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走出去”发展已成必然。短短几年时间,很多企业“走出去”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投资规模、投资渠道、投资国别都不断增长和拓宽,投资的行业也从煤矿、电力、石油等传统能源行业,遍及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行业。从整体上看,很多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发展,不但在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有明显提升,而且在国际化人才队伍培养和锻炼方面也是收获颇丰。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很多企业的“走出去”发展仍处在境外投资的初级阶段,饱尝着境外投资高成本、高杠杆、低收益的苦涩无奈和辛酸不易,不能有效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提高中资企业境外项目监督和投资风险防控能力势在必行。结合本人工作实践和思考,就如何加强境外项目监督谈几点不尽成熟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首先,发挥好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的政治和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落实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严格将党委会决策作为境外董事会决策的前置程序,并认真履行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证“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决策风险的有效规避和防控。
其次,持续优化董事会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一套既符合国际惯例和OECD国家要求,又与我国对国有企业监管要求相对接的公司治理体系。即以董事会管理为核心,积极发挥董事会作用,有效介入境外项目重大发展和运营管理。要落实好这一点,要求我们在选定外派董事方面必须做足功课。必须监督决策层选择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高、阅历丰富,并有一定语言基础的企业领导干部担任境外企业董事或监事,保证选派人员在境外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上能够有效落实党委会决议,并对其履职情况做好有效监督和跟踪督促。
第三,发挥好外派高级管理人员作用。为了保持稳定和稳步过渡,境外新项目或新公司拿到之初,先选派董事长(董事局主席)、CFO(财务总监)等部分高级管理人员是我们大多数企业的惯例做法。因此,选派人员能力、素质、责任心直接决定了我们对境外项目或企业的管控水平,必须慎之又慎。一旦选好人员,既要适度授权授信,使其放开手脚抓好管控带好团队,同时又要严加监督管理,以免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迷失方向,给自身、给企业、给国家造成损失。
一是积极有效推进制度建设。按照中央及国务院国资委对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境外项目管理和监督各类制度,确保各项境外投资和管理活动有章可依、有制可循、有章必依、有制必循。
二是构建“大监督”体系。就是整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法律等监督力量和手段,形成合力,探索建立既符合国际惯例做法,又名正言顺的境外项目风险监督管控机制,从而顺利开展各种监督检查工作。
三是加强内控合规体系建设。主要是督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础管理,开展合规评价及整改优化,为境外投资与资产管理提供内部监督保障。结合实际,可以探索成立境外项目内部合规性检查工作组,为加强和规范境外企业内部监督管控提供组织保障和手段。同时,积极与境外公司法务、审计等合规性管理部门或团队有效对接,形成境内境外共同监督,实现监督全覆盖、无盲区。
一是抓常抓长。主要就境外投资项目风险大、责任重的形势,通过大会小会,利用多种方式,经常讲、反复提,开展教育和培训,警钟长鸣,从而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境外项目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
二是抓“关键人”。就是重点盯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紧紧盯住重点岗位和关键节点,开展重大节日廉洁提醒及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等日常监督检查,组织赴境外座谈交流,督促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自省自重。
三是抓“重点事”。就是紧盯境外投资、产权交易、财务管理、招投标、物资采购、选人用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确保运作合法依规,组织程序完备。
四是不断创新监督手段。主要是针对境外项目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运用“互联网+监督”,将监控管理嵌入信息化建设和流程设计,搭建境内外一体化信息平台。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实现多国、多地连线,以视频、音频等方式组织宣传教育、关爱提醒等活动,实现监督提醒境内外全覆盖。
一是从源头入手,严把外派人员选聘关。选聘外派人员时,不仅侧重业务能力强、语言好,更要注重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是做好派前关。将廉洁谈话提醒、签订承诺书、建立廉洁档案,作为外派前的必备环节和程序。
三是严控过程关。通过定期书面汇报和回国现场述职述廉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外派人员工作、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并做好沟通交流。
四是抓好现场考察关。通过到境外实地检查、调研,并通过与境外合规管理机构对接,了解外派员工遵守所在国法规、项目合规管理、道德规范等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关心提醒或谈心谈话工作。
五是严把年底考核关。将外派人员日常监督检查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评,作为薪酬激励、岗位调整、职务升迁、评先评优等重要依据。
总之,随着国际化发展的深入,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有企业在“走出去”进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风险。如何有效规避和化解风险,是每一个“走出去”企业必须正视和应对的课题,强化监督无疑是国有企业保证境外资产和人员安全必不可缺少的手段。在“走出去”征程上,我们既要敢于开拓进取,也要善于笃定前行,不断创新监督体制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做到“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监督”,让风险监督和防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实现监督全过程、全覆盖,从而保障我们的国有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走得更好、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