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2019-01-23 09:52:00吕方兴方昕钟生海
微型电脑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考核指标

吕方兴, 方昕, 钟生海

(安康学院 1.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 教务处, 安康 725000)

0 引言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高校保障和提高教学品质的主题。如何构建尊重教师劳动成果,引导教师将所学、所研用于课程教学,加快知识传授,促进行业发展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课题。加之,新教学理念及新教学模式的涌入如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1]又加快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更加快了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理想的课程考核评价应该体现以学为中心、引导、趣味、渐进、促进的教学思想,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将优质的课程资源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2-3],教师可将线上教学与线下导学相融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而“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可利用课程平台进行在线的自主学习、测评考核等。但这种考核大多采用“在线考核+实践考核+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4-5],各项成绩的评价指标不够详尽,影响了考核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而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有多种,如目标分解法、布鲁姆的“分类学”法、经验法、调查问卷法、多元统计法等[6]。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课程教学中,有效地构建课程考核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实践中为了保证指标的导向性、可比性、直接可测性、系统完备性和体系内指标间的相互独立性,鉴于教育评价的复杂性、现代教育评价模式理论的指导,本文以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Oracle应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为例,系统地采用因子分析法、调查问卷、专家访谈、同行研讨的综合方法,构建与新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1 新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新教学模式以网络课程平台为依托,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开放式学习,为“以学为中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少了些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和气氛。课堂是唤起学生发问、提问、思考的地方,能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与课堂教学引导、课程考核评价息息相关。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课程考核评价存在方式单一、过于注重结果性考核、缺乏实践性考核和应用适应性考核等问题,导致出现大量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没有较好发挥“评”的效用,将青年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好奇心扼杀在“知识”的“批量化生产”中。

因此,课程考核评价改革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迫在眉睫。其实新教学模式的理念旨在将传统面授教学与线上学习相结合,重新定义教与学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将被动性、依懒性向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转变,教师作为学习主导将强制性、主动性向主导性、监督性转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应该注重3个阶段考核评价。

(1) 课前评价:以网络课程平台为主可采用问题导向、任务清单为主要评价方式,有针对性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这种评价结果可作为课程表现考核其中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课中评价:以面授引导为主、网络课程平台为辅的方式可采用任务清单、师生互动、实践考核为主要评价方式,将评价结果作为课程考核中的一部分,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指导和总结。

(3) 课后评价:以现场考核、网络课程平台为主可采用知识单元形式的在线考核、现场考核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结合方式还要考虑课程能力标准、教学目标、课程特点等因素。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精细课外拓展,达到师生共同学习、交流互动的目的。因此,合理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应先遵循其新模式的教学理念,从而客观地考核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2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要从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从而考核学生相应的能力,其主要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考虑。局部考核主要指具体某项教学活动,要根据课程特点和能力目标采用具体的评价方法,如单选、多选、填空、配对、判断、计算、简答、作品等单独设计指标或评价量规。以计算机相关例子说明整体考核主要指课程整体评价方案,采用加权计算每项教学活动成绩形成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体现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每个环节,对于现新教学模式尤为重要。如,杨元峰,钟卫铭[7]等提出构建与项目课程教学内涵相一致的考核方案;刘一臻,李敬波[8]等构建一种具有适合本校特色的以过程考核为主导的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1 考核评价指标设计

下面介绍课程的整体考核评价方案,其应包含学生完成的所有教学活动成绩。根据新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在线学习通常由课程平台支持,提供教学资源、教学讨论、学习单元、在线测试、调查问卷等[9];线下学习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课后实践、课后作业、现场考核等。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为目标设计的课程考核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在线考核评价、线下考核评价、考核成效的3个考核维度,每个维度下应该包含若干个考核指标,在线考核评价应该有线上测试、在线作业、在线互动、在线调查;线下考核评价有课堂表现、课堂实践、实验质量;考核成效有期末考核、拓展考核。基于上述评价指标设计根据调查问卷、同行讨论、专家调研,分析听取了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江苏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5位教育技术领域及专业领域的首席专家和13位校督导专家的意见,对指标项进行了完善,如表1所示。

表1 新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评价指标设计

根据专家意见设计出的课程考核评价指标需要进一步的分层细化、分配权重,从而体现指标的合理性、完整性。

2.2 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保证指标模型的系统性、合理性,基于价值经验和判断减少了主观因素的不良影响。其将一些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成递阶层次结构,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甚至子指标层等,然后对所有元素在某一准则下进行两两比较,并赋予分值来构造判断矩阵,进而通过分析问题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对重要性来确定同一层次各个元素相对于所属上一层次某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而计算权重向量的方法主要有和积法、方根法、最小二乘法、特征值法等。赋值借鉴了 Saaty[10]教授的“1—9 标度法”和任翔[11]等人提出的指标细化方法,对原有指标模型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整合了一些关联度较高的指标,增加了辨识度高的指标,并明确划分底层评价指标。利用上述AHP分层次细化了课程考核评价指标模型。该指标模型由二级指标构成(如图1所示)和标度法(如表2所示),分为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

表2 1-9标度法

图1 课程考核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该评价指标模型由3类一级指标构成,每类一级指标根据评价目标不同又有各自的二级指标,共9项。对不同指标内容进行精简定性描述,根据表2中个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的统计结果,构造维度间比较判断矩阵,如下表3所示。然后求出比较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后归一化处理作为权重,可利用评价辅助软件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表3 维度间的比较判断矩阵

将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与其维度权重的乘积可得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实际权重。最终得到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百分比如下表4所示。由表4可知学生的课程考核最终成绩为二级指标下各成绩与其权重之积后的总和。

表4 新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3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

安康学院于2010年10月部署THEOL课程平台,课程教学平台访问量从2010年16多万人次到2016年12月263多万人次,学校于2015-2016年分两批开设共计44门混合教学改革试点课程[12],而学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Oracle应用”课程也随之开始了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和考核评价改革研究,将以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近两级教学改革中即专业2014级与2015级,并对计算机专业2013级、2014级、2015级的课程考核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其中2013级学生为87人,2014级学生为104人,2015级学生为80人。2013级采用“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40%”的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平时成绩由实验成绩20%、课堂考勤10%、课堂表现10%组成;2014级和2015级采用了如上述表4所示的新教学模式下的考核评价方式。

为了便于课程考核效用对比,将两种不同评价方式的三个年级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及总评成绩的对比如图2所示,三个年级学生总评成绩按照分数段统计对比如图3所示。

图2 学生考核成绩统计对比

图3 学生总评成绩分数段统计对比

“数据库原理及Oracle应用”课程是数据库基础理论与ORACLE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该课程也是推进学校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的教改示范课。课程具有理论知识抽象、分散,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相对比以往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方式比较传统,仍将知识传授放在首位使得学生缺乏实践锻炼,没有把教会知识的应用方法作为主要培养目标;二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与社会企业需求有些脱节;新教学模式下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目的,重构了知识体系,打破了传统的章节安排,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技能的形成规律,按照“基础知识-操作使用-管理维护-设计应用”4个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设置相应学习单元。

因此,从图2可以看出,由2013级至2015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总评成绩均有所下降。图3表明,三个年级学生总评成绩优良率分别为66.7%、41.3%、27.5%,优良率呈下降

趋势。但2015级学生较2014级学生考核优秀率有所提升,考核结果逐步趋于正态分布,此考核结果较好的反映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状态及实际情况,也发挥了课程考核的诊断促进作用,说明学生对于新教学模式需要逐步适应,也说明随着课程过程性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的渗入,打破了以往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局面,逐步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自主学习与实践锻炼。同时,不同形式的考核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践结果表明,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优于传统考核方式,并能较全面、客观、公平的诊断和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4 总结

本研究将新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针对原考核评价弊端改进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也将一些质的要求经过过程分析尽量量化,增加了评价体系打分的可操作性。从评价指标设计、指标权重分配、指标体系构建三个方面为建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供设计思路和参考依据,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以“数据库原理及Oracle应用”课程为例在2013级、2014级、2015级三个年级利用两种不同评价方式进行考核成绩对比分析,实践结果验证了考核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合理性、真实性、全面性,更适用于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的课程,并可作为借鉴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以学为中心考核指标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6:00
谈“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21:54:20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34期)2016-05-28 14:47:11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家庭年终考核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32
KPI与指标选择