束后,我们就把所学知识转化到实际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中,有针对性地瞄准问题、解决问题、防范问题,完善了内控制度,堵塞了基金管理漏洞,确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猜你喜欢
社厅吉林省作风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委第六巡视组走访福建省人社厅离退休干部开展巡视延伸工作
福建省人社厅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传达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省科协带领学会拜访省人社厅,沟通省级学会职评工作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