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景融合的规划协调探讨
——以古丈县城为例

2019-01-23 22:14杨武亮欧秋菊
智能城市 2019年15期
关键词:风景区县城景区

杨武亮 欧秋菊

(1.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2. 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长沙分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长期以来,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保护与发展是风景区永恒的两大主题。同时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氛围和各类产业会对风景名胜区造成“蚕食”“压缩”“变性”的情形,使景区有效面积锐减、生态效益下降、景区品位降档,可见风景区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其次中西部的小城镇发展缺乏动力,依托现有的资源是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旅游热的兴起,风景区可以带动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大引擎。因此探索城市与风景区的和谐共生是未来发展的必要出路,协调两者的矛盾,互惠互利,融合发展是风景区周边城镇总体规划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古丈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区,总面积1 297.45 km2。全县地形地貌以山林地为主,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辖12个乡镇140个村,总人口14.35万,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4%,素有“林业之乡、名茶之乡、举重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独特。有世界地质遗址——古丈金钉子,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望界,国家级森林公园——坐龙峡,省级风景名胜区、湘西北第一大内湖——栖凤湖。古丈毛尖享誉全球,现有茶园面积11.81万亩,适宜茶叶发展面积20余万亩。优越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是古丈发展的基础,同时古丈也是大湘西旅游中重要的节点,是张家界与凤凰旅游轴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县城和风景区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县城的发展现状——建设缺地,产业缺乏带动力,城市形象差

古丈县城处于古阳河的河谷地带,两侧为高山,中间仅有部分的平缓的河谷滩地,可建设用地较少。受古阳河防洪和两侧山体的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限制,发展空间严重受限。2014年古丈县城城镇人口3.7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3 k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仅为62.2 m2,县城用地紧凑。

县城建设目前未跨过树栖柯村向北发展,县城骨架未拉开。县城建设集中于老城区,老城区不同类型用地分布混杂、零乱。居住与办公用地混杂严重。道路系统不完善,缺乏公共绿地及城市基础设施, 整体形象表现为“乱、挤、堵、缺”。

1.2 风景区的发展现状——交通系统不完善,景区发展受制约,游客不多

风景区目前至古丈县城8 km,临近罗依溪镇镇区,与张家界和吉首的联系主要依托省道229,位于罗依溪镇镇区的猛洞河火车站每天仅有一趟慢车停靠,现状对外交通不便。栖凤湖风景区没有设置风景区出入口,红石林景区、坐龙峡景区设置单独出入口进行管理,栖凤湖景区为开放式景区。游览线路不成系统,缺乏停车设施。

风景区临近罗依溪镇和红石林镇镇区,镇区的建设发展需要拓展空间,会对风景区的景观资源造成破坏,特别是缺乏管理,周边居民的建筑缺乏协调,高度不一,破坏整个景区的景观视线。特别在红石林镇镇区规划工业区,对红石林景区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行政区划的影响,酉水以北为永顺县管辖,景区众多问题难以协调。

1.3 问题总结

城景缺乏互动,一方面县城的发展缺乏建设用地,城市发展缺乏核心动力,良好的自然生态没有利用好。另一方面风景区的发展缺乏基础设施配套,风景区的保护受城镇的建设的侵蚀。城景相互交叉,却各自独立,没有发挥出城景的优势。

2 城景融合下的城镇总体规划探索

2.1 以景带城,空间拓展

古丈县城的空间拓展受自然地理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发展条件等影响因素的约束。东西向受山体、铁路和高速的制约,空间拓展较难,工程量较大。南向未来对外交通环境良好,通过永吉高速公路可方便的与吉首等周边区域联系,可利用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旅游服务等展示功能。但南部为山体,用地开发难度较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向北可依托栖凤湖风景区建设带动发展,同时罗依溪镇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新扩容区可开发建设用地相对完整。地质条件较好,现状为山体和村落,开发压力较低,可作为城市近中期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对城镇和风景区的现状条件分析,发挥各自的优势,对问题互补,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

规划依托风景区的资源,以旅游资源,拉动城镇的建设北向发展,拓展县城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县城的产业注入了新的源动力,以旅游及相关的配套服务产业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古阳镇、罗依溪镇一水相承,生态空间相互融合。交通联系比较紧密,城镇功能互为补充。古丈县城发展要突破现状古阳镇老城区用地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就需要古阳镇和罗依溪镇融合发展。

2.2 城景相依,区域对接

规划统筹考虑古丈县城、红石林镇等城镇与栖凤湖风景名胜区的协调发展。

一是县城规划区范围与栖凤湖风景区范围的对接。县城规划区范围与栖凤湖风景区范围在罗依溪组团区域有交叉,交叉的区域主要为罗依溪和栖凤湖周边区域。为了方便规划管理,县城规划区范围与栖凤湖风景区范围在栖凤湖东侧的一段范围线协调一致。

二是区域交通的对接。规划对区域内的铁路 (怀吉张高铁、焦柳铁路) 、公路 (永吉高速、张花高速联络线、国道352、省道313、省道317) 和城市道路等进行综合交通布局的规划衔接。规划栖凤湖环湖绿道,该绿道往南沿古阳河延伸,可串联古丈县城新扩容区和老城区;往北沿酉水延伸,可至会溪坪。远景规划完善的绿道网络,方便联系县城和风景区。

三是区域功能设施布局的对接。除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外,垃圾填埋场布局、工业仓储用地布局、旅游接待基地布局等内容也在区域范围内统筹考虑。

四是空间管制与生态建设的对接。在区域功能布局分工的基础上,对各区域分别提出空间管制与生态建设要求。如罗依溪组团既要满足县城建设旅游接待镇的要求,也要满足栖凤湖风景区的保护要求。

2.3 山水为底,生态融合

古丈县城现状缺乏街头绿地与片区级公园绿地,可供市民活动休闲的绿地较少且布局不均衡,古阳河的特色未能有效展现,城市绿化景观环境亟待梳理和改善。古丈县城最重要的自然景观就是两面环山、带状水系渗透的典型峡谷型城镇景观格局,以及沿山体生长的梯级茶园的独特自然风光。

规划利用栖凤湖、古阳河、茶园、林地、山体等自然生态空间,保存山水相依的城市空间格局。规划打造“三带三廊,城寨茶园,绿网相连”的生态景观结构,“三带”即古阳河道及两侧连绵山体。“三廊”即树栖柯村西侧生态廊道、民歌湾广场生态廊道、且茶下村生态廊道等生态景观廊道。同时依据不同的景观特色分为五大风貌区,即传统风貌区、都市特色风貌区、现代产业风貌区、山水人居风貌区和特色旅游风貌区。

2.4 茶歌为媒,文化联动

深入挖掘古丈的茶文化、歌舞文化等文化内涵,突出古丈“山、水、茶、歌”的景观特色,彰显古丈“武陵茶都”的景观形象。利用县城的青山、绿水、茶园,挖掘古丈茶文化、歌舞文化精髓,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县城。

规划保护以苗族歌舞为代表的地方舞蹈艺术,加强对民俗歌舞文化的整理研究,积极建设少数民族歌舞文化研究中心和观演设施。研究和弘扬古丈毛尖历史悠久、品质卓越的独特魅力,加强茶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茶文化,整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茶歌、茶话、茶文等古丈茶文化产品,扩大古丈毛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能代表古丈茶叶形象的强势品牌。积极保护苗族糯米腌酸鱼、蒿草粑等传统饮食文化,鼓励传统小吃和地方风味实施品牌化建设,加强品牌保护。把茶歌文化、地方特色小吃和特产与旅游相结合,做强旅游的软实力。

2.5 分期实施,城景双赢

近期至2020年古丈县城人口规模6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0 m2,总建设用地面积6 km2。新增建设用地约2.73 km2。使风景名胜区在景观风貌以及配套设施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挖掘景观资源,提升景观品质,提高管理水平,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远景到2030年,县城三大组团融合发展,发展为9万人,9 km2。以新扩容区的行政中心、高铁站场、环保工业区等项目建设,完善县城功能布局。风景区远景应合理安排游赏路线、建设游览设施和调控居民点,达到保护-开发利用-管理三环节的良性循环,力争把栖凤湖风景名胜区建设为风景质量、保护水平、管理水平、游赏组织、游览设施水平均达到国家高水准的著名风景胜地。达到县城与风景区的融合发展。

3 结语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面对风景区及其毗邻城镇相互制约的现实矛盾,以城景融合为视角,基于古丈县城与栖凤湖风景区生态山水格局的保护与完善,寻求并挖掘县城与景区共同发展的动力,通过对县城和景区的优劣势分析,探寻合理的城景模式。在明确城景功能联系的基础上,促进城区与景区的相融相生,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以景区带动城市的产业,城市作为景区的主要服务基地。最终实现山、水、城、景一体化,达到自然景观、城市生活、景区旅游协调共生。

猜你喜欢
风景区县城景区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太原古县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赤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摘牌”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某景区留念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