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洞将我迷住了。
没想到,人工的雕琢与自然的景观竟能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那个烈日炎炎的夏天,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林屋洞景区。还未走进景区大门,我就隐隐感觉到了一丝湿润清朗的气息。尽管骄阳似火,尽管热气蒸腾,但这种感觉仍时隐时现。不需要地图,也不需要指引,我们下意识地向更湿润、更清朗的地方走去。
在绿树浓荫间拾级而下,这种清朗愈演愈烈,逐渐汇聚成了一种强大的清流,包围着我,浸润着我,诱惑着我,又眷顾着我,竟渐渐有了凉意。蓦然抬头,没错——“天下第九洞”。
没想到的是,洞竟然有那么大。一重重的壮美,一次次的震撼,一种无法言说的气势,浩浩荡荡,彻彻底底地征服了我。三十六洞洞洞相连,十大洞天环环相扣,在它的面前,园林里雕琢精美的假山,也驯顺地成了盆景;在它的面前,日夜不息的空调,也比不上它沁人心脾的舒适。洞,带着天然的神秘,再加上那扑朔迷离的人工彩灯所营造的氛围,让人忽然生出孩童般的探索兴致。是的,人在自然面前就是个小孩,一旦走进自然,就会引发返璞归真的初心。
更没想到的是,洞中之石竟如此千奇百怪。石芽、石笋、石柱、石床、石桥、石墩,石上有石,石中有石,石可生石,石可避石……有的地方,狭窄似羊肠曲径;有的地方,宽敞如小型广场;有的地方,高深若概日凌云;有的地方,低矮似蠖屈蜗潜;有的地方,看似穷途末路,谁料旁开石门又一洞天;有的地方,看似前路坦荡,谁料转弯已无去路……一宽一窄,一张一弛,一疏一紧,一明一朗,真是扑朔迷离。
如果不是石墙上箭头的指示,如果不是随着人群的指引,我想,我们很可能迷路。走出石洞,顿时迎面热浪滚滚,颇感不适。此处已是半山腰处,未走几步路,便至山顶。山顶有一座道观,清风徐徐,钟磬袅袅。当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我忽然意识到这座不过几十米高的小山竟有一大半是中空。
我忽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象,假若此山腹中满盈石块、泥土,那么它则与其他的小土丘一样,也可以拥有碧翠的外衣,拥有坚硬的岩石,却独独没有了别具一格的特点,那么它必是一座沉寂的荒山。幸而事实并非如此,半山中空所造就的石灰岩溶洞,因其空而奇,因其空而美,正是它的“空”使之在另一种层面上获得了“实”。
真没想到,从某种意义上说,“空”居然也可以是一种“实”。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而我也可以补上一句“大实若空”,想必老子是不会介意的吧。其实,人生亦是如此,唯有空下自身,才能包容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